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比较与审美》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上把握作家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二是从微观入手进行具体的审美评析。
作者宋凤英将理性评价渗透到感性赞赏中,使我读来自生一种强劲的穿透力,醍醐灌顶般地明白了不少先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不能不让我佩服英子在艺术审美中蕴涵的智慧和不露而显的才华。
| 图书 | 现代文学比较与审美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文学比较与审美》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上把握作家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二是从微观入手进行具体的审美评析。 作者宋凤英将理性评价渗透到感性赞赏中,使我读来自生一种强劲的穿透力,醍醐灌顶般地明白了不少先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不能不让我佩服英子在艺术审美中蕴涵的智慧和不露而显的才华。 目录 第一编 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审美研究 《伤逝》与《玩偶之家》比较论 西方象征主义与曹禺戏剧艺术比较研究 西方文化中的忏悔意识在五四知识分子身上的体现 鲁迅小说与西方荒诞派文学的渊源关系 西方荒诞派创作手法在《野草》中的成功运用 鲁迅《过客》与西方表现主义 郁达夫创作风格与东西方浪漫派小说比较分析 郁达夫自卑情结探源 《围城》:一部充满喜剧格调的哲学悲剧 第二编 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比较审美研究 留学英美与留学日本现代作家群之比较 新时期通俗文学与“鸳鸯蝴蝶派”之关系 闻一多、郭沫若爱国主义诗歌比较研究 人性的两极——试论沈从文与张爱玲小说的审美价值取向 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个奇女子——莎菲、蘩漪、曹七巧性格及悲剧比较论 论梁启超小说理论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功利性及其成因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从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看其性格的复杂性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张爱玲小说新论 论新格律诗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历史必然性解读 第三编 现代文学教学新方法探索与审视 新形势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新探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行性探寻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阿Q正传》教学难点透视 鲁迅小说白描手法管窥 内容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谈谈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祝福》情节的深刻寓意 《药》主题的含蓄性与深刻性 《茶馆》结构艺术二题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文学比较与审美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凤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2123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2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