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大串联/胡平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一 炼不出的铁石心肠

5月27日一5月31日于加里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采访对象刘先生,47岁,1986年由上海来美,1994年入美国籍。

我来美国的目的,既不是在国内混不下去,当时领导刚刚提拔我为一家影视杂志的副主编,也不是想来读书,“文革”耽误了10年,1977年考上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了一年编辑,又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了两年,再回到原单位干了一段,已经是37岁的人了,早过了读书的年龄。

我就是想换一种活法。在国内,打从呱呱落地开始,直到人死了送八宝山,几乎一切都是组织给你安排好了,“社会主义”给中国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可这个制度也省去了中国人的不少麻烦。一口大锅总在广场上放着,不管粥稠粥稀,人勤人懒,是人总有一碗。我想到以个人主义为价值系统的社会里去闯闯,看看自己的生存能力如何,也瞧瞧这个过去只能从电影与杂志里了解的世界……

我比妻子先来半年。她的一个表姐早年嫁给了一个香港人,60年代随丈夫移民来了美国。1985年,他们曾经来大陆一趟,住在当时尚屈指可数的五星级宾馆,妻子和我去宾馆里看他们,一进门,妻子就唤姐夫,他像是没有听见,从沙发上站起来,去了落地长窗边看风景。她表姐抻了一下她的衣襟,小声说:“不要称姐夫,叫他潘先生,人前人后我也称他潘先生哩。”妻子这么一叫,他果然转过身,淡淡地点了一个头:哦,你们来了,坐吧……

从此我也唤他“潘先生”。是他做的经济担保,我来后,又是他给安排的工作。潘先生先后在洛杉矶市郊盖起了好几处公寓,在好莱坞附近还有一家汽车旅馆。他要我去一处公寓做房东代理,白天下班后,夜里10点至凌晨2点,又去汽车旅馆里值班。他每月开我1200美元,在公寓里免费让我住一个一间一厅的居室。半年后,房间里该置办的东西,置办了些,又凑足了机票钱,妻子和儿子便来了。

在美国,小人物有时倒成了法律的宠儿。房东和房客若有纠葛,最后倒霉的十有八九是房东。房客如果有二三个月没有交房租了,房东不能赶他走,更不能破门而人,或趁人不在时,将他的东西扔去马路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告去法院,法院的调查一般要二三个月,最后判决下来,房客无理,他才必须卷铺盖走路。至于已拖欠的房租,也不一定拿得回来,有的干脆不付,有的则脚板揩油。他来租房时有个信用卡,全美有个信用卡中心,你可以雇个律师去查,可这种人的信誉早就倒了,信用卡公司都懒得找他了,就是追到了他,你也追不到他的钱。

我白天的工作,一是有人来租房了,我先得去查明白对方过去的信用情况;二是有人拖欠房租了,我得打探清楚,对方是手头一时确有困难,还是有暗渡陈仓之嫌。此外就是领着个水电工,房客打个电话来,反映什么出了问题,赶陕去修好。法律规定,倘若因为设备原因,如灯不亮了,或是水管漏了,房客在房里摔了一跤,房东不但要出医药费,还得付赔偿费。在我之前的一个房东代理,一房客向他说了几次房间里发现蟑螂、老鼠,他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后者告到了法院,法院判决他在这房间里住两个月,门上架着个摄像机,整日里对着他,身上还必需带着个电子小仪器,只要跨出这个门,那小仪器便嘟嘟地响,几分钟后警察局就会来人。少了两个月的房租是小事,这事还被地方电视台当做笑料给报道了,大半年里,公寓的出租率掉到了历史的谷底,气得潘先生差一点心肌梗塞!

在我手里,公寓终于客满了,再也没有发生过欠账、赖账的事。妻子很为此而高兴:“老公,你真为我和表姐做脸了……”我明白她话里的意思,我早就发现,如同潘先生的模样,既有学者的儒雅,又有商贾的精明,既有额头的一片坦荡、红润,又有甸甸垂下的肚皮里饱藏的私欲,他对我的态度也是暖昧的。不能说他没有关照我,否则,一出洛杉矶机场,我就得去中国城哪家餐馆里洗盘子;可他看我的目光从来都是冷冰冰的,像一枚刀片在暮色里划动。他似乎要让我充分意识到什么,畏惧些什么。

我渐渐明白了“潘先生”这一称谓的含义。表姐曾解释说,在和他结婚之前,她给他当了3年的秘书,而且他比她大17岁,彼此都习惯了这一称谓,要改称别的什么,真有些拗口了……我看这只不过是表象,“先生”其实是一道鸿沟,沟那边站着他这个富足的、总打着饱嗝的香港人,而沟这边在他看来,则站着一排蔓扯藤、藤扯蔓的大陆人。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他可以隔条沟为他们做点什么,可他决不打算让他们也站到沟这边来。

妻子能“为此高兴”,她就当然明白那是一枚刀片,她却像一笼刚出锅的小笼汤包,急于要送上前去,让刀片挑开那一包冒着热气的浓汤来。来美后,表姐介绍她进了一家成衣厂,在国内念中专时她学的就是时装设计,进厂里踩了几天的缝纫车,很快就进了设计室。这是一家做中、低档衣服的厂子,设计花不了她多少脑筋,她多余的精力,几乎就全用去了潘家。隔三岔五,下了班,她就径自去了那边,陪表姐搓麻将,陪逛街饮茶。一次,潘先生说没有胃口,她将厨娘晾在一边,自己进厨房去烧了一桌子菜。有时三更半夜,表姐也有电话来,说是失眠了,她陪着天上地下地神聊。居然也学会了广东话,叽叽呱呱,像是一群被暴风雨惊了巢的野鸭……

夜里,我要去汽车旅馆上班,她又常常不在家,儿子正上小学,美国的中小学从来不带作业回家,学习全靠自觉。这下正好,看腻了电视,又玩电子游戏机。他说他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干部在和干部不在一个样。可考试卷发下来,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子自然想打儿子,可在人权至上的美国,凡对17岁以下的未成年之儿童、青少年,在肉体上有任何威胁性或攻击性的行为,就可以构成虐待罪。洛杉矶的华语电视台,常常提醒华人家长要遵守美国法律,一个报道过的案例是,一个华人家庭里小孩中暑了,母亲按国内的土法子给女孩刮痧,次日,女孩去上课,老师见她脖子上、背上,青一块、紫一块,吓了一大跳,马上去报警。警车风驶电掣般来了,警笛响得令人天旋地转,同一街区的人,都以为这里出了一级谋杀案。结果,父母被逮捕,女儿也交由他人领养。法庭上,母亲解释得牙床要滴血:在咱们中国,在咱们中国……法官则越听,越气不打一处来:有病该去医院治病,用这种非人道的方法将女儿搞得血块斑斑,没病时还不知道将孩子打成了什么模样!

我锁死了电视机,砸坏了一台游戏机。儿子哭哭啼啼,妻子说我:你想逼得孩子晚上离家出走?警察发现了,一样要抓你。我只能开了电视机,又抱回一台游戏机……

除了表姐说了些什么,潘先生又在哪里发了财;妻子就是告诉我,今天在哪里买到了打折的商品,或者在哪家车行又看到了一辆新的“林肯”车型。我的车是一辆1988年产的“别克”,只花了1500美元,她的车是花5000美元买的,她仍做梦也想“林肯”。她说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女人,年纪一到三十好几,一般都开“林肯”,它给人以典雅、沉稳之感。我很想和她谈点稍具深度的问题,两人聚少离多,有时间聚一起了,她又没有兴趣,3年来我和她的对话,全部收集起来,大概能凑满一部电影,而且有一大串重复语句。  性,几乎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交集。这方面,她倒是表现得磊落大方,倘若有了生理上的需要,她便将时装的纸样带到家里来摆弄,硬是等到我回来。有时熬不住了,自己先去睡,等我上了床,她一翻身就压我身上……到后来,她迷上了美容之道,睡前脸上经常涂上_层绿色的美容膏,还在头上夹满了发夹,她不能倒下来,只能坐在我身上以完成生理上的纾解,我却屡屡让她白忙乎了一阵。白天、晚上连轴转,精力不济自然是一个因素,但以前人再累,只要她有需要,我还是努力尽了义务。实在是那满脸涂得绿荧荧的,微弱的台灯光一照,活脱脱似《聊斋志异》里跑出来的一个女鬼,你说悚人不悚人?她几次半认真、半玩笑地说:“到了美国的中国人,牛排、黄油一吃,一个个生龙活虎,干了洋妞的有的是,你怎么反倒越来越不行?莫不是在外面沾花惹草了,你可要当心,汽车旅馆里什么人都有……”

真是不幸被她给“言中”。加里福尼亚州和美国的大多数州一样,法律是禁止卖淫的。在洛杉矶市,警察每年都会针对卖淫采取几次集中行动。每到这时,潘先生就一再交代:“你们得多长一只眼,看着像妓女的,就说没有了房间,一定不让她进来。”他异常谨慎自己的产业,因为一件什么被掉以轻心的事情,再给卷到沸沸扬扬的传播媒体里去。可妓女不是时装,时装不管如何新潮,总有固定的纸样。一天,我刚当班,有人推门,一股浓重的香水味几乎将我熏倒,一身环饰叮当,珠光摇曳,低胸领的裙装下饱满的乳房耸得好似一对炮塔。来投宿的,是一个年纪约在50上下的红发女人,满额的皱纹,暴露出来的颈胸部色斑点点,好似在台布上打翻的一片可乐……

我没有起疑。在香港,去年也有47岁的宫雪花女士,打扮得玉树临风,梨花带雨,出来竞选港姐,何况这是在美国?我给了她二楼的一间房,她上去了。未等我看完一张报纸,一个一身肌肉结实似铁坯的黑人进来,径自就要上楼。我叫住他,问他干嘛,他说来看一个朋友。我说时间太晚了,客人已经休息,要看请明天来。他说是约好了的。我问客人叫什么名字,他讲出来的是红发女人的名字。这下,我才起疑了,坚决不让他上去。他只有悻悻然地走了。不一会儿,服务台的电话响了,是红发女人打来的,她客客气气问我,能否去她房间一趟,她有事情和我谈。我拒绝了。她自己下来了,告诉我:她住内华达州,丈夫死去五六年了,现在一个人养两个女儿。她拿出钱包,里面有一张照片,上面是她和女儿们的合影。两个女儿才真是玉树临风,梨花带雨,那份清幽之美、无瑕之神,一下能让你的瞳孔为之放大!

她说为了给女儿们盖一所新房子,她有时出来干干这种营生。现在年老色衰了,全靠往日的一些老客户关照,不过盖房子的钱已经筹得差不多了,这次回去后,就不再干这事了。她问我,能不能给她点方便,今天晚上她还约了一个客人来。说完,她将一张20美元的票子塞到我手里,我退回钱,说:“就今晚这次了,明天你若要干这事,就请你退房。”

十几分钟后,一个绅士模样的白种老男人上去了。我继续看手里的报纸,突然,楼上响起了咚咚的捶门声,我赶紧跑上去,一看,是潘先生,他怎么进来的?大门口就是溜进来一只猫,我也能听见动静。一看二楼的后门敞开了,它能通外面,平时总是锁着,而服务台却没有钥匙。我一下明白了他开此门的目的,就是为着他幽灵般地暗访私查。他处于少见的盛怒之中,脸涨得似一块刚割下来的猪肝,哼哼哈哈,要死要活,“将我这里当成种马场了!你得给我讲清楚,这对鬼佬是怎么进来的?”

P67-71

目录

世界大串联——中国出国潮纪实

移民美国

秋天的变奏——八十年代中年男女的情感世界

你的秘密并不秘密

序言

当下的年代,颇有些“搞怪”,一个沧桑悠远却又饱经忧患与劫难的民族,现在最有影响的文化消费,不是莎士比亚戏剧、雨果与托尔斯泰小说那般的史诗与悲剧式作品;广为自觉的文化顸礼,亦不是诸子百家与民国年代诸多大师们高山仰止的身影。一幕幕引起大众文化狂欢的是——诸多电视频道里各种版本的“非诚勿扰”,“快男超女”,“达人秀”,以及随时世衍变、野草般冒出来的各色网络俚语与手机段子,还有各种顶级“小品”,造型炫目的浩歌劲舞。不惜巨资营造出的一个个流光溢彩、天上人间的盛世气象……

倘若是前者,还能让我感觉当下社会的诸多脉象,对于后者,我则很难如吃饱了的鸽子一样,纵情兴奋于当代“文化英雄”与时尚潮人们精心拼贴出的宏丽、欢乐之中。相反,老夫常作大不恭地想:倘若这拼贴出的宏丽与欢乐,能麻木掉历史深处仍在纠结的痛楚,湮没去当下油锅炒豆子一样进射开来的矛盾与困惑,并能征服世界的话,那么,全球恐怕都得进入小品年代了……

毋庸讳言,在最直观的层面,更多的国人还会感觉到当下同时又是个“拆迁年代”。

举国上下,从煌煌大都到偏远县城,几乎无一不在剧烈的拆迁、大兴土木之中:亮化绿化工程,青水蓝天工程,沿街“平改坡”工程,旧城区改造工程,中央商务区工程,地铁工程,高铁工程,过江隧道工程……据说,当今世界上的建筑机械有6成在中国引擎轰鸣,大展雄风。

物质层面,恨不得天天有着奥运会开幕式般的热闹与风光,却无法在精神层面给民众指引方向。1980年代那种锐不可当的改革气势,激情燃烧的理想i义精神。几近消磨殆尽,一度活力四射的中国社会,纷争与抵牾越来越多。可谓怨恚塞于下,歌舞漫于上。

因此,我对历史,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俗称“老三届”这代人的命运十指连心的历史,总是沦肌浃髓,难以释怀。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颇为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存方式与写作方式,定位于一种渐行渐远于文坛江湖的“游走”状态——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时下鲜活的社会现实间游走;在人文学科诸多领域的前沿学理与本人的历史经验、现实感受问游走;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先知先觉与芸芸众生的悲欢哀乐间游走。企图以可感可触的文字,让一些可能仍在中国社会进程中表现复杂、微妙、敏感和不容置疑的问题,有更多的人知晓它,思索它。

于是,随着我的“游走”,便有了这部时空颇为开阔、内容涉及几代中国人生存方式与生命体验的文选的整体面貌——

第一卷:《世界大串联》

本卷主体为《世界大串联》、《移民美国》,主要内容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1988年,《世界大串联》获得全国108家刊物共同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本卷另有《秋天的变奏》、《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两篇章,描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颇为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

第二卷:《百年误读:二十世纪中国之侧影》

本卷辑内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苏维埃运动”侧影》等9篇历史纪实性作品,看后读者大概会有这样的印象: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决非一般里程碑的意义,它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未经宣布却实际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从此——人性与人道的全面苏醒,常识与常态的不可扭曲,在这块土地上便是不可阻挡的了。

第三卷:《千年沉重》

本卷一为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思考地域文化、知识分子命运及社会现象的大文化散文《千年》,二为《今日曾经的驿站》,可谓是上文的进一步发掘。三《不再是秦兵马俑的脸》,以书信的形式,凸现了从民国走来的那代知识分子别具一格的精神谱系与人格力量。四《莫忘沉重》,则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安之若素于“游走”状态的心路写照。

第四卷:《中国的眸子》

本卷的主体是《中国的眸子》: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李九莲,1968年因在给男友的信中剖露对“文革”的不满而招来杀身之祸。八十年代初,在胡耀邦亲自关照下获平反。李九莲,现与林昭、遇罗克、张志新等人一样,被誉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本文1992年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

第五卷:《乱世丽人》

本卷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原南京军区歌舞团舞蹈演员张宁卷入林立果“选妃”闹剧的来龙去脉。

二、《芥末沧桑》,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首都北京的几位青年女子的遭际。

三、《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此文2009年12月获“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并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49——2009报告文学选》。

第六卷:《一百个理由》

本卷全方位关注中国与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彼此文化的相通性如此强烈、而差异性又如此鲜明的两个国家。

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作者深深以为: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

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

本书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HD5年非虚构类十大好书之一。

第七卷:《情报日本》

本卷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中一直被国人所忽略的一个强烈特征:以情报立命,视情报为岛国生存、拓展的第一要义;正是因为情报战的出色运用,近代以来的日本人,才给世界炮制了一次次令人震惊的可怕灾难。

《情报日本》被《亚洲周刊》评为2008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名列第三,并获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

需加说明的是,在今日看来,早期作品中必有多处,或认知难免旁支浅陋,或人事已成明日黄花,但它们已构成我大半生写作的历史,以及我已涉猎的众多历史场景——留下前者,是如同一头孤狼的我,攀行在汉语高原上深深浅浅的思想足印;而保留后者,则因为时间的长河总会淘洗出足够的史实,并浮现其全部的意义。

打心眼里感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北京人文出版中心主任张明两位先生及责任编辑文欢女士。正是他们深切的人文情怀,历史意识,以及对本人写作生涯的长期关注与理解,才得以此次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

也许耐心看过这部文集,在“闲坐话玄宗”之余,读者多半会有沉重之感,难免扼腕唏嘘。看看当下排山倒海般的“天天都是好日子”的种种闲适、娱乐的写作,老夫亦愈来愈觉得自己是野狐禅,屡屡起意决绝掷笔,遁去“山林”罢了。可这时,我总会想起上世纪初一位俄罗斯诗人在漫天风雪中所吟诵的句子——

我不能不爱脚下的这块土地,

我不能不恨脚下的这块土地。

2011年8月,“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十天

内容推荐

《世界大串联》为“胡平文集”第一卷。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世界大串联》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编辑推荐

作者胡平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首奖。

《世界大串联》主体为《世界大串联》、《移民美国》,主要内容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1988年,《世界大串联》获得全国108家刊物共同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本卷另有《秋天的变奏》、《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两篇章,描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颇为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大串联/胡平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68968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1
16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