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秦汉史论丛续编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廖伯源,1945年生,广东省惠阳县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毕业。曾任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新亚研究所所长。著作有专书《制度与政治——政治制度与西汉后期之政局变化》(法文版)、《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使者与官制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论文集《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秦汉史论丛》。1984年,获得法国儒莲汉学奖。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论汉光武帝 一论汉代徙置边疆民族于塞内之政策 二论汉廷与匈奴关系之财务问题 三论光武帝定都洛阳 四楚王英案考论 五试论光武帝之统御术 六试论光武帝用人政策之若干问题 第二部分 张家山汉简考释及其他 七辨“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名 八汉初之二千石官 九汉初郡长吏杂考 十汉初县吏之秩阶及其任命 十一郧侯国及雍县考 十二汉代郡县乡亭之等级 十三汉代县丞尉职掌杂考 征引文献 内容推荐     廖伯源著的《秦汉史论丛续编》所收十三篇文章,讨论秦汉史之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讨论汉光武帝之生平、性格、治术、政策及其政策措施对东汉政治之影响。 古代游牧民族之经济无法自给自足,必取足于相邻之农耕民族,其方法主要是入侵抢掠其粮食物产,或农耕民族之君主给予游牧民族赏赐。征伐游牧民族之战争花费太高,故汉代“徙戎人塞”,安置投降之游牧民族于沿边诸郡,对其饥荒之救济花费最少,又可用之为兵,“以夷制夷”,抵抗塞外之游牧民族。光武帝“徙戎入塞”,又定都洛阳,不复经营西域,造成东汉中叶以后西边、北边诸郡汉人户口大减,华夷各半,开日后五胡乱华之局。 其二为利用“张家山汉简”之新资料讨论秦汉之历史与官制。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秩律》明定百官秩级,其中所载官名、秩级与《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异之处甚多。《二年律令·秩律》所载应是汉初朝廷命官之秩级,《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当是武帝太初元年以后之官制。考释两者之不同,当可考论汉初之官制及其后之变化。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秦汉史论丛续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廖伯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303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28 | 
| CIP核字 | 2018126944 | 
| 中图分类号 | K232.0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