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91辑)
内容
试读章节

方正人生

方南江

父亲原名方应生,后来才改为方正。改成这个名,还有些趣事,也让他倒过霉。抗大毕业不久,他从中央党校调到总政治部组织部工作,就请示部长方强、副部长胡耀邦,要改名为“方政。”为啥取这个“政”字,父亲没说过。胡耀邦同意,方强是父亲湖南平江长寿街老乡,也同意。报到当时的总政副主任谭政那里,谭政开了句玩笑:“我叫谭政,你叫方政呀?”父亲想了想,就把“政”字改为“正”了。1956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事学院时,刘伯承院长向他介绍:“这是战史教授会的主任方正同志。”毛主席一听很高兴,也不知他听清了没有,边和父亲握手边笑着说:“哦,你是方针啊?那好,我们应该跟你走!”“文革”时期,父亲因为北海舰队政委易耀彩的一句所谓“政治谣言”得罪了江青,江青在京西宾馆小礼堂,当众指着父亲斥道:“你这个方正,既不方又不正!”这一下,“方正”这个名就更响亮了。“四人帮”倒台后父亲平了反,方正还是方正,人仍是方方正正的。

我常想,作为子女,如果能亲目所睹父母青少年时代的风采那该多好!但是不现实。大凡子女能够从生活的角度观察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人过中年了。父亲在我心目中一开始就是个老红军、老首长的形象。父亲从未给我们完整地讲过那过去的故事,更不用说坐在高高的白杨树下娓娓而谈了。即使对我们进行随机教育时,也只有零星的几句。如谁没有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他会“蹦”出一句:“过草地的时候,前面部队屙出的屎里有没有消化的青稞粒子,后面的部队就捡出来吃。”我们大吃一惊,问他:“你吃啦?!”他轻描淡写:“我是一军团的,走在前头。”见妹妹们听得难以下咽,他会说:“你碗里是大米。”然后就净了碗、漱口吃药去了。哪个孩子陪他散步说声“累了”,他会嗤之以鼻:“飞夺泸定桥晓得吧?我随尖兵连一天一夜走了二百四十里,净是山路,边走边打,我还跑前跑后宣传鼓动呢。”我们很难把眼前体态已发福的父亲,同铁索桥头那位威猛红军重合起来。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照片,父亲一张也没有。据说原本有几张,在中原突围抢渡白河时,因敌机轰炸扫射,他那匹战马的肚带被弹片切断,几张照片和他的手枪、望远镜,连同他在江西红校的毕业证书、中央苏区运动会上二百米障碍赛跑第二名(成绩29秒)而荣获的奖品(大概是背心、笔记本之类),都被大水冲跑了。致使他后来与母亲两袖清风进了延安。父亲现存最早的一张照片,是1946年10月底,他和母亲在延安北关惟一的一家照相馆补拍的结婚照。照片上的父亲虽也英姿勃发,但屈指算来,那时他已是三十二岁了,离“红小鬼”的年龄相去甚远。感谢那家照相馆,想必有数不清的前辈在那里定格过自己的青春。

父亲一生没有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母亲和我们让他写,他就说:“我不写。那么多人都牺牲了,谁替他们写了?我们活下来的人,现在都在享清福,还要把自己吹得不得了,把大家的功劳吹成个人的,还不是自己动手写的。我不搞这一套,我懒得写。”1983年,他从济南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离休后,军区曾派人帮他写回忆录,也被他谢绝了。大家都劝也不听。他完全把写回忆录等同于给个人“树碑立传”了。后来我想了一套理论可能对他有触动。

我问:“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千千万万个人的行动组成的吧?”

他想想说:“那是的。”  “其中也包括你吧?”

“那是的。”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说个人经历的事,那革命的大历史会不会显得空?”

“……那怕是。”

“当年飞夺泸定桥,随红二师四团先头营行动的团俱乐部主任,全军就你一个吧?”

“那当然。”

“一个红军团俱乐部主任那一段的经历和感受,你不说,天底下还有谁知道?为什么那时的团政委杨成武回忆长征,还要派人来请你谈情况呢?再说,你有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总要替你延续后代。百年之后,后人们对先人一无所知,总不是好事吧?”

父亲虽是开国将军,却是农民出身,对崇敬先人、“延续香火”是不马虎的。他是个遗腹子,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病故了,一生中他有时也为不知先人的身世而遗憾。到了1990年,距他离休近七年之后,他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终于自己动笔开始写自传。母亲说,也没听他给什么人打电话,就那么写,血压升高,睡不好觉,直写得天昏地暗。终于用二十多天写出了一部两万四千多字的自传。他甩着双臂下楼,得意地说:“这是我自己写的,没让任何人写一个字,没有吹一句牛皮,欢迎大家批评。”他略有私塾功底的汉字,宛若朵朵灿烂的梅花。我们惊异父亲的记忆力和文字功底。脉络清晰,叙述平实,文字简洁,勾勒出了他从红军时期到“文革”结束将近五十年的人生履痕,毫不夸张渲染,毫不矫揉造作,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自传”。遗憾的是文学性不强,细节太少了,也许他仍然力避“吹自己”,好多宝贵的经历、好多有价值的史料、好多有趣的故事,或是一笔带过,或是湮没其间。若以我现在对他自传意义的认识和时间条件,我会列出细纲和有价值的题目,然后多次采访他,形成一部生动翔实的传记作品。

P1-5

目录

方南江 方正人生

陈章国 隔世的纪念

江焕如 外婆家的“四世同堂”

黄宁子 我的爸爸妈妈

王秋杭 1966—1976:我的自拍像

陈卫平 1971年的毕业照

陈 怡 父亲和母亲的1951年

杨介宗 吴江杨氏与苏州振华女校

方长哲 难忘的记忆

黄荣华 我的“工农兵学员”经历

仝冰雪 黄开文家族肖像收藏与研究札记

庞守义 当年的几张发稿余片

吴龙友 寂寞楼居四十年

张建国 百年东门外

钮重阳 我的同学刘锡田

乔世良 日本在大连的殖民教育

老 屋 崇文中学师生存照

冯克力 人与摄影

内容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出版也有五个年头了,把以前出过的集子合成四大本珍藏版,也算给《老照片》留个历史照片吧!

“逝鸿片羽”、“旧事重温”、“凝望集”、“故时风物”、“名人一瞬”、“秘闻片影”、“私人相簿”、“环球影存”、“记者手存”、“法国专稿”、“照片考证”、“再品斋”、“事件写真”……在回荡着回忆的背景音乐声中,你可以慢慢咀嚼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细节,细细体味我们经历过的或未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或未听说过的,任这些云烟般的往事穿透时空、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耳边……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91辑)》出版后风靡海内外,至1997年每辑销量达30万册,是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老照片(第91辑)》的出版被专家和媒体评为中国出版业50年间50件大事之一。

编辑推荐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91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9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0523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2013227664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4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