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启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既不是一本科学著作,也不是一本政治著作,只是对内心的表达:我很早就爱上了中国。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截取了作者认为最重要、并且法国年轻人应当知道的关于当代中国的信息来写。

本书主要是面向法国年轻一代,告诫他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思考他们的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夫妇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心表白”,是对中国诸多领域状况的生动描绘和深入浅出的叙说。本书也是他们两口子与中国人民的一次心灵对话,从头到尾流淌着对法中友好的殷切关爱。

作者称本书为“一封给法国青年的公开信”。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远在万里外的法国人,尤其是法国年轻人更客观地认识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法友谊。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是“人类经验的另一极”

第二章 统一是政治价值之母

第三章 未来向充满信心的人微笑

第四章 新的增长将来自中国

第五章 健康是人民的最大福祉

第六章 节日是人情味的美好表达

第七章 交流是一门艺术

第八章 多极平衡确保世界和平

结束语 友谊,我对未来的感受

试读章节

身体、心脏和精神

对中医感兴趣的西方人对它印象最深刻的一点,不是中医对疾病的担忧,而是对生命的探寻,既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它的首要目标不是去对抗痛苦,而是调动生命能量。我们自然而然地发现,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实现身体的平衡,体内的和谐,也就是所说的“气”。这种对健康的认识促使人们尊重身体规律,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这与西医的治疗不一样。在中国,早晨早起一会儿到公园里、广场上、街巷里去看看,成群结队的中国人正在做日常操。那些集体或个人的健身操,舒展而又迅速,既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心理上的锻炼,既是力量的体现,也是平和的体现。健康在这里表现为受到人们保护的一种财产,是一种主动和积极,而非偶然的考虑。

中医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认为它起源于《黄帝内经》,这部传统著作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著作。使用印度大麻进行常规性麻醉从公元2世纪就开始了,在“医圣”张仲景的医书中有所记载,华佗最早运用了麻醉技术。此外,孙思邈的《千金要方》、11世纪的儿科鼻祖钱乙、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编纂者李时珍等都为中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个要素似乎构成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的关系:

针灸——这项获得巨大成功的1000年前的医术,尽管在西方也逐渐发展起来,但仍未说服对此存有疑惑的西医。

草本植物——中药是世界上品种最丰富的药类之一。中药药剂由药学专家精心配置,从上千种植物、矿物和动物中提取秘制而成。西方对它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接纳。

饮食——中医认为,饮食的平衡是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中医要考虑各种原因、个人的性格、冷热的交替等,在这些方面,西医无疑受到了中医的很多启发。

在中国,人们反对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立起来。在最近一次于雅温得举行的有关“科学与传统治疗”的会议(2009年11月)上,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提出了一项真正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在病人的基本病情明确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和西医方式结合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的诊断今天看来仍十分恰当,因为它将身体、心脏和精神视为整体,并试图弄清楚这些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联系。传统医学特别注意观察病症,确定大的观察方向,并为病人拿出大量时间来弄清病因,因为“怒伤肝,恐伤肾……”现代医学中,医生用很少的时间来研究病症,而更多的借助生物化验进行诊断。中国人对传统医学的努力丝毫没有限制现代医学的发展。

新的医疗政策

发展是建立在科研上的巨大努力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庞大的医疗投人、全民公共健康以及培训上的巨大努力的基础上的。中法伙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这些努力的开展。在科研方面,法国几大国立研究所已经在中国设立实验室,我还记得两国成立的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研究中心,以及肝病研究中心。赛诺菲巴斯德等公司也正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科研项目。中国政府将加大对城市和农村的投资,计划成立7万家健康中心。许多中国医生前往法国培训,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卫生部长陈竺。他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在巴黎七大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世界著名的白血病专家。

在法国,我的博客(www.carnetipr.com)让我可以经常表达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在所有的文章中,点击量最大的是一篇我描述陈竺部长的文章。

我记得,我曾经在陈竺所在的大学和他夫人所在的同济医院受到五十多名中国医生的欢迎,他们都讲双语,都曾在法国,特别是在斯特拉斯堡受过培训。

我还参观了武汉这座特别受法国公司欢迎的城市,这里的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由于与南锡大学合作,可以在诊疗中使用法语。医疗方面的努力特别受到中国科学院的支持。许多国家与中国合作进行中医研究。从国内层面看,这种努力已延伸到社会保障的发展方面,目前90%的中国人已经享受医疗保险,尽管目前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2009年一项新法律规定,为确保公众健康,将建立完整的标准,监督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食品产业链,以确保食品安全。这项法案确定了对食品的控制、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中国烹饪因其结合了世界流行的营养学要求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目前,农产品产业链的绿色生产正逐步发展起来。当然,现在只是起步阶段,2009年4月政府推出的医疗新政策展现了巨大的决心,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稳定、有效、实用、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两年多来,这项计划已经获得近1000亿欧元的公共资金支持。

这里有一条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息:无论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健康都是人民的最大福祉。无论对于穷国,还是富国都是如此。这种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医疗作为一项具有科学、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意义的主题,无疑已成为政府所有政策中的优先考虑的因素。如果总是处在恐慌和争吵中,而不着手建立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政策,中国将不能彻底摆脱非典带来的巨大危机。我写这一章的时候,正是世界卫生组织(OMS)刚刚宣布HlNl病毒大流行结束的时刻(20lO年8月10日)。我希望,我们可以从欧洲面对这种病毒时所采取的行动中汲取经验教训……当人们在考量政府的优先目标时,医疗不是一项技术性政策。这是第一位的政治追求。

P41-43

序言

“见证友谊”心相近

中法人民的友谊根深叶茂。

法国历史悠久,出现过巴黎公社社员,有雨果这样为历史主持公道的文豪,有孟德斯鸠这样能辩证界定民主与法制关系的思想家,还曾接纳过我从小就敬仰的中国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

我同法国也有一份情结。1964年1月中法建交后,周恩来总理估计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为期不远了,因此指示外交部选一批年轻干部多学一门联合国工作语言。我是被选上学法文的五人之一,我的一位法文老师碰巧是戴高乐将军的远亲。若干年后我还真当过常驻联合国大使,与法国同事在地区热点和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合作愉快。在40多年外交生涯中,我的兴奋点包括希拉克总统向我谈及他对李白的喜爱,以及法国外长欢迎我往访时用红、黄玫瑰在大厅摆出中国国旗图案……

令我特别欣慰的是,法国有很多和我抱着同样信念的朋友在为中法友谊忙碌奔走,其中两位杰出代表就是本书的作者,法国前总理让一皮埃尔·拉法兰和夫人。

拉法兰是中国人民尊敬的法国政治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热情推动中法友好。每当中法关系遇到难题,他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的建设性作用。

2003年4月北京爆发“非典”疫情,有的外国人不敢冒然来华,而拉法兰却成为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对中国的信任。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拉法兰毅然出面谴责破坏者,不久又率团访华,努力修补中法关系。2009年和2010年,他两度率法国青年议员友好代表团访华;2009年底,曾全程陪同我率领的中法友好代表团在普瓦捷等地参观。他常在媒体上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他的博客更是法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他是中法友谊的辛勤耕耘者和守护者。

先生的劳作少不了贤内助的鼎力支持。拉法兰夫人热爱中国文化,坚持学习中文和书法。有了她和丈夫对中国的兴趣和挚爱,才诞生了我们面前的这本书。

本书是他们夫妇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心表白”,是对中国诸多领域状况的生动描绘和深入浅出的叙说。本书也是他们两口子与中国人民的一次心灵对话,从头到尾流淌着对法中友好的殷切关爱。

作者称本书为“一封给法国青年的公开信”。我深信它一定能帮助远在万里外的法国人,尤其是法国年轻人更客观地认识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法友谊。

在舟车颠簸中,读毕本书中文译稿,我兴奋不已,当即把书稿推荐给许多喜欢法国文化的年轻同事去读。

这部“见证友谊”的书增强了我对中法友好世代相传的信心。我猛然想起莎士比亚的第107号十四行诗,觉得其中两行完全道出了我的心声:“动荡和疑虑既获得了保险,和平在宣告橄榄枝永久葱茏”,只需要在“和平”之后补充上“友谊”二字,因为中法友谊之树也会永久葱茏。

2010年11月22日于湖南郴州一长沙一常德途中

后记

友谊,我对未来的感受

在序言中,我们已经写道,“本书并非一部政治著作”。

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评判政体,我们只是在观察人,观察这些我们认为是朋友的人,并写下想对他们说的话。

在中国社会和在法国社会一样,存在许多不同的政治见解,两国之间亦是如此。关键是尽量克制彼此对每个问题的分歧或误解。信奉真理唯一性的西方文化理念往往使我们越过公平的界限,总是乐于在好与坏、颂扬与批评之间作出选择。

为了完成这项美好的任务,应当变得睿智和博学。我们认为,帮助别人进步的最好方式,首先应该是尊重他。

当误解影响中法两国关系的时候,我经常作为法中友谊的“消防员”介入其中。

我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巴黎之间,以捍卫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各种观点总是甚嚣尘上。

我们不应当忘记索尔仁尼琴对世界的一句忠告:“傲慢是无知最确切的表现。”我们希望像中国人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本书中,我们想指出中国所带给当今法国的积极因素。另外,至于法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能够带给当代中国的东西,并不是本书探讨的主题。或许有一天会是。

我们只是希望,本书围绕关于中国的几个主题所作的分析能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和讨论。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将无法前行。中国必将在未来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在21世纪的大国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像其他所有人一样,中国人也有雄心壮志,有欢乐和痛苦,有希望和愤慨,并且如所有人一样,希望能从和他们交流的人们那里得到尊重。

为了交流,应该去倾听,并试着去理解。我在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一门领导学的课程,我的一名学生在一堂课的最后问我:“巴拉克·奥巴马和胡锦涛的领导力有何不同?”我只用那堂课最后的5分钟回答了他,但我不能完全回答这样一个涉及5000年历史的问题。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需要用两节课的时间,或者6个小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问题揭示了中国和西方领导艺术的许多不同之处:西方的透明不同于东方的真实;西方的好人不同于东方的智者;美国人的沟通策略不同于中国人的信息政策;西方的议会与中国的议会并不遵照同样的准则;美国意识形态的高压政策不同于中国务实的思想……无疑,巴拉克·奥巴马和胡锦涛是两位领导人,但却代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规则下的两种不同的领导模式。这种差异能够导致对立、批评和对抗。我们认为,法国和中国已经懂得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相互间的好奇,以及共同的利益。

我们希望,青年一代可以沿着这条认识和理解之路继续前进。他们应该首先知道每个社会所带给其他社会的东西是什么,应该更多地看其优点而非缺点,进而明确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基础是什么。世界的和谐还远未实现。但如果每个人都在此共同目标下做到相互了解和尊重,和谐世界是有可能的。在思考和谐世界这一目标时,不能匆忙、急躁和不耐烦。中国的智慧告诉我们:“山高不怕慢汉摇。”

新的一代人应当拿出时间,将各大洲给予他们的文化知识加以融汇。我们想对他们说,不要气馁,不要对看似不可逾越的差异无动于衷,不要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止步不前。有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说,一位农夫遇到许多倒霉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坏事都变成了好事。走丢的母马三个月后又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匹良种骏马,而且母马还怀孕了。那位曾丢失了一匹马的农夫现在有了三匹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于片面和仓促的论断是危险的。“灾难抑或福祉,谁又能知?世界的变化从未停止。”因此,我们更要珍惜友谊的时光。  友谊,就是我对未来的感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启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娜-玛丽·拉法兰//让-皮埃尔·拉法兰
译者 阚四进//范瑜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9566
开本 32开
页数 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