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第一册,董豫赣等编著的《败壁与废墟》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这本书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 图书 |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北大园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第一册,董豫赣等编著的《败壁与废墟》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这本书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目录 第一章 作为造型的废墟 1 庸俗的对话 2 失望的创造 3 创新的创伤 4 掷出的造型 5 推衍的造型 6 废墟的观念 7 废墟的园林 8 造型与关系 9 自然与造型 第二章 作为关系的败壁 1 墙画的多样性造型 2 败壁中的媾和关系 3 败壁中的自然方法 4 宛自天开的造园步骤 5 互成与自明的曲廊造型 6 爆破法与撒骰子 7 大巧若拙 8 因物不改 9 随物成器 第三章 关于红砖美术馆 1 模仿与专利 2 关于甲方 3 最初的改造 4 范例与问题 5 事半功倍的外墙设计 6 立面造型的得失 7 方厅与圆厅 8 结构与意图 9 书店与楼梯 第四章 关于红砖美术馆庭园 1 庭院的建筑反省 2 小教庭的意象 3 红青庭的摹本 4 造园与造景 5 九块巨石与石庭经营 6 前序与槐谷 7 槐谷庭的意象经营 8 老侯与石涧 9 现成品与即景 附录一 红砖美术馆研讨会 附录二 图片目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北大园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董豫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50061 |
| 开本 | 24开 |
| 页数 | 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20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24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191 |
| 宽 | 205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