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姹紫嫣红开遍(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作品集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姹紫嫣红开遍——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作品集(上、下)》汇集了全国青年作家共20位的40部作品。折射出当下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准和多彩的风格,是近两年来比较全面的一部文坛青年作家的合集。另外,这本作品还汇集了很多文学批评家的见解,展现了他们对年轻的创作者们的关注和期望。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上海第一届作家研究生班毕业作品集,汇集了全国青年作家共20位的40部作品,折射出当下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准和多彩的风格。并且请上海众多文学批评家仔细地点评,对学员们两年来在创作上的新发展做一点研究和小结。

目录

上册

序言——花开一路/孙颥

乔叶

 旦角

 指甲花开

 从“寓言”到“传奇”——致乔叶/郜元宝

戴来

 看我,在看我

 向黄昏

 “又熟悉又陌生”——读戴来的三个短篇小说/程德培

于晓威

 沥青

 厚墙

 于凝练中见精神/王纪人

张学东

 年味正浓

 工地上的女人

 母亲的笑声、现实和叙述——谈张学东的几篇小说/张新颖

王新军

 高山上的白云

 沿着长城走

 文学的“褶皱”与“抒情”的地理学——试论王新军小说的“可能性”/罗岗

雪漠

 空行母的断腿因缘

 朝圣之旅

 写出大漠中生命的奋斗与挣扎——评雪漠的小说创作/杨剑龙

温亚军

 赤脚走过桑那镇

 桃花落

 乡土叙事者——温亚军的乡土小说/葛红兵

卢一萍

 二傻

 北京吉普

 浑浊和清澈——卢一萍和他的《二傻》及其他/赵丽宏

罗伟章

 红瓦房

 骨肉

 寻求岩层地下的精神力量——读罗伟章的几部小说有感/陈思和

下册

序言——花开一路

徐则臣

 苍声

 人间烟火

 徐则臣小说简评/吴俊

田耳

 拍砖手老柴

 一朵花开的时间

 对抗遗忘——读田耳的小说/杨斌华

姚鄂梅

 秘密通道

 一只蚂蚁的现实

 心灵书写的温润叙事立场——姚鄂梅小说片谈/朱小如

刘玉栋

 大鱼、火焰和探油仪

 灵魂伴侣

 通往“内心”的路有多远——读刘玉栋的小说/王光东

畀愚

 罗曼史

 胭脂

 在繁荣的背后——论畀愚小说的现实感/郭春林

小饭

 歌手

 内心生活

 80后写作:浪游、时间与历史感——从小饭的两个短篇小说谈起/王鸿生

滕肖澜

 老陶的烦心事

 姹紫嫣红开遍

 无声的舞者——关于滕肖澜的小说/杨扬

苏德

 梦里不知身是客

 苏德编织的梦境——读《梦里不知身是客》随感/赵长天

管燕草

 春似走马灯

 人与人之间——管燕草小说《春似走马灯》的结构技巧/王小鹰

吴文君

 后屋

 吴文君小说三题/黄昌勇

那多

 雕塑师的暗黑索链

 除了意外,还期待什么呢?——读那多小说《雕塑师的暗黑索链》/孙甘露

试读章节

上房给老太太们续水的时候,陈双看到,现在在台上的演员是紫羽绒。显然是几个演员里最老的一个,少说也过了五十边儿。长得很憨厚,属于那种银盆大脸的喜兴面孔,只是因为年老,喜兴的成分就缩了水,走了样。她的身材是丰腴稍过了头的那种,也还能看。她正唱的是《卖苗郎》,这是崔兰田的一出苦戏,说的是大灾之年,举子周文选进京赶考,周妻柳迎春为了婆家人的生计把儿子苗郎卖了十两纹银的事,每次在剧团看到演员排这部戏,陈双的眼泪都刷刷的。紫羽绒先唱的是开场那段《太康的地啊太康的天》:“太康的地啊太康的天,太康的黎民要饿死完。旱三年哪涝三年,一连六年没收田。涝天遍地人稀路断,旱天树头着火冒烟。针穿黑豆大街卖,河里水草上秤盘,苗郎儿肚里饥张口要饭,一无米二无面能活几天,婆母娘只饿得把气断,老公爹只饿得骨瘦皮干。老的老小的小离死不远,我手中不见分文钱……”这段完了又唱那段最有名的《劝公爹再莫要怒声声》。这是她“一碗泪换一碗饭”地卖掉儿子之后被公公责骂时应对的解释:“……宁不慈我不能不孝,无奈何我卖了你的小孙孙,只换来了斗米斗面十两银。儿媳厨房去做饭,看见东西想起人。去和面好一似割我儿的肉,去烧柴好一似抽我儿的筋,那苗郎本是我生养,我的公爹呀,难道说你疼你爱我就不亲?……”陈双模糊着眼睛看了看几个老太太,都拎着袖口在眼睛上抹着。台下人的脸上也都亮光闪闪。在自家门口的阴影里,陈双又看见了红羽绒。她也哭了。擦完了自己的泪,她还把脸贴在孩子脸上,亲了亲。

陈双也曾经上过一次台的,十岁那年。一个星期六,晚上剧院有戏,她写完作业,早早就去了。在台边上找了个小位置,坐定。这舞台陈双是熟悉的,无论人多嘈杂,她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大幕,二幕,三幕,纱幕和天幕的皱隙间,在面灯,脚灯,侧灯,彩灯和景灯的光影中,在音箱,音柱,调光器,稳压器和配电盘的旮旯里,她总能挖出个合适的角,悄悄地坐下去,看戏。她觅的角度总是无可挑剔,能看见观众,也能看清楚演员,还不碍上下场的事儿。她看台上的戏,也看台下的戏。乌压压的台下,石榴籽一般密密麻麻的脑袋里,她看见两个女人咬着耳根子说着话,一个卖瓜子的小贩溜进来兜售瓜子,一个男人在第七排中间的座位上打瞌睡,右路后排坐着一个烫着大波浪的女人一丝不苟地照着镜子……当然她也看戏外的戏:小生掐了花旦的屁股,武旦踩了文丑的皂靴,老生和青衣刚刚亲了一下嘴……那天晚上演《秦香莲》。戏到半场,演秦香莲女儿的那个小女孩突然肚子疼得满地打滚儿,急噌噌地被送到了医院,整个团立马都乱成了一锅粥。大小角色都得有,士卒八个不能七,宫娥四个不能三,秦香莲少了一个孩子那可是天大的笑话。正慌着,主演秦香莲的女角突然就看到了陈双,问她:“你中不中?”陈双毫不犹豫地说:“中。”女角倒有些犹豫了,问:“你会跟着假哭吗?”陈双看着她,眼泪噼里啪啦就落了下来。

戏煞了,陈双被男角们挨个儿顶到头上逗着乐,都说是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母亲寻到剧院,也是一脸的光彩。陈双挣了两大口袋瓜子回去,到家就被父亲痛打了一顿,他只用一个字骂她:“贱!”

只那一次。对戏,陈双以后就只是看和听了。

“唱得不赖。”房顶上又开始评价。

“常香玉的劲儿,崔兰田的味儿。这段戏,只要能把人的眼泪唱出来,就算有味儿。”

“唉,人吃一碗饭老不容易,得遭多少罪啊。”

“可不吃还不中。南京到北京,工农商学兵,谁不吃谁不喝?天大的本事,地大的能耐,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

“哟,台词现在还记得恁清。”

“一辈子都忘不了啦,那个龟孙陈啥导演,我二十出头的大闺女,非得让我演银环的婆婆。不过那词都是口边话,好记。我的儿你不要多操心,咱这里年年都是好收成,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子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

紫羽绒接着唱的是《打金枝》,也是一出老戏。看的戏多了就知道,还是老戏有看头。经过了岁月的浸泡,就像老酒慢慢品咂着才有喝头。这出老戏是讲皇上家的事:唐王的女儿李君蕊,小名儿金枝,金枝这名字,因为过于直白地扑向公主的身份,反而显出浓重的民间气,简直让人怀疑是一个街头的流民给起的。金枝嫁给了劳苦功高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暖,自认为是下嫁,谱就摆得格外大,挂上宫灯才允许郭暧进门,进门之后先君臣再夫妻。这一天是郭子仪生臼,家里人都去拜寿,独金枝不去:“头戴着翡翠冠双凤展翅,身穿八宝龙凤衣,我的老爹爹,他本是当今的皇帝,我本是金枝玉叶驸马之妻,汾阳王今辰寿诞日,众兄嫂拜寿到宴席,我有心拜寿去,可是使不得,君拜臣岂不是把君欺!”同样年轻气盛的郭暧不能忍受她的骄傲,回去跟她理论“酒席宴前生了气,要与贱人辩是非。”她若不得他的欢心,也不过就是个贱人。两人言语不合,郭暧打了金枝一个耳光,并宣称大唐江山离不开他郭家。金枝添油加醋状告皇父围母,唐王是何等的老江湖,拨云见雾,一下子就洞见了事情的真相,见劝说对女儿的娇蛮无用,便就势下坡,说要杀郭暧为她出气,一下子击到金枝的软肋,金枝又倒过来求他,他才勉强答应。之后,另一个老江湖郭子仪捆着儿子过来负荆请罪,口是心非地请唐王杀子,唐王对这种游戏规则自然是心领神会,不仅赦郭暖无罪,还对他加官晋爵,然后命皇后做小两口的思想工作,一场矛盾闹到最后皆大欢喜。

紫羽绒唱的是皇后劝二人的一段:“在宫院我领了万岁旨意,上前去劝一劝我的驸马儿。劝驸马再莫要孩子气,国母娘我疼女爱婿都是一样的。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礼,你不该在宫院打金枝。你打了金枝儿围母不怪你,为的是你父功高保社稷。你父功高封王位,俺才把金枝儿许你为妻。公主自幼在宫里,从小就不离我双膝,矫惯成性她还不知礼,我若是惹了她她还不依。我养的女儿不成器,我的驸马儿,驸马儿要担待这一回啊。常言说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有人哪再劝妻。夫妻之间平日里,有事相商慢慢提。你欺她来她压你,谁也不肯把头低,你让她来她让你,知冷知热是夫妻……我这劝罢男来再劝女,不孝的丫头听端底!你父王见子仪,龙椅里忙站起,奴才你不知礼,敢把你公爹欺。你父王寿诞到,他不来你依不依?想想人家比比你,都是丫头自找的。你虽是个帝王女,嫁民间是民妻。怎敢把公爹看不起,快回去赔礼莫迟疑!”

这段词平淡至极,然而却是最入老雨姓的常理,是哪个丈母娘都可以用的现成话。也只有紫羽绒这般年纪的人才可以如此识情达意地唱出来。腔也设计得好,虽然都是二八板,劝女婿时是中二八,骂女儿时就是紧二八,中二八就显出了慈祥,紧二八就显出了严厉。当然慈祥中有真严厉,严厉中有真慈祥,意味丰富。P17-19(上)

序言

花开一路

很多年以前,还是十几岁的时候,我读过一篇小说,很短的小说,篇名挺美,《花的草原》,是老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一直记得那小说是记住了作品塑造的一名长跑运动员,他在花的草原上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跑,那样自信,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和创造生活的渴望。遗憾的是,我几乎忘记了作品的具体故事乃至场景细节,只保留下对那位令人尊敬的运动员的深刻印象。也许,文学作品最难做到的,就是把一点特别的东西,长久地烙在读者心中。

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上海第一届作家研究生班毕业作品集,并且请上海众多文学批评家仔细地点评,对学员们两年来在创作上的新发展做一点研究和小结。在翻读作品和评论文章时,我想起玛拉沁夫的小说,不是想告诉别人什么,而是自己内心众多感慨的凝聚。

三十年前,新时期文学刚起步的时候,我们这一茬人还年轻,有二三十岁,也有四十刚出头的,和本期作家班毕业生们现在的岁数相仿。文学的长跑开始了,有人像玛拉沁夫笔端的健将一般,不知疲倦,永远洋溢着活力和创作的激情,每天跨出扎实的几步。于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头一瞧,他们的足迹上,花儿已经结出饱满的果实。当然也有跑跑歇歇、东张西望的,我就是这样的选手,一路上也就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人生中,最无情的真实,是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慨,一般要到四五十岁的年龄,才切身地有所体验。

我不想扯远了。这本作品汇集了很多文学批评家的见解,展现了他们对年轻的创作者们的关注和期望。读着他们认真研究后的点评,我实在没有新的想法可说。

最后还是回顾一下办这个作家研究生班的初衷。在决定开班的时候,一种舆论善意地提醒过,作家不是课堂能够培养的。这个观点完全正确。本届学员能否成为作家,和我们的教学没有决定性的关联。实际上,在他们入学之前,不少人的创作已经很有成就,不加入此班,也照样会写出好作品。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青年写作者比较实在的支持,便是让他们有一段相对安静和自由的时间,集中思考写作,办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当然,教学也会有相当的辅助作用,至少让学员们适当地开阔眼界。还有一点十分重要。优秀人才汇聚一处,互相碰撞,互相激励,会产生特别的火花,促进各自的成长。不仅仅是写作者们需要良性互动的环境,其他领域的人才也经常得益于此。一些著名学院的成功经验,均大量印证了此点。

在编辑这本集子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作家班办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因此,我们将积极努力,把这件事持续地做下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姹紫嫣红开遍(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作品集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市作家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5325
开本 16开
页数 8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5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5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