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方(上中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魏巍著的《东方(上中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解放军某部连长郭祥回家探望母亲,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陆的消息,与战友杨雪一同提前归队。他俩是童年的伙伴,他暗中爱着杨雪,可是营长陆希荣骗取了杨雪的感情,还准备很快结婚。杨雪一心想上前线,陆希荣则认为是郭祥从中作祟。

内容推荐

  《东方(上中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讲述了解放军某部连长郭祥回家探望母亲,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陆的消息,与战友杨雪一同提前归队。他俩是童年的伙伴,他暗中爱着杨雪,可是营长陆希荣骗取了杨雪的感情,还准备很快结婚。杨雪一心想上前线,陆希荣则认为是郭祥从中作祟。这时连里出了逃兵,原来是有名的“调皮骡子”王大发觉得革命已经完成,家乡又分了地,不能再让娘讨饭。郭祥关了他的禁闭。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纷纷报名,王大发在团政委教育下也决心怀打败美帝不回家”,团长邓军提前出医院归队。全团急驰龟城,决心打好出国第一仗,可是陆希荣却命令部队向公路两侧散开,破坏了战斗部署。接着敌机来炸,郭祥忍不住用冲锋枪打,许多战士效法,打得敌机逃窜,陆希荣却要处分郭祥,团长邓军肯定了郭祥和战士们的“积极防空”。经过第一战役,我志愿军终于稳定了朝鲜战局。在后方形势也很严峻,地主富农造谣破坏,村支书消极怠工,许多贫雇衣又穷得卖掉了分来的土地,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级及时号召试办农业社。前线战事加紧,麦克阿瑟吹嘘“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倾全部兵力开展总攻势,我军节节抵抗并部署了第二战役,邓军的团全歼了李伪第七师,又奉命急行军140里阻止美军三个师向平壤溃逃,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造成了美军“黑暗的十二月”,结束了第二战役。陆希荣到朝鲜后一贯表现不好,多次造成战斗损失,团党委决定给予留党察看处分。杨雪认清陆希荣的面目很是痛苦。陆希荣更伪造现场,自伤腿部,被清除出部队遣返回国。郭祥在战斗中英勇负伤,文工团女提琴手徐芳献血救活了他,伤愈后他又多次在战斗中立功。杨雪不幸在战场上被美国飞机夺去了生命。直到1953年7月郭祥的右腿被打断,被送回沈阳截肢,才离开了朝鲜战场。省委任命他担任家乡的县委书记,邓军团长带给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和“志愿军一级成斗英雄”的勋章,女友徐芳也赶来看他,他激动地迎上前去。

《东方(上中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作者魏巍。

目录

第一部 山雨

 第一章 故乡

 第二章 柳笛

 第三章 母亲

 第四章 大妈

 第五章 金丝

 第六章 村长

 第七章 地主

 第八章 消息

 第九章 惊梦

 第十章 分别

 第十一章 路上

 第十二章 征鞍

 第十三章 营长

 第十四章 争论

 第十五章 政委

 第十六章 江边

第二部 火光

 第一章 开进

 第二章 木屋

 第三章 侦察

 第四章 山前

 第五章 胜利声中

 第六章 青坪里

 第七章 团党委会

 第八章 幽谷

 第九章 军中便宴

 第十章 小试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十二章 苹果园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三部 风雪

 第一章 寂寞

 第二章 取经

 第三章 待月儿圆时(一)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五章 待月儿圆时(三)

 第六章 大炮与手榴弹

 第七章 课本

 第八章 闸门(一)

 第九章 闸门(二)

 第十章 闸门(三)

 第十一章 追击

 第十二章 会师

 第十三章 另一个“围歼”

 第十四章 在亲人心里

 第十五章 琴声

 第十六章 雪夜

 第十七章 狂欢声中

第四部 江声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带”(一)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带”(二)

 第三章 孤儿

 第四章 家

 第五章 新来的老战士

 第六章 家乡早春

 第七章 来凤(一)

 第八章 来凤(二)

 第九章 密计

 第十章 临津江畔

 第十一章 溃灭

 第十二章 控诉书

 第十三章 将军渡

 第十四章 虎鸣山口

 第十五章 黑云岭(一)

 第十六章 黑云岭(二)

 第十七章 黑云岭(三)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十九章 洪水

 第二十章 金妈妈

 第二十一章 朴贞淑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二十三章 伤痛

 第二十四章 阴谋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二十六章 聚歼

 第二十七章 送别

第五部 长城

 第一章 枫叶红时(一)

 第二章 枫叶红时(二)

 第三章 归来

 第四章 地下长城

 第五章 夺取中间地带

 第六章 钢铁战士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八章 又一个“狙击兵岭”

 第九章 绣花人

 第十章 布谷声里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围中(一)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围中(二)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围中(三)

 第十四章 反击

 第十五章 亲人

第六部 凯歌

 第一章 战友

 第二章 春初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四章 在朝鲜人民军里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章 和平之声播音站

 第七章 红旗飞舞(一)

 第八章 红旗飞舞(二)

 第九章 挺进

 第十章 金谷里

 第十一章 灯火灿烂

 第十二章 停战令后

 第十三章 新起点

 第十四章 路

 第十五章 归故乡

重印后记

试读章节

平原九月,要算最好的季节。春天里,风沙大,就是桃杏花也落有细沙。冬景天,那紫微微的烟村也可爱,但那无边平野,总是显得空旷。一到青纱帐起,白云满天,整个平原就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一座座村镇,就像漂浮在海上的绿岛似的。可是最好的还要算是秋季。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须,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飒,这无边无涯的平原,就像排满了我们欢腾呐喊的兵团!

现在一辆花轱辘马车,正行进在秋天的田野上。老远就听见它那有韵节的车声。细小的铜铃声也很清脆。

这辆马车是从京汉路的一个小站上来的。一大早起,它就载着旅客,离开了那笊篱上垂着红布条的村野小店。小青骡子刚刚吃饱饮足,正像爬山没有经验的青年人,一上路就打冲锋,使得心疼的主人也勒它不住。早晨风小,草棵里露水很大,小青骡子蹄子湿漉漉的,走得十分起劲。不到小晌午,就赶出了三十多里。现在已经是正晌午了,太阳晒得人老是擦汗,可是它却慢下来,还没有赶到打尖的地方。赶车人由它走着,尽管人们催促,赶车人可有赶车人的主意。

这车上原有六名旅客,中途下去了两个,还是很挤。车尾上用绳子煞着高高的行李卷儿。小青骡子的料袋子,带着长绳子的小水桶,也在那里系着。车厢里两个妇女一个孩子就占满了。我们的主人公,坐在车前面,两条腿在车下不住地悠打着。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了。

他卷了一支大喇叭筒纸烟,含在嘴里,正在同人们亲热地谈话。因为天气热,他解开了军衣扣子,敞着怀,手里拿着军帽,露出一头浓发。他个子不算太高,但显得十分灵活敏捷。那一双眼睛,流露着坦白、直爽、快活,甚至还有一点顽皮孩子的神气。他同人们好像没有一点隔阂,跟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叫大嫂,跟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叫大妹子,很快就混熟了。

“同志,你是哪村的?”姑娘问他。

“凤凰堡。”

“家里还有什么人哪?”

“有爹,有娘。”

“出去年头不少了吧?”

“有个几年子了。”

“我舅舅也在部队里,我这次去瞧他了。”姑娘接着问,“你在部队里做什么工作?”

“你猜猜看。”

姑娘歪着头端详了一会儿,说:

“你是个通讯员吧?”

“哈哈,你猜对了。”

他嘻嘻一笑。真的,在哪儿驻军,房东没有不把他当成通讯员的。部队一驻下,他在炕头上两条腿一盘,就同老乡家长里短地扯起来。满口婶子大娘叫得真甜,那些穷苦人眉开眼笑,没有不喜欢他的。他同那些通讯员差不了几岁,又常同战士们滚蛋子,一时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等到部队集合起,他站在一百多人队列前讲话,这才知道他就是连长。P3-4

序言

我读《东方》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

丁玲

你上月同我谈到的那本小说《东方》,不知你读完没有。我一口气在前几天读完了。原来想等你把读后的意见告诉我以后再谈谈我的印象,但我近年来记忆力退化得厉害,因此就趁现在刚读完不久、印象较深时写上一点。

魏巍是一个老文学工作者,是一个一直使我注目的同志。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写过很多好诗。他的著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曾使我崇爱过。《东方》的前几章在《人民文学》月刊一发表,我就渎了,很喜欢,曾想写一篇文章,表示我对这一新作的拥护,只是想到那时我还是一个无权发表意见的人,只得压制住这一冲动。这次我是又从头读起的。尽管有人曾经对我说过,后边没有前边写得好,但我仍然一口气读完了它,而且觉得后边也写得很好。

《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以前我们也读过许多描写抗美援朝的短篇作品、长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电影……但《东方》却包括得更广更深。它几乎写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个阶段和全部有名的战役。魏巍同志不是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主观铺陈,或者反复从已有的戏剧形式中来再现生活。他是从他的长期战斗生涯中提炼出他的人物、生活、情操……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最精粹、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不管整个小说中也还有某些小小的芜杂之处,但它是正确地、满含诗情地歌颂了一个伟大时代和一群具有特点的新人、“最可爱的人”。

在《东方》的七十几万字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是比较清楚的;约二十来个主要人物的描写,其个性也是比较分明的。作家花了很大的精力科学地组织起这部长篇,笔力始终不懈,感情贯串到底。这在只有一般文学基础,刚刚开始写作的人是难以达到的;即使与魏巍同时代,功夫较深,有成就的作家也不是随便能够达到或超过的。魏巍同志在部队工作,从抗日战争开始直到现在,积四十余年的积累,生活不可谓不深厚。在四十余年的工作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写作,诗,散文以及长篇小说。因此,生活中的人物,与作者心中创造出来的人物,互为补充,反复印证;再生活,再创造,再提炼。于是形成较精练较完整较成熟的人,这个,那个,干部,群众,男女老少,很自然的,一个一个地成长,而且站立起来,活动着,丰满、多姿。在这本书里有多少使人喜欢、使人景仰、使人深思、使人怀念的优秀的人啊!

凡是在老根据地生活过,同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接触过的人,都很容易在这本书里找到老熟人,这样就使人更感亲切。如书中的杨大妈就是一个很普通而又很典型的子弟兵母亲。她豪迈、热情、直率,爱嘛爱得要死,恨嘛恨得要命,遇着天大的困难也是一往直前。她胸怀广大,细腻体贴,是一个得到无数人们歌颂的女性。在《东方》里,作者更集中地再现了我们这位永远不会忘记的贴心人。团长邓军难道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果断勇敢、朴素真诚、严厉而又慈祥的我们部队的指挥员吗?郭祥也是我们千万个钢铁般的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纯洁高尚的典型人物的代表。只有共产党员,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战士,只有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而又有高度觉悟的人才能具有这种品质。我们看到郭祥在多次不同的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实在激励人心,但郭祥并不像“三突出”的英雄那样从天而降,高不可攀,而是亲切感人,其余的人物,如周仆、花正芳、乔大个、调皮骡子王大发……等人,都一个一个跃然纸上。这么多的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人物,写来都不雷同,各有特点。其原因就在作者生活之深厚,感情之专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到战斗的生活中去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和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看到作家在《东方》里的某些手法,是非常巧妙的。他轻轻的几笔,这个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了。如金丝、小契以及花正芳,这几个影影绰绰的人物,出场不多,用力不大,可是很活。写作手法的运用自如,重要的还是由于作者经常与他的人物亲切相处,否则是不容易达到的。

“四人帮”鼓吹的什么“三突出”等谬论在我们文坛上流毒很深。他们要在每篇作品里,突出英雄人物,又要把这个英雄人物写得毫无缺点,脱离群众,脱离环境。为了不能有分毫的矛盾感情以损害这个英雄形象,如若是女主人公,则丈夫最好是当兵去了、开会去了、或者就是死了。千篇一律,使人掩卷。但英雄人物要不要写呢?我看还是要写的,还要多写,要写得好。读者是愿意看非凡的人物的。他们爱这种人物,爱英雄;英雄又教育读者。有多少读者能忍受着满纸的千言万语、津津有味地去咀嚼一个落后人物呢?尽管写得细致,越分析读者会越厌烦;越感到了作者对这种人物的同情,越会反感。如果作者是带着批判和讽刺,那自然当做别论。

“四人帮”为患十年来的社会风习,变化很大。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不被重视。甚至你同某些人谈到这些,反会引来讪笑,说是封建迷信,愚忠愚孝,落后的,民主革命时代的思想意识……你是青年人,我不知道你作何想法。但我却认为《东方》中的这些人物和几年来涌现的反对“四人帮”的年轻一代英雄们一样,我们应该大力宣扬!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还是这些有崇高理想,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毫无私心、毫无畏惧,能够全力以赴,贡献出自己所有力量和生命的人。我们就要拿他们的伟大精神来教育我们年轻的幸福的新一代。

《东方》中写了一个恋爱故事。一段时期一般文学作品对恋爱生活常常采取避开的办法,不敢大胆去写。但魏巍写郭祥与杨雪的一段感情关系,写得却不落俗套。郭祥的真挚深沉是很感动人的。杨雪一度受蒙蔽,也使人很同情,他们之间的感情将长时间留在读者的回想中,低徊咏叹。这是许多年来在文学作品中少见的一段亲切感人的哀曲。

我不是理论家,我不是在评论。我只不过想向你推荐,引起你读这本书的兴趣,同时希望对你创作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引起你的考虑。我非常高兴听到你的意见。

一九七八年底于山西长治

后记

丁玲同志逝世已经十二年了。她在经历多年坎坷复出后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读(东方)》。这一深情的崇高的勉励,使我铭感难忘。因此,借本书重印之机,将此文作为代序置于卷首,以表示我对这位前辈杰出的革命作家长远的怀念。

魏巍

1998年2月20雨雪之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方(上中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6855
开本 32开
页数 108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798
出版时间 1985-07-01
首版时间 1978-10-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62
CIP核字 2013014051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3
4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