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宴上的骷髅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第三帝国最终坍塌时最后几个混乱不堪的月份里,为躲避苏军的进攻,希特勒帝国统治下的德国东部难民纷纷逃离他们的家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克利斯·波杰里安为读者带来了一部生动而强有力的作品:《盛宴上的骷髅》。在其中,一个普鲁士贵族带着她美丽的女儿、她的小儿子,还有一个苏格兰战俘,艰难地向着西方前行。与此同时,一个犹太女囚犯经受住了集中营里的极度恐慌,在德国冰天雪地的冬天里,开始向西行军。还有一个犹太男人,他从开往死亡集中营的火车上跳了下去,努力让自己存活下来。

内容推荐

《盛宴上的骷髅》讲述1945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有一小组人开始了他们一生中最漫长的旅程:他们试图穿越第三帝国的遗迹,从华沙到莱茵河,而如果必要则希望能够到达英美战线。

小组中有一名18岁的普鲁士贵族的女儿安娜·艾默里奇,以及她的情人卡勒姆·费内拉,一位被从“战地军魂”带到她的家族农场来进行强制劳动的20岁的苏格兰战犯。凭借他大男孩的外表和他对于她的家族的奉献,他捕获了这位少女的芳心。但是他们的敌对关系使得他们的恋情永远只能被埋藏于地下。他们二人都认识一位26岁的德国下士曼弗雷德,他也是唯一知道二人恋情的人,后者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设法逃离了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的德国犹太人。

他们一路向西方前进,途中遇到过被战争蹂躏的村庄。这段艰苦的旅程考验着安娜和卡勒姆的爱情,同时也考验着他们与曼弗雷德的友情——如果他们中的所有人都能幸存的话。

克利斯·波杰里安为读者带来的《盛宴上的骷髅》这部广受读者欢迎的小说曾经受到一个真实的普鲁士女人伊娃·黑纳奇(Eva Henatsch)未曾公开发表的日记的启发,从中挖掘出了成千上万次如此令人绝望的旅途所带来的精神、肉体和信仰的毁灭。小说描绘了当德国难民奋力超过俄国的前进部队涌向西方时,纳粹党人造成的残忍景象,并准确捕捉到了那个悲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由战争造成的使人失掉人性的凄凉。

目录

序幕 1945年1月

第一部 1944年秋天

第二部 1945年冬天

第三部 1945年早春

尾声 1948年

附录 《盛宴上的骷髅》读书小组指南

试读章节

女孩已经18岁了,出落成一个年轻的女人。她有着小麦色的头发,如丝绸一般顺滑。这两天,她总能听到远方炮火的轰鸣声。实际上,所有人都听得到。远方,冬日里罕见的暴风雪就要来临了。起居室里的烛光仍然十分平静,舞厅里的烛光也只是偶尔抖动一下。女孩正在给马匹装马具,而马儿们仰望着天,并不十分在意。之后,她又帮忙把袋子装上马车。小袋子装满了给马儿吃的燕麦。这次旅行就全靠这些马儿了,它们却没有对此显示出任何兴趣。大袋子里则装着一些要带走的衣物以及金银珠宝。安娜认为,如果之前她们能够考虑周全,就能料想到天气会如此寒冷了。这一周,温度会接着下降,天气将更加寒冷,空气就像凝固一般,烟从烟囱里笔直地飘向灰蓝色的天空,如同被冰冻住一样。

下午落下的炮弹引起了剧烈爆炸,人们和马儿滞留在路上,堵塞了整条马路,甚至连路边的积雪和冰层上都聚集着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河边,人们也停滞不前,全都愁容满面。随着一声声炮弹爆炸,马儿嘶叫着,婴儿尽管已经躺在父母的怀中,身上裹着厚厚的毯子和毛皮衣物,依然饥寒交迫,大声哭泣着。如果他们能从厚厚的毯子中抽出小手,一定会不停挥舞,以示不满的。炮弹就像长了翅膀一般,飞跃到人群的面前,所以难民只能滞留于此。几小时前,这些炮弹还只能到达东边几公里外的地方。而现在,已经落在人群前方的西侧了。有些炮弹降落得太近,在爆炸声响起之前,人们根本来不及躲避,只能任凭爆炸声把他们的头脑震得嗡嗡作响。女孩觉得这种声音就如同非洲或南美洲生活在树上的一种鸟叫声。开始,她还以为苏联人想要攻击这些三三两两推着手推车赶着马车逃难的人们,后来女孩明白了苏联人的真实意图,他们的目标是这条河。他们想炸开维斯瓦河上厚厚的浮冰。因为这些冰结在河面上,人们便可轻而易举地过河,而不用走25公里之外的桥。安娜可以看见,岸边有些士兵以及国民自卫队青年队员在维持纪律,这些男孩子们也只比她的双胞胎哥哥年长两三岁,有些甚至只有她那么大。大批难民汇聚于此,希望从这里过河,他们认为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安娜有种感觉,她觉得人们可能随时散去,走进树林,从他们认为能够过河的地方穿过去。

至少,他们认为自己能够穿越过河。女孩听说,就在昨天和前天,有些难民在前往北方和南方的路上失踪了。她不能确定传言的真假,但上个月,她以前认为极不可能发生的事确确实实地发生了。内莫尔朵夫惨剧的传言广泛地流传开来。10月份,苏联人占领了这个东普鲁士村庄。5天之后,德国士兵又夺回这个小镇,但他们发现,居民基本上都死了。和安娜一般大小的女孩子(或者更小的)赤裸着身子,被钉死在谷仓一侧的墙上和农用拖车上。她们的胳膊长长地伸展开来,如同是钉在十字架上一样,只是双腿张开着,这样一来,即便是死了,那些苏联男人也能任意凌辱她们。小孩子被平放在马路上,坦克从他们身上碾过。有些婴儿,被人拎着脚踝活生生地撞死在墙上,他们的鲜血、脑浆溅在墙上,就像屠夫衣服上的残留物,而他们的母亲还要被逼着目睹这一切。大约40名法国战俘,也被苏联人处死了,至今没人知道其中的原因。

一些关于德军所作所为的传言也散播开来,但消息来源不十分确定,有人说是英国广播播出的。安娜认识一些人,他们从自己的朋友中得到一些消息,并告诉了她。比如她从10月以来就再未相见的哥哥,见到了一个党卫军军官,此人1943年曾在切莫诺服过役,对他提到过一些德军的秘密。而她的双胞胎哥哥赫尔穆特,在去年夏天同少年国民自卫队的朋友一块外出登山时,也告诉过她一些难以置信的传闻,这些传闻令人十分不快。当然,他们也只限于没有人时悄悄地说上几句。传闻是关于集中营的,有些英国战俘声称这些事情的确发生过,但赫尔穆特会与他们争辩,说这些传闻只是盟国为了进一步瓜分德国而散播出来的。他还威胁说,如果他们再多说一个字,便会把这些告诉他的父亲。  安娜又听到了一个炮弹落地时拖着的长长的轰鸣声,看见妈妈再一次把最小的弟弟提奥紧紧抱入怀中。紧接着,炮弹爆炸了。前方,人们尖叫着,哭喊着。安娜不能确定炮弹落在了路上还是河面上,人们是受了伤还是仅仅受到了惊吓。其实,这不能仅仅被称为惊吓,这是恐惧。麻木还没有完全控制人们本性中的恐惧,这种恐惧便弥漫在这漫长的难民队伍中,弥漫在每个父母、孩子、老人的骨子里,弥漫在一双双充血的眼底。只有像安娜一样的人才能真正看透这种恐惧。她看着身边的战士和国民自卫队的新成员们,试图阻止这漫长的队伍进入树林中。她知道,这就是恐惧的力量,人们就像绝望的蜜蜂,拼命地想从人类巨大的靴底逃生,但炮弹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铺展在冰面上,到处都是爆破的声音。

父亲和赫尔穆特身上的军服都被冻硬了,直直地挺在身上。他们低声说着什么,然后各自走到一辆马车旁。这次旅行,他们一共要带走两辆马车。赫尔穆特命令安娜过去帮着安抚马匹,他知道这些马儿更听安娜的话。安娜认为,他完全不必那么颐指气使,但现在,她也没有胆量去挑战他的权威。看来,他们家也要离开难民队伍,进入树林了。她哥哥准备先进去,在河边找个合适的地点过河。

安娜身旁的马车里,装载了满满一车的谷草。战俘清了清嗓子。他是唯一留下来的战俘了。P2-4

书评(媒体评论)

“丰富的角色性格,华丽的写作技巧。”

——朱迪·皮考特,《姐姐的守护者》作者

“波杰里安对于角色塑造和场景控制的灵性,构架情节的娴熟技术,以及他清晰把握这个混乱历史年代的能力,都造就了这部能够深深打动人们的小说。它唤起读者反复思考,在面临可怕的穷苦、痛苦的道德抉择时,主人公们是如何应对的。”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一部非凡的历史小说。二战末期,为躲避步步逼近的苏联军队,德国东部的大批难民纷纷逃离家乡,小说正是取材于此……一种正义的使命感贯穿全书。他呼唤我们要人道地对待彼此,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信仰和价值观。”

——《罗德岱堡太阳哨兵报》

“感情强烈,读起来令人陶醉……波杰里安成功捕捉到二十世纪这场极为可怕的悲剧下人性的特征。”

——《洛基山时报》

“波杰里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二战时期的补充故事,并且,这绝不是偶然,能为那些过去力图避免‘大屠杀’文学的人们扩充视野。”

——《波士顿环球报》

“当读到波杰里安关于旅途中的恐怖和灾难的描写时,受到的冲击绝不亚于二战末期所拍摄的新闻影片……在制造悬念的同时,作者灵活平衡了道德在战争中的不确定性。”

——《今日美国》

“一个苦乐参半的故事,将爱情、战争和死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的灵感源自一本真实的日记。这是波杰里安最富于想象力的小说之一。”

——《哈特福德新闻报》

“一部感人至深、扣人心弦的小说……波杰里安为我们展现了1945年那个毁灭性冬天的缩影……他让我们深深地牵挂着他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圣路易斯快邮报》

“引人入胜……结局令人难忘……我向波杰里安的新作致敬,还有他在刻画二十世纪灾难性悲剧时的无畏勇气。”

——图书报告网站

“精心的设计细节……一双毫无畏惧的眼睛……波杰里安细心刻画,准确捕捉到了那个悲剧时代带给人们的痛苦,以及战争造成的人性缺失的凄凉。”

——《出版家周刊》

“惨烈……巧妙……令人信服……对那些认为无法感受、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情节紧凑,感人肺腑的小说……不仅是波杰里安精湛写作艺术的证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虚构战争小说时精妙的构思能力,能触及我们最深处的情感。”

——《洛杉矶时报》

“字里行间充斥着《安妮日记》里亲昵的情感,《追风筝的人》中令人无计可施而不得不坚忍的残酷。”

——《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

“彷徨无计,悲凉顽强……这些都是小说的闪光点。在不知不觉中,读者被波杰里安一一击败,感染上一种我们过去似曾相识的激进的情感:爱你的敌人……我喜欢这部难忘的小说。”

——《伯灵顿自由报》

“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将历史背景和爱情故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细致地刻画了人性在逆境当中的坚韧。这本书告诉我们:战争虽是地狱,但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挽救。”

——《书页》杂志

“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它反映出在面对几乎是注定了的悲剧时,人们的所表现出的达观……一部尖刻的史诗,情节沉痛,寓意丰富。”

——《空中穿越》杂志

“感染力强……《盛宴上的骷髅》无疑能引起共鸣,感同身受。”

——《时代-阿格斯》杂志

“极具可读性……波杰里安采用全新的视角,描绘了二战时期残酷的现实,并且在小说中,这是头一次没有将视点完全聚焦于联军。值得推荐。”

——《图书馆期刊》

“一个关于爱、暴行和救赎的虚构故事……作者一直将悬念保留到最后一页,结尾峰回路转,出人意料。”

——《都会生活》杂志

“一个生动的故事……一部爱的史诗……波杰里安尤其擅长为超现实主义的‘美好事物’释义,采用独特的抒情方式,描绘出一副痛苦的战争景象……令人痛心,却又发人深省。”

——《科克斯书评》

“曾有那么一部小说,从你触摸到它的扉页起,它便一点一点地深入你的内心,直至你读完最后一个词语,都会沉浸在它意境的萦绕和余味里难以自拔。你的观点完全被改变了:感觉自己被带入了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盛宴上的骷髅》就是这样的一本小说……作为一个守护者,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

——《历史小说评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宴上的骷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克利斯·波杰里安
译者 王倩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7678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0-554
版权提供者 CHRIS BOHJALI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