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想/南方周末二十五年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汇集了《南方周末》二十五年的精华代表作,杨兴峰、范以锦、江艺平、白岩松、易中天、杨锦麟、贾樟柯、陈丹青、童兵、展江、郑重推荐!

亚洲第一共和,是我们民族群体的光荣与财富。在乱象中演练共和,是一个生命体在学习成长,是一个古老民族迎接新生的阵痛。

内容推荐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精选《南方周末》“往事版”作品,关注晚清及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多角度解读中国传统集权社会瓦解及“亚洲第一共和国”创立的艰难历程。对于晚清变局和民国乱象,我们的认知正日日廓清。而《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就可能提供一个标本和范例。

目录

总序:不死的理想随书页飞扬

第壹辑 晚清变局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120名清朝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钱

难为李鸿章

“北洋系”是怎样兴起的

郭嵩焘的“反腐”悲剧

曹汝霖给西太后讲立宪

预备立宪是怎样搞起来的

改良与革命的龟兔赛跑——“预备立宪”为什么救不了清政府

谘议局不愧为代议机关

资政院弹劾军机大臣

清末三个大学堂章程

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

晚清西医在中国

康有为的经济生活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末代状元刘春霖如何当国民代表

第贰辑 民国乱象

回望百年共和路——袁伟时教授访谈录

《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民国产婆”赵凤昌

陶成章案与光复会的灭亡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前的南北博弈

当皇帝,还是当终身总统

宋教仁之死: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蒋介石对l948年行宪的“反省”

国家与世界:五四时代读书人的徘徊

“书生论政”的悲喜剧

导致“西安事变”的个性冲撞——蒋介石日记解读

豪杰—圣贤—真命天子——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飞机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学潮

试读章节

曹汝霖给西太后讲立宪

■张鸣

清末新政,立宪是最响、也最持久的呼声。后世把当年推动改革的人称为立宪派,其实,在当时,朝野上下,像点样的官绅和绅商,差不多都是立宪派,更不消说那些留洋回来的、新学堂出来的学生仔了。光绪二十七年初(1901年),西太后和光绪帝尚在避难地西安,新政就揭开了序幕,第一项改革,就是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成外务部。于是中国终于有了一个跟西方接轨的政府部门。其后拖拖拉拉,几年动静不大,无非是改改官制,抄一抄当年戊戌维新的旧稿。但是这一抄,抄得康有为、梁启超及其门徒很兴奋,立马高调鼓吹立宪,民间舆论也跟着热闹,依托租界的报纸,差不多都在跟着境外的《新民丛报》的调子走。走在改革前列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改改官制,出台几项奖励办学和工商的政策了,他们要求,制度要有一个根本上的变动,正经八百跟西方接轨。

到了1904年,俄国人和日本人在中国的东北打了一仗,这仗,日本赢了,赢得很体面。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说这是中国的耻辱,人民都很愤怒,等等。但是在当时,很多下层中国人,比如马贼张作霖和冯麟阁之流,给日本人做密探,当然也有一些人给俄国人做。其中某些倒霉的,被抓住了砍头,还被拍成新闻片,不巧让在日本留学的鲁迅看到,沮丧的他弃医从文,这已经是后话了。我要强调的是,当时另一部分生活比较优越的中国人,尤其是热衷于改革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战胜其实是兴奋的。因为此前,凡是持保守观点的人,都认为俄国能赢,而主张变革的人,大多认为日本能赢。日本的胜利,在变革派看来,不仅给黄种人争了口气,而且说明,在落后的东方,只要坚持变革,就可以由弱转强,而变革的关键,大家公认,是立宪。自然,日本能做到的,中国也能。甲午年日本打败中国,已经让国人举国震惊,这次居然连西方强国俄国也打败了,国人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

这一惊,也惊动了在颐和园纳福的西太后,因为自日俄和约签订,宫门之外,就不那么清静了。不仅张謇、汤寿潜这样的名绅开始鼓噪立宪,连朝廷的达官贵人,也坐不稳椅子,思有所为。袁世凯和瞿鸿襁在官场上是政敌,明争暗斗无日或无,但此时却一致认为“我大清该立宪”。甚至连名声一直不大好、却为西太后所倚重的皇家懿亲庆亲王奕勖,也附和袁世凯,半吞半吐地说着立宪的好话。地方大员、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周馥,也对立宪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奏请立宪的折子,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摆在了西太后老佛爷的案头上。

 西太后自逃难归来,脑子已经变得很开通了,整天跟一群西洋贵妇(公使夫人)混在一起,看不惯也忍着,还时不时地赏她们一点中国的古玩。西方的非物质层面的玩意进来,对这老太婆来说,最担心的,一是皇家的位置,二是大局的动荡。立宪究竟会怎样,她心里还是没底。这时候,一个人进入了她的视野,此人姓曹名汝霖,日本中央大学法律政治科毕业,回国应留学生考试,拿了第二名,得了中西合璧的法科进士头衔。此人后来在五四运动中,成了著名的亲日派卖国贼,但是在1905年,尚无此恶名,在政府里的地位虽然不高,却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干的“知日”专家之一。

曹汝霖受到了西太后和光绪帝的召见。召见之前,曹汝霖得到了袁世凯的特别关照,告诉他此次召见,老佛爷必定有所垂询,让他留意准备。果然,西太后开门见山,上来就问日本的立宪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立宪,立宪前都到哪些国家考察过,以哪国的宪法作为蓝本,议会的上下两院如何,议员是怎样选举的,等等。很明显,在召见曹汝霖之前,西太后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日本议会的知识,她最担心的,是立宪开议会之后,会出现乱局,因此,西太后特别问道,日本国会开会,是不是时常会有党派争吵?曹汝霖回答说,是这样的,但是朝议决定之后,各党即团结起来,没有争议了。比如日俄战争,开仗前争议很厉害,但后来开御前会议,日皇决定宣战,日本国会的两大党即一致主战,团结起来了。听到此,西太后长叹一声说:“唉,咱们中国即坏在不能团结!”显然,曹汝霖的陈述,并没有消除西太后对立宪后出乱子的担心,大概曹汝霖也意识到此,马上对了一句:“以臣愚见,若是有了宪法,开了国会,即能团结。”西太后听了很诧异,提高声音问道:“怎么着,有了宪法国会,即可团结吗?”曹汝霖回答说,团结必须有中心,立了宪,宪法就是国家的立法中心,议员都是人民选出来的精英,是人民的领导中心,内阁总理大臣,是国会和皇帝钦命的,属于行政中心,后两个中心,都围绕着宪法中心做事,如果意见不一致,总理大臣可以被弹劾,总理大臣也可解散议会重选。只要总理大臣选对了人,国会和行政就能和衷共济。听到这里,据曹汝霖回忆,西太后“若有所思,半顷不语”。

曹汝霖的这堂政治学课作用有多大,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确实讲了,而且属于比较有分量的一讲。此后,清廷立宪的步伐迈得很快,1905年7月,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各省的咨议局选出来了,中央的资政院也组成了。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连立宪的时间段都定出来了,预备期为9年。1916年正式开国会。1910年,又在各方的压力下,将立宪期提前到1913年。只是由于西太后死后,新当家的满族亲贵,少不更事,执意要把权力收到自己手里,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阁员13人,满族占9人,其中又有7人是皇族,冷了多由汉人官僚构成的地方实力派的心,更冷了立宪派绅商的心,革命到来的时候,大家都站着看,好事的还帮着起哄,于是,清朝结束了,小皇帝宣统,还没懂事就退到了皇宫里面做富家儿。

稍微懂点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清末的满族亲贵,多数都属于保守派。就世界范围而言,那时西方各国的代议制,由于没有实现普选,基本上处于精英权力分享的层面。当时清朝的立宪,由于取法日本,更是保守,无非是在保留最多的皇家特权的基础上,把权力适度地与官绅、绅商分享,尤其是和实力强劲的汉人精英分享。显然,当初决定预备立宪的西太后,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可她的不肖子孙却不明白,一场倒霉的痢疾,送了老太婆的命,一群纨绔上了台。结果,皇族内阁以及朝廷一系列收回地方权力的举措,使得包括立宪派在内的所有官绅和绅商,都凉了半截,等于是把立宪最核心的成分淘空,形成了时人所谓的“假立宪”。

报应来得很快,1911年4月,皇族内阁未问世之前,革命党人倾全党之力,由副领袖黄兴统帅的广州起义,一败涂地,几个月后,武昌一群群龙无首的士兵,一哄而起,却夺下了武汉三镇,大获全胜,全国响应。皇族内阁几个月的寿数,就让这些头脑冬烘、却又自作聪明的纨绔子,丢了祖宗的江山。

P40-42

序言

创刊25周年,《南方周末》未能免俗,搞了一些纪念性的事情。先是在紧邻生日的那一期,打了一个纪念包,在25年里各选了一点紧邻生日的那一期的只言片语,弁于每版的上部;头版则是一篇编辑部文章,题日“生于1984”。

生于1984,说了个大实话。并且由此声称自己是一份“八零后”的报纸,顺手捡了个现成。记得惹起过一些非“八零后”的读者朋友的非议,但我想,以他们的天纵神武英明,对我们的一点小九九,应该洞若观火。要我这个个中人老实交代的话,跟“八零后”攀个同年,也不过是“南周”想跟年轻人,包括非“八零后”的年轻人,勾肩搭背的意思,属于淘气——也许算不上是“精致的淘气”——一类,不是要刻意排他的。办报的,自然是要人看,谁不想男女老中青华洋通吃呢?

那大实话里也有一些别的意思在里边,也是个现成,我们的读者恐怕是一望而知的,也属于一种淘气——奥威尔的《1984》。精不精致不知道,知道的是,这是一种年份的偶合,却无疑义。比不得伟人的重孙,竟与110年前的伟人同一天生日,当然,也许那也是一种偶合,日期的偶合。

告别1984,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大故事。生于1984,“南周”书写着中国的大故事。噩梦慢慢醒来,拿破仑对睡狮的预言,似乎正在兑现。不是有人在说G2吗?不是也有人在说Chimerica吗?中国人敢做梦了,中国人能圆梦了。为“南周”幸,为国家幸,“南周”提出“中国梦”这个概念,在文广传媒的支持下,我们在上海向“中国梦”践行者致敬,也作为我们25岁生日庆的一部分。

以国家做梦的前缀的,听得最多的是“美国梦”;中国梦,一望而知,也是现成,也是挪用,也许也是淘气。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像从乌托邦的虚空中着地的安泰那样,缓释出力量,像一个还在为青春痘烦忧的少年一样,勃发着生机,这跟一个早已在地的巨人,跟一个健康成长的少年,私心觉得,也许是可以分庭抗礼的,当然,也可以握手言欢。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难免拥有一些共同的梦想——不是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吗?——当然,有实现梦想的不同道路。殊途而同归,大约归于人。

这同归的路,是人道。是人像个人的样子的道,是让人能像个人的样子的道。不是一个人站着的,不是几个人站着的,是所有的人都站着的……道。

有些路是挤的,有些门是窄的,人的道是难的。但总有一拥再拥三拥而上的,总有破门破窗破头而入的,总有分身粉身焚身以殉的。悲欣交集,非黑即白,或者灰色,平淡如水,忽而绚烂,忽而绚烂归于平淡,是人的故事。

25年了,“南周”纪录着人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纪录着人像个人的故事,国家像个国家的故事。除此而外,它还能做什么呢?还能做什么呢?

我曾经说过,《南方周末》是个补集。25年前的2月11日,它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的补充而出世,以尽可能专业的方式,做点同业不能做的,不愿做的,有时候是不敢做的,或者忘了做的,补充而已,借用一个数学的术语,是为补集。以后,补集似乎成了它的宿命,或者,竟是一份使命。

25年了,幸耶非耶,同业与“南周”的交集越来越多,“南周”“补”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少,只是使命难卸,宿命难免,“南周”同人一如既往地找着,补着,找补着……

矫情点说吧,写着写着,就想到曹雪芹笔下无材补天的石头。女娲炼就了三万六千零一块,补天剩下的那一块,自怨自悼之际,遇了两位肢障人士,不是“被”,是自请被携去红尘走了一遭,于是,中国出了个石头记。

“南周”当然不是石头记。我们这里结集的,都是“南周”第25周年里刊出的各色东西,算是今年的那些补集,或力求成为补集的补集吧,作为“南周”年度丛书,亦以为“南周”创刊25周年的又一个纪念。

顺便卖一句广告:从今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分门别类,选编这些各类补集,年度作一合集,以见我们努力找补的一点成绩,以供读者作了解中国的参考。跟平时一期一期或应时或应景不可测而发的一篇一篇(自不是连载)相比,这用心合集的“南周”年度丛书,虽不“新奇别致”,应该也是别有生面的吧,花些银子,不一定冤枉。

再废话一句——是为序。

2009年12月18日

陈明洋

于番禺陈留居不觉晓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想/南方周末二十五年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597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