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慈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也是音乐学界治学严谨、学术成就令人仰慕的学者。2006年10月21-22日,北京举办了“庆祝冯文慈先生80华诞暨音乐学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了选自该研讨会的文章39篇。这些文章均系参会代表的现场发言或与会者向会议提交的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文章,内容涉及当前音乐史学界多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大多有个人独特见解,具有学术价值。
| 图书 | 布道者大德高僧马拉松信使(庆贺音乐学人冯文慈80华诞学术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冯文慈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也是音乐学界治学严谨、学术成就令人仰慕的学者。2006年10月21-22日,北京举办了“庆祝冯文慈先生80华诞暨音乐学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了选自该研讨会的文章39篇。这些文章均系参会代表的现场发言或与会者向会议提交的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文章,内容涉及当前音乐史学界多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大多有个人独特见解,具有学术价值。 目录 布道者·大德高僧·马拉松信使 实事真情话先生 在庆贺冯文慈八十华诞暨音乐学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雅和蔼慈祥持重 严谨求真、高瞻远瞩的治学风范 埋头耕耘默默奉献 在与冯先生的交往中感知其为人和治学 学惟精严泽被桃李 学徒心得点滴 安贫乐道 冯文慈先生对我的启示 行者无疆 不给自己的学术增加光环 回忆冯文慈老师教中国古代音乐史 我的几点想法 将生命付予中国音乐 忆从学冯文慈先生 冯文慈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青年编辑眼中的学者风范 冯文慈先生的教学与治学 如何看待冯文慈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择评 音乐史学·学术传统·人才培养 一部站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前沿的重要学术著作 冯文慈老师对我学业和生活的影响 桃李芬芳继往开来 言足以兴,身正学高;默足以容,恭敬厚藏 恩师冯文慈 50年代两届老学生的祝词 学术成果献冯老 管子律数与古琴徽位的嫩芽翠枝 “京房六十律”中的三种音差 关于伶州鸠所述十二律名音程关系的观察与遐思 律学的理论与实践 燕乐二十八调与苏祗婆五旦七声的关系 对二十八调研究中的几点看法及其他 “燕乐”并非唐代音乐的一种恰当分类 在中国音乐史教研中的思想启示 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 洋为中用声音为本 略论中国音乐史的改写 秦始皇陵出土银质义甲再考 音乐经济学导论 附录 冯文慈人生与学术经历自述我的最终岗位:中国音乐史学 冯文慈著述年表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布道者大德高僧马拉松信使(庆贺音乐学人冯文慈80华诞学术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6305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9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41 |
| 高 | 2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