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号命令
内容
编辑推荐

44年前,一份神秘的“一号文件”轰动全国,中共立即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

国家命运未知,个人前途未卜,动荡时局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号命令》是叶兆言写作30余年来,最具疼痛感的历史小说!

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在这里,听到灵魂的呻吟!

“文革”并没有真正结束,林副主席的幽灵不仅陪伴着我,而且还在当下的世界里到处游荡。

内容推荐

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

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

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

国家命运未知,个人前途未卜,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机密?动荡时局下,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一号命令》是叶兆言写作30余年来,最具疼痛感的历史小说!

1969年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惊动了全国,军校退役的赵文麟接到疏散命令,却不知该往何处。

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打过日本鬼子,九死一生,解放前夕在四面楚歌中起义,虽然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却始终有点另类,一贯要求进步的妻子紫曼觉得自己嫁错了人,上吊自杀,让赵文麟愧疚终生。赵文麟回到老家,巧遇初恋情人沈介眉。当年美丽的大小姐、中央大学的老师,如今沦落到几近赤贫,赵文麟竟然认不出曾经刻骨铭心爱过的女人。

世事沧桑、人事变迁之残酷惨烈,令人感慨不已。

《一号命令》向你细述那个疯狂年代的爱恨与挣扎!字字压抑,让人缓不过气来!至今无人敢推荐!在这里,听到灵魂的呻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记

试读章节

1969年夏天很热,阳光总是灿烂,眼见到了9月初,天气继续炎热。无数知了在大合唱,此起彼伏非常嘹亮。大白天气温实在太高,仿佛着火一样,热浪逼人,一阵阵扑面而来,手伸出去,所有物品都是热,家具热,锅碗瓢盆热,放出来的自来水也热。嘈杂的蝉声是提示,意味着不会下雨,意味着持续的大晴天,意味着高温预警。黄昏时分,仍然没一点凉意,燥热的空气凝固了,酷暑蹂躏了一个整天,人们在房间里再也待不住,再也熬不下去,迫不及待地都涌到外面去乘凉。大街小巷,先找空地方洒水降温,然后端了各式各样的卧具,长的木椅子,简易的竹床,有人干脆将草席铺水泥地上。天太热,拍扇子的噼里啪啦声不绝于耳。天这么热,蚊子在黑暗中乱撞,一点没见.减少。

终于熬到半夜三更,好不容易一阵凉风,刚有点安静,沉寂下来的知了突然发出一两声惊叫,很像一个人从梦中猛醒,又好像一颗流星从夜幕上滑过,眼前一亮,立刻无影无踪。赵文麟坐在一张旧藤椅上,似睡非睡,基本上处于半昏迷状态。整个夏天,酷热难熬的夜晚,他都是这么狼狈度过,半坐半躺,长夜难眠,好像睡着了,又像从未真正进入梦乡。夜晚的宁静会被一些声音无缘无故打破,他听见一个在叽哩咕嘟说着什么的声音,忽高忽低,隐隐约约像在吵架。

这是邻居女孩子妞妞发出的呓语,正在说梦话。她是个刚发育的初一学生,人看上去还很小,一对乳房却特别大,像充了气一样,又结实又饱满,将胸前的衣服高高顶起。男孩子性格,精力出奇旺盛,在大白天,妞妞是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不但同龄女孩子要听她的话,那些调皮捣蛋,岁数比她大的男孩,也乐意听从她调遣。到晚上,睡着了还不安生,常说梦话,打很响的呼噜。妞妞的呼噜虽然响,却很匀称,很纯净,那是一个女孩子特有的鼾声,一点都不粗鲁。

赵文麟意识到自己已完全清醒,他意识到这一次醒了,就不会再睡着。时间是下半夜,鼾声四起,周围的人都处于沉睡状态,因为太热,大家光着胳膊,裸着大腿,肆无忌惮地睡在露天。淡淡的月光下,是空地方便睡着人,木床一张接着一张,所谓木床,其实就是将家里的门板拆下,用长凳架起来。往往一家老小紧挨着,挤在一起睡。夜深人静,正是一天中气温相对最低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梦乡。妞妞的梦话引发一阵混乱,有人被惊醒了,翻身继续睡觉,门板咔咔响了一阵,又是此起彼伏的鼾声。

每当到了这样的时刻,赵文麟便会一阵阵凄凉。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会不可避免地想起紫曼。三年前,紫曼写下了一份遗书,在门框上挂了一根绳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世。时间过了整整三年,对亡妻的思念刻骨铭心,一刻也没有消停。对于赵文麟来说,那是一种锥心之痛,只要是半夜里醒来,他的心就会猛地收紧,就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到天明。

天刚蒙蒙亮,妞妞的小闹钟突然响起来。刺耳的闹铃声穿过晨曦,惊醒了无数人,也因此招惹了一片骂声。这闹钟连续响过好几天,到时候就会铃声大作,弄得鸡犬不宁,把很多人的美梦吵醒。闹钟声音非常响亮,可是很显然,妞妞还沉浸在黑甜之乡,还准备继续睡下去,她并没被这刺耳的铃声惊醒。结果便是别人很愤怒,大声喝斥,对她嚷嚷,说时间到了,说妞妞你赶快起床,我们都被闹钟给吵醒了。所有这些与妞妞仿佛都没什么关系,妞妞继续呼呼大睡,最后还是与她睡在一起的高奶奶将孙女摇醒。P3-6`

后记

有读者看了这部小说,写信给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尾。为什么在文章最后,情感暧昧得像走私的盐贩子一样,这样写究竟是何用心,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实说,自己也没太想明白,大致情况就是写着写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于是便这么结束了。至于为什么,有时候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这么写比较合适,似乎就应该这么写。

这部小说想说的话并不多,大致的意思可能是,原来人生有很多美好,但是不当回事地就丧失了。譬如和平,譬如爱情,譬如平常的家庭生活。我在小说中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感慨它们的轻易丧失,一边写,一边感觉到心口疼痛。这是我写作以来,最有疼痛感的一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情不自禁便会流泪。有一天吃饭,跟女儿说起正在写的一个情节,说着说着哽咽了,说不下去。熟悉文风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属于那种会煽情的作家,不喜欢在小说中号啕大哭,写作时,总是节制节制再节制,冷静冷静又冷静。我把那些容易让人感伤流泪的部分都做了冷处理,如果读者能坚持把这篇小说读完,我想不难获得这样的印象。

小说始于2011年的8月29日,当时刚在腾讯开微博,随手写了几句:

开始写小说,想写个中篇,注意力集中不了。年轻时写作太容易,现在完全不一样。过去要写,故事自己就会来,根本没有提纲之类,现在不得不考虑要列个大纲。当然也和这些年非小说的写作太多有关,被杂文随笔害了,仿佛职业运动员,赛季开始了,却苦恼,不能一下子进入状态。

到了9月13日,又忍不住在微博上写了几句:

今天是林副主席忌日,我正在写的小说就叫《一号命令》,自己整个情绪也沉浸在“文革”中。提到“文化大革命”,常用词是林彪和四人帮,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看今天的种种阴影可以知道余毒有多厉害。为“文革”翻案者,不是别有用心,便是没心没肺。

微博具有评论和回复功能,当然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叫好也有反对,一位叫屈俊贤的网友这么写道:

叶老先生,我最值得庆幸的事是没有读过你的小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地在家里,在其他场合挂上毛泽东像,你老郁闷吗??好在有林副主席的幽灵陪伴你。

网络上的声音没必要太当真,有人庆幸没读过你的小说,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难过也是白难过,烦恼也是自寻烦恼,你必须心甘情愿地接受。有的作家像被丈夫抛弃的怨妇一样,喜欢抱怨喜欢叨唠,说今天的读者不阅读,不读他的小说。这是地道的不明白事理,人的阅读从来都是自由的,一个人可以阅读,也可以不阅读,别人可以读你写的故事,也完全可以不理睬你。因此,我并不在乎别人没读过我的小说,在乎的只是后面说的那些话,这位屈俊贤说得不错,“文革”并没有真正结束,林副主席的幽灵不仅陪伴着我,而且还在当下的世界里到处游荡。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的理由,我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穿越时光,再现一些真实的历史场景。小说不是历史,然而有时候,小说就是历史,比历史课本更真实。到了9月18日,针对网上有人说今天的人太健忘,已经忘记国耻纪念日,我又微博了一下,发了一条“九一八有感”:

有时候,忘了也好,比误导好。譬如我们小时候,就相信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谁谁。大清朝,也喜欢军国民,也成天喊振兴。落后要挨打,军国民也一样挨打。老套的话听着都烦,别忘了,当年日本人德国人都打过要强大的旗号。一句话,要文明,不要野蛮,搁哪朝哪代,好战都是错的。

这条微博引起的强烈反响出乎意外,同样是正反都有,赞成的不说了,不赞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博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汉奸,这样的人不应该留在世上,活该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人杀死。当然还有很多更下流的言语,网络是最容易让人撒野的地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意,对世界的各种自以为是,都会变成莫名其妙的仇恨,化作一股股戾气,肆无忌惮地宣泄到互联网上。

这部小说的草稿在2012年3月19日完成,这是我历时最长的一部中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七个月,这以后,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修改。事后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写成一部长篇呢,不提醒倒没事,提醒了以后,我也忍不住反复琢磨这个问题,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写长篇,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个中篇,想说的那些话,要说的那些故事,必须要在中篇的字数中完成。

也许真当做长篇来写,会容易一些。不过对于写作者来说,轻车熟路是大忌,容易未必是什么好事。在写《一号命令》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充实,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写作,看书,休息,游泳,临帖。这期间有两件事比较轰动,一是韩寒事件,一是抄写《讲话》,因为身陷其中,被骂得很厉害。关于这些,我已在微博上做了解释,现在稍带一句,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的微博,毕竟有些话只能在网上说。

没想到这个中篇小说能出单行本,我对自己的作品一向没信心,对《一号命令》更是如此,不知道大家会如何看待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总之一句话,感谢读者,谢谢你们赏脸,谢谢你们的阅读。

2012年12月13日河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号命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兆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61507
开本 32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