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由《杂文选刊》选编,刘成信和王芳主编:漓江版十年选,十年一度的文学精品盛宴,名家名作。
本书收入了《我爹的烟思想》《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阿Q新说》《零善良反应》《爆冷的价值与民主的自我修复》等文。
图书 | 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由《杂文选刊》选编,刘成信和王芳主编:漓江版十年选,十年一度的文学精品盛宴,名家名作。 本书收入了《我爹的烟思想》《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阿Q新说》《零善良反应》《爆冷的价值与民主的自我修复》等文。 内容推荐 《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由《杂文选刊》选编,刘成信和王芳主编。毕淑敏、柴静、焦国标、莫言、汤吉夫、梁晓声、龙应台、沙叶新、杨学武……大家、名家云集,题材触及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的直面现实,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有的借古论今,引经据典,寓意深远;有的说文道理,入木三分,直指人心……或抨击,或关怀,言简意赅,精短明快,手法各异,各擅胜场,体现了杂文投枪与匕首的力量。 《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选编者从2001至2010十年间发表于全国报刊中的杂文作品中遴选出159篇优秀之作,旨在检阅新世纪以来杂文创作的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杂文。 目录 我爹的烟思想 甘否 年度人物 罗建华 假如贪官走上舞台 平白 孔融为什么吃小梨 肥眼泡鱼 看不见的帽子 半岛 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 狄马 宋江过年 金鑫 奴隶的语言和公民的语言 邵燕祥 学界的本钱和普遍的正义 赵牧 生命的尊严 李未熟 可怕的“隐性意识” 谢石 思想的落叶 王大海 怎样抒情 焦国标 “健康”的死者 刘洪波 这个字该由谁签 高峡 阿Q新说 魏得胜 新编《狐假虎威》 杨曲 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 苏中杰 “政绩”统计法 郭庆晨 关于“火车”的对话 毕淑敏 铁杵磨针后记 陈宏剑 牛并孙子着 李长江 伟大的童话 万钧 零善良反应 胡展奋 敲开蛋壳的权利 朱志砺 小牛轰儿 朱铁志 一个人是怎么傻起来的 魏得胜 我深深地爱上了封建王朝 瓜田 解读“正大光明”这块匾 谢石 赵高和卡里古拉的两匹马 王怡 道德与阶级的起源 丫丫 民族株连症与虚幻征服感 文虎 我们的语言有毒瘾? 王四四 爆冷的价值与民主的自我修复 李文凯 叹五更——买官者的独白 刘征 “成熟”辩 谷长春 寂寞的《动物庄园》 牧惠 一个人死了 朱辉 沈从文的嚎啕大哭 余杰 国家的目的是什么?——由电影《英雄》说开去 焦国标 劝君少刺秦始皇——评点《英雄》 魏明伦 熟透了的后花园 骆爽 贪官憾杜撰曲 刘征 在全国盗版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莫言 有了痛感也要喊 张心阳 一切独裁者都是纸老虎 潘多拉 大办生日能给朝廷争面子吗? 焦国标 永远的炉果 刘齐 孙志刚替我而死 李昌平 质疑“征服” 雨茶 权力的天空 时寒冰 官场十大游戏规则须知 徐怀谦 全球第一妙语 刘齐 一种秘诀 王跃文 为穷人领奖 张田勘 选赵薇当代表 孙焕英 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一部倒序词典 孙焕英 假如没有王选 张田勘 谁是“中央的儿子”? 朱健国 人人都得为道德沦丧买单 蓝艺 什么叫一盘散沙? 连晨 文盲农妇为何要当秋菊 何三畏 想领退休金的农民 曾颖 一年签一次婚约 刘齐 不仅在危难时想起人民 曹林 人科动物简介 牟丕志 很遗憾,我只能牺牲一回 刘兴雨 老兵安在? 郭松民 庄稼的质问——读苏联文学遐思 狄马 文化按摩主义 理钊 范仲淹看望小人头目 刘兴雨 我发现了一个找钱网站 陆春祥 在三月七日怀想一位大学校长 徐迅雷 大学之疑 汤吉夫 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 刘效仁 我给三岁的儿子讲监督 王大豪 死生的社会能见度 徐迅雷 羊的悲剧 梁晓声 “人证” 郁青 请停止歌颂苦难 绿尘 两群羊 杨汉光 李逵:淳朴的嗜血者 黄波 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刘大志 童年之死 狄马 笔 邵燕祥 月黑风高夜的一丝星光 吴兴人 “思想改造”为何总在一夜之间完成 孟波 荒谬的苦难美学 狄马 今夜,谁站在林肯的对岸? 骆爽 中国不能承受之感动 杨耕身 当飞机比公共汽车还普及的时候 佚名 不应浪费姚文元 黄波 一个诗人的反思刘兴雨 我们还需要“爱人主义”教育 佚名 不一样的惩罚 蒋子龙 假装无耻 王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们看的 梁晓声 如果我死……朱铁志 成语重组 陈长林 没底的杯子? 柴静 我不站着等 龙应台 从人到猿 刘建超 假如没有读书 郑俊甫 艺术性快乐:闭上眼睛 王乾荣 你是个好母亲吗 龙应台 老海棠树 史铁生 是海燕,也是乌鸦——十月革命中的高尔基 张心阳 党代表为什么不能“载誉归来” 刘洪波 谋略是弱者的暗器 阮直 从“扑克牌”到《点将录》 孙玉祥 规定 顾土 我是一个快乐的人 沙叶新 法律制定出来是干什么用的? 姜龙飞 苦难,如果仅是为了震撼 梁小斌 人有病,天不能病 何三畏 “罪恶”的柠檬 赵刚 一个乐于寻找替罪羊的民族是幼稚的 刘洪波 腐治 徐迅雷 论下蛋毛萍 制度的宽容与容纳 孙立平 假如重新选择 卞毓方 有多少这样的代表委员在议事 李宁 灯下的思维 朱大路 为什么总有克服不完的困难?——谨以此文献给我尊敬的党治国先生 狄马 别了,纪委曾书记 孙焕英 文化开始大跃进了 徐怀谦 徘徊于奈何桥的亡灵魏 寒枫 病人报时 钟悦轩 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 资中筠 美国总统出缺记 张晓风 成立“出逃贪官联谊会”的可行性论证 瓜田 机关气象预报 剑桦 牌坊赋——题隆昌南关石牌坊古镇 魏明伦 勿以“过期纪念”圈禁鲁 迅朱健国 战争六帖 孙香我 《不差钱》不该宣扬潜规则 秦涛 绑架父母的潮流 何树青 小沈阳,自虐文化的又一个范本 魏剑美 看代表委员一年一度的“PM”如何进行 孟波 统计遇难学生数量比搞地震旅游还难? 笑蜀 一场谢绝欢庆的胜利 张翔 平庸的恶 陈榕 活下去是他们的权利 张伟 杨元元自杀事件绝非一道正反选择题 从玉华 林冲的怕 鲍鹏山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柴静 还给人们正常的生活——《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序 朱正 如何读懂中国的统计数字 时寒冰 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 吴非 城市土地私有产权是何时消失的? 章立凡 雁不归 许峰 小村系列之一?“文革”的开始和结束 时寒冰 考大学校长三道题 刘健 谁来帮老百姓写讲稿? 王跃文 我时常想起鲁迅、胡适与钱穆 朱学勤 文人“追尾”究可哀——读《周扬传》随想 杨学武 艺术咋就没能净化贪官的灵魂? 木头 卖鹅蛋的婆婆说…… 杨恒均 没有目的的人是孤独的 木子美 试读章节 年度人物 罗建华 每到年末岁首,便有许多花花绿绿的评选,各种“十大人物”跃居报端。《南方周末》也未能免俗,大约图个新世纪的新鲜,推出了它的“2000年度人物”——李昌平。 李昌平名不见经传。他不是业界精英,不是政坛新星,不是学海巨子,也不是劳模典型。甚至刊发的照片也与寻常大为不同,未见那种意气风发或风流倜傥,一张六栏大幅照片上他只占据左下角,差一点就要怅然走出画外。这是他的形象:蹙起的眉宇、忧思的目光、沉郁的面容,背景为弯弯的山路和一个推三轮车老农模糊的身影。 李昌平曾是监利县棋盘乡的党委书记,37岁,经济学硕士。他在2000年2月上书国务院,发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喊。当时读到报道,真觉得振聋发聩,不由得也想拍案而起。 我不是农民子弟,从爷爷到我,三代人都打下深深的都市烙印,我仅有一年半的“知青岁月”。但在我思考的视野中,农民和农村问题沉如苍山,不可逾越,这或许是中国的人文传统使然。过去说,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或土地问题,难道现在就不能这样说——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仍是农民问题或土地问题。我隐隐感到,未来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民的命运,他们怎样中国才会怎样。 是的,我们已迈进小康;是的,我们将加入WTO;是的,我们正走向全球一体化。前景一片灿烂,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坦途直通,一步实现“跨越式”的“越常规”的发展。转型期催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农村最集中地交织着、冲突着、撞击着……羁绊我们很想“快一点”的脚步,十分有可能毁掉我们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的文明与进步! 这并非危言耸听。李昌平感觉到了,并且含着泪喊了出来。 投票人说李昌平“为民请命”。 说起来“为民请命”是多么“落后”的观念和做法。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居然还用得着“为民请命”?这不过是封建时代“清官政治”的最高境界之一,有违“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政治机制。少不了有人给予种种奚落——特别是少不了有人一边“为己跑官”,一边嘲弄人家“为民请命”。 还是看看民意吧。李昌平的选票是29892张,得票率为37.85%,高居十名候选人之榜首。这是老百姓的一次“集体发言”,我们不妨听听几个网友投票时的感慨: “李昌平不为名,不为利,敢于承担职责分内的事,敢于为贫困农民鼓与呼。” “为什么李昌平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是因为他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揭示真相。而一个敢于面对真相的民族,才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 “现在最缺少的是什么?第一是良心!第二是良心!第三还是良心!所以我投李昌平一票!” “最主要的是他把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把关注继续下去,即使我们无能为力!” “我不知李昌平是谁,但我觉得中国现在有很多事不公平,极难过。” “如果你能到一些内地的农村去看一看,除非你已经丧失了善良的本性,你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我们怎能心不热,泪不热? 我忽然觉得《南方周末》的封面年度人物不是李昌平,或者说这个年度人物名叫“为民请命”!它昭示着一种精神。尽管这种精神有待时代来提升,但老百姓现在太需要,等不及了! 【原载2001年1月14日《武汉晨报》】 假如贪官走上舞台 平白 假如贪官走上舞台,一准没人能看出他们是贪官。因为他们的服饰扮相,唱念做打,都俨然一副清官模样。 先看唱词和念白。真正的戏剧中人物,扮贪官污吏者,一般都是道出或唱出自己是贪官。比如《四进士》中的田伦,求信阳府道台顾读枉法徇私,一边写信一边唱道:“上写田伦顿首拜,拜上了信阳州顾大人……三百两纹银押书信,还望年兄念弟情。”多直白!现实中的贪官可不这样,他们嘴里说的,笔下写的,可都是清正廉洁的词儿。比如肖作新,1999年1月3日正式当选为安徽阜阳市市长,当天答记者问日:“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严厉查处贪污受贿、弄权渎职、敲诈勒索、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他就和他的家人一起,先后收受“贺礼”不下百万元。只听他的念白,谁能想得到? 唱念最精彩的是原上海市盛泽丝绸厂厂长严银坤。此人曾信誓旦旦地当众表示:“权,除了给群众办事,别的不用;钱,除了公家发的,别的不动;女人,除了自己的老婆,别的不碰!”实际上,严厂长除了公家发的钱之外,又采用白条人账、重复人账等伎俩大贪公款。前台说的,后台做的,真是判若云泥。 贪官的唱念中,最精辟的莫过于胡建学的“论钱”。这位胡本人当初在大讲反腐倡廉时对“钱”字的拆解可谓精辟之至:“钱字的左边代表金库,右边两个戈代表两个手持武器看守的卫士。因此,对金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孰料此公一边说着莫伸手,一边早把双手伸向了金库,结果像他说的那样被荷戈守库的卫士活活捉了去。 再看化装。戏剧舞台上的贪官,一个个大白脸、三角眼、塌背缩颈,假哭奸笑,可现实中的贪官们却有着与此相反的化装术。贪污受贿500多万元的原河南省灵宝市地税局副局长有“铁面局长”的美誉,胡建学是“反吹牛”的“英雄”……见“牌坊”人多意其贞烈,殊不知有时善于化装的魔鬼也会变成“天使”。 贪官的另一绝技便是炉火纯青的“做功”。别看贪官们俱如饕餮之嗜贪,可他们都能“做”出“廉”的模样来。你说看一个人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而贪官们不但说得好听,而且“行”也不错。你看江苏丹阳市原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队长卞建中,贪污受贿500万,平时却不喝酒、不抽烟,经常冷馒头就白开水当饭吃;胡建学让秘书把千儿八百的小宗贿赂原封送回,而且还要附上“谊在情中”的手书条幅。 化装术、伪装术、包装术,唱念做打,足以乱真。贪官们自然不会走上舞台,但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演戏。善良的人们,天真不得,轻信不得。 【选自2001年第2期《杂文选刊》】 P2-5 序言 杂文十年 ——读2001—20lO年杂文 刘成信 人们习惯以每五年、十年做纪年,而杂文的纪年不得不提到近三十几年的1978年做开端。 1978年3月,作家秦牧发表“文革”结束后第一篇振聋发聩的杂文《鬣狗的风格》,从此揭开了中国杂文的新纪年。 到2001年,又过去了二十多年,杂文有了哪些发展?杂文出现了哪些新作品,哪些出色的杂文作家成长起来了? 2001—2010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用简单的数字概括,那就是杂文作家有了长足的进步,杂文作品有了空前的发展,杂文报刊有了规模性的增长,杂文图书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杂文读者成了图书市场的主力。 不要小看了这个简单的数字估计,这可是共和国前三十年不曾有的景观。 读一读悲愤的杂文《寂寞的“左拉”》吧!这是一篇檄文式的杂文,中原一位屈死的农民,仅有十位作家为之呼吁,而十亿同胞却无动于衷!作者孟波满腔沉痛的情感,对国人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萎靡精神状态,几乎要痛哭失声! 读一读《一个人死了》(朱辉)这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一位普通的公民因车祸逝去了,周围的人们不是同情,不是惋惜,不是想到他身后的父母、妻儿,而是一种看西洋景的心态,更有人由于曝料迟了而未领到新闻单位的奖励懊丧不已。人啊,人!许多动物都有同情心,如我们常说的兔死狐悲,而当邻居、同胞离开人世,有些人却无动于衷让人情何以堪! 这十年的杂文,有些要高于前二十年的佳构,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从公民到草民》(邰筐)是对当今草管人命的一纸控诉,也是对司法不公的严厉批判;震动全国的赵作海冤案,终结了,可是这起冤案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终结,作家痛定思痛创作了这篇里程碑式的作品。 如果说上述几篇是关于人、关于人命关天的经典杂文,那么朱铁志的杂文《如果我死……》和杨恒均的《卖鹅蛋的婆婆说……》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如何对待人生的两篇杰出杂文。 多年来,多少杂文作家创作了一篇又一篇关于“人死”或“死人”的杂文,其中包括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杂文《死》。但是,我们看到的朱铁志先生创作的《如果我死……》却另辟蹊径,作品以十分新颖的角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那些明知病入膏肓却用大量公款甚至外汇去延长生命的做法,给予了犀利的鞭挞、嘲讽,甚至憎恶!与这篇经典性的杂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恒均先生的杂文《卖鹅蛋的婆婆说……》,作品以幽默、俏皮的情节,以小说的结构和人物性格创作了一幅二十一世纪的农民风俗画。原来,我们的农民迄今也未脱离因缺少文化而造成的盲目、愚昧状态:听说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以至连发达国家美国也不能幸免,他们便以为美国人连吃饭都得中国百姓救济,于是十分自豪与满足;他们不敢同长途汽车调度有半句争辩,让他们下车就下车;宁肯让“客人”(作者)坐着而让几岁的孩子站着。这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伙伴“闰土”的可怜形象。然而我们可是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呀1 2001—2010十年杂文可圈可点的作品还有许多,如《背景意识与权力走私》(游宇明)、《“摇晃论”》(罗建华)、《伟大的童话》(万钧)、《盛世略编》(刘洪波)等都是这十年中的佼佼者。应当说,这十年涌现出的众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杂文作家队伍的壮大。 这十年的杂文作者、作家的成长也让人欣慰。有些作家笔法更娴熟、更老到了,而新人面孔则让人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朱铁志、徐怀谦、张心阳、吴非、瓜田、刘洪波等已经是当代杂文的领军人物;而刘齐、孟波、阮直、游宇明、狄马、王重旭、刘兴雨、徐迅雷等一批中坚力量即将成为杂文的生力军。 这十年杂文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我认为必须提及,那就是“坚守、提高、发展、创新”。我们对十年来的小说、诗、散文、报告文学等的创作成就比较陌生,无从谈起;但说到杂文,我们必须记住一笔,即杂文一直在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 十年来,有些文学艺术门类衰颓了,有些已让民众反感和忧心忡忡,让人诟病的东西不是很少。对此,我们对全国老一辈杂文作家、新生代杂文作家一直秉承批判精神、坚守杂文风骨,感到无比欣慰,并寄语青年一代——把杂文这份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自有杂文(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不过一直未有正式名称)以来,就不乏两栖作家,2001—2010十年中,加盟杂文作家队伍的两栖、三栖作家更多,牵国文、王跃文、毕淑敏、蒋子龙、沙叶新、莫言、梁晓声、韩少功、迟子建、柴静、孙少山等,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杂文,使杂文增加了宝贵的优秀篇章。 2010年,这个世纪开端不久,有一场空前规模的杂文活动——《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这场活动历时半年,吸引了数万杂文爱好者参与,参赛杂文作品三万余篇,新人辈出,作品之多,影响之深,应算杂文之最。这可以说是一场杂文的总动员,我们的杂文爱好者,不论少年、青年,还是中年和老年,不断增加,杂文事业的更加兴旺指日可待。 不必讳言,杂文事业也不都是一块净土,除了创作题材仍有禁区之外,对杂文与时评之争、杂文创作领域忽略杂文特性及文学性等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关注的。早在三十年前,我就提出杂文事业需要出色的杂文编辑,如现代小说,如果没有巴金、靳以、张天翼等杰出的小说编辑,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优秀小说;许多作者往往是有经验的小说编辑发现、扶持、催生出来的。所以,我一直以为,鼓励、锻炼、培养、扶持杂文编辑是当务之急。 杂文质量是亟需提高的另一大令人忧虑的问题。只要到各地大小书店走一走,有品位的杂文集非常有限。为什么每年出版几十部杂文集,却在书店里难寻觅?因为大多是自费出书,摆不到柜台上。这形成了一种反差——喜欢杂文的人确是与日俱增,创作杂文的人也不少,为什么成熟的杂文作者少之又少?这也要求我们把培养青少年杂文作者当做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这十年,又有几位杂文作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我们,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名字——王大海、蓝翎、牧惠、何满子,还有刚刚逝去的青年杂文作家徐怀谦。逝者长已矣,对于他们最好的纪念是研究他们的作品,总结他们的创作经验,像他们一样矢志不移地把杂父事业进行到底。 杂文理论的研究及发展,刻不容缓。十年来,我们的杂文事业不乏杂文佳品,但杂文理论却十分匮乏。《杂文选刊》近十年来编辑了五部杂文理论、评论图书。并计划一直编辑下去。我们希望所有关注杂文的朋友,更能关注杂文理论和杂文评论的建设,因为只有创作与理论同时提高,杂文才能真正的全面发展。 2012年8月于长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命的尊严--杂文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笔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成信//王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7585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6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