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华顿为我国玻璃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他是将英国玻璃艺术引入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者,改变了以往把玻璃作为材料应用于工程的现状,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学院派玻璃艺术奠定了基础。在玻璃艺术教育人材的培养和结合中国国情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布华顿作出了大量的实践,并且为中英玻璃艺术交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布华顿》尽量尊重本人、尊重历史,客观地、原汁原味地进行史料性保存与记录工作,以抛砖引玉、去伪存真,为今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翔实的史料,共同梳理、推进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光辉成果。
| 图书 | 布华顿(大师艺术教育经典)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布华顿为我国玻璃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他是将英国玻璃艺术引入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者,改变了以往把玻璃作为材料应用于工程的现状,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学院派玻璃艺术奠定了基础。在玻璃艺术教育人材的培养和结合中国国情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布华顿作出了大量的实践,并且为中英玻璃艺术交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布华顿》尽量尊重本人、尊重历史,客观地、原汁原味地进行史料性保存与记录工作,以抛砖引玉、去伪存真,为今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翔实的史料,共同梳理、推进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光辉成果。 目录 第一章 艺术人生 答《富丽珍奇的瑰宝》 跨文化的交响乐 步入玻璃的殿堂 透明的存在——布华顿与中国当代玻璃艺术教育的不解之缘 妙人·趣文·愚译·悦读 第二章 艺术教育 布华顿与中国玻璃艺术教育 新玻璃经济 玻璃之路 玻璃缘 第三章 艺术观念 玻璃时代 安东尼勒彼里耶:流动的半透明不明液体 楼梯的灵魂:安·沃尔夫“观察”展 如鱼得水:凯文·戈登新作 玻璃之门 关东海“城门”玻璃雕塑展 触摸虚空 迈克尔帕特利 富丽珍奇的瑰宝 试金石 论制作:关于玻璃诗学 火精:给斯洛维奥维里阿图罗 2003雷纳莫克玻璃奖 走出黑暗——2004英国玻璃双年展 喻象 贝壳 第四章 评论与访谈 人类尺度——河云昌行为艺术 欧文·皮科克:物的秘密生活 格架层:戴维·琼斯烧制陶器新作 流动的地平线 安德鲁·布华顿(Andrew Brewerton)访谈 艺术简历 英语原文 图版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布华顿(大师艺术教育经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吕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901649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2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44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527.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305 |
| 宽 | 236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