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道家思想与北宋哲学专号)》(作者陈鼓应)收录了《道家思想在北宋传统哲学转型期的意义》、《政治变革中的北宋儒学复兴》、《论太极图的起源问题》、《邵雍尊儒崇道的先天易旱》、《陈景元老庄学思想对二程理学的影响》、《王安石性命说的演进及其内在绕索》、《王安石晚年诗之道家观照》等文章。
| 图书 | 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道家思想与北宋哲学专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道家思想与北宋哲学专号)》(作者陈鼓应)收录了《道家思想在北宋传统哲学转型期的意义》、《政治变革中的北宋儒学复兴》、《论太极图的起源问题》、《邵雍尊儒崇道的先天易旱》、《陈景元老庄学思想对二程理学的影响》、《王安石性命说的演进及其内在绕索》、《王安石晚年诗之道家观照》等文章。 内容推荐 從中國哲學發展的歷史看北宋乃是繼春秋戰國之後思想創造集中进發時期。在北宋產生的荆公新學、邵雍易學先天之學、周敦頤濂學、司馬光朔學、張載關學、二程洛學和以三蘇為代表的蜀學等七大學派,雖然宗旨各異,但他們統台釋道,出入百家都是相同的,其中受道家道教哲學的影響,尤為突出。《道家文化研究(第26輯道家思想與北宋哲學專號)》中各專論集中。深入地层示出北宋思想的多元性,創造性與開闊的視野。 《道家文化研究(第26輯道家思想與北宋哲學專號)》的作者是陳鼓應。 目录 道家、道教哲摹與北宋儒畢的復輿 道家思想在北宋傳统哲學轉型期的意義 政治變革中的北宋儒學復興 論太極圖的起源問题 邵雍尊儒崇道的先天易旱 道家功夫仙人氣象 一一讀邵雍(擊壤集) 陳景元老莊學思想對二程理學的影響 王安石性命說的演進及其内在绕索 王安石晚年詩之道家觀照 張載天道論對道家思想资源的吸收與融貫 張載對道家思想的吸收、消化及其影響 一一兼論宋明理學中的儒道因缘 “有生于無”:從老子、王弼到張载 論周敦颐(太極圖說)的遭家學脤闡係 一一兼論潦溪的道家生活情趣 塵籠、泉石與蒼生:從程顥詩中的三個關鍵词 看其儒道之情緒 蘇軾遷誧詩與道家安頓精神 書評書介 羅中樞:(重玄之思一一成玄英的重玄方法 和認識論研究) 朱越利主編:(道藏說略) (子藏道家部莊子卷) 吕惠卿(壬辰重改證吕太尉經遣莊子全解) 序言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道家思想与北宋哲学专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鼓应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289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0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7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3.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5 |
| 宽 | 14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