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教出懂事的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参考借鉴了许多中外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从听话、礼貌、勤奋、自理、学习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培养“懂事”孩子的内涵,以及应当注意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明了,内容实用,以便给广大家长提供一份可以参照的学习读本。

内容推荐

孩子的一生您的教育开始……

人们在夸赞一个好孩子时,总爱说一句:“这孩子真懂事!”而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伤脑筋时,也爱说一包“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可见,“懂事”的孩子是受人欢迎的,也令父母感到欣慰。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呢?懂事的孩子体谅自己的家长,能自觉地学习功课,对人有礼貌,品性好。

为了便于家长培养自己心目中的“懂事”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从听话、礼貌、勤奋、自理、学习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培养“懂事”孩子的内涵和所注意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明了,内容实用,以便给广大家长提供一份可以参照的学习读本。

目录

1 如何教出听话的孩子

 怎样让你的孩子“听话”

 让孩子学会与父母合作

 孩子为什么说“不”

 注意孩子的反抗期

 做个会说话的父母

 别让孩子爱顶嘴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怎样对待“顽皮”的孩子

 孩子不必太“乖”

2 如何教出懂礼节的孩子

 教育孩子讲礼貌

 怎样让孩子有教养

 培养孩子知书达礼

 让孩子学会礼让

 教给孩子待客之道

 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习惯

 尊敬老人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学会谦虚

 孩子爱“吃独食”怎么办

 别让“自私”害了孩子

3 如何教出体谅父母的孩子

 怎样让孩子体谅父母

 关爱父母的孩子最难得

 让孩子珍惜父母的血汗

 让孩子学会分担家庭的责任

 教给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能力

 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

 培养孩子的孝心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4 如何教出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自己的活儿自己干

 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自己的问题自己思考

 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

 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

 自己的安全自己保障

 自己的事务自己管理

 早日学会独立生存

 离开父母也能行

5 如何教出勤快的孩子

 你的孩子勤快吗

 怎样让孩子热爱劳动

 会动手的孩子才爱动手

 勤奋的孩子早成才

 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懒惰怎么办

 别让孩子太娇气

6 如何教出守规矩的孩子

 从小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从小培养孩子的守法意识

 教育孩子从小遵守社会公德

 让孩子做到遵守纪律

 任性是不守矩的体现

 孩子爱撒赖怎么办

 说话算数是一种好品质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也要有自制力

 7 如何教出自觉学习的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主动学习的孩子最难得

 让孩子学习积极起来

 鼓励孩子积极发言

 认真听讲是一种好习惯

 主动做作业的孩子最让人省心

 好问是自觉学习的表现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学习贵在坚持

 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

8 如何教出品性好的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脾气

 别让孩子爱发火

 教孩子学会宣泄坏情绪

 让你的孩子心胸宽些

 善良的孩子想着别人

 懂得分享的孩子最懂事

试读章节

怎样让你的孩子“听话”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当听到“你家孩子真听话”的赞扬时,很多家长都会很自豪。某市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曾对164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达93%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做“听话”的孩子,却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空间、注重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

“我家孩子一贯听话,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乖宝贝,我们平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从来没让他在生活上烦心过,怎么会这样啊?”一对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到某儿童医院精神科看病。原来,他的孩子一直很乖,只要父母说的话,从来不敢不听。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孩子的成绩也很好,在父母和老师眼中绝对是个好孩子。但是,到了六年级时,却不愿意上学了,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怎么劝都不肯出来,不管家长怎么骂、怎么劝都没有用。医生和孩子单独交流后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孩子一直活得很压抑,为了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他只是做父母的乖儿子,而失去了自我。长期的压抑让他在与同学的争执中爆发了,他认为同学们都在背后说他坏话,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愿意去上学。经过医生诊断,孩子出现了焦虑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长是有绝对权威的,所以“听活”就是听父母的话,不管这“话”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普遍的积极意义,对于家长的这些要求和教导,孩子是没有辩驳和申诉的权利的。“听话”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的强权下产生许多消极问题。可见,要让孩子“听话”,是要讲究一定技巧的。

一、父母的话要有可操作性

要让孩子“听话”,家长的“话”要说的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例如,你不可能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自己按时起床并整理房间,你也不应该在孩子玩性正浓时叫他马上停下来去做功课或睡觉——家长要能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也是个孩子,是不是能接受这样的命令?用简单的命令强制约束不如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例如,“要学习孔融让梨”这话说了几百年,孩子还是不听,因为让小孩子道德自律违反了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听话”,最关键的是对孩子下达指令必须清晰明确,具有百分之百的可操作性,切忌含糊空洞的说教和讲大道理。孩子们最烦的就是家长们成天唠叨“乖,要听话”、“好好用功,努力学习”,这些缺乏量化指标的训诫除了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外,起不到一点实际的作用。也许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上至下都遵循这一贯的方法,小到家教,大到学校规章,都缺乏能让孩子们明确自己行为规范的实际操作规则。

二、注意说话的方式

家长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决定着孩子是否接纳你的意见。例如,你工作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休息一下,并顺便读读当天的报纸。但是,女儿却一直嚷着要你陪她玩,她拉你的胳膊,把报纸弄成一团,可是你实在是无心跟她玩耍。此时,你不外乎用以下方式应对:

一是命令指挥式:“你去找别的东西玩。”你想以命令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多半会使孩子产生抗拒,与父母对着干。

二是恐吓威胁式:“你要再赖在我的怀里,我就生气了!”这种做法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你是不爱她的。

三是劝告训诫式:“别人看书报时不能打扰。”这意味着你的需求比孩子重要,所以孩子应该不顾自己的需求而遵照你说的去做,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没有自我。

四是提供建议式:“你为什么不去外面玩呢?”由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让孩子感到你不相信她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四种说话方式都没有正确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孩子不能理解,却只感到是被你拒绝了,所以很容易激发孩子和你对着干的心理。

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弃“你”的信息,采用“我”的信息。例如,孩子想和你一起玩,疲惫的你可以说:“我很累了,想休息休息,现在也没力气和你玩,你看怎么办呢?”这样,您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还充分让孩子掌握了主动权,使她能发挥创造力解决她所面临的问题。你可以尝试着表达“我”的讯息,说出“我”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更体谅你,能帮助孩子成长,有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不要唠叨,以训练为主

有的家长,特别是妈妈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束手无策,只好一味地唠叨,结果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如果你发现你在不断地对孩子唠叨,这就说明是这个孩子改造了你,使你做他想让你做的事。换句话说,是他在制订规则,然后你来遵守这个规则。例如:强子是个13岁的男孩,他的任务是每周六晚上倒一次垃圾。他总是说他晚饭后再倒,或看完电视后再倒,或洗完澡后倒。但他老是忘了倒。一周接一周,所有的垃圾堆起来,一股食物腐烂的味道弥漫在整座房子里。他的妈妈很快地由催他倒垃圾的阶段过渡到唠叨的阶段。全家人不但要忍受垃圾的味道,还要忍受妈妈的唠叨。但这并没有对强子产生多大影响,他只要做好忍受唠叨的准备,就可以很快地忘掉整个事情。

后来,妈妈意识到自己被强子拖进了唠叨的怪圈。于是,她决定重新掌握主动权。她告诉儿子,倒垃圾是他的责任,由于他的失职,全家人都在忍受垃圾的味道。接着,她警告儿子,如果他下次再忘了倒垃圾,她就要把垃圾放到他的卧室里。既然他不在乎房子里有垃圾的味道,那么他就应该不在乎跟垃圾睡觉。这次谈话是在一种幽默的、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的,丝毫没有挑衅意味,但是直截了当。

全家人好不容易又等到了星期六,但是强子又忘了倒垃圾。第二天晚上,当他打开被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发现被子里面塞满了垃圾。他的卧室顿时恶臭不堪。他得到的教训就是脏兮兮、臭烘烘的被单。洗被单是他分内的事,弄脏被单的后果他早就明白了。后来,强子再也没有忘记过倒垃圾。

四、告诉孩子必须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如果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要粗心”、“不要东张西望”、“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这种责备的语气就会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他会逐渐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坏”孩子,而且他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说“我想你其实并不想和同学打架,只是你没能控制你的情绪”,这样一句话远比打一顿更能让他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多用积极鼓励的方法,给一些建设性的忠告而不是贬低不是诅咒,帮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

五、不要求全责备

有的家长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不是站在发展的立场上,宽容地接受孩子由于缺乏经验与能力而犯的过失,而是小题大做、大发脾气,并且将孩子以往的所有错误重新数落一遍,引起孩子反感。为此,应该转换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是批评对事不对人。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当对孩子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既看到孩子的过错,又看到孩子的优点长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应当向孩子解释为何受到批评,如何改正,避免再犯错误。

二是使用有效的批评语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简明扼要,不要反复唠叨。反复雷同的讲话内容,缺乏刺激与新鲜感,使孩子心生厌烦。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重复一下,一般的事情家长只需要说一遍就可以了。  三是批评要慎重。批评用得过多过滥,会带来十分不良的后果。所以,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观点看,家长应该着重奖励,少施惩罚批评。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家长不宜运用惩罚批评:孩子能力不及的事情;正确与错误还没有弄清楚的事情;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已经认错,很努力地用行动来补偿,有羞愧的表现。

六、如何让孩子重视你的话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总是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那么,如何让孩子重视父母的话呢?

一是让孩子关注谈话内容。例如,在厨房干活的妈妈对着正在房间里玩得高兴的孩子大叫:“过来洗手准备吃饭。”一般不大可能有效果。如果需要孩子听见妈妈的话,并且让他按照指令去做,妈妈最好是让孩子先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把孩子带到安静的房间里,再跟他说话。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将注意力和关注点转移到谈话的内容上来,而且能培养孩子在和他人谈话时端正的态度。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知道,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二是重视孩子说的话。如果孩子发现父母十分重视自己说的话,那么他也会很愿意听话。所以,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也要用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用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表明你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对于你的参与,孩子是很乐意的,并会“回报”你的。

三是批评要慎重。批评用得过多过滥,会带来十分不良的后果。所以,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观点看,家长应该着重奖励,少施惩罚批评。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家长不宜运用惩罚批评:孩子能力不及的事情;正确与错误还没有弄清楚的事情;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已经认错,很努力地用行动来补偿,有羞愧的表现。

P3-6

序言

人们在夸赞一个好孩子时,总爱说一句:“这孩子真懂事!”而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伤脑筋时,也爱说一句:“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可见,“懂事”的孩子是受人欢迎的,也令父母感到欣慰。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呢?

懂事的孩子,首先要“听话”。由于孩子年龄小、经事少,对一些事情缺少判断力,需要父母和其他大人的指点。一般来说,成人的指点多是生活的经验,具有“真理”性,所以能给孩子带来益处。孩子听这样的话,不仅有益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也让父母感到放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听话”的孩子的确是好孩子。不过,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就会增强,小脑袋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于是有时就变得“不听话”了,这说明孩子开始有“主见”了。对此,家长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懂事的孩子体谅自己的家长。他们了解家庭的情况,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了感恩意识。这样的孩子不给父母添麻烦,而积极地支持父母,尽量减轻家庭的压力。他们会帮助家长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而不让父母处处为自己操心。这样的孩子无疑是值得赞赏的。

懂事的孩子能自觉地学习功课。他们明白学习好不仅是大人的希望,也是自己将来成家立业的基础。所以,不用督促,不用提醒,而是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主动做作业,认真听讲,学得肯定也不错。能自觉读书学习的孩子,无疑是令父母欣慰的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有礼貌。他们懂得尊敬长者,对人讲礼节,知道如何对待客人,而不是行为举止粗暴、语言低俗、没有教养。这样的孩子,是很受人欢迎的。

懂事的孩子品性好。他们性格温和,不耍小脾气,不喜怒无常,不打人骂人,性情良善,有同情心,懂得与人合作和分享,不把事情做绝,更不会“吃独食”。这样的孩子从不给家长“惹事”,而是处处维护家庭的声誉,家长自然也就不用为他们太操心了。

孩子的“懂事”,也许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要求,但大致上都是围绕着以上内容展开的。为了便于家长培养自己心目中的“懂事”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从听话、礼貌、勤奋、自理、学习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培养“懂事”孩子的内涵,以及应当注意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明了,内容实用,以便给广大家长提供一份可以参照的学习读本。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借鉴了许多中外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谨向他们的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达到更高水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教出懂事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君//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2752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