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和孩子一般大(平等家教的60个妙招)/现代家教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和孩子一般大(平等家教的60个妙招)》(编写高山)将和您分享以下内容:蹲下来,亲子沟通更有效;给孩子想要的,而不是你想给的;爱孩子,先从尊重开始;呵护孩子的每一个梦想;与孩子交朋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言传不如身教;打骂教不出好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内容推荐

《你和孩子一般大(平等家教的60个妙招)》(编写高山)倡导平等教子观念,认为父母与孩子应该平等的交流、平等相处,尊重和赏识孩子。

“谁人不望子孙贤”。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有出息,殊不知孩子的成败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人。父母与孩子平等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铭记的一项准则。

《你和孩子一般大(平等家教的60个妙招)》共分为10章,汲取了众多中外专家学者在家教和亲子沟通方面的经验心得,结合了大量实用的家教案例,从多角度对怎样有效进行亲子沟通作了详细的叙述,堪称站在了国内外平等家庭教育观念的前沿。

全书内容翔实,新颖生动,通俗易懂,是一本适合家长、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教育专家阅读的亲子沟通指南,实用性和针对性强。

目录

第一章 蹲下来,亲子沟通更有效

 1.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

 2.与孩子沟通更有效

 3.与孩子一起看世界

第二章 给孩子想要的,而不是你想给的

 4.了解孩子的需要

 5.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6.打消孩子不必要的顾虑

 7.对孩子因材施教

第三章 爱孩子,先从尊重开始

 8.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9.不要忽视孩子的天性权利

 10.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11.容忍孩子“有理”的固执

第四章 呵护孩子的每一个梦想

 12.“开学第一课”——“做梦”要趁早

 13.“我要像大雁一样飞”——有了梦想要呵护

 14.让孩子放飞梦想——有了梦想要帮助

 15.请尊重孩子的梦想

 16.孩子的梦想还是大人的梦想?

第五章 与孩子交朋友

 17.真心把孩子当朋友

 18.放下架子,和孩.一起玩

 19.“I服了You”——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20.多给孩子发言权

 21.“我在听蚂蚁唱歌呢!”——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

 2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3.与孩子商量

第六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24.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5.宽容不等于纵容

 26.每天准时散步的康德——孩子的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27.“行动第一”——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28.抓住塑造好习惯的关键期

 29.用奖励激发孩子进取心

 30.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31.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

第七章 言传不如身教

 32.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33.不要轻易失信于孩子

 34.让孩子遵守“约定”的规则

 35.教育孩子,父母意见要一致

 36.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

第八章 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37.不要轻易打骂孩子

 38.让孩子知道打骂的理山

 39.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

 40.刚爱搭建亲子沟通桥梁

 41.“我不要吃饭!”——引导孩子改掉坏毛病

 42.“金鱼不爱喝牛奶”——让孩子从破坏中学会心考

 43.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44.与孩子讲道理但不要说教

第九章 做最好的自己

 45.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46.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47.别让孩子太听话

 48.固执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49.立规矩永远不会太晚

 50.不要直接介入孩子的世界

 51.别破坏孩子的“无知”

 52.保护孩子的探索行为

第十章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53.“妈妈,我已经长大了”

 54.一个小小的“我”

 55.如何处理朱龙龙的困惑?

 56.拍扪孩子的“小马屁”

 57.别把孩子夸成“骄傲的小公鸡”

 58.不要做孩子的“代言人”

 59.让赏识回到孩子的身边

 60.分数不是孩子的唯一

试读章节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成人固有的思维和想法,去揣摩孩子的心理,去考虑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如果这样,父母永远都不可能猜透孩子的想法和理解孩子的做法。因为阅历、出发点和看东西的角度不同,在对待同一件事情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大。

所以,蹲下来,父母才能知道在孩子的高度,都能看到些什么。

有这样一则电视广告,或许许多人都看过。

一位清秀的小女孩在优雅地演奏钢琴,随着小女孩指尖的跳动,响起了行云流水般的琴声,非常好听。大家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

小女孩流畅地在钢琴上演奏完了一曲,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人们纷纷叫好,高声喊道:“再来一遍。”面对大人的鼓励,本该高兴的小女孩却没有一点点兴奋的表情,木然地坐在那儿,不情愿地看着周围的人,泪水从那双无辜的大眼睛里滴落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小女孩误会了大人的意思。大人的意思是鼓励和称赞小女孩“你弹得真好,我们想再听一遍”。可是小女孩心想“自己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再来一遍”。

可爱的孩子,她把鼓励和称特当成了惩罚。

成人总是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觉得孩子的想法和自己是一样的。残酷的现实是,父母开心的事情,未必能让孩子也开心,父母喜欢的场合和东西,孩子不一定也喜欢。

为什么成人和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差别会这么大呢?

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父母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替代孩子的想法。

父母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不了解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其实,父母所给的,不一定就是孩子想要的。

蹲下来,你才能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蹲下来,别让孩子仰视着高高在上的父母,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纳你。如果你不能被孩子从心底里接纳,又怎么能很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呢?蹲下来,双目平视,在同一个高度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培养感情,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够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居高临下地批评,蹲下来,望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错在了哪里;当你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蹲下来,告诉他究竟该怎么做;当你想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时,蹲下来,一番别样洞天将展现在你的面前。

一位中国的教师去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期间有一件事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她去一位好朋友家里作客,正逢周末,好朋友家便邀请了隔壁邻居来家里共进晚餐。那是一对澳大利亚籍的年轻夫妇,还有两个金发碧眼的小朋友,分别是4岁的儿子约翰和7岁的女儿罗娜。小约翰非常淘气可爱,不一会儿就吃饱了,便离开饭桌要去玩耍。只见那位年轻的妈妈蹲下来,拉着约翰的小手说:“约翰,吃完饭了才可以去玩,你吃好饭了,对吗?”约翰点了点头说是。“约翰真听话,好吧,去玩会吧。但别跑太远了。”约翰听完,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

这是那位中国教师第一次见到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所以非常惊讶,印象也比较深刻。但以为这是那位妈妈特有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并没有:多问。

第二天,天气非常好,好朋友一家准备去购物,然后去公园游玩,便又约了那位邻居妈妈同去。那位中国教师再一次见到了那动人的情景。大家准备开车去超市购物,约翰因为姐姐罗娜先坐进了汽车而非常不高兴,站在车门那发脾气。妈妈来到约翰跟前,蹲了下来,握住约翰的两只手,正视着孩子的眼.晴,诚恳地说:“约翰,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快上车,做一个听妈妈话的男子汉。”约翰会意地点点头,紧挨着姐姐坐进了车里。

大家在超市里买完东西,来到公园游玩。约翰和姐姐罗娜十分高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光顾着与姐姐玩耍的约翰,一不小心,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下,突然摔倒在地。大家的心一下揪紧了。

还好,无大碍。坚强的约翰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看得出来,这一跤摔得挺狠,他快要哭了,眼泪就要跑出来啦。

这时,年轻的妈妈跑了过去,蹲下来,用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望着约翰说:

 “约翰,绊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能哭,对吗?”听妈妈这么一说,约翰马上收住了即将掉出来的眼泪,挺起胸膛,摆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去玩了。P2-4

序言

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了事屡教不改怎么办?孩子总是发睥气、闹情绪该怎么办?孩子太调皮捣蛋了,今天弄坏这个,明天弄坏那个,该不该打?孩子不好好吃饭,吃饭的时候,要看着电视,还要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要不要打?

当自己的孩子有以上行为,而又不听劝说时,多数家长会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但打骂的方式真能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吗?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不要动不动地就打骂孩子。“打骂式的管教”,起不到什么教育孩子的好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其实,打骂孩子是思想懒惰的家长才会使用的一种管教孩子的方法,非常直接、原始和粗暴。也许是因为屈服于父母的武力,打骂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见效最快,但失效也最快。打骂不仅使孩子肉体受到了痛苦,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容易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屡教不改。而且经常挨父母打骂的孩子日后会变得暴力、易怒、冷漠,处理事情方式简单粗暴。

或许是受中国传统教养观念“不打不成器”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犯了错或屡教不改的时候,中国父母总是会忍无可忍地采用打骂这种教子方式。虽然打骂过后,父母也很后悔。当孩子下次又不听话或犯了错时,父母常常还是会举起手里的棍棒。打骂也是家长熟悉的成长经验。因为父母以前就是这样管教自己的,所以现在自己做了父母,孩子犯了错误,自然便会想到用打骂的方式去管教孩子。也不排除有些家长不会自我情绪管理,容易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通过打骂的方式,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就更不应该了。

中国传统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的孩子身上,已经行不通了。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都有恨铁不成钢的美好愿望,但是光靠打骂是解决不了孩子所有的问题的,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平等相待,说服远比压服更有效。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打骂,应该还有其他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如何做呢?请你阅读本书吧!

每一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童年是美好的,孩子的记忆也应该是快乐的。当若干年后,孩子长大成人了,留在回忆里的“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

当有人问为什么要打孩子时,父母通常都会把原因归结到孩子身上,说孩子不听话。其实,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不妨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多费点心思,与孩子平等交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打照样能成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和孩子一般大(平等家教的60个妙招)/现代家教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310392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