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典园林/中华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多少年来,隐逸田园成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还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审美的意识理论。历史上的不少学者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饱读诗书,但往往郁郁不得志,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一贯的模式。寄情于物,借题寓意,他们建筑的园林不仅寄托了强烈的社会情感,而且在设计手法上,不规整的行道,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三五成丛;水池山石杂设堆砌,野趣横生;石无定位,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走势,参差错落,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就是美妙绝伦的中国古园林。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丛书”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在不长的篇幅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趣闻,突出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兼顾多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很适合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中外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为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古典园林。

目录

引言

崇尚自然

 道法自然

 师法自然

 融于自然

 顺应自然

 表现自然

艺术七美

 飞动之美

 空间之美

 筑山之美

 理池之美

 植物之美

 书画之美

 建筑之美

风水园林

 奇妙与科学巧合

 天人合一

造园七技

 一技:“抑”

 二技:“添”

 三技:“夹”

 四技:“对”

 五技:“框”

 六技:“漏”

 七技:“借”

园林类型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园林的构成

 水榭

 殿堂

 古

 甲

 塔

 山石

 廊桥

 池水

 花木

名园名林

 “东海三神山”——颐和园(Summer Palace)

 “万园之园”——圆明园

 北京以外的陪都——避暑山庄

 “一池三仙山”的北海

 墙里藏数亿两白银的恭王府

 “与谁同坐轩”的拙政园

 奇石十二峰的留园

 粉墙黛瓦——网狮园

 杏花春雨江南——豫园

Chinoiserie——中国风

试读章节

北方型

中国北方(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划为北方、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皇室宗族近支居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型

中国南方人口稠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特别细腻、精美。其特点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毕竟面积小,所以往往使人感到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江苏太湖(太湖是长江流域第一大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岸形态,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实际水面面积为23.8.1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盛产奇石,玲珑多姿,置立庭中,可供赏玩。

中国历史上宋朝时代(960年~1279年)专门设有花石纲衙,供搬运太湖石到皇室各处园林所用,在挑选、搬运过程中,有的太湖石被淘汰,有的太湖石被散落,今日上海的豫园所用的太湖石,就是宋朝徽宗年间(1101年~1119年)散落的石料叠石而成的。此外,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也用的是宋花石纲所采的石料。除太湖石外,黄石、宣石等也用来造山。太湖石是园林建造的上乘用石,但因产域窄小,产量有限,于是,同属一个水系所产的黄石,也可以代用。黄石又是一个地名,有融江城之伟岸、山城之雄峻、水乡之灵秀,黄石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成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的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明万历时期(1537年~1620年)的文震亨在他的著作《长物志》中说:“尧峰石,近时始出,苔藓丛生,古朴可爱,以未经采凿,山中甚多,但不玲珑耳。然正以不玲珑,故佳。”尧峰石即产于苏州近郊尧峰山的黄石。明末尧峰石的使用,是造园叠山史上的大事,从此黄石假山成了与太湖石假山并列的假山流派。

黄石假山在造型上仿效自然界山体的丹霞地貌,或沉积岩山体中的自然露头的风化景观,创造出了一代新风格的假山形象。这和黄石属沉积岩中的砂岩,棱角分明,轮廓呈折线有关,黄石叠山呈现出苍劲古拙、质朴雄浑的外貌特征,有种阳刚之美,与太湖石的阴柔之美,正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受到造园叠山家的重视。

扬州寿芝园,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个”字,名“个园”。个园以叠石精巧闻名。园内假山,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之意境,由楼、台、厅、轩相连,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很有特色。人园处,两边有方形花台,其上修竹青翠,竹丛中石笋参差。正中为园门,上嵌“个园”石额。进园门处,为湖石花坛,遍植月桂。花坛对面有四面厅,原称桂花厅,单檐歇山顶,厅北有池,临水叠石,曲折高低逶迤向东,偏东近水有清漪亭。厅西北有湖石山一组。山腹隧洞幽深,山下有碧池入洞,池上有石梁曲折通洞中。洞内有石下垂,形如钟乳,盛夏入内,顿觉清凉。山顶有鹤亭,亭畔有古柏临岩,苍翠如盖。山西南植竹为林,山东巅与抱山楼相连。楼东黄石山拔地而起,山中磴道上下盘旋,中部一石室,有石榻横陈。下至底层,南望有峭壁对耸,仰视见云天一线。进入石室,顶上钟乳垂挂,中有石榻石桌。石室外为一方洞天,四面峰石峻峭,有石桥凌空,古柏挺立,置身其中,如临深山幽谷。

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闻名于世。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入园,春景选用石笋插入竹林中,着意雨后春笋;夏景于荷花池畔叠以湖石,过桥进洞似入炎夏浓阴;体现秋景的是坐东朝西的黄石假山,峰峦起伏,山石雄伟,登山俯瞰,顿觉秋高气爽;冬景采用雪石堆叠的雪狮图如隆冬白雪。透过东山西墙圆形漏窗,又可窥见春晖融融的春山,体现了前呼后应的构筑匠心。而宣石,产于宁国县,又称雪石,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也是筑园叠石的重要材质。明清两朝(1368年~1911年),叠石名作纷出,在今天依然还有的是扬州片石山房假山,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常熟燕园假山,都是假山如真山,乱石相叠,韵味十足。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尤其是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而且多奇花珍木,新种奇品迭出。江南园林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千百年来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四季有花,绿荫满蔽。江南园林虽以自然为宗,但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致是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腊梅、秋菊等)。而且江南多竹,品类繁多,终年翠绿以为衬色,还有更多的蔓草、藤萝,不仅增加了山林野趣,还使游人身处其中,心胸涤尘,心旷神怡,尤其是那些供人赏其声音的植物、动物,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突出强调文化品位,以淡雅、儒风为追求。一般都布局自由,风格朴素,厅堂随意安排,结构也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呆板和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林的风格,后来为官府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园所取法。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的典型。

P54-59

序言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涵盖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兴起了学汉语热,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一些国家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文化节”,更多的外国朋友愿意了解、认识古老又现代的中国。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外文版名称“龙文化:走近中国”)。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来自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笔下,这些绚丽的中华文化元素得到了更细腻、更生动、更详尽、更有趣的诠释。

整套丛书共分36册,从《华夏文明五千年》述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开始,通过《孔子》、《孙子的战争智慧》、《中国古代哲学》、《科举与书院》、《中国佛教与道教》,阐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与思想、哲学发展的脉络;通过《中国神话与传说》、《汉字与书法艺术》、《古典小说》、《古代诗歌》、《京剧的魅力》,品味中国文学从远古走来一路闪烁的艺术与光芒;通过《中国绘画》、《中国陶瓷》、《玉石珍宝》、《多彩服饰》、《中国古钱币》,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的绚烂与多姿;通过《长城》、《古民居》、《古典园林》、《寺·塔·亭》、《中国古桥》,回眸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璀璨与辉煌;通过《民俗风韵》、《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家族文化》、《玩具与民间工艺》、《中华节日》,追溯中国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中医中药》、《神奇的中医外治》、《中华养生》、《中医针灸》,领略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与精深;通过《中国酒文化》、《中华茶道》、《中国功夫》、《饮食与文化》,解读中国人“治未病”的思想与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通过《发明与发现》、《中外文化交流》,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渊源与国际交流合作之路。

这套丛书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在不长的篇幅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趣闻,突出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兼顾多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很适合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中外大众读者阅读。

参加本套丛书外文版翻译工作的人士,大都是多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校译者多为各国的相关学者。在本套丛书出版之际,谨向这些热心参与本项工作的中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本套丛书由中国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中国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2009年9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书展。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凝聚着中国出版人心血的厚重礼物能够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典园林/中华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兰英//王仁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56077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3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20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