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问题域(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问题探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11册)是重庆出版集团与复旦大学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重点出版项目,是全面、立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该丛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等担任主编,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撰写,分别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作出论述。丛书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通俗化读物,紧扣党的十八大精神,视野广泛,深入浅出,用大众化的朴实文风、深入浅出的理论语言,科学解读“中国梦”。 “大学者写小书,大道理通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的显著特点和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哲学界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已出版《从康德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等学术著作20多部。

内容简介

  《穿越问题域: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问题探要》一书,围绕发展、改革与稳定,经济、政治与文化,市场、资本与权力,公正、效率与持续,自然、个人与社会等五个方面,理解并阐释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整个问题域,以辩证的方法理解我们在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必定会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目录

总 序 
前 言 科学发展与当代世界

第一章 发展、改革与稳定 
一、发展是硬道理 
二、改革是自意识 
三、稳定是边界线

第二章 经济、政治与文化
一、经济是起跑线 
二、政治是制高点 
三、文化是软实力

第三章 市场、资本与权力
一、市场是生命体 
二、资本是驱动轮 
三、权力是双刃剑

第四章 公正、效率与持续 
一、公正维系人心 
二、效率源于统筹 
三、持续不是神话

第五章 自然、个人与社会 
一、让自然泰然处之 
二、使个人全面发展 
三、给社会设定目标

结 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附 录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张力

精彩书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巩固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今后十五年我们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七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下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可能会比较突出,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前言/序言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党委宣传部组织撰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同大家见面了,这是复旦大学以及上海市部分知名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现实研究方面所作出的重要探索。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五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并且提出:在经济建设上,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政治建设上,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上,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上,必须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五大建设”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不仅需要在实践上扎实推进,而且需要在理论上深入地加以探讨和阐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向度。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进行例如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工作时,曾为自己提出过多么高的学术要求。正是这样的学术要求,使得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几乎每一个领域中,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见地。列宁曾说过,不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真正读懂《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向度,于此可见一斑。在这个意义上应当说,如果没有很高的学术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就不可能真正持立;如果放弃或贬低其学术要求,则无异于理论上的自我打击。更加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学术要求,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深入并切中当下的社会现实。如果没有这一根本之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同样不可能真正持立。但人们往往太过轻易地想象“现实”一词,仿佛达于现实或把握现实是不需要什么理论或学术的,甚至还往往用关注现实来作为拒斥理论和学术的口实。这是一种严重的——甚至是危险的——误解,它把“现实”同一般所谓的“事实”混淆起来了。必须明白,与一般的事实不同,现实不是在知觉中就能直接同我们照面的。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所谓现实,乃是实存和本质的统一,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因此,如果仅仅滞留于“实存”而达不到本质性,达不到在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窥见或触到现实。海德格尔曾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学之所以优越于其他的历史学,因为它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一度中去了;也就是说,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问题域(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问题探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吾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81737
开本 32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2014127879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05
13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