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精)》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图书 | 中国近代史(精)/中国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吕思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精)》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内容推荐 史学大家吕思勉所撰客观真实的《中国近代史(精)》,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成立之陷落、抗争血泪史,剖析了近代百年中国之大变局。著述规模恢宏,分析细致入微,是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了解、探研中国近代史的典范之作。 目录 一 绪论 二 中西交通之始 三 传教之始 四 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 五 清代之盛衰 六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隋形 七 道光以前烟禁 八 烧烟及中英战事 九 江宁和议 十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十一 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十二 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十三 戊午、庚申和约大要 十四 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 十五 同光中俄交涉 十六 嘉道咸同光之朝局 十七 各国立约交涉 十八 革新之渐 十九 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二十 英人《芝罘条约》 二十一 法越之役 二十二 英缅之役 二十三 英谋西藏 二十四 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 二十五 港湾之租借 二十六 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 二十七 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 二十八 清末外交情势 二十九 改革政体之动机 三十 清之亡与民国成立 三十一 民国以来之政局 三十二 民国以来之外交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近代史(精)/中国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思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20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2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5205322 |
中图分类号 | K25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4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