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疾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雨果在《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则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内容推荐

《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还原真实历史,体会况味人生。

《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还原真实的法国大革命。你将要面对的,正是一部经典,当你合上它时,你会觉得——你走过了漫长的一生。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在海上

 第一章 索德莱林子

 第二章 克莱摩尔号巡航舰

 第三章 阿尔马洛

 第四章 泰尔马克

第二部分 在巴黎

 第一章 西穆尔登

 第二章 孔雀街的小酒店

 第三章 国民公会

第三部分 在旺代

 第一章 旺代

 第二章 三个孩子

 第三章 圣巴托罗缪惨案

 第四章 母亲

 第五章 魔鬼心里的上帝

 第六章 胜利之后的斗争

 第七章 封建与革命

试读章节

4月28日,巴黎公社向桑特尔的志愿兵下达命令:“绝不宽大,绝不饶恕。”到5月底,从巴黎出发的一万二千人战死了八千。

深入索德莱林子的营高度警惕,并不急于前进,每个人同时观察前后左右,正如克雷贝尔所说:“士兵们背后也长着一只眼睛。”他们搜索了很长时间。现在是几点钟,什么时辰了?谁也说不清。在这样的深山密林里,总觉得是黄昏时分。这座林子里从来就不明亮。

索德莱林子是悲剧的发生地。就是在这座林子里,从1792年11月起,内战开始了种种罪行。残暴的瘸腿穆斯克东,就是从这座阴森森的密林里出去的。这里发生的杀人罪行之多,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什么地方比这座林子更可怖,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步步深入。遍地鲜花盛开,瑟瑟抖动的树枝像墙壁~样包围着他们,树梢上扑下来阵阵爽人的凉意;树叶间漏下的阳光,点点洒落在绿色的阴影上面;到处生长的菖兰,沼泽鸢尾,草地水仙,预告明媚春光的雏菊的小花,还有番红花等等,织成厚厚的植物地毯,上面点缀着一丛丛苔藓,形态各异,有像毛毛虫的,有像星星的。士兵们轻轻地拨开灌木丛,悄无声息地一步步向前搜索。鸟儿在刺刀上空啁啾鸣啭。

过去和平时期,人们常常在索德莱林子里“围什笆”,即夜间猎鸟;现在这里进行的是猎人。

整个林子全是桦树、山毛榉和橡树;平坦的地面长满苔藓和厚厚的杂草,人行走在上面,没有什么响声:见不到小径,即使有,也是一小段就不见了;到处是乱蓬蓬的枸骨叶冬青,野李树,蕨草,密麻麻的芒柄花和高大的荆棘,十步之外就看不见人。

不时有鹭鸶或水鸡从树枝间飞过,表明附近是沼泽。

士兵们向前走着,冒险地向前走着,心里惴惴不安,害怕遇到他们搜索的人。

他们不时见到扎过营的痕迹:焦黄的地面,踩倒的草,扎成十字架的木棍,血迹斑斑的树枝。这里有人烧过饭,做过弥撒,包扎过伤员。可是,打这里经过的人早已无影无踪。他们去哪里了?也许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也许就藏在附近,手里攥着火枪。林子里看上去根本没有人。全营上下更加小心。树林里越来越荒僻,就越要高度警惕。一个人也没见到,就更让人担心会遇到什么人。他们搜索的可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林子。

很可能遇到伏击。

三十名投弹兵独立组成尖兵队,由一位中士带领,与全营主力拉开相当大的距离,走在最前边。随军的女酒倌也在他们的行列里。女酒倌们都喜欢随尖兵队一起行动。这当然要冒危险,但可以开眼界。好奇心是女性勇敢无畏的一种表现形式。

突然间,这一小队尖兵紧张起来,就像猎人走近野兽巢穴时一样。他们似乎听见一丛灌木里传来喘气声,而且似乎看见那丛灌木的树枝动了动。士兵们相互打手势。

尖兵们在完成这类侦察和搜索任务时,是用不着军官指挥的,而会自动完成该完成的事情。

不到一分钟,有动静的地方就给包围了。所有枪口形成一个包围圈对准了它。士兵们手指扣住扳机,从四面八方瞄准了黑糊糊的树丛中心,只等中士一声令下就一齐扫射。

这时,女酒倌大着胆子朝树丛里面张望,在中士正要喊“开火”的刹那间,她叫道:“慢!”

她冲进灌木丛,士兵们跟在她后面。

P4-5

序言

《Quatre—Vingt—Treize》,就是1793年,即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关键性年头。这年初,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国内外反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疯狂反扑。在国内,保王党煽动和操纵旺代十万农民实行反革命暴乱,誓言与共和军决一死战;在国外,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君主国,组成反法联盟,从各个方向向法国边境推进,妄图扼杀新生的共和国。共和国处于危机之中。革命政权毫不退缩,以铁的手段坚决平定旺代暴乱,严厉镇压反革命,粉碎外敌入侵计划,造成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恐怖年代”,使共和国转危为安,为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从1862年起,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方开始写作,于1874年竣稿出版。这部作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表现了作者对这场革命鲜明的政治立场,也表现了他正确的历史观。

小说以旺代暴乱与平定暴乱的斗争为背景,以三个孩子的命运为线索,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一场决定革命成败的惨烈斗争。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森林里搜索叛军时,发现了逃难的农妇米什尔·弗雷夏和她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前贵族布列塔尼亲王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遭到重创、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枪毙伤员、俘虏和随军妇女,劫走了三个孩子作为人质。被巴黎革命领导机构派到旺代镇压暴乱的郭文,领导共和军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纠集的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部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里。朗德纳克以三个幼小人质的生命作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时,他从暗道逃走,而他的副手却放火欲烧死三个孩子。正在这时,三个孩子的母亲米什尔·弗雷夏赶到,眼见自己亲生的骨肉就要葬身火海,呼天抢地,痛哭哀嚎,使刚脱离险境的朗德纳克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返回古堡,冲进火海救出三个孩子,自己则被共和军逮捕。在朗德纳克就要被送上断头台前夕,不料郭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自己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西穆尔登判处死刑。

《九三年》这部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以历史学家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展示了法国大革命这场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共和派与保王派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政治力量的殊死斗争。历史已经证明,要推翻一个旧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正如小说里罗伯斯庇尔所说的:“驱除外敌只消十五天就够了,根绝帝制却要一千八百年。”这个万恶的制度在法国已经存在数百年,它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仅有以朗德纳克为代表的旧贵族头面人物拼死为它而战,以图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而且它深深地扎根在广大愚昧而未觉悟的农民的头脑里,使他们心甘情愿给反革命当炮灰,给这个旧制度当殉葬品。这就决定了革命的艰巨性、斗争的严酷性。革命政权把封建主义的头子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革命群众在各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三年/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罗国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3008
开本 32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13284721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