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宋名士潇湘情
内容
试读章节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被贬谪到潇湘楚地的文人墨客很多,被贬的文人大都有一个相似的感受,什么感受呢?忧愤!一方面对自己遭遇到不公正待遇感到愤怒,哀怨之情溢于言表;一方面因远离君王、远离朝廷、远离政治中心,无法施展个人才华报效国家而感到失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们就只好寄情山水,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了。但他们的所见所闻,时常都会和自己的身世遭遇联系起来,所以在他们笔下的山水,也经常染上了凄凄切切、悲悲惨惨的色彩,他们以诗人特有的敏感述说着自己的万千感慨。

文人被贬到湖南以后,大都觉得自己跌到了人生的低谷,情绪是相当的低落,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郁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换作是我们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呢?也许我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没有了颜色,明媚的阳光变得刺眼,热闹的场面在自己看来却显得很凄凉,感觉自己是被世界所遗弃的人。如果这个时候又正值深秋,黄叶飘落,西风惨淡,那真的可以说得上是雪上加霜了,是不是会觉得更加凄惨萧瑟呢?古代诗人们的感受,比起我们来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诗人本就多情善感,见到这样的场景,联想到自己的悲凉身世,必然又会感叹一番,大发一通牢骚。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就渲染出了浓厚的悲秋氛围,这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场景,常常带给我们一种说不出的悲伤情绪,这似乎已经是所谓的“贬谪文学”的一种通例了。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也是被贬谪的大诗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了悲悲切切的“贬谪文学”的通例,当他来到湖南,看到这潇湘深秋的景色时偏偏这样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日》)诗人就说:自古啊,大家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觉得秋天的美丽还要胜过春天。你看,这万里晴空,一只鹤振翅起飞,排云而上,引得我诗兴大发,诗情仿佛都要冲到蓝天上、冲到九霄云外去了。

大家可能要奇怪了:为什么其他诗人都悲秋,而这位诗人却那么“喜秋”呢?他怎么能那么振奋呢?在众多悲悲切切凄凄凉凉的贬谪文人中,他为什么会显得这么“另类”呢?这里我卖个关子,先不说这位诗人是谁,我们先说说这个诗人做的另外一件“另类”的事情。

唐朝的元和十年(815),诗人从贬所朗州被召回长安,这距离他被贬已经整整过去十年了。十年之后,好不容易再次被召回长安,他总应该吸取教训,乖乖听朝廷的话了吧?而且他也该知道自己的“罪行”才是,即使内心不服,至少表面上也要做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做人低调一点啊!

P27-28

后记

往事其实并不如烟。

两年前的此时,也是这样的春天,刚刚在湖南教育台录完((千古名士潇湘行》系列节目,有些疲倦。事实上,在录节目之前,已经觉得疲倦。以为自己会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调整身心,但最终,我还是答应了湖南教育台《湖湘讲堂》栏目的邀请。在长时间的考虑之后我选择接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千古名士潇湘行》的编导是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余学用君,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凭他的才气和知识储备,这样一份工作他是完全能够驾驭自如的,当时他所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实践积累。学用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我,我觉得,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刚步人社会的学生,我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何况,在讲座类节目相对萧条的现在,《湖湘讲堂》已经在这个领域坚守了好几年,他们对于文化追寻的这一份坚持,也值得我的尊敬。果然,后来我们的合作虽然辛苦却很愉快。

其二,正如我在讲座中所说,我是一个地道的湘女,如果不算外出求学的那些年,在这片土地上我已经行走了三十多年。在人的一生中,三十年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数字,然而更令人惊异的是,我可以对只有几天之缘的深圳写上十篇游记,可以在“寸土如金”的报纸副刊上对只有半个月走马观花的西安挥洒眷恋,可以对只有几个月亲密接触的法国留下十多万字的旅行日记;然而对三十多年浸淫其间的家乡,我却未着一词。我想,对家乡,我应该有所为。

我是一个家乡情结很浓厚的人,对这片土地,我有太多爱的理由,虽然同时也有不少失望的借口。但是,无论是爱还是失望,我终于都选择了它作为我驻足的营地。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无论我曾有多少次扛起背包渴望逃离,无论我怀里揣着多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最终,我都选择了留下。

《千古名士潇湘行》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就站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圆一个神游千年的梦想。对于这样一个圆梦的机会,我不能拒绝。于是,我承担了这个系列节目的部分讲座任务,选择了中唐柳宗元、晚唐杜牧、北宋秦观和南宋辛弃疾来作为我讲述的对象(之前广西师范大学湘籍教授沈家庄先生已经讲述了屈原、贾谊、陶渊明、李白、杜甫五个人物,时间跨度从先秦直到盛唐)。感谢岳麓书社马美著先生的盛情邀请,让两年前的这一系列讲座能再次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并根据我的讲述内容将书名进行了调整。

在修订两年前的文字稿时,考虑到篇幅的要求,我又增加了刘禹锡和李商隐这两位和湖南有着深厚情缘的唐代诗人。因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刘禹锡这一篇是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唐可撰写的初稿,经我多次修改审订完成。

因为是电视讲座的文字稿,这些讲稿也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说,与潇湘结缘的这些古代名士,他们来到湖南的次数不同,在湖南逗留的时间长短不同,留下的故事和作品多少也相差悬殊;而电视讲座则要求讲述每个人的时长尽量相同,即每个人三集,每集大约讲述半个小时左右。例如,柳宗元在湖南呆了十年,杜牧则仅仅逗留几个月,但给予他们的讲稿篇幅却是基本相近的,这导致了信息量分布的不够均衡。我在修订讲稿时的思路主要还是维持原来电视讲座的风格,因此在信息量方面没有作太大调整,这个遗憾也许要留待以后时间和精力都充沛时再去弥补了。

目录

柳宗元: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

 一、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二、问春从此去,几时到秦原

 三、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

刘禹锡: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一、万古至今同此恨

 二、昔日居邻招屈亭

 三、云去苍梧湘水深

杜牧: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一、停车坐爱枫林晚

 二、路二行人欲断魂

 三、五陵谁唱与春风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内记湘川相识处

 二、湘波如泪色渗渗

 三、松醪一醉与谁同

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二、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三、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辛弃疾: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

 一、壮岁旌旗拥万夫

 二、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

 三、更能消几番风雨

唐宋名士潇湘诗词文选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杨雨教授是我的先生。

学生为先生的新作写序,实在是胆战心惊。

先生是做唐宋文学研究的,但这本书却不是学术论著,而是讲讲故事,聊聊人生,谈谈理想,所以读起来很轻松,不费力。

既然如此,那我也来说几个先生的小故事,权当学生“八卦”。

2005年4月的一天,研究生复试,我在中南大学文学院某教室直面五位考官,唇枪舌剑,最终被先生收归囊中,有幸忝列门墙。

 此后开始研究生学习第一年。

 五位老师,五个学生,平常上课,大家就待在文学院的一个小房间中。上课之前确定一个“聊点”,大家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日子倒是过得逍遥自在。

五个学生之中,三个是男生,脸上都布满了青春痘,所谓青春年华,于是都很期待先生的课。至于原因,点到为止。

有时候觉得上课的房间太闷了,先生便用她的坐骑“富康”,将我们拉到她的家中,喝茶论道。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慢却又很快,转眼到了毕业。论文答辩之后的当天晚上便吃散伙饭,席间觥筹交错,酒与泪掺和杯中,一饮而尽。

7月,毕业典礼。

因母亲突然重病,那天正好是手术,所以我没能去参加毕业典礼。

先生给我电话,问为什么没见到我?我答以原因。先生立即安慰,无多话。

傍晚,我正在病房中陪护刚做完手术的母亲,突然接到先生电话,说已在医院楼下,问我在哪个病房?

我赶紧下楼将先生迎到病房。寒暄之后,先生告知我安心陪护母亲,学校方面未尽之事,她会全力帮我料理,无须分心。

临别之时,先生硬塞给我500元钱,我坚辞不受。先生说: “学用,你必须收下,不然会不吉利的。”

 我唯有感激。

此后我开始工作,日子很平淡。

直到有一天上网,突然发现先生上了网络头条,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便是“李清照事件”。

此事起因于先生在长沙电视台做的一个讲座,题目是“酒色财气李清照”。

这个讲座我从头到尾都看了,不敢妄加评论,只敢说先生是真正了解李清照的。然而在那些卫道者看来,这个标题就足够骇人听闻了。所以他们在未细看内容的前提下,便开起了轰轰烈烈的“批斗会”。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段时间,先生有点苦闷。

一天深夜,我给先生发去一条短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不久,我也与电视这个行当结缘,进入《湖湘讲堂》。

内容推荐

杨雨编著的《唐宋名士潇湘情》中分别讲述柳宗元、杜牧、秦观、辛弃疾等千古名士的故事。他们的痛苦失意,应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老话,《唐宋名士潇湘情》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湖湘文化和湖湘性格的形成积淀了最厚重的底蕴,很值得今天的我们挖掘、整理、思考。

编辑推荐

杨雨编著的《唐宋名士潇湘情》将选题定位于古代湖湘的迁谪文化,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寻访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朽足迹的千古名士与湖南的渊源,从中探寻湖湘文化的源流与精神内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宋名士潇湘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16702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