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此套《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是吴云艳经过多年在健康行业身心灵方面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亲临采访国内外几十个权威专家和特色专家,用文学和采访记结合的方式撰写的国内首套身心灵访谈式实录丛书。《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不仅记录的是“悟道”之人的生命哲学,同时也是吴云艳作为心灵作家由“外求”转为向“内求”的心路历程。

本书为该丛书之《零极限健康静心》分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静”下来,去“清心”,去“润心”,去感知“真我”,去走向心灵和谐的境界……

内容推荐

任何静心的背后都是伤痛……所有走向静心道路的人都是因为不堪忍受心灵的折磨,渴望摆脱心灵的桎梏,想去寻找心灵的自由……

俗话说年轻时候我们不懂爱情。我要说的是:年轻时候我们不懂“静心”。经历了人生无数沧桑才明白,没有“静心”是无法经营好感情、事业和人生的。人的心不静,爱的世界就会喧闹无比。而宁静和“无我”的爱,能创造生命奇迹。

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变是常数,而不变反而成为变数。一个能适应变化的人,能在“变”获取生命的机会;而固守自我、不肯改变的人,则在残酷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你抱怨命运不公,但为什么机会一次次和你擦肩而过?为什么有的人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你却从展翅高飞的雄鹰变成了山鸡?

你展示美丽,深藏丑陋,但你是否明白丑陋本身也是生命本然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人是否能“觉知”自己内心的丑陋?觉知了,顿悟了,丑陋就会变成美丽。“觉察”,让自己有一颗勇敢面对的心。

“零极限健康静心”是一种生命品质的提升;净心、静身、境界三部曲,是现代精英生命优化之旅……

“零极限健康静心”由吴云艳所著。

目录

1.缘起——静心的背后是缺失/001

2.成功的路上,行走着自我认知的完善/007

3.低头学习就是你困境的出路——自我价值系统的梳理、整合和重建/013

4.情感伤害——年轻时我们不懂静心/027

5.静心的背后是伤痛/033

6.走到零极限——静心生命从这里开始/039

7.“零极限”“零极限状态”和零极限文化/047

8.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065

9.对话李果:零极限健康静心的心理学诠释/089

10.零极限健康静心——净心/097

11.零极限健康静心——静身/119

12.零极限健康静心——境界/125

13.大美所在心归于零/133

试读章节

我是大学同学眼里百分之一百的“丑小鸭”,歪歪扭扭地走出了大学校门,以一个研究生的学历走进了新闻单位的最高职场——新华社。那时我已经长成了一个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异性眼里聪慧可爱的才女。那时的我已经通过大学时代的一些成功经历赢得了一些对自己的认知,增加了很多专业的自信。我也怀揣着当个名记者、名编辑的事业远景进入我人生中第一个职场。

但是工作很快打破了我的期望。原本学校分配我去一家大报当记者,但我觉得读了研究生去当记者有些可惜,而且当时很流行做研究工作,所以我自己通过一个师哥联系来到了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被安排在一个理论刊物《新闻业务》做编辑。这个研究所,除了几个研究生,几乎都是退休下来返聘的老编辑、老记者。我犹如进入了老人国。老人们很厚道,很热心,但是对新生代的一些超前时尚的做派难免不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没有专业研究的氛围,业务上只有奉献,却得不到提高。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上班只要来了,看报、喝茶,中午打牌、聊天。我异性朋友电话多,交际忙碌些就被有些老人议论和恶评。甚至我早上吃鸡蛋蛋壳放在我自己的办公桌上没有及时扔掉都会被背后议论。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工作时间如此空闲,工作内容如此空虚。难道我的人生就要这么度过?难道我青春年华就要提前去过退休的生活?难道我的事业理想就要一天天被消耗在家长里短中?

那时候的我的“外在”在外人眼里可能和大学里的我完全对不上号。我已经通过大学的学业锻炼和自我突破,在一个个心理纠葛、心灵纠结中逐渐重建了新的自我价值系统,因此在工作职场上人们眼里的我是年轻、自信、聪慧、果敢,甚至有些狂的女人。于是有一两年的时间,我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生活方式、异性交往等等被研究室领导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反而我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却很少被他们赞赏。我郁闷无比,痛苦无比,自我认知再次遇到挑战。而这次挑战的目标和大学相反,不是缺乏自我认知,而是自认为建立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体系后,我的自我认知不被单位个别领导和老同志认可。

个人价值遭遇挑战,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带着美好的事业理想的我再次经历了挑战自我价值的心灵历程。

说到底,每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是最重要的。

因为对自我不接纳是人类最容易犯的毛病。我的经历,以及我明晓这方面的东西以后很多人的经历让我深刻懂得了这一点。过去年代的父母忙于生存,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造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孩子内心的感情缺失;而今天的父母又太过关心孩子的生活,过分关心孩子的思想,过分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甚至否定孩子的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不仅依然会造成孩子的内心缺失,更会造成孩子深深的“我不够好”的自我否定感。父母因为无法认知孩子因而孩子也无法认知父母,父母因此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曾经是我父母那一代教育的缺失者。正统善良的父亲为党为国兢兢业业一辈子,永远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父亲有个让人又可气又可笑的例子:他作为省纪检委党委书记,有一次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个人,亲热地叫他“吴书记”,非要送给他一个皮衣服,说是感谢他怎么帮过他。我父亲,第一,绝对不接受别人的贵重礼物,第二,实在想不起来对方是谁了。于是就说:“你的礼物我肯定不要,而且你是谁啊,我也实在想不起来了!”搞得对方很尴尬。事后我们给父亲开“批斗会”。我说:“老爸啊,你不要皮衣服没有关系的。你干吗要告诉别人你记不起他是谁啊?这让人多尴尬啊!”这么一个老父亲,教育出来的子女正直是本性,但另一方面父亲在我孩童时代作为教育背景告诉我的“谦虚”、“不能骄傲”、“别人比你强”、“你差得很远”等等,使我们完全处于一种对自己的“自我否定”中,在我们的内心从小就种下了内在的无价值感。

从心理学上说,这种无价值感导致日后的生活会出现以下几类人:第一类人,觉得自己内在不够好时就把问题扔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和环境造成了问题,因此所有的事都是别人的错,结婚后是配偶的错。这类人习惯于推卸责任,容易指责别人。第二类是,外面环境的不合适都会引发内疚感,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不行。这类人会容易忧郁,过度情绪化。我上大学前和大学里就是属于这一类人。第三类是逃避事实,或假装看不见。这类人容易愤怒,容易逃避现实。第四类人遇到事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喜欢找借口。这类人身体感受和内心感觉容易分离,身不应心,心不应身。

事实上,对于一个不能接纳自我的人来说,他在压力下常常无法如实地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只会本能地进入心理防御,害怕承担责任。所以面对一个喜欢迁怒别人,逃避现实的人,其实应该追溯他内心的自我认知。

所以接纳自己的真实,包括接纳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情绪,敢于面对不怎么美好的现实,是走出自我心理防御的第一步。因为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生存。但是一旦陷入了心理防御之中,你其实隔断了你和周围的世界的交流,就更难去面对真实的问题和现实了。

而我,在大学时代一直否定自己,又在意别人是否肯定自己,同时又理性地告诫自己别在意别人的肯定和否定,但其实还是十分感性地在意,无法理性地不在意,就这样生活在既肯定自己又否定自己的心理挣扎和纠结中,一浪来一浪去地用沮丧、信心,再沮丧、再信心的过程,让自己在努力中享受到成功的结果;用一个个努力换来的小小的成功鼓励自己,并让自己逐渐建立了自我肯定的价值取向。P7-10

序言

我认识吴云艳已经18年了,知道她在策划和写作《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也近一年了。这次她告诉我此套书要出版了,我不禁为她感到欣喜。但她请我帮她就此套书的出版写点什么,我却深感力不从心。因为,我既不是作家,也不是学者,更不是名人,只是一个从事外企人力资源工作20年的“服务员”。可是就她对我为人的了解,她会想到对于她的请求我难以推脱。因为她所从事的静心文化传播不仅是为有心灵痛楚的人们寻找心灵出路,或为一些心灵和心理纠结的人们助上一臂之力;同时创作的过程也是自我净化心灵的有益过程。更何况,她的书不是忽悠人的说教,而是在经历了种种心灵煎熬、挣扎之后的生命感悟和内心道白。

吴云艳是一个意志顽强、锲而不舍、聪明能干且效率极高的坚强女人。但在坚强的背后却隐藏着她的软弱。关于这一点我们曾多次谈及。由于她真诚、本色的本质以及对我的信任,在触及一些心底问题时她对我也从来都不避讳。我们十几年来曾很多次探讨国学、探讨传统文化与人生的话题。我们谈到:人生的真正愉快是不可以失去的,精神的愉快也非金钱所能换来的。人通过静心、修心、修身找到本然的自我,激发内心真正无条件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这就是真正的心灵健康和心理健康。而这种心灵和心理的健康更在极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生理健康。所以人的身心灵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只有身心灵和谐统一的人才是快乐和健康的人。这点许多人理论上都似乎很认可,但未必真的愿意花精力花时间去用于自己的心灵建设,也就是吴云艳提到的建立自己的“心灵静心屋”。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不舍得”战胜自我,不敢于面对内心真实的自我里不洁的东西。不敢面对自然就谈不上抛弃自我,谈不上“净心”和“静心”了。“静心”是战胜自我的前提。吴云艳对“静心”的阐述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她自己也未必完全做到了战胜自我和彻底的“净心”和“静心”,但按她的话说她已经是“认真行走在静心、修心道路上的心灵探索者”。她用心灵写出的东西至少可以给许多“舍得”战胜自我的人们不少有益的启迪。

在《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一书中吴云艳写道:“任何静心背后都是伤痛。”心灵的平静之需缘于不堪心灵的痛楚,缘于摆脱心灵桎梏的渴望,缘于寻找心灵自由的梦想……

伤痛不够是不会想到要“静心”的。在眼下过于浮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难免再三吞下难以言表的酸楚和痛苦。原本“痛楚”与“静心”并无直接关系。然而众所周知,治疗生理之疾也需以静养为基础。同样,疗愈心灵心理之患,“静心”可谓一味治本治根的良药。“静心”实际是一个“净心”过程的结果。关于“零极限”理念,吴云艳援引了几位国学专家名人学者的论述,或可浅显概括为一种“状态”和一种“适度”。也就是说,既要让自己的心境平和安详下来,摆脱世间名利欲带给自己的种种烦躁和烦恼,也不能过分压抑厌世而陷于对人生的心灰意冷。终归生命还是可贵的,人生也是美好的。

身为外企人力资源业的“服务员”,深知白领职场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员工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心灵和心理的毒素如同浮尘时时侵扰他们,各种心灵心理的纠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想到,吴云艳的《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也许会对白领是一味疗愈心灵和心理之患的良药。

吴云艳曾经出过不少商界、外企的畅销书,都是她游走在职场和人生的实践蹉跎、真实捕捉以及亲身经历的结晶。因此读她的书更感到内容的鲜活、语言的朴实以及与生活的亲近。希望读者阅读此套书之后能够有更多超出它本身所能及的收获。

书评(媒体评论)

在吴云艳的《浮沉商海》《局中局——中国外企官场透视》等畅销书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商界和外企物欲横流、情欲横流的喧嚣之后,她把笔触伸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静心”。把一个作家“向外”的现实主义再现。转入人类灵魂的“向内”的深刻探索。在满世界为金钱、为物欲、为名利躁动不安的今天,《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让你静下来看看生命前方的路,停下来昕听心灵最深处“本我”的声音。《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不仅记录的是“悟道”之人的生命哲学,同时也是吴云艳作为心灵作家由“外求”转为向“内求”的心路历程……

——著名出版家《狼图腾》策划人安波舜

在越来越说不明白为了谁为了什么的“理想”下,我们像疲惫的“红舞鞋”跳到曲终人散依然停不下一路狂奔的脚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当今社会的躁动不安。引导着人们为了满足各种欲望而不安和躁动。心静不下来,我们的身体也静不下来,我们的头脑只要一苏醒就充满着挥之不去的念头。在物质享受中,我们的心灵却像一个空虚的“黑洞”怎么奋斗似乎也填不满,我们依然在惯性的理想中寻寻觅觅……吴云艳的《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拉住了我们如飞的脚步,按住了我们躁动的心,让我们“静”下来,去“清心”,去“润心”,去感知“真我”,去走向心灵和谐的境界……

——美国戴尔中国公司零售市场总监杨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零极限健康静心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云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6212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