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利丰(第2版)
内容
试读章节

1906年11月28日,利丰公司在广州创立。利丰管理层宣称,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华商创办的进出口贸易公司。顺理成章,利丰也就成为现今中国众多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始祖。创办初期,利丰只不过是广州洋人地头——沙面——附近诸多旧式商行中并不起眼的一家铺位,相信当日连它的创办人——冯柏燎和李道明先生,亦绝未料及利丰会演变成今天蔚然壮观的情景,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商贸巨擘,横跨全球超过4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逾240个办事处、拥有超过37 000名雇员的跨国企业集团。

利丰的发源地是广州,千年外贸商港孕育了百年利丰。广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越时期的番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赢政平定南越,建立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秦亡后,南海郡守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公元226年,东吴孙权分交州置广州,广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建制正式定名。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主要的对外通商港口。盛唐时期,唐政府奉行开放政策,中国与海外70多个国家之间,建立了五条陆路交通要道和两条海上交通航线,其中以海上的“广州通海夷道”最为重要,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从广州出发,沿南海海路,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经9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程约14 000公里,是8、9世纪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当时,中国沿海贸易商港共有4个,包括江苏扬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只有广州设立专职外贸的市舶司,建立起最初的关税制度和管理制度。广州成为东方大港,规模仅次于京城长安,最鼎盛时期前来经商的外国商人多达数十万。

明朝初年,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罢浙江、福建两市舶司,仅存留广州市舶司,形成“一口通商”局面。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后,澳门逐渐发展成远东商贸大港,开辟了澳门——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等三条国际航线。澳门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中国海商主动走出国门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殖民者称霸海上,向中国叩关索市。及至清朝初期,清政府为了切断台湾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推行迁界政策,前后长达20多年,直到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后才宣布废止,对广东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摧残,澳门也大受打击。1685年,康熙皇帝下旨将广东广州、江苏松江、浙江宁波、福建泉州辟为对外贸易港,设立粤海关、江海关、浙海关及闽海关。四海关的设立,标志着自唐朝以来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市舶司制度的终结和近代海关制度的开端。

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关闭闽、浙、江三海关,规定“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产品的出口量实行严格控制,再度形成广州“一口通商”局面。从1757年到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85年间,外商到中国贸易唯一可以接触的就是广州十三行行商,广州作为中国唯一外贸商港的重要地位再次凸显。十三行的形式,早在明中后期已经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制度向商业行馆贸易形式转变。其实,自唐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历来都由市舶司负责管理。明朝中叶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的办法,已逐渐不合时宜。明朝廷于是派官员选定部分商人设立牙行(即经纪人)来经营对外贸易。不过,十三行制度的正式设立,则是以清朝设立粤海关为开端。为保障行商地位,广东官府还颁布法令,承充行商的必须是“身家殷实”之人,并须经地方官府核准,发给证书。这就形成了垄断清朝经营外贸的特殊制度——行商制度。

清朝对外贸易的专营制度,造就了广东的繁荣。当时,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全国各地运到广州的货物,多达80余种,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棉布和药材;而来自欧洲各国、南北美各国、印度各口岸、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乃至印度支那、东京的货物亦云集广州。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商人威廉·希克对广州曾有这样的描述:“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形,就像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只不过河面上帆船的形式不一。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长达几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景象了。”  当时,广州之繁荣,有诗为证:

广州城郭天下雄,岛夷鳞次居其中。

香珠银钱堆满市,火布羽缎哆哪绒。

碧眼蕃官占楼住,红毛鬼子经年寓。

濠畔街连西角楼,洋货如山纷杂处。

19世纪上半叶,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大批英美商人,以广州为据点,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猖獗的鸦片贸易和鸦片走私活动。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被英国政府废除,从广州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批英美洋行。其中,最著名的是英资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和美资的花旗洋行。怡和洋行于1832年在广州创办,创办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麦地逊都是臭名昭著的鸦片贩子。宝顺洋行的老板颠地在广州也是与渣甸齐名的两大鸦片走私贩之一。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了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1842年8月,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取胜,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上海等五口通商。鸦片战争以后,香港取代广州、澳门成为外商对华贸易的第一中转港,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十三行行商制度亦被废除。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广州城,广州居民愤而焚毁十三行洋人商馆,昔日外商云集的繁华盛况烟消云散。

晚清时期,广州的外贸地位虽然下降,但由于毗邻港澳,依托富庶的珠江三角洲,加上华侨投资,商业仍然相当繁荣。1911年,广州城内的工商业户达2.7万家,东家行会达百余家。广州仍然是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P3-5

书评(媒体评论)

利丰集团是香港,甚至世界范围内商贸业的一个著名创新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采购和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改革和创新,使自己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利丰集团的经验对于中国内地商贸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利丰由20世纪初广州一家出口贸易公司,发展至21世纪的今天,成为享誉全球的跨国企业,由家族经营转为专业管理,其百载经历,不断见证了大中华经济之变迁,更充分反映了香港体制的独特之处。利丰深明随机应变的经商之道,实行因时制宜的营商策略,其中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等,最为识者称颂,足资借鉴。

——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遵义

利丰是一家以管理著称的公司,我与冯国经、冯国纶认识已接近30年,并见证了这些年来利丰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能够记录如此成功的企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它已持续快速变革了一个世纪。任何人如欲深入了解一个真正企业的模式,以及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面,我推荐此书。

——汇丰控股集团前主席 庞约翰爵士

目录

第一章 利丰创办:广州的岁月 

广州:千年商港 

利丰创办人冯柏燎 

利丰创办:早期在广州的发展 

利丰与广州沙面外资洋行 

利丰第二代与冯友仁“政变” 

20世纪30年代利丰面对的危机 

第二章 战略转移:利丰在香港早期的发展 

20世纪初叶香港转口贸易港确立 

香港扎根:利丰(1937)有限公司创办 

香港沦陷与冯柏燎病逝广州 

战后利丰的重建与发展 

与时俱进:工业化时期利丰的战略调整/ 

第三章 第一次上市:1973—1989年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股市热潮 

利丰上市:迈向现代化的起端 

从旧式家族经营转向现代化专业化管理 

建立“客户主导”的企业营运架构 

“小怡和”:迈向多元化经营 

第四章 进军零售业:ok便利店·玩具“反”斗城 

进军香港零售市场:ok便利店 

玩具“反”斗城:引入美国“仓储店”模式 

快图美和缤纷乐园 

第五章 私有化: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契机 

利丰私有化:管理层收购的先驱 

华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经营 

1992年利丰重组上市 

冯汉柱先生病逝 

第六章 “填补空间”策略:购并英之杰采购 

英之杰采购(天祥洋行)的由来 

利丰贸易收购英之杰采购(天祥洋行) 

实施“填补空间”策略(1996—1998年) 

利丰贸易的挑战:企业文化的差异 

第七章 拓展全球采购、经销网络 

收购太古贸易和金巴莉 

收购“同一屋檐下的巨人”——Colby 

“双线收购”拓展全球采购网络 

登陆美欧的“本土策略” 

利丰贸易的采购代理及与沃尔玛的合作 

第八章 利和经销:重组、上市与私有化 

从和记洋行到英和商务 

利丰经销:收购英之杰亚太区市场推广 

利和经销:重组与上市 

利和经销的业务发展与私有化 

第九章 零售业转型:亚洲化、精品化 

ok便利店:从营运主导向顾客主导转型 

玩具“反”斗城:创立“专卖店”的亚洲模式 

利亚零售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利邦:收购、业务重组与上市 

第十章 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 

“世界是平的”与“在平的世界中竞争” 

利丰:从中间商到全球供应链经理人 

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 

利丰的电子商务业务 

第十一章 冯国经、冯国纶的经营管理哲学 

“亚洲最有头脑的商人” 

利丰的三年计划:不断改善企业的方法 

独特的企业管理架构和管理机制 

高瞻远瞩的人才观与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卓越的“公司管治” 

百年庆典:“再创百年佳绩” 

第十二章 利丰的新挑战: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利丰:跻身香港10大上市财团 

利丰的香港·中国观 

20世纪90年代利丰在中国内地的投资 

21世纪利丰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发展 

利丰的新挑战、新发展: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结束语:重整管理层为长远发展铺路 

利丰大事记 

参考文献

序言

2005年5月,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一书,随即风行全球。该书在半年内销出100万册,连续64周名列亚马逊十大畅销书,被全球700多家报纸转载内容。弗里德曼的基本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或者说是一个地球村。弗里德曼实际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供应链管理崛起的时代背景。

《世界是平的》出版后,引起了全球政界、商界和学界广泛的讨论。《财星》杂志表示,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建议,进职场前应先读《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学院甚至要求新生报到前就必须读《世界是平的》。《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说,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不过,在弗里德曼出版《世界是平的》多年前,利丰集团已运用“平的世界”的概念来推行其“分散生产”模式。正如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所指出,利丰“经过二十多年的实战,验证了公司如何横跨不同的国界和时区,透过资讯科技令供求双方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贸易伙伴互相沟通,缩短地域距离,拉近供需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丰在贸易采购、品牌经销、商品零售三大环节逐步建立起一条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架构。然而,它有一个弱点,即在贸易采购环节的产品与在品牌经销、商品零售等环节的产品并不能完全匹配。因此,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利丰积极致力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条在贸易采购、品牌经销、商品零售三大环节产品均能匹配的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进展。主要包括:

第一,采取“双线收购”策略拓展全球采购网络。2004年以前,利丰购并策略的主线,是寻求大型或具有战略性的收购,例如收购英之杰采购服务、太古贸易以及金巴莉公司等,借助这类公司所建立的强大的客户关系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自2004年起,利丰开始奉行“双线收购”策略,在继续寻求大型或具有战略性的收购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填补式收购,即收购比自己规模小的公司,以拓展新业务范围,获取技术,扩展现有能力,以一年收购3~5个较小型商贸公司为目标。利丰董事总经理冯国纶指出:“这些收购将对集团扩展产品平台及地域覆盖范围产生莫大帮助。”

第二,积极拓展采购代理业务,包括成为沃尔玛的采购代理。2010年1月28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与利丰签订采购协议,由利丰为沃尔玛在全球采购商品,帮助沃尔玛节约采购成本,为顾客提供品类更丰富、价格更低的商品。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跨国零售商,选择利丰作为其采购商,是强强联合的典范。沃尔玛与利丰的合作,证明了利丰独特模式的魅力。

第三,实施登陆美国、欧洲的“本土策略”。1995—2002年间,利丰的收购对象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尤以香港采购出口商为主。不过,自从2003年开始,利丰将收购的重点转向美国本土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中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经销商和著名品牌,实施登陆美国的“本土策略”,核心是收购美国本土拥有品牌的经销/零售商,从中获取各类品牌,发展美国本土业务,巩固和拓展利丰的核心市场。从2008年开始,利丰进一步将登陆美国的“本土策略”复制到欧洲本土,并成立利丰(欧洲)公司。经过数年发展,美欧本土业务已成为利丰贸易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登陆美欧的“本土策略”正成为带动利丰盈利增长的主要动力,使利丰更有效地参与客户在各个层面的供应链管理及决策。

第四,私有化利和经销,并成立利丰亚洲,进军中国内地市场。2010年8月,利丰宣布按照协议安排私有化利和经销。利丰表示,私有化利和有利于配合及支持利丰的增长策略,包括扩大公司于亚洲之覆盖(特别是中国);提供完整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提升营运协同效益及新业务前景。利丰强调,随着亚洲在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特别是“十二五”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向扩大内需战略转变,中国本身已成为主要消费市场,亚洲地区将属于利丰未来增长策略的重要部分。2011年1月,利丰成立利丰亚洲,计划将“本土策略”扩展到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大规模发展在中国的本销业务,从中国再出发。

第五,利邦重组、上市。2006年4月,利丰收购万邦制衣旗下的批发零售业务,并进行股权重组与经营模式重整,重组后的新公司利邦控股成为专业性的“纯奢侈品牌零售商”。2009年11月3日,利邦控股在香港主板上市,并在中国内地市场取得快速的发展,已成为在大中华地区最具规模的经营高级乃至奢华男士服装的零售商,其销售网络覆盖内地华东、华北、华南及西北的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

第六,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业务。20lO年4月,利丰成立B2B网上交易平台——“购易”。“购易”发展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打开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也给了利丰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客户的机会。利丰认为,电子商务将是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为了配合集团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战略性转变,利丰加快重整集团业务架构及管理层。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利丰利用具挑战性的这几年加速进行公司内部改革,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重组,改组为包括贸易、本土分销及物流三大业务的9个部门。2011年5月,利丰董事局宣布集团高层管理层的新安排。利丰主席冯国经博士明确表示:“这次的变动,是为了令利丰日后可以顺利过渡至新一代管理层,而作出的安排。”可以看出,从“再创百年佳绩”的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利丰管理层已开始部署代际交接,包括重整管理层和加强代际人才的储备。

本书再版的目的,是研究分析,并向读者介绍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利丰面对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它所采取的新策略、取得的新发展。

冯国经

2011年11月11日

内容推荐

  利丰集团是华人冯氏创办的老字号商行,经过一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香港的商行一批又一批地更新换代,而利丰始终屹立不倒,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危机时刻。

冯邦彦创作的《百年利丰(第2版)》从利丰创建开始详述该公司的发展历程,撷取历史上各个独特的时期,展现给读者一副精彩纷呈的公司发展史和香港经济发展史的画卷。

《百年利丰(第2版)》为国内大批创业和谋求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对国内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推荐

利丰集团是香港,甚至世界范围内商贸业的一个著名创新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采购和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改革和创新,使自己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

冯邦彦创作的《百年利丰(第2版)》从利丰创建开始详述该公司的发展历程,撷取历史上各个独特的时期,展现给读者一副精彩纷呈的公司发展史和香港经济发展史的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利丰(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邦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47970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76.58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