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通行证(中央苏区路条收藏集锦)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你翻开曾本清编著的《红色通行证(中央苏区路条收藏集锦)》,看到赤卫军战士在反“围剿”的战场上执行任务、妻子给丈夫送衣裳的路条;父亲到红军后方医院去看望负伤儿子住院的路条;苏区群众给红军送草鞋的路条;苏区群众携带农副产品去慰问红军的条据;烈士的母亲给红军捐米的收据;苏区人民自带干粮去站岗放哨的条据;苏区人民自带担架去给红军抬伤员、运送军用物资的条据,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真实的红色纪事呈现在你的眼前时,我相信你的心灵一定会受到一次巨大的震撼。它再现了苏区人民坚定信念跟党走、全力支援红军、支援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它体现了苏区人民节衣缩食、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这就是苏区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

内容推荐

曾本清编著的《红色通行证(中央苏区路条收藏集锦)》一书中展示的“忠发县东乡区大仓乡大仓村苏维埃政府路条”、“瑞汀卫戍司令部通行证”、“于兴边界革命委员会罚款通知”等部分红色条据,填补了中共党史、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部分遗缺;书中展示了20多张红军路条、通行证及相关条据,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浴血奋战的光辉战斗历程;《红色通行证》中展示了50多位革命烈士亲笔签发和使用的路条、通行证及相关条据,呈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青春、洒热血的伟大光辉历程。

目录

第一章 路条、通行证在中央苏区早期阶段的使用

第二章 路条、通行证与中央苏区赤卫队、少先队、童子团组织

第三章 路条、通行证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

第四章 中央苏区路条、通行证与苏维埃政权建设

第五章 路条、通行证与中央苏区“赤白对立”斗争

第六章 路条、通行证与中央苏区行政区域变化

第七章 中国工农红军路条

第八章 路条、通行证与中央苏区赤色戒严工作

第九章 中央苏区路条、通行证的多种款式

第十章 路条、通行证在中央苏区的逐步完善

第十一章 苏区人民支援红军、支援革命战争条据

第十二章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央苏区路条、通行证是苏区红色政权成立后出现的产物。它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何时开始使用,从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看,还难以确定。赣西南的吉安(东固、延福地区)兴国、于都、宁都和闽西的龙岩、永定、上杭、长汀等地都是中央苏区较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

中央苏区创建初期,赣西南、闽西二大根据地尚未联成一片,苏区红色区域内县与县,区与区,乡与乡之间,不少地方还处于赤白相间,赤白对立的局面。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地主豪绅、靖卫团、守望队等地方反动武装组织的袭击和侵犹,巩固和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成了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首要任务。

1929年8月1日,福建省委给永定县委并转特委前委的信中指出:“反动派企图消灭闽西工农斗争,尤其是朱毛红军,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因为闽西工农斗争起来,动摇了反动的统治,削弱了反动的武装,同时更将这一斗争扩大到全省,势必延长下去,因此反动派要巩固要维持他们的反动的统治,当然是要来扑灭闽西工农的斗争。”

有关苏区路条、通行证的阐述,1930年6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共产青年团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会公布的反改组派AB团宣传大纲中指出:“过去改组派AB团能够在赤色区域下秘密活动,主要原因就是革命群众组织不严密,以后凡赤色区域内政权机关都要管理群众,如发现群众中有动摇表现不好的分子,应捉拿交苏维埃政府究办,凡出来生疏的经过赤色区域必须严格检查,如有嫌疑应立即拘捕交苏维埃政府,赤色区域内的民众流通应持有所属苏维埃通行条子……”

1930年10月7日,赣西南(特委)刘士奇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上指出:“苏维埃区域的赤卫工作:赤色戒严、赤色清乡非常严密,没有苏府通行证的,无论何人不能通过,反动派的侦探无法混入,赣江上下两岸都有检查所,敌人很难通过,时常在船上捕捉大的土豪及搜索到军用品粮食等。”

东韶位于宁都县的西北部。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再度攻克宁都县城后,在红四军前委的帮助下,宁都县成立了工农兵革命委员会。1929年5月中旬,红四军离开宁都县城后,国民党军队随即占领了县城。中共宁都临时县委和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迁至东韶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1930年2月,根据“二七”陂头会议精神,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在宁都县的黄陂改称为宁都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元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4个纵队由福建进入江西,来到宁都县东韶,毛泽东随总前委居住在东韶村渔子街。

1931年元月3日,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龙岗大捷后,红一方面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在宁都县的东韶将东逃的国民党谭道源师截住,歼灭谭部一个多旅,俘敌官兵3000余人,缴获武器2000余件,取得了东韶战斗胜利。

该通行证上的会员指的是农民协会的会员,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农民协会,革命委员在乡村一般是权力机构。路条上的会员通行证5个字是木刻版印制的,说明会员通行证使用时间比较长。这种款式的通行证在中央苏区路条、通行证里面比较罕见。

该通行证既无持条人的姓名,也无苏维埃政府负责人的签字盖章,路条的文字内容简单,无出发地,也无使用期限,说明苏区早期的路条,通行证随意性大,无一定的格式规范。

该通行证从农会组织活动的时间到宁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时间段来分析,其时间应为1930年9月12日。P3-4

后记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某天,笔者路经所在企业铸造车间门口,发现地面上散落了一枚像衬衣纽扣大小模样的铜币,出于好奇心,顺手就捡在手上观看。只见铜币正面有“一分”二字,背面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文字和镰刀斧头图案。说实在话,当时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只是觉得第一次见稀罕,回到住处后,就把这枚铜币放进了我的一个小收藏盒子里(一个长方形铝质饭盒),这也许是我和红色收藏的缘分之源。

中央苏区路条、通行证是国内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历史产物。路条、通行证在苏维埃区域的广泛使用,对于保卫新生的苏维埃红色政权,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军事“围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有三大亮点,一是书中展示的“忠发县东乡区大仓乡大仓村苏维埃政府路条”、“瑞汀卫戍司令部通行证”、“于兴边界革命委员会罚款通知”等部分红色条据,填补了中共党史、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部分遗缺;二是书中展示了20多张红军路条、通行证及相关条据,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浴血奋战的光辉战斗历程;三是书中展示了50多位革命烈士亲笔签发和使用的路条、通行证及相关条据,呈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青春、洒热血的伟大光辉历程。

当你翻开书卷,看到赤卫军战士在反“围剿”的战场上执行任务、妻子给丈夫送衣裳的路条;父亲到红军后方医院去看望负伤儿子住院的路条;苏区群众给红军送草鞋的路条;苏区群众携带农副产品去慰问红军的条据;烈士的母亲给红军捐米的收据;苏区人民自带干粮去站岗放哨的条据;苏区人民自带担架去给红军抬伤员、运送军用物资的条据,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真实的红色纪事呈现在你的眼前时,我相信你的心灵一定会受到一次巨大的震撼。它再现了苏区人民坚定信念跟党走、全力支援红军、支援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它体现了苏区人民节衣缩食、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这就是苏区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

在此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国内知名的红色作家舒龙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和支持,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刘施昊主任慧眼识真金,力促此书出版,为中国人民革命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帮助指正。

曾本清

2010年11月写于上海浦东未来域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通行证(中央苏区路条收藏集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本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61631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