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炎培诗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黄炎培的一生,是神奇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与时俱进的一生。黄炎培先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也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在黄炎培曲折离奇的革命生涯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和活动照片以及文字信息资料还没有挖掘出来。

本书是黄炎培先生的家乡为介绍先生不平凡的一生而作的大胆尝试。诗画传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实践领域综述传颂黄炎培先生与时俱进的辉煌人生,反映人杰地灵的浦东大地上出生了这样一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诗画传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有关纪念活动说明,为国家、民族、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文明世界珍视他、尊重他,大家不会忘记他,人民永远缅怀他、纪念他。

内容推荐

黄炎培一辈子关心家乡建设,兴学、办厂,编纂方志,誉扬浦东文化。家乡人民也一直景仰、怀念这位先贤。这本诗画传,就是浦东学者在编写关于先生多种传记、文集、纪念集之外的又一佳构。这也是先生不朽的又一明证。先生一生写诗二千多首,其诗初学温李,继而寝馈李杜,意味隽永,音调铿锵。本书以其重要活动为线索,将诗、图有机结合,以图配诗。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对于世人进一步了解黄炎培先生的辉煌业绩,了解先生在诗作方面的非凡成就,必有重要的推助作用。

目录

熊月之大仁大勇,大智大慧(序言)

唐国良家乡的情从书名说起(代序言)

第一部分 深情爱国爱乡壮志振兴中华

第二部分 追随中山先生参加“五四”运动

第三部分 探索教育救国倡导职业教育

第四部分 宣传抗日救国投入救亡运动

第五部分 一册《延安归来》诤言震古烁今

第六部分 坚决反对内战致力人民民主

第七部分 共商建国大计弘扬团结民主

第八部分 赤心建言献策真诚合作共事

第九部分 家风清白刚方家教情深意殊

第十部分 杰出的活动家人民的好公仆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民族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恶劣,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职业教育事业也随之面临重重的危机,职业教育何去何从?面对这种境况,黄炎培深深地感觉到:第一,只从职业学校入手,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第二,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第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由此,黄炎培认为:办职业学校的,要同时和教育界、工商界努力沟通与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运动。对于这种别具新意的教育方针,黄炎培大胆地名之曰“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明确提出,其思路已经十分清楚,“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此路已不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职业教育只以解决生计为本”,它需要有一定的政治保障与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黄炎培改变初衷,并且十分果断地抛弃“教育救国”和“职教救国”的幻想,把原来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之预备”的目标重新解释为“为民族谋独立与繁荣”,故而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则以社会进步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号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用“对己则刻苦奋斗,对群则精诚团结,对事则丝毫不苟,始终如一。还须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把这种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中间,才不失为复兴中华民族切要的工作”。

不仅如此,黄炎培还将从不让参与政治活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办社方针改变为:“以后应为加入政治活动,以增实力;并以职业社会作实际之联络,以期合作。”其合作的目标“往远处说”,是实现一个民主幸福的社会,在那里真正做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就近处说”,在于以最高的积极性参与抗战建国的努力。黄炎培还确信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只有在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社会里,才能实现造福人群理想。反过来讲,也有赖职业教育的努力,吾们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国家社会才能加速实现。”

1933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夜校、晨校、通问书塾与业余图书馆合并为“第一中华职业补习学校”,随后又开办了第二、第三、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在社会上为职业补习教育大造声势。

补习的对象,在城市中从学校学生转向工厂学徒、商店店员等职业青年。这一转化,一方面表明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加强了社会性;另一方面,黄炎培认识到黑暗的旧中国根本无法实现“使人人有业”的目标,因此转而在“使人人乐业”上下功夫。这项工作由于开辟了向人民群众传授新知识的渠道,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它又成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

1933年夏,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德敬)合作,在荣家设备先进、工人最多的无锡申新三厂开办劳工自治区,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元老姚惠泉与薛明剑等人负责。

劳工自治区内:跨出隆隆的工厂门,突然到了别有洞天的自治区境界。

工人居住区内:饲养着鸡、鸭、兔、鱼,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

工人食堂:与学校食堂毫无区别,整齐的碗筷摆放得一丝不苟。

消费合作社:为工人们提供良好的各色服务,似一个小的社区。

申新小学:专收工人子女,一律不收学费。

申新夜校、晨校:正在教授劳工常识,传授工艺技能,陶冶劳工道德。

各类养成所内:工人们在谈笑风生地准备各类竞赛活动。

还有工人自己的调解组织、自治法庭,以及各类惠工事业。

1933年2月,在浦东大厦举行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专家会议,黄炎培、蔡元培、江问渔、杨卫玉、陶行知、李公朴、郭秉文、刘湛恩、姚惠泉、陈选善、王志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专门讨论农村改进问题,总结农村改进遇到的三大障碍:一是无政治力量的帮助,往往吃力不讨好;二是各改进区都有地方土豪劣绅,暗中阻挠;三是烟赌不能禁绝,则改进徒托空言。黄炎培在会上说:“农村改进试验工作不能停止,进行农村改进试验也是一项抗日备战的任务,生产发展,农民有保障了,他们对抗日的热情将会与日俱增。”

1935年4月起,黄炎培从上海出发,经徐州、开封、西安、潼关、郑州,一路上一边宣传抗日,一边进行职业教育的讲座,共讲了13讲。

5月,应邀前往河南大学讲授职业教育。面临中国抗日的严峻形势,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固然很重要,但非根本问题。根本问题不能解决,职业教育亦无办法。”

黄炎培又说:“这根本问题,一是动员全国民众抵御日本侵略,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之中;二是要增强我国的国力与储备人力资源,为抗日救国增强后备力量。这关系国家命运的抗日救国是国人的头等大事,职教救国必须予以辅助之。同学们!前方将士在流血牺牲英勇抗战,后方民众如没有足够的供给,这个仗怎么打?我提倡职业教育就是要发展生产、储备实用人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倡导职业教育,为不当亡国奴而倡导职业教育。”

巡讲回沪后,在黄炎培的倡导下,中华职业教育社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集会,拟订“复兴民族的行为标准”。在会上黄炎培满怀悲愤,慷慨陈词:“以新的精神来实施职业教育。”

抗战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仍不忘职业教育、培养救国人才,在重庆和昆明,黄炎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同仁们创办了各类职业学校、职工补习学校。

194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重庆创办中华工商专科学校,1946年学校迁沪,校址在永嘉路471号蓉园。

1943年,黄炎培发表《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提出职业教育的七项新使命“1.在国防生产和民族生产要求下,应养成忠勇坚确而开展的斗士,同时为科学权威的执行者;2.在国防技术的要求下,更应养成忠勇坚确而开展的斗士,同时为器材之管理运用并制造者;3.在福利人群的学术界,应养成志行贞固,践履笃实,接受并发挥科学精神与智能的实业家;4.在物质文明演成世界新趋势下,应养成以双手负荷新文化创造责任的先锋队;5.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应养成富于平民精神,自立立人、自治治人而兼能自养养人的公民;6.在渐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下,应养成适于新生产组织的健全分子;7.在今建国与抗战大时代,应养成矢忠矢孝、即知即行、以手以脑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强有力的保卫者。”

1947年,黄炎培和农业专家蒋孝义在浦东川沙暮紫桥倡办了中国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47年,黄炎培亲自组建了上海农业改进会,主持农业改进计划,并在奉、南、川、松等县设立分会。在浦东高桥、杨思地区筹建植棉试验场。

P127-134

序言

家乡的情从书名说起(代序言)

本书是黄炎培先生的家乡为介绍先生不平凡的一生而作的大胆尝试。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川沙城厢镇(现为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人。黄炎培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民盟、民建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他88年的人生历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和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与中国共产党共度时艰、共襄盛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黄炎培先生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巨大成果,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是浦东热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一个体现。

浦东是黄任老(黄炎培字任之,社会各界以黄任老称之,表示对他的尊敬)的家乡,家乡的人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关心先生的各类著作、书籍、报道及文章,得到之后认真阅读、研究,并视为珍品予以收藏。但遗憾的是,在新华书店众多的名人画传中,找不到一部专门介绍黄任老的画传。作为黄任老的家乡,有责任、有义务来填补这一空白,以表达家乡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一、书名的由来

早在2004年8月,浦东新区相关单位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着手筹划黄炎培画传的编修工作。当时参加这一工作的成员除了我之外,还有陈伟忠、徐汇言、高震陵,以及市政协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宋立桐同志。大家在广泛收集各类史料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形成了坚持“存史资政”的方针和“四个突出”的共识:把事实说准、将史料用活、纪念先贤、激励来兹;突出现实宣传教育意义,突出党外人士楷模形象,突出浓醇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图文并茂新颖风格;尊重客观,注意全面,把握重点;为打造文化浦东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服务。在明确编辑指导思想的同时,大家也感到,大量珍贵的史料中,除了黄任老的著作、各个时期的大量照片外,还有数量多达二千余首的诗作,特别是黄任老的诗词作品至今还鲜为人知。虽曾有人评价黄任老“文不如诗,诗不如联,新诗不如旧诗”,可其文章在同龄人中是屈指可数的,这样的评价可见黄任老的文、诗、联,特别是古诗已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

黄任老一生写诗二千多首,其中新诗体代表作《马克思颂》,从构思、段落、旬式及其感情等方面,独具匠心。《马克思颂》不仅抒发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情,更生动地折射了黄任老崇高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颂》这一新体诗,黄任老曾请教过毛泽东,并对毛泽东说:“曾考虑写旧诗,但是要把这些资料吸收进去,除非长古,又恐了解者少。”他还对友人说:“我们改写解放诗,不是好新,更没有厌旧,只是感到旧诗太脱离群众了,写出来很少有人懂,连受过教育的也不一定懂。”可见,如此丰富的珍贵财富,仅仅编辑一部画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编辑小组的同志经充分研究,决定大胆创新,编修一部《黄炎培诗画传》,把黄任老一生中的亮点奇葩通过文字、照片、诗歌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以达到博采精编的要求。基本思路形成后,2005年6月,我与陈伟忠、徐汇言、高震陵三位同志又专程前往北京,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黄任老亲属的意见。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朱宗震老师——一位专门研究黄炎培思想的浦东同乡,就《黄炎培诗画传》的编辑问题作了认真而又热烈的探讨;紧接着,又上门拜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黄任老一的第三代孙黄孟复以及黄任老的四公子黄大能先生。交谈中,黄孟复副主席不仅给予我们热情的鼓励,而且马上用星期六休息时间,把在北京的黄家后代召集在一起,具体研究如何配合的问题。

二、总体结构的形成

经深入研究,反复斟酌,诗画传的总体结构曾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确定通过十个部分来展示黄任老的光辉形象。十个部分的内容具体为:(1)深情爱国爱乡,壮志振兴中华;(2)追随中山先生,参加“五四”运动;(3)探索教育救国,倡导职业教育;(4)宣传抗日救国,投入救亡运动;(5)一册《延安归来》,诤言震古烁今;(6)坚决反对内战,致力人民民主;(7)共商建国大计,弘扬团结民主;(8)赤心建言献策,真诚合作共事;(9)家风清白刚方,家教情深意殊;(10)杰出的活动家,人民的好公仆。诗画传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实践领域综述传颂黄炎培先生与时俱进的辉煌人生,反映人杰地灵的浦东大地上出生了这样一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诗画传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有关纪念活动说明,为国家、民族、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文明世界珍视他、尊重他,大家不会忘记他,人民永远缅怀他、纪念他。

三、编修重点的把握

黄任老的一生经历了从清王朝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好几个历史时期,其辉煌的人生为历史留下了如此丰富珍贵的史料,为编修小组提供了博采精编的基础。在制订好诗画传总体结构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把握好编修重点,是工作小组着重思考的问题。经过对大量史实的分解提炼,编修的重点放在“五四”运动、抗战时期、建国前后,这是黄任老一生的重心、巅峰和亮点。从出生背景和成长历程的角度看,内史第和浦东兴学、浦东同乡会、职业教育等都不能忽略。但纵观黄任老的一生,从“五四”运动、抗日救亡、反对内战独裁和争取和平民主,到参与策划和建立人民政权、勇于善于建言献策,到做好自家政府的官等等,都体现了黄任老富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与特性。在此期间,他历险艰难,与时俱进,在中国政治旋涡里和舞台上参与创立了两个民主党派,从事有益于人民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社团活动,在工商界的中上层人士中带了一个好头,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延安窑洞与毛泽东关于民主周期率的“窑洞对”,更是黄任老独具慧眼的“警世恒言”,可与传扬千古的诸葛亮“隆中对”媲美。以上例举都是黄任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贡献,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力传承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博采精编并“古为今用”的章节,以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明确总体结构与编修重点的前提下,具体操作中,将“诗”、“文”和“图”三大块自然结合,相互搭配,以“图”配“文”配“诗”,以形象和实证手段为“诗”、“文”增色,实现“图文并茂”,互相辉映,情景交融,成为一部有创新理念的诗画传,把家乡浦东对黄炎培先生的深深怀念变作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实事。

唐国良

2010年9月

后记

《黄炎培诗画传》与读者见面了。关于《黄炎培诗画传》的编辑情况,唐国良同志在《家乡的情从书名说起》的代序言中已详尽叙说,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我们感到在《黄炎培诗画传》编辑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为《黄炎培诗画传》的出版同样倾注心血和付出劳动的各级有关方面领导、黄炎培的亲属以及提供资料照片与信息的诸位同志,他们为《黄炎培诗画传》的顺利出版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黄炎培的一生,是神奇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与时俱进的一生。黄炎培先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也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在黄炎培曲折离奇的革命生涯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和活动照片以及文字信息资料还没有挖掘出来,因而给编辑《黄炎培诗画传》增加了很高的难度。特别是20世纪初期黄炎培参加社会活动的各类史料、照片,黄炎培与家人的生活照片、书信、发表的文章等,一时无从查找。于是,我们一方面求助于黄炎培的亲属黄万里、黄大能、黄学潮、黄方毅、黄当时、黄孟复等,请他们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与民建、民盟等相关组织联系,请求他们的支持与关心;再者有些重要章节需用照片而暂时无法征集到的,我们就将著名画家李琦在1998年黄炎培诞辰120周年时为黄炎培先生画的肖像画,著名画家李人毅的《肝胆相照》——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的照片用在画传中;另外我们又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曹舒天、奚文渊等画家作画以丰富《黄炎培诗画传》的图片内容。我们对上述画家给予《黄炎培诗画传》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黄炎培诗画传》的编著工作中,我们得到了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中共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及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署、浦东新区地方志办公室、观}阑小学、浦东中学等单位领导的支持与关心,我们还得到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胡忠泽、吴仲信、生杰灵、吴贤忠、周国平、马开年、方孟梅等同志和浦东中华职业教育社陈志龙、奚剑鑫、陈金虎、杨正德、夏友梅、罗勇敢等同志以及黄炎培故居管理所、浦东文史学会的吴俊、祝龙珠、张莱蕾、张燕华、徐文昶、周敏法、陈秋平、陈卫宏等同志的热心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著者水平有限,谬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赐教。

编者

2010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炎培诗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伟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53758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