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独秀一家人/人民日报家春秋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扑朔迷离的四次婚变;五代人近百年的奋斗和坎坷遭遇;一个人、一个家庭浓缩中华民族百年风云!

吴晓所著的《陈独秀一家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一位不该被人们遗忘的人物——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历经四次婚变,膝下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延年、次子乔年是党的早期杰出革命活动家,父子三人一度同为中央委员,传为党史佳话。

对于陈独秀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但毛泽东后来曾给予他一个中肯的评价: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

内容推荐

《陈独秀一家人》以陈独秀为中心,描述了从他祖辈到孙辈五代几十个人近百年的奋斗和坎坷遭遇。

陈独秀四次婚变,扑朔迷离:元配高晓岚,文武攀亲强结姻缘,婚礼过后,一生落寞;妻妹高君曼,才貌不凡,而与姐丈自由恋爱,志同道合结为伉俪,却终遭遗弃;与医生施芝英一见钟情,秘密相爱而同居,终为露水夫妻,至今还是一个谜;晚年落魄,偶遇知音潘兰珍,结为老夫少妻,生生死死,颠沛流离,陪伴终身。膝下四子二女,各有情结:父子情结微妙,各各自创人生,饮尽人间风雨;长子延年、次子乔年是党的早期杰出革命活动家,父子三人一度同为中央委员,传为党史佳话;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一生漂泊,命运多舛,遭受种种磨难;长女陈筱秀、次女陈子美,命运悲壮而凄惨,鬼神同泣……

《陈独秀一家人》由吴晓所著。

目录

第一章:渌水桥西陈家屋

 神秘“塔王”振风塔

 古塔是“陈家祖坟上的一管笔”

 “独秀山下的居民”故土情深

 人杰地灵的故乡

 两保剖开陈家屋

 源远流长的家世

第二章:自幼铸就叛逆心

 “白胡爹爹”的板子

 菩萨心肠的母亲

 “阿弥陀佛的大哥”

 没有印象的父亲

 过继给叔父为嗣

 从不提官运亨通的养父

 发誓与科举妖孽彻底决裂

第三章:文武攀亲酿恶果

 童年苦难的将门女

 联姻竞争顺水推舟

 新婚之夜的茫然

 思想隔膜酿成婚姻悲剧

 饱尝人间磨难守空房

 两儿牺牲悲痛离人间

 夫妻合冢九泉下

第四章:婚姻自主爱妻妹

 上海来的落难女

 将门才女高君曼

 偶遇君曼一见钟情

 婚姻自主高于族人歧视

 西子湖畔情意绵绵

 结识刘三、沈二少年狂

 重返安庆又遭通缉

 夫妻同坐班房

 琴瑟之中不乏暗流

 露水夫妻梦一场

 含愤病死茅草屋

第五章:落难末路得少妻

 沪上突来的探监女

 多灾多难的包身工

 因病得福遇知音

 温暖柔情的世界

 弱女子吐露情怀

 雪夜红烛喜结良缘

 老夫被捕直面事实

 “她来了,果真来了……”

 老夫囚犯少妻陪伴

 “我宁愿炸死在狱中,实无过可悔”

第六章:三子探狱情依依

 一对年轻的探监夫妇

 不知父亲是什么模样

 父亲被捕全家惊惶

 巧告祖母父亲被捕

 拜见柏将军

 父亲的故事

 父子狱中相见

 监狱遭炸巧遇后母

 与后母“接父出狱”

第七章:风流云散飘江津

 “民惠”轮上的一对逃难夫妻

 拒当劳动部长

 不去美国做“寓公”

 上海虽好不能去

 路过家门不得归

 黄鹤楼下愁肠断

 总算有了安身之地

 董必武劝其回党

 拒绝回党心茫然

 茫然惆怅蜀道行

 “还是蹲在监狱好”

 意外应邀去江津

 老夫少妻街头受辱

 幸亏有了个流亡的家

第八章:故土沦陷举家迁徙

 日军铁蹄下的安庆家

 流亡急难好人助

 家人团圆危难中

 一家和睦多艰辛

 寄人篱下屈辱生活

 开明巨商邀游白沙

 养母病故披麻戴孝

 遭“抢白”退隐鹤山坪

第九章:隐居鹤山心坦荡

 隐居石墙院的神秘老人

 新任县长来访

 戴笠、胡宗南登门

 拒绝周恩来的建议

 破屋穷愁友情暖

 邓仲纯胜似“保健医生”

 许德珩来访师生忆往事

 破屋雨漏缸无米

 宁愿饿死,也不能收这些人的钱

 受国民党厚赐“实深惭愧也”

 杨鹏升仗义救助

 寓所被窃之谜

 神秘老人助人乐

 最后的一个春节

第十章:老夫少妻情不移

 偏信单方反被误

 她像个尽职的护士

 遇故人“妙手回春”

 九死一生盼阳光

 “怕等不到那个时候”

 弥留之际留遗言

 魂断鹤山坪

 眷恋人世眼不闭

 生前至交捐资办丧事

 择遗像松年心悲戚

 乡邻护送葬康庄

 潘兰珍晚景凄凉

 养女凤仙与古瓷碗

第十一章:魂归故里与妻合冢

 许诺变遗言

 隐姓埋名运灵柩

 故里乡友迎柩悲

 孝子贤孙心如愿

 碑石铺路墓难觅

 土墓两修重立碑

 儿孙雨中祭扫墓

 子孙难忘江津情

第十二章:陈氏兄弟两英雄

 血染龙华的两兄弟

 兄弟俩出世父在他乡

 父亲反袁兄弟俩险落虎口

 清苦少年父子情薄

 赴法苦学求真理

 毅然跳出无政府主义泥淖

 终与父亲同坐一条船

第十三章:英勇果敢陈延年

 “黄包车夫”

 省港大罢工的卓越领导者

 鲁迅的“仁侄”

 父子互称同志

 “花盆”犹在不幸被捕

 营救不成反落虎口

 铁骨铮铮宁死不泄密

第十四章:笑洒热血陈乔年

 “人生自古谁无死”

 正确意见被否定之后……

 儿子教训老子

 病中母子相见

 突然被捕智斗叛徒

 周之楚勇敢身替陈乔年

 节外生枝陈乔年英勇就义

 两兄弟牺牲父悲戚

 子夭折遗腹女在何方

第十五章:历经沧桑陈松年

 褪色的相框

 他支撑着这个败落的家

 清白做人与世无争

 她为陈家默默奉献一生

 毛泽东与陈独秀家庭

 困境中成长的孙辈

第十六章:寓居香港陈鹤年

 香港影院里的一位老人

 颠沛流离自创人生

 遭通缉迫居香港

 女成右派妻“逼”离婚

 “文革”中妻儿灾难深重

 盼来噩梦醒

第十七章:命运坷坎陈子美

 幼年辛酸婚姻不幸

 从不向孩子提起外祖父

 冒死泅海音讯全无

 三十年后在美国露面

 晚景凄凉 客死纽约

试读章节

第二章:自幼铸就叛逆心

“白胡爹爹”的板子

“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这是陈独秀的祖父陈章:旭,对背书背不出来,挨了毒打而一声不哭的幼年陈独秀,不止一次愤怒而切齿的詈骂。

陈独秀的祖父陈章:旭(1819—1889),字太占,亦字晓峰,因他长满一把白胡子,亲戚本家都称呼他“白胡爹爹”。陈章:旭娶劳秉全之长女为妻,生四子:衍藩、衍藻、衍中(出继章:寅为嗣)、衍庶。子衍中为陈独秀亲生父亲。陈独秀两岁那年,陈衍中不幸病故,年仅34岁。陈章:旭曾得过“以盐提举衔候补知县”,但从未放过实缺,终年在外教书或做幕僚。他有一定学识、才干和修养,是家族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思想守旧,满脑子的封建礼教,俨然孔夫子再世,唯我独尊,他的话就如命令,家族成员没有一个不害怕他三分,然而,又都很尊敬他。

“白胡爹爹”脾性怪癖,一天到晚板着脸,不见一丝微笑,严厉至极,闻名乡里。在孩子们心目中,他如同“老虎”,啼哭的孩子,妈妈一说“白胡爹爹来了”,孩子顿时停声,不敢再哭。

这位老人,好洁、好静成癖。尽管他从不拿扫帚抹布,却要家中每一个旮旯,每一张桌椅和每一扇门窗都扫抹干净,他每天要用手擦抹,如果没有扫抹干净,哪怕一角或一张桌椅,那陈独秀的母亲和大姐,就要遭“白胡爹爹”的严厉斥骂,直骂得鸡飞狗跳,唾沫星子横飞。对陈独秀的母亲,他有时尚能留点面子,而对陈独秀的大姐不仅是破口大骂,甚至动手严打,打得她还不敢哭一声!

这位“白胡爹爹”还有一个严厉的规矩。当他看书,或挥毫,或闭目养神时,不许家人走动有脚步声,谁稍不注意有脚步声,谁就要倒霉,不是骂就是打,弄得家人不得不蹑手蹑脚地走路。即使陈独秀的外祖母到他家里来,如果不是从“白胡爹爹”眼前经过,也得像做贼一般走路,怕他不问青红皂白地骂起来,弄得十分难堪,甚至不好承认是她的脚步声。陈独秀的二姐生性好强,不知厉害,有时不注意走路有声,“白胡爹爹”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毒打,甚至罚跪,还不让人出面求情。

然而,这位好洁、好静的“白胡爹爹”,偏爱抽鸦片,鸦片瘾一旦发作,萎靡不振,口淌涎水,走路摇摇晃晃,不仅在家开灯抽烟,还常到街上龌龊而又嘈杂的烟馆里去抽,才觉得过瘾。这时,他早置好洁、好静于九霄云外,伪君子的假面具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往往又使年幼的陈独秀大惑不解。直到半个世纪以后,陈独秀才悟出了其中的哲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集中起来抽鸦片有趣,同时还可互相欣赏抽鸦片之艺术,似乎这一艺术世界之外一切都忘怀了,悠哉游哉,乐在其中!

陈独秀小时候聪慧过人,正是这聪颖又害苦了他。教子严厉的“白胡爹爹”,对陈独秀大哥孟吉的读书不大注意,唯独看中了陈独秀,对他期望值很大,恨不得他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一夜之间功成名就,“白胡爹爹”才称心。陈独秀自幼不爱死记硬背呆板读书,不喜欢八股文章:,即使读了,也只是表面应付“白胡爹爹”。因而,他常常背不出书来,使“白胡爹爹”气极,抬手便打。可是打归打,陈独秀总是一声不哭,气得“白胡爹爹”怒目切齿,几近发狂,令人可怕!为此,陈独秀善良的母亲不知流了多少泪,总是好言劝勉他:

“小儿,你爹爹是为你好,你务必好好用心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父亲争口气。你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是他生前一桩憾事。”

陈独秀见母亲边说边流泪,便嚎啕大哭起来,一头扑在母亲的怀中。他母亲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头,一面替他擦眼泪,一面责备他:  “你这伢子真淘气,爹爹那样打你,你不哭,现在倒无端地哭起来。”

陈独秀母亲的眼泪,比他“白胡爹爹”的板子还有权威。正如他在《实庵自传》中所说: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母亲的眼泪,是叫我用功读书之强有力的命令。”

后来,“白胡爹爹”从毒打陈独秀而陈独秀仍旧不哭的沉默中,似乎悟出了一些道道来,于是他对人说:

“这伢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1889年,陈独秀10岁时,“白胡爹爹”终于放下手中的板子,走完了他那古怪的70岁人生旅途,葬于安庆市郊十里的老祖山,与三子、陈独秀父亲衍中合墓,有碑。陈独秀自幼受教于“白胡爹爹”,祖父是他人生最早的家庭启蒙老师。“白胡爹爹”的怪脾气和专制的家长作风,在陈独秀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对他的成长以至日后奔走革命,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菩萨心肠的母亲

在陈独秀亲戚本家中,提起陈独秀亲生母亲查氏(1852—1899),都称她为“女丈夫”,是一位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但她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较深,吃斋敬神,崇奉科举。她对陈独秀及其大哥孟吉的教育,起码要求也要中个举人,为她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的丈夫争气,光宗耀祖。

那时农民生活很苦,受尽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农民也望子成龙,如果能考取秀才,便是一步登天,为将来做绅士打下了基础。当时乡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

“去到考场放个屁,也替祖宗争口气。”

P10-13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们这样看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

——毛泽东

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

——邓小平

近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

——蔡元培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特殊人物,几十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学者的研究目光,仅中外著名学者写的《陈独秀传》就不下几十种,但却偏重于政治思想方面,对其家庭生活涉及甚少。本书的特点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再加上作者优美的文笔和多彩的描述,因此可读性很强,读起来兴趣盎然,引人入胜。

——唐宝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独秀一家人/人民日报家春秋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03992
开本 16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