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的幸福谁买单(80后婚恋真经)/我们都是80后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谁的幸福谁买单(80后婚恋真经)》(作者夏雪)以80后婚恋为主题,分别从男方、女方与第三方(双方父母、子女、第三者)的角度对他们的恋爱与婚姻家庭中凸显出来的尖锐矛盾予以解析,并给予切中肯綮的建议,指导他们维持幸福美满的婚姻。

内容推荐

三十而立,你准备好了吗?80后,30岁,转瞬即至,婚姻已被提上日程。恋爱的,成婚的,离婚的,围城内外,各怀心事;悲剧,喜剧,闹剧,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痛哭的,欢笑的,忧伤的,诸般面孔,情感纷纷。站在幸福的丁字路口,你向左还是向右?80后小夫妻的婚姻,一对年轻人的妥协与融合,两代人、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式,幸福被分歧撕裂成悲剧的碎片。不要被干涉,不要被代表,因为:谁的幸福谁买单,我们的幸福不需要别人消费。

这本《谁的幸福谁买单(80后婚恋真经)》(作者夏雪)不只是给80后提供一种解决婚恋问题的方法,对80后父母如何摆正在子女婚后的位置上也具有参考意义。

《谁的幸福谁买单(80后婚恋真经)》是“我们都是80后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80后“恐婚族”:围城面前的纠结

 自己都养不活,拿什么结婚

 单身很逍遥,结婚是自由的终结

 我还没长大,还是孩子呢

 恋爱久了,激情没了,婚姻怎么办

 结了婚的女人=减价物品

 离婚率这么高,还是不结婚的好

 会不会和父母一样,重蹈不幸婚姻的覆辙

 恐的不是婚姻,是伤害

第二章 80后“剩男”“剩女”:换个角度看婚姻

 “优剩女”:别坠入“挑剔爱情”的陷阱里

 下一个不一定更好

 “剩女”修炼,不用凑合也能嫁得很好

 嫁人如炒股,要嫁就嫁潜力股

 “剩男”转型,成为抢手的“经济适用男”

 “剩女”变身,“简单方便女”照样受宠

 别嫁别人看好的,只嫁自己看好的

 一心想坐宝马车,最后连自行车都坐不上

 “爱无能”蔓延,80后“剩下”路还有多长

第三章 “毕婚”“闪婚”“裸婚”……80后请别拿婚姻当儿戏

 “毕婚”:为爱坚守,还是逃避现实

 “闪婚”,并不那么酷

 “裸婚”能裸出幸福吗

 姐弟恋是必死无疑的病症吗

 同居试不出真实的婚姻

 “奉子成婚”,是幸福还是无奈

 逼“婚”成功不等于逼“爱”成功

 离婚不丢脸也别草率行事

第四章 恋爱是两个人散打,结婚是两家人群殴

 门当户对依然很重要

 父母反对的婚姻务必要三思

 父母逼婚,也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岳母爱女儿还是爱房子

 结婚不是选择一个人,而是选择了一群人

 别把结婚变成家庭成员间的战争

 80后夫妻吵架别请“外援”

第五章 80后小夫妻:两只刺猬怎样偎依取暖

 恩爱夫妻会吵架

 唠叨不是病,说起来要人命

 聪明妻子不挑战男人的面子

 80后老婆支招:让老公心甘情愿做家务

 好老公是夸出来的

 女人一撒娇,男人就哈腰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学会理性地对待她的感性

 倾听比甜言蜜语还管用

 好老婆是哄出来的

第六章 结婚以后,性爱还是爱情

 不必用“初夜”去抓住男人

 聪明女人不会用性来要挟男人

 女人也有追求“性福”的权利

 无性婚姻:地狱还是天堂

 略施性感小计,牢牢抓住男人的心

 男人都希望老婆既是白玫瑰又是红玫瑰

 床上聊床下爱:“卧谈”让婚姻更幸福

餐第七章 没有打不败的“小三”,只有不努力的原配

 婚外恋是一场不能当真的游戏

 每个人的QQ里都会有猫腻

 迷恋婚外情的女人,其实是在饮鸩止渴

 “疑似外遇”中,妻子该怎么做.

 过分猜疑会烫了爱情的脚心

 出轨的爱人还要不要

 处女真的那么重要吗

 用智慧的上半身留住男人

 闺蜜变“小三”,引狼入室的往往是女人

 没有打不败的“小三”,只有不努力的原配

第十章 钱不是问题,可没钱永远是问题

 没有钱,爱情能走多远

 经济独立才能获得平等的家庭地位

 AA制夫妻没有看上去那么潇洒

 允许男人也有些私房钱

 暂时放放权,让他管管钱

 理财有招,80后流行“抠抠族”

第十一章 离婚,是祸还是福

 颠覆的婚姻之舟是否需要挽救

 试离婚:夫妻分手的折中主义

 嫁错了就要有离婚的勇气

 离婚后再见,是朋友还是仇人

 好聚好散,远离“凶猛”前任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离婚再复婚,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离婚男女是单身公害吗

后记

试读章节

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们相继步入婚姻的殿堂,一次,男友也半开玩笑地说:“不如咱们也结婚吧,反正现在跟结婚也没什么区别。”虽然男友没有强烈要求,但林芳却因此失眠了。她考虑的事情很实际,“结婚就要买房吧,总不能一直租房住。我们都是奔三的人了,结婚不久后还要生孩子,再加上洗衣做饭拖地……我的工作怎么办?”林芳去年刚跳槽到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工作压力比较大,加班是经常的事,她说:“我不认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自己双手挣来的钱,用着才安心。”

而且,经过近十年的相处,林芳也很了解男友的优缺点,她坦言:“他对我很好,但他父母在农村,他是家里的长子,结婚后我们就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他的工资跟我差不多,结婚不仅不会使自己过得更好,反而加重压力,那还不如不结。”她很享受当下的同居生活,“我们生活上互相照顾,但彼此之间经济独立,消费大多AA制,挺舒服的,何必非要用一张结婚证来束缚对方。”

林芳对婚姻的慎重也让她男朋友松了一口气。他承认自己也恐婚,“我们家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年龄也大了,弟弟和妹妹现在都还在读书,都经常需要我给家里寄钱,一旦结婚,负担就会更大。所以我现在也不敢结婚,更不敢规划什么时候买房买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结婚如果不能让两个人都感觉舒服,那还不如单身。”

谈恋爱的时候,浪漫与爱情是两人交往中的主旋律,而一旦涉及婚姻,物质上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很多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人就会因此产生“恐婚”心理。的确,在现代社会,且不说婚后的各项支出,单结婚一项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网上一个关于“各大城市娶妻成本”的热帖中,有网友计算出结婚的成本竟然高达70万元。这个数字看似夸张,但也非常实际。在国内一线城市,很多人结婚的成本更是远远超过了70万,想象一下,未满30岁的80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谁能够承担如此高额的结婚费用?

但是,因为害怕婚后的经济压力就逃避婚姻,这是最好的选择吗?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林芳和男友,即使再等上五年甚至十年,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压力就不存在了吗?如果那时候压力比现在更大,他们是否还要选择不婚呢?因此有专家说:80后的生活压力大是事实,但“恐婚族”的病源是放大了这些压力,这也反映了很多80后面对婚姻时的功利心理。《围城》上说:孙家人嫌方家人迂腐,方家人嫌孙家人土气,骨子里都是嫌对方不够阔气。这一段论述,可以说是讲到了矛盾的根本。很多人赋予了婚姻太多美好的期许,觉得一旦结婚就要有房有车,就要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看看我们的上一辈,他们大多数人在结婚时一无所有,纯粹白手起家,照样靠着两个人的努力创造了不错的生活,而且婚姻生活很和美。所以,结婚的排场、条件要根据双方财力承受范围来确定,不能好高骛远。

另外,作为女方来说,如果男友因为无房或沉重的房贷迟迟不求婚,你也不妨放下矜持,主动提出结婚,这样不仅能缓解对方紧绷的神经,也能给彼此的感情一个喘息的空间。如果一个女人在经济上没有过多要求,男人就会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欣然与之组建家庭,而且会在心里更加感激和珍惜这个女人。

在很多人看来,婚姻是好玩的天性和自由的终结。一结婚,你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某人的老公或老婆,然后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跟朋友聚会的时候,你要详细地跟另一半备案:参加的是什么性质的聚会,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几点回家……如果你想带个朋友回家,那更是不得了,另一半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还好,否则尴尬与随之而来的矛盾就能将你淹没……总之,种种原因,让婚姻在很多80后的眼中成了“束缚”的代名词,而“恐婚”也只是因为“不想钻进婚姻的牢笼”。

赵洋和女友已经谈了四年的恋爱,感情不错,两人也都已经见了双方家长。而且,赵洋和女友的工作也都不错,已经按揭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双方家长都催着他们赶紧结婚,女友也有这个意思,按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赵洋却迟迟不肯开口作出婚姻的承诺。

有次赵洋在跟朋友聊天时说:“我不是玩弄感情,也不是不愿对感情负责。只是,我一想到结婚就感到害怕,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我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因为结婚而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和朋友圈子。”字里行间透着无奈与纠结。

但是,一味地拖下去毕竟不是办法,在女友和家人的双重压力下,赵洋还是妥协了。现在虽然刚刚处在准备结婚阶段,他已经感到自己正在失去自由:出去旅游,跟朋友吃饭都要向未婚妻一一汇报。而平时一起玩的单身朋友也渐渐地少向他发出聚会邀请了,人们见到他总是问:“结婚的事情筹备得怎样?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虽然都是善意的关心,但赵洋觉得自己像是被贴上了“已婚”的标签,有些无法适应。

很多“恐婚族”都跟赵洋有着同样的顾虑:结婚以后,束缚来了,自由没了,要跟自己过去逍遥自在的单身生活做个了断。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已经结婚的人对家庭和另一半多了责任感,肯定不同于过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而且,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生活紧张,人们总渴望一种自由散漫的生活。但很多尚未迈进围城的人总会或多或少地听到一些关于婚姻的讨论与抱怨,比如有人说:一结婚就被老婆管得死死的,每天必须洗头洗澡才能上床睡觉、臭袜子不可以乱扔、工资要悉数上缴之类的话。这些都会造成未婚人士心理上的恐慌。3-5

序言

现在的80后早已过了“二八年华春心动”的时期,正式步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恋期。对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宠儿”的这代人,社会上常常给他们人贴上“任性”、“肤浅”、“自私”等标签,甚至有人形容这一代人是“凹造型”,意思是说这代人像“凹”字一样有一块大大的缺陷。在婚恋观上,他们也在遭受着质疑甚至是诟病。

在这里,我们无意指责80后的道德缺憾,欲望主义、物质主义横行,更不会去剖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这些部分现象并不能代表整体特征,更何况,这样的探寻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与其探究问题出现的根源,不如正视既有问题,积极解决,并予以适当的指导或引导,使他们明白健康的、正确的婚恋观应该是怎样的。

其实,虽然80后的成长环境与6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思维形态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但80后整体的婚恋观与70年代生人差别并不大。据相关部门调查,80后在择偶条件上,把人品、容貌、经济条件、能力、性格排在前五位,这个结果跟70后的标准几乎一样。这表明,80后整体上对择偶方面与传统观念还是很接近的,只是在细节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并没有某些媒体渲染得那么复杂。

80后的新生代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理性。对许多80后来说,谈恋爱只是一种尝试,是获得和异性相处的经验,而不是在找结婚对象。7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会把爱情以外的感情因素掺杂进自己的婚姻和恋爱中,而80后基本坚持在恋爱和婚姻的过程中不能用感激替代感情。他们在恋爱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对方的性格、人品等因素。

80后在婚姻上主张自己做主,什么时候结婚,和什么人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都有自己的打算,不希望家庭干涉太多。在婚后关系处理上,80后小夫妻更注重小家庭概念,希望能够多一些两人空间,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尽量避免跟父母住在一起。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无可非议。但在我们这个比较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里,婚姻还达不到那么纯粹,它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在婚恋问题上,除了两个主角外还存在着第三方力量——男女两方的父母,甚至可能还有更多的社会因素掺杂其中。第三方的存在使得婚恋成为两个家庭的事情——这是现在的中国人必须接受的社会关系。这就决定了80后的婚姻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主。当父母的关心遭遇婚姻自主,矛盾由此产生。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平衡各方面关系,从而让80后小夫妻享受幸福的生活?我们提出了一种幸福责任制——谁的幸福谁买单。具体来说,就是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由直接受影响的人决定,其他人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强制干涉。

比如在夫妻出现矛盾这种问题上,直接受影响的是夫妻两方,问题如何处理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双方的父母不是当事人,完全可以不予理睬——父母不可能照顾子女一辈子,夫妻矛盾问题他们必须面对,应该让他们自主解决,这样才能加强磨合,增加他们处理家庭矛盾的经验。父母的干涉很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上升到两家人的矛盾冲突;再者,即使父母的干涉能缓和一下小夫妻的矛盾,却导致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矛盾,并不利于他们长久相处。因此,父母完全可以“作壁上观”,最多是给一些缓和的建议。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已成人的孩子来说,爱他们的方式不是干涉或大包大揽,而是放手,让他们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对80后小夫妻来说,这种方法迎合他们独立自主的心理,很容易接受,但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就有些难度了。他们可能觉得如此一来,完全扼杀了他们对子女的关心,他们觉得子女还不懂得如何处理夫妻关系,需要他们从中协助。这份良苦用心我们80后应该理解,但从对子女负责的角度来说,父母们,你们真的不用那么操心受累。你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子女进行合理的引导,但千万不要强制干涉,更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

不难看出,这种幸福责任制不只需要小夫妻双方的认可,更需要双方父母的支持。因为即使婚后父母不跟小夫妻一起住,父母们的爱往往会通过亲情纽带的传输渗透进小夫妻的生活,形成两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小家庭,甚至左右他们的幸福。所以我们这本书不只是给80后提供一种解决婚恋问题的方法,对80后父母如何摆正在子女婚后的位置上也具有参考意义。

其实,父母和小夫妻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同。记得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妻子看见丈夫踮着脚踩着凳子换灯泡,忙赶过去扶住丈夫,说:“你要是长高一点就好了。”母亲看见了也过来扶住凳子,说:“再垫两块砖头吧。这样就能够到了。”

表达对同一个人的关心,妻子是提要求,指出努力的方向,母亲则是凭着多年的生活经验与智慧给予指导,方法不一样,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都采取同样的方法去表达爱,更不能因为别人采取的方式不同而指责他们。事虽小,折射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所有家庭、婚姻中的事都应作如是观。如此,焉有不幸福之理?

后记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付出。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亦得到了不少老师和朋友的鼎力支持,特此向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是:

赵广娜、宋强、张少卫、朱世超、朱蒙蒙、窦雪倩、赵红瑾、李开有、李奇清、张素华、刁高伟、王杏敏、刘明凤、刁少叵、赵占卫。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借鉴和参阅了大量文献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和感悟。正是在这些前人的劳动成果上,才使本书能够有如此之多的翔实案例和如此丰富的理论基础。再次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资料的提供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由于出版时间紧迫,书中难免有纰漏,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另外,因为有些资料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无法取得联系。恳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来电来函,支取我们按出版法有关规定为您留备的稿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的幸福谁买单(80后婚恋真经)/我们都是80后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69978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0: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