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本书收录了“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上的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就启功先生的书学思想、书法教育思想、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对中国书法事业的贡献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图书 | 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本书收录了“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上的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就启功先生的书学思想、书法教育思想、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对中国书法事业的贡献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目录 学习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百首》之二 ——有关书史问题的若干体会 启功《论书绝句》第九十六首小笺 ——以康有为对“古学”、“今学”的分类为例 就事论事客观公允 ——从《论书绝句》浅谈启功先生的书史品评 启功《论书绝句》研究 心画心声总失真 ——拜读《论书绝句》札记一则 启功先生题跋补书两则 从书法考证类文章看启功先生对书法史的研究 启功与书画鉴定学 试谈启功书法的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儒雅的典范 ——简论启功先生的书法品格 探求汉字书法结构准中心点的位置 登楼用梯,仙人不废 ——对启功先生借鉴恽寿平书法的推测 简论启功先生草书之美 研究启功书法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用印刍议 启功先生的平正 启功先生书法艺术风格源流考略 浅谈对启功先生所提出的楷书结构中的“黄金律”的进一步理解 “法”的坐标 ——启功与沈尹默书学技法观之比较 启功先生论书的引类与触通 清·雅·精 ——启功先生的审美观和书法风貌谈片 破除迷信返朴归真 ——读《启功丛稿·艺论卷》中关于书法部分的一些体会 透过刀锋看笔锋 ——试析启功先生以帖统碑的书学思想 略论启功先生崇尚自然的书学思想 论启功书学品评思想 从“执笔说”看启功先生的书学思想 透过刀锋看笔锋 以诗写史、以诗证论 ——读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感 启功先生的书史意义 逝去的典范 ——启功先生印象 启功先生论书法与经学及字书的关系 ——从《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青年朋友谈心》一文说起 书法,汉字书写的艺术结晶 ——启功书法学的启示 论启功先生的学术渊源与人品学品 启功与粤籍书家交谊考 回忆启功先生教我欣赏书法和鉴定书画 从《额济纳汉简》看汉代文字的发展 ——兼谈启功先生古代字体论 当中国书法教学走向世界 ——启功书法学对海外书法教学的方向引领 独立《斯文大本》与《临池述意》考略 论书法艺术的神韵 汉字简化和简化汉字的书法问题小议 大环境下的书法素质教育 日本书法教师培养课程的现状与建议 书法:学术·技术·艺术 ——邱振中专著《书法》读后 “宁拙毋巧”与“以丑为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启功中国书法研究中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279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3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