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思想史话/中国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有文明,于是就有文明背后作为驱动力的理念。很难想象,有灿烂的青铜器工艺,而没有支配青铜工匠的思想;也很难想象,有甲骨文,而没有表达当时人对于宇宙的探询。于是,几乎可以断言,中华古文明在哪里初露曙光,中国思想史就在哪里出现。所以,几千年的思想史,一如几千年的文明史,有冰封千里的冬季,也有涨满春水的大川,有欢腾喧嚣的夏日,也有星月满天的秋水。——这是一条绵延不绝、多姿多态的古老长河。

这条长河在哪里初始发源?甲骨文的时代?或金文的时代?但是,在中国的文字发明以前,中华文明就有两千年占世界前列的农耕文明,有辉煌的彩陶文化。如果说,史前时代的人,创造了高度的文明,而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观念、信仰传说,以及思维方式,这似乎是说不过去的。中国思想史的源头,恐怕我们得以距今八千年前、存留丰厚的陶文化写起。

说到陶文化,尤其是陶器的纹样,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座巨大的远古先民思想信息库,并且是一座没有真正破译的密码信息库。后世人把那些各种各样的纹饰取了不同的名字,如鱼纹、云纹、雷纹、波状纹、漩涡纹、菱纹、蛇纹、兽面纹等,这只不过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作的初步的分类。研究者说那里的纹饰或体现“图腾崇拜”,或表明“渔猎经济”,也只是一些假说而已。近年来,有两种假说渐受重视,应引起对于中国思想史的起源有兴趣的朋友们关注。

生殖崇拜说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假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真研究了大量陶纹,研究了陶纹所出现的动物纹样与后代文献之间的蛛丝马迹的联系,认为陶纹中之所以大量出现鱼纹、蛙纹以及三角纹,这都是跟上古人的生殖崇拜有关系。具体地说,鱼纹是女阴的象征,蛙纹是生殖力强的象征,而三角纹则是女阴的抽象化、形式化的表现。他们的假说,还可以得到近年出土的辽宁东山嘴红山文化陶塑女像以及少数民族民俗文物如云南白族地区阿央石头等的佐证。

远古文化的研究,由于直接材料的缺乏,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假说”的状态。然而,将来或有直接有力的出土证明,那么,人们可能会发现,原来先民们的思想世界里,最早关心的,并不是宇宙的发端、太阳的起落、社会的形成、灵魂的有无等,而是生命本身,或者直接就是男女问的秘密。换句话说,他们把男女生殖的秘密,直接就说成是宇宙的初始、灵魂的秘密、万事万物的初始与秘密。正如后世发明的汉字中的一个“帝”字,其原义是“花之形”,是生命崇拜的语符。然而考其语族,古音与帝相近的字多有根基、原始、初发、生育等义。如“蒂”表示花之根基,“底”表示房屋的基础,“胎”表示人之初生,“始”表示氏族的发源,蒂、柢、底、胎、始,皆与帝双声。因而,东汉时代的学问大师郑玄解释说:“生育之功谓之帝。”——汉字就这样,往往包涵着远古思想文化的若干信息。

因而,鱼纹蛙纹或许仅仅是一种神秘的记号而已。它真正代表的是大自然中某种神秘的力量。让我们不妨来想象一番:先民们从残酷激烈的狩猎生活中刚刚走出,带着庆幸与感恩的心情,看见春天的土地里长出了幼芽,听见婴孩在清晨的第一声啼唤,看着天上的云与地上的河流,内心充满了对于大自然神秘力量的莫名的惊讶、神奇的感动,于是,就在泥土做成的陶罐上,刻下了表达他们这种感动与记忆的符号,寄寓着他们神圣的希望。

或许,正如《易传》所说:

天地氤氲,万化化醇;男女构精,万化化生。

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

玄之又玄,众牝之门。

或许,这正是中国思想史的最早源头吧?

关于中国思想起源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假说,即巫术礼仪说。

甘肃半山彩陶中,有一件作品的纹样,是一幅人形的骨骼,类似于现代人照爱克斯光所得到的照片。青海柳湾马厂期的彩陶中,有一件作品是一个兼具阴阳人性器的浮塑人像陶瓮。类似这样的一些相同特征的作品,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原始艺术中,常常与巫术仪式有关。因而,仰韶文化中,无疑曾很长期地盛行过原始巫术的各种仪式、无数观念。从若干古籍中,关于殷商以及殷以前的中国古代巫术仪式与观念,隐隐约约可以找出这样一些特点:

世界划分成上下两层。活人的世界是下层,神灵的世界是上层。两层世界可以相互交通,神灵可以下来,活人可以上升。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来往于两层世界。可以使神灵下降,可以上去与神灵打交道的人,都是一种人,即“巫”。

上升的地方往往在高山。最著名的是昆仑山,历来称为“通天柱”。人死亡后的魂灵,可以由此直升天界。《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日月出入的灵山,有著名的十个巫师,“十巫从此升降”。

还有,我们曾在博物馆看见的一种非常奇怪的古代玉器,它们短长不一,外方内圆,筒形,专家称为“玉琮”。有人说琮是象征地母的女阴,上面的纹非常像八卦中的坤卦。有人说是宗庙里盛“且”(男性生殖器象征)的石函。这说明巫与原始生殖崇拜有点关系。但更多人都同意,琮的圆方相套的形式,只能用天圆地方的观念来解释。这是用来“通天地”的法器,是巫的通神意的工具或手段之一。P2-5

目录

第一章 萌芽时代

 一 从陶纹谈起

 二 巫的作用

 三 祭祀:山川日月皆有神灵

 四 凿破混沌的天命观

第二章 争鸣时代

 一 黄钟与琴瑟:礼乐文明

 二 儒即是柔吗

 三 士以天下为己任

 四 老庄和苏秦:“逍遥人”和“弄潮儿”

 五 墨子与法家:软心肠与硬心肠

 六 屈子:第一个自杀的思想家

第三章 大一统时代

 一 贾生年少虚垂泪

 二 铸造儒教中国的思想家:董仲舒

 三 文化思想巨人:司马迁

 四 打破思想界沉闷的王充

 五 批评型思想家:仲长统、崔寔、王符

 六 行动者:党锢与清议

第四章 玄佛时代

 一 人物品题

 二 天纵之才王弼

 三 阮籍、嵇康的反抗

 四 援玄人儒:向、郭注《庄》

 五 清洁精神:陶诗的深度

 六 葛洪与范缜

 七 佛玄融合

 八 王通与“贞观之治”

 九 天台、华严与佛教中国化

 十 道济天下之溺:韩愈

 十一 禅宗的流行

第五章 新儒学时代

 一 欧、范、王与新士人的自觉

 二 中国史学思想巨人司马光

 三 道统与北宋五子

 四 苏东坡的意义

 五 朱子的生前与死后

 六 仰首天外的陆象山

 七 浙东史学与永嘉学派

 八 王阳明的致良知

 九 李贽及异端思想

 十 西学东渐及其断绝

 十一 明清之际三杰: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第六章 汉学与反汉学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思想史的专著,由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胡晓明编著,书中具体收录了:凿破混沌的天命观、打破思想界沉闷的王充、王通与“贞观之治”、中国史学思想巨人司马光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有文明,于是就有文明背后作为驱动力的理念。很难想象,有灿烂的青铜器工艺,而没有支配青铜工匠的思想;也很难想象,有甲骨文,而没有表达当时人对于宇宙的探询。于是,几乎可以断言,中华古文明在哪里初露曙光,中国思想史就在哪里出现。

这条思想长河在哪里初始发源?甲骨文的时代?或金文的时代?阅读本书,你就能探寻到答案,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思想史的专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思想史话/中国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晓明//韩亚成//李瑞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1566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8: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