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这本《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是“胡适思想录”系列第8册。
图书 | 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
内容 | 编辑推荐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这本《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是“胡适思想录”系列第8册。 内容推荐 这本《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是“胡适思想录”系列第8册。 《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收录了《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所谓教育的“法西斯蒂化”》;《内田对世界的挑战》;《国联报告书与建议案的述评》等作品。 目录 序/1 人权与约法/2 《人权与约法》的讨论/7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10 论人权/罗隆基/16 论思想统一/梁实秋/31 告压迫言论自由者/罗隆基/38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49 知难,行亦不易/59 专家政治/罗隆基/69 张慰慈《萨各与樊才第的案件》附记/76 记某女士/78 说难/80 新年的好梦/82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84 中国公学校史/86 我们对于政治的主张/92 后生可畏/94 思想革命与思想自由/96 《独立评论》引言/99 宪政问题/100 上海战事的结束/104 废止内战大同盟/106 论对日外交方针/109 所谓教育的“法西斯蒂化”/114 论学潮/116 英庚款的管理/120 汪精卫与张学良/125 内田对世界的挑战/129 英庚款的管理/131 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133 究竟哪一个条约是废纸/138 陶希圣《一个时代错误的意见》附记/145 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147 统一的路/153 国联新决议草案的重大意义/158 国民参政会应该如何组织/163 国联调解的前途/167 民权的保障/170 国联报告书与建议案的述评/174 全国震惊以后/180 日本人应该醒醒了!/187 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190 跋蒋廷黻先生的论文/194 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197 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202 制宪不如守法/208 《独立评论》的一周年/212 熊十力《要在根本处注意》一文的编者附言/216 保全华北的重要/218 建国问题引论/223 世界新形势里的中国外交方针/229 福建的大变局/233 建国与专制/237 再论建国与专制/242 为《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栏所写的应征答案/247 关于外交问题的几点意见/248 报纸文字应该完全用白话/249 武力统一论/252 政治统一的途径/259 试读章节 第二,有些人权已经破产的人,自骗自地说人权是抽象的名词,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口头语,人权运动比不上唯物主义的阶级革命的切实。这些人根本没有想过什么是人权。人权当然包括衣,包括食,还包括许多比衣食更要紧的东西。说句顽皮话,假使当日德国有绝对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马克思就不必逃到伦敦的古物陈列所里去做《资本论》了。批评人权是抽象名词的人,根本还是没有想过人权是些什么条件。我们目前要的人权是些什么?已到了我们回答这问题的时候了。 第三,更有一班幸运一时的人权蹂躏者,他们大笑人权是老生常谈,他们大笑人权运动是英法十七和十八世纪的东西。侥幸得志的人们,拼着命在模仿英国十七世纪的查理士第一,法国十八世纪的路易十六,他们在排演“朕即国家”的老剧,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只好唱《大宪章》和《人权宣言》的老调。其实,人权果然是老调吗?查查大战后各新兴国家的宪法,就知道人权已有了许多新腔。他们得意的人们,横行霸道来糟蹋人权,根本没有明白我们的人权是些什么条件。我们要的人权是什么?已到了回答这问题的时候了。 人权,简单来说,是一些做人的权利。人权是做人的那些必要的条件。“做人”两字的意义,表面上似乎肤浅,实则高深。有五官,有四肢,有头脑,有肠腑,有皮,有骨,有爪,有发,有人之貌,有人之形,这样的动物,当然应该叫人。但他在不在“做人”,能不能有那些“做人”的条件.又另成问题。 一个死人当然不在做人。所以“做人”,第一,要有生命。换言之。维持生命,是做人的出发点。谈到维持生命,马上我们联想到生命上那些必须的条件。譬如说,要维持生命,就要有衣,有食,有住。谋取衣,食,住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成了做人的必要的条件。谋取衣,食,住的机会,就变了人权的一部分。西洋人的工作权(rigbt to work)如今成了人权的一部分,当然是这个意义。 有衣,有食,有住。在我固然可以做人,旁人能不能容许我做人,又成另一问题。在个野蛮社会里,强凌弱,众暴寡,一把刀,一支枪.随时可以了结我的性命。这样,我虽然是个人,我虽然想做人,我不一定有做人的机会。换句话说,要维持生命、身体的安全,又成了必要的条件。身体安全的保障,又成了人权的一部分了。 照这样说,人权是人生命上那些必须的条件,是衣,食,住的取得权及身体安全的保障。 人权的范围,决不止此。维持生命,固然是做人的出发点。维持生命,决不是做人的唯一目的。 如今中国千千万万人活着,他们有他们的生命,但有几个是真正在做人?做人,老实不客气,要有做人的快乐(happiness),生命要有生命的幸福。要享受生命上的幸福,衣,食,住,及身体安全这几个条件是不够的。 人有个性,人有人格。倘个性及人格没有发展培养的机会,人就不再做人。在个性与人格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话,当然说不上。人人在他的个性及人格上有他可能发展的至善点,是不容否认。‘‘成我至善之我”(Be myself at my best)这是一句常听到的西洋话。通俗说些,做个我能做到的好人。这样,做人才有意义;这样,生命上才有得到幸福的希望。 因此,所谓生命上的必须的条件,绝对不止衣,食,住,及身体的安全,同时要加上那些发展个性,培养人格,成我至善之我的一切的条件。 同时又要明白,我,不过是人群的一分子。我的做人,同时与人群脱不了许多连带关系。我的幸福,同时又与人群全体的幸福发生连带关系,我对人群的责任,在将我之至善,贡献结人群,俾人群全体可以达到人群可能之至善。最后就在使人群里最大多数得到最大的幸福。 准此,所谓生命上的必须的条件,既不限于个人的衣,食,住,及安全;复不限于“成我至善之我”的条件。要在那些条件上加上达到人群最大多数的最大的幸福的目的的条件。 根据上面这些话,人权的定义,应该如下: 人权是做人的那些必须的奈件。人权是表,食,住的权利,是身体安全的保障,是个人“成我至善之我”,享受个人生命上的幸福.因而达到人群完成人群可能的至善.达到最大多数享受最大幸福的目的上的条件。 我的人权定义是如此。他是很平淡,很率直的。我没有追溯十七世纪霍布斯的学说,认为人权是满足一切欲望的东西。人有许多欲望,根本就不应该得到满足。许多自命的大伟人有专制欲,有多妻欲,我们不能根据人权的理论,说这种欲望应该满足。我亦没有引证十八世纪卢梭的学说,认为人权是天赋的,说我们要归真返璞,到自然的环境里去自由发展我们的本性。我始终相信1929的上海没有再变成五百年前的原野。我更不敢颂扬十九世纪边沁的学说,主张人权应依赖法律为根据。智者作法,愚者守法,是中国过去的历史。强者立法,弱者服法,是中国近来的现状。 法律与正义公道是两件东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通病。从法律上我最多可以知道我现在有什么权利,找不到我应有什么权利。中国的旧法准许纳妾畜婢,人不一定应该认为纳妾畜婢是人权,共和国家成年的国民应该有选举权。目前中国的法律,不许人民参政,法律上有人权。人权不一定尽在法律,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彻底说些,人权的意义,我完全以功用(Function)二字为根据。凡对于下列三点有必要的功用的,都是做人必要的条件,都是人权:(一)维持生命;(二)发展个性,培养人格;(三)达到人群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目的。 现在我随便举个例来说。言论自由是人权。言论自由所以成为人权,不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的欲望,不因为它是天赋于人,不因为它是法律所许.根本原因是它的功用。它是做人所必须的条件。 是一个人,就有思想。有思想就要表现他的思想。要表现他的思想,他非要说话不可。他要说自己心中要说的话,不要说旁人要他说的话。说他要说的话,这就是发展个性,培养人格的道路。这是“成我至善之我”(be myse~at my best)的门径。 我有了言论自由,我才可以把我的思想贡献给人群。这种贡献,姑无论为善与不善,这是人向社会的责任。在社会方面,这种贡献,姑无论为可取或不可取,这是思想上参考的材料。这就是人群达到至善的道路,这就是人群最大多数享受最大幸福的道路。 反之,取缔言论自由,所取缔的不止在言论,实在思想。不只在思想,实在个性与人格。取缔个性与人格,即系屠杀个人的生命,即系灭毁^群的生命。P17-19 序言 这几篇文章讨论的是中国今日人人应该讨论的一个问题,——人权问题。前三篇讨论人权与宪法。第四篇讨论我们要的是什么人权。第五、六篇讨论人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思想和言论的自由。第七篇讨论国民党中的反动思想,希望国民党的反省。第八篇讨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这两篇只是“思想言论自由”的实例:因为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批评国民党的自由和批评孙中山的自由。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 第九篇与第十篇讨论政治上两个根本问题,收在这里做个附录。 周栎园《书影》里有一则很有意味的故事: 昔有鹦鹉飞集陀山。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日:“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今天正是大火的时候,我们骨头烧成灰终究是中国人,实在不忍袖手旁观。我们明知小小的翅膀上滴下的水点未必能救火,我们不过尽我们的一点微弱的力量,减少良心上的一点谴责而已。 十八,十二,十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适思想录(8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4271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7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2 |
宽 | 17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