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是宇文所安的最新力作,是其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继初唐、盛唐、中唐后,将焦点集中于晚唐的诗歌与文学史,重点落实于几个代表性人物: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宇文所安认为,晚唐的许多承袭了盛唐和中唐的诗人的诗风发生了急遽转变,并极力抗拒他们的诗风。
| 图书 |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是宇文所安的最新力作,是其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继初唐、盛唐、中唐后,将焦点集中于晚唐的诗歌与文学史,重点落实于几个代表性人物: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宇文所安认为,晚唐的许多承袭了盛唐和中唐的诗人的诗风发生了急遽转变,并极力抗拒他们的诗风。 内容推荐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是宇文所安的最新力作。 在以“学术散文”的方式串联中唐文学文化史的尝试之后,《晚唐诗》貌似又回到了传统的文学史架构,以对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新颖而精审的解读,来勾勒处于中唐余韵中的晚唐诗歌,如何在“回瞻”与“迷恋”中既实践着独立的诗歌“写作”,又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大唐王朝逐渐解体过程中文人们的体验、情感和他们视野中的世界影像。而对当时诗歌语境和手抄本文化的揭示和强调,又使《晚唐诗》的文学史视野别具怀抱,从而对重新理解晚唐的文学文化乃至社会和历史转型饶富启示。 晚唐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宇文所安以他一贯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富有魅力的文风所写就的这部新著《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相信会比前几部书更吸引人关注。 目录 导言:后来者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老人 第三章 五言律诗 第四章 诗歌巧匠 第五章 李贺的遗产 第六章 七言律诗:“怀古” 第七章 七言诗人 第八章 杜牧 第九章 道教:曹唐的例子 第十章 李商隐:引子 第十一章 李商隐:朦胧诗 第十二章 李商隐:咏史诗 第十三章 李商隐:咏物诗 第十四章 李商隐:应景诗 第十五章 温庭筠 结论 引用书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宇文所安 |
| 译者 | 贾晋华//钱彦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570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91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1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3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