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山不老(导读评析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梁衡先生最知名的散文佳作,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和怎样作文!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内容一般分成三类: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风物之美。山水之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有独立性、长久性、多样性。在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给人的主要是理想、信念、道德、哲理方面的启示,而自然风物给人的主要是美的陶冶、感染与享受。

《青山不老》精选了梁衡先生最知名的散文佳作,并附有作者自注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的解读赏析。

内容推荐

《青山不老》精选了梁衡先生最知名的散文佳作,所选文章以入选中学教材的篇目为主,分为写人篇、记事篇、抒情篇、说理篇,并附有作者自注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的解读赏析。《青山不老》极具学习价值,供学生和老师谢谢品读,吸取文中之内涵。

目录

第一章 写人篇

 匠人与大师

 武侯祠前的沉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

 把栏杆拍遍

 青山不老

 周恩来让座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觅渡,觅渡,渡何处?

 百年明镜季羡老

 大无大有周恩来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读韩愈

 读柳永

第二章 写景篇

 晋祠

 夏感

 壶口瀑布记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长岛读海

 雨中明月山

第三章 记事篇

 夜市

 在欧洲看教堂

 百年革命 三封家书

第四章 抒情篇

 母亲石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红毛线,蓝毛线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嘉兴南湖红船之铭

 西柏坡赋

第五章 说理篇

 年感

 谁敢极言

 你不能没有家

 人人皆可为国王

 文章五诀

 书与人的随想

 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试读章节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的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则鲜花掌声过眼烟云,新题层出,开拓不停。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个,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他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了。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气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2006年5月19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美文解读

作者的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细致,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的论证方式分析了匠人与大师的区别有三:分别是“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并于文章最后总结了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匠人”,而是至少要从思想上循大师的思路,要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要善于识别,勇于创新。这篇文章极具思想深度,很有启发,值得一读。

P4-6

序言

梁衡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有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好像我已经失踪。我的活动领域基本都在新闻界、政界,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学的活动,我说这次一定参加。到现场一看,令我大为感动,同学们几乎人手一册我的散文集《觅渡》。当时我就感到实在对不起热爱我的中学生读者,决定要为他们编一本散文集。好让那些可爱的同学知道他的这位大朋友还活着,还没有失踪,还在为他们写作。

我的一些文章,同学们当然是在刊物上零星读过的,书店里也有其他选本。2010年,我出版了专门为配合教学而编的《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文化艺术出版社)。为此我曾请教了几位中学语文教师,定下当时结构,即全书分为教材解读、扩展阅读、教学研究三单元。后来有读者反应,扩展阅读这部分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于是我又将入选中学、小学和示范课本的文章整理一下,加入一些新的篇目,来进行扩展阅读,就是你正在读的这本书,但总的来讲是想回答两个问题:怎样做人和怎样作文。当然这个大问题不是一本书就能讲清的,但是中学生阶段所有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却绕不开这个话题。本书中写到十多位名人,他们都堪称我们的人生楷模。相信,只要第一次阅读,你就会把他们当作人生的坐标。同时,作者又尽量复原当时的写作过程,披露背景资料,解析写作方法。目的是想告诉同学们文章是这样写成的。另外,除了人物散文,还解读了其他文体的写作。我认为一篇文章,不管是教师讲,还是学生学,要从中得到三个东西,即:思想内容、语文知识和美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在充满激情、汲取知识和享受美感的氛围中度过。我中学时代的一些语文课就是这么过来的,它让我终身受用无穷。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同学们找到一点我昔日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最后,感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李郦老师为本书撰写“美文解读”的文字。

2011年10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山不老(导读评析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559798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8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