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具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和新德里的新型竞争是战争技术和财富发展的共同表现?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罗伯特·D.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具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和新德里的新型竞争是战争技术和财富发展的共同表现?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要推动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和谈,并率先与阿萨德作对?它为何又要在加沙以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自居?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罗伯特·D.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通过对气候、地势和地理位置的考察,卡普兰回顾和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中东等地的历史热点和潜在危机,并全面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的下一个冲突周期。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第1章 地图上的地缘战争 宁死不屈的地理
20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后,人们才认识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并重新建立对地图的尊重。冷战结束后,人们逐渐丧失地理意识,似乎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开始,但在“9·11”之后的10年里,一系列灾难性的事件将这种幻想击得粉碎。
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即发的“火药桶”,根源何在?中欧作为“宽容忍让”和“高度文明”的理想地标,在新的大国博弈中能否幸存下来?德国的地理位置又是怎样决定其钟摆方向的?海湾战争中,眼看就要活捉萨达姆,老布什为何却下令停止进攻巴格达?
西方国家对米洛舍维奇等独裁者的“绥靖政策”一时间使得“慕尼黑阴谋”的类比甚嚣尘上,地理的报复在无形中开始上演了……
要重拾我们的地理意识,必须先在最近的历史坐标中找准一个时间点,搞清我们在何时彻底失去了它,以及为什么会失去它,并阐明那将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判断。
当然,这种地理意识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倘若要我指出这个时间段,我想大约就是柏林墙倒塌后的那段日子。一条人为边界的倒塌,本应让我们对地理和地图更加肃然起敬,以便提前考虑德国版图的变化可能会对相邻的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影响,但恰恰相反,我们却从那时开始盲目自大起来,完全无视那些真正的地理障碍仍然虎视眈眈地横亘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渐行渐远。
德国境内一道人为边界的拆除,仿佛突然成了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让我们认定:人类所有的分歧将从此烟消云散;民主既然能将东欧收于麾下,也必将征服非洲和中东;“全球化”这个风靡一时的流行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是一跃成为了历史的道德方向和国际安全体系。想想看,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才刚刚被打破,美国和西欧的国内安全就被视为理所当然,太平盛世的假象统领了一切。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副主任弗朗西斯·福山,预见性地捕捉到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他在柏林墙倒塌前几个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宣称世界各地战争和动乱有增无减,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即自由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至此宣告终结,因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取得了胜利,有关政治制度的争论就此结束。
其实,这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象塑造世界,有时甚至是通过出动美国军队来实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这样做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这是一个信仰倒错的时代,是冷战后的第一轮知识辩论周期。在这个时代,“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被视为无稽之谈。比如,在一些地方,传统和狭义的“国家利益”本来就被定义得似是而非,却硬要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预。你最好加入新保守主义派,或当一名自由派国际主义者,整天想着如何在巴尔干地区阻止“种族灭绝”,因为这是当时“聪明的好人”该做的事。
在美国,类似的理想主义大进发并非史无前例。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际,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命名的“威尔逊主义”风行一时,后来人们才发现,威尔逊的想法很少考虑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真正目标,更没有考虑到巴尔干地区和近东地区的现实。20世纪20年代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表明民主和自由已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得到推行,同时也意味着,在这古老苏丹王朝的某个地区,狭隘民族意识正在悄然觉醒。
冷战胜利后西方出现的现象,与“威尔逊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许多人认为,只要高举“民主”和“自由市场”的旗帜,自由和繁荣就会随之到来。有人甚至建议,非洲也可以成为民主革命的……
p11-13
地缘政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从国家利益出发,将具体国家的安全纳入全球背景之中,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中,罗伯特·D.卡普兰作为著名的地理学者和地缘政治研究者,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并通过各地气候、地势和所处地理位置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化,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下一次冲突周期。
作者在书中特别讲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并对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历史上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加上当今崛起过程中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如今的地缘政治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南海到东海,从东亚到中亚再到东南亚,从欧洲到非洲,中国将如何在其地缘政治布局中找到切入点并实现百年复兴,世人正拭目以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是我们认识自身问题的一面镜子,对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对关心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时事热点的大众读者,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由于作者卡普兰的身份、立场和角度的限制,本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不可避免地会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谈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和未来军事战略时有失偏颇。对于在全球各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中国来说,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而改革和完善也将是恒久不变的主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模式”会得到更多认同,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内发挥更多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