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纸/王勇英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勇英编著的《火纸》以两个主角弄泥和火纸各为代表,拉开两条线索铺开,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各不相干,后来慢慢地接近,交叉起来,最后形成一条线结束。弄泥为代表的孩童个性强,顽劣,还有点凶。但她又有着孩童天性的好奇心,同时具有包容心和善良。火纸是代表特殊孩子的形象。他是被歧视的一族,从小就有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命运。火纸每跟弄泥他们接触一次就获得一股阳光的正能量,并逐渐开始勇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内容推荐

王勇英编著的《火纸》内容简介:火纸从小被火纸手收养,他们是被歧视的一族,因此火纸过着与普通孩子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生性好强、顽劣的弄泥怀着对火纸一家的好奇开始慢慢接近火纸。火纸因弄泥的影,开始改变对命运的看法。火纸每跟弄泥这帮孩子接触一次就获得一股阳光的正能量,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笼罩在他身上的命运的阴影……

《火纸》是一本儿童文学。

目录

不一样的开始

遇见

很想和他们在一起

很久以后,又再相遇

生·宿

火纸的村庄

试读章节

两间半旧泥瓦屋歪歪地隐于直岭的一处窝眼。单家园屋,非村非寨,行人稀少,幽冷僻静,背靠高山,左右相挨的是低泥岭与荒沙坡地。泥屋的矮门窄窗齐齐面朝长河流水,远隔泥沙马路和一片田野之外,正与飞子营村外的半堵河石残旧断墙斜斜错对。

岭脚之下,流水近处,一片粗糙的沙石河滩上杂生着七八棵苦李树和三四棵野梨树。不知是树怪异还是气候原因,这些树一年花开两次。李花细碎小朵团簇拥枝,清秀中透着寒骨的傲气与毫不掩饰的凄婉;梨花有着淡然、幽冷的气质,却也不失温润的矜持。突有一棵李树花开漂红,在一丛白瓣中显得几许妩媚妖冶,却也因此有了温温暖意。满树花开,树却不积极挂果,偶有一两棵稀稀疏疏结了些果子也是干硬苦涩,人不理鸟不吃。每到末季,果脱叶落闲烂树下,化作泥肥养树,它时培枝生叶又再花开成果,之后又再花败果落,依此轮转,不止尽。一条小细溪流过屋边,环绕半块菜地,闲散地顺着山沟道道流走了。屋后的连排荒坡长年生长野芭蕉树,丰茂异常,头年斩净,次年又生,它们就那么神奇而固执地延续生命。

此处依山傍水,有花有树,看似闲静幽美却有股渗入骨头的阴寒冷气。

住在这里的是火纸手和他的儿子火纸。他们是专门在坟墓里捡骨的人。

火纸,原指当地村人用来烧给死人的冥纸,客家话叫复纸,后来变异音叫成火纸。

本地风俗,人死入土,如果迁坟,就会请火纸手来开坟捡骨,装入那种细口大肚的骨缸,再埋于新坟;有些人发现坟里有白蚁,怕白蚁会把骨头蚀掉而开坟捡骨入缸再葬。也有些人在故人入土三年后开坟捡骨入缸,再择好的时辰下葬,以求得好风水。

据说捡骨入缸的做法是客家人沿自几千年前的习俗。客家人自周朝时陆续从中原往荒蛮湿气的南方迁徙,走时需把祖先的骨头带上,到定居点再择一口风水宝地入土立坟,供子孙后代在清明时节祭拜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让自己及后人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命之根源自何处,这绝不能混沌不清。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避战事的客家人把祖先的骨头装在小缸里,方便携带。后来捡骨渐成固定风俗。当人们居所安定,捡骨就有了严格的仪式。之后也出现了以执行捡骨仪式为终身职业的人。这类人就是民间的火纸手。

火纸手和火纸因为长日行走在山野的坟地间捡骨烧纸,他们身上有一股让人怵然的阴气,这股阴气好像也流落在他们的家早。

火纸手和火纸在大车算是特殊人。

做这行职业的人通常被人们视为命比较贱、硬、怪。他们在风狂月黑夜出没于荒山野岭,时常吃睡在坟场,摸死人的骨头。跟鬼灵离得很近。火纸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命属孤寒,终生一人度日。做火纸手的人一般是既无父母,也无兄弟姐妹,且多是面相怪异或身体手脚有某处残疾,生计难持,对于生活无多大远望,只求生时昼夜能有米饭糊口养命,这样得过且过,挨到老死。做了火纸手的人也难娶妻成家,周遭人家忌讳名声,不愿把女儿嫁给火纸手,也不愿与火纸手摊上亲戚关系。做了火纸手的人,父母那代以上的亲戚几乎都有意避开,年节间再无往来。

火纸手是注定孤独的,在寒寂的家与荒寞的坟地间消耗时日,在火纸的烟味中清理和捡拾骨头磨度生命。火纸手无妻室,无子女,待到临老时招一个弟子,传授火纸之术,弟子也当儿子,师传技艺为食,自然为师傅养老送终。

火纸是火纸手捡养的,从两岁左右就一直带着周游山野坟地为人捡骨清泥,念咒焚纸行捡骨俗礼。火纸手的儿子虽有小名但少有人知道,因为他阿爸是火纸手,所以外人就叫他火纸,如此喊来喊去也就成了他特有的名字。

火纸的幼年生活和大车众多孩子不一样。从他稚嫩时候起所知道的生活就是:每天在鸡鸣时分起床,老老实实坐在灶角前的木板凳上看阿爸烧火煮早饭,目不转睛地看灶膛里红通通的火苗,等饭熟。天毛毛亮时,他们在灶角边那张简陋的木板矮台旁凑着坐下,借着昏黄的油灯光吃清香香的米饭。他们有时候有肉食,有时候吃白饭。火纸不挑食,有肉时吃得香,无肉时白饭也吃得肚皮滚圆。阿爸常用手摸一下他的肚子,满意地笑得眼睛眯成长线说好,不挑食的嘴才好喂,好喂的人才好生长,能把肚子吃饱就是得天之福。在火纸手看来,人呐,在这个无亲无戚可依靠、无祖业财物福庇的世道,活得下去并寿之终老就是王道。

他们吃饱以后,准备出工。火纸手把火纸、火烛和一些冥衣鞋帽装进一只挂布包里,再把那只油腻腻的老牛皮袋挂在肩胛,然后对火纸说一声“走”,火纸就站到木板凳上,等火纸手把背低到面前时爬上去。火纸手出门时只是把门轻带,用门耳上的那截草绳绕在门槛枷的木杈架上,随手打了一个易拉结,转身就顺着门前的一条泥路走下,沿着山岭脚下的路慢行慢走。

出行时,天色还早。头晚的夜露凝落草树叶尖,来不及消散,留成朝露。朝露打湿火纸手的裤脚,也打湿火纸的裤脚和脚板,凉凉的。火纸手背着火纸渐渐往山间走,方向是山岭处的坟地。有时候他们是朝里头马肚嶂的方向走,有时候他们是往红岭背的方向走,有时候他们是往三宝嶂的方向走,有时候他们是往乌岭头的方向走,还有的时候他们是往白岭的方向走。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重重复复走遍大车、三湖及周边村镇的所有山地。

火纸手早起是为了避开村人,往山边走也是为了避开村人。火纸手知道村人忌讳在路上碰到他们,有时候偶然有人在路上碰到他们会赶紧跳到青草地上踩草气以辟邪鬼之气,有些更野蛮的人会等他走过后朝他背后吐口水。火纸手不管碰到谁都会主动先给对方说几句吉利话,让人家对他们不至于太厌恶。火纸手出门去山坟帮人捡骨或夜里从山中的坟场回来时,从人家的村场或屋场近处走过,专门走偏僻难行的荒路,这样少与人碰上,彼此都心安好过。

火纸手在坟穴里的黄泥土中扒骨出来,放在坟堂,用刷子、小铁夹等工具清理骨中的泥时,火纸就坐在坟场的柴草处。火纸手叫他莫乱走,他就听话地坐定,呆呆地看山中的柴草、野花和野果,还有脚下贴着泥巴生长的矮草皮。有时候火纸手捉来一只巨大的螳螂,用一条细草捆住大腿给火纸玩耍。在山中坟场的泥草地上放螳螂,是火纸幼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螳螂也是火纸幼年时期最亲近的玩伴。有时候,火纸会趴在坟穴边看在里面扒骨头的火纸手。有时候有坟地的主家人也会有两个老年男人陪着整理骨头,但更多时候坟地的主家人是回避到一边去,待火纸手捡好了骨装进骨缸里才过来。

火纸不怕骨头,从一开始就不怕,感觉他阿爸火纸手在清理骨头的泥迹就如同洗碗或洗菜那么简单。有时候火纸也跳到坟穴里去,刚开始他对火纸手的那只油腻腻的牛皮大袋好奇,觉得里面装有很多他想玩的东西,如:刀,大大小小的七八支牛毛刷,夹刀,铜丝等,还有几包味道怪怪的粉末。那些粉末他是不能碰的。火纸也不想碰那些粉末。火纸最想看的是一卷旧牛皮纸,上面画有奇怪的人像,还有奇怪的文字和图案。火纸手不让他看,说他还看不懂,等长大以后再看。

火纸所有白天的时间都花在那些山野地里,坟地场上,和看灼热的日光与湿朽泥骨味随那山风飞散。直到傍晚时分,火纸手才背着他踩着落日的残光行走在寂静的山路上,一直走到夕阳消失目光照地碎星满天之后才到家。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纸/王勇英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勇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547305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2013198844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