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在珍贵的人间(哈佛精英的人生规划)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人生规划的励志类图书。作者摒弃了当下十分流行的以获取名利地位为成功标志的“成功学”,指出在进行人生规划中,要通过了解自我优势、兴趣、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来对人生进行定位,确定理想,追求多元的成功。

同时,作者引用大量哈佛英才的成长经历为案例,所列人物遍布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等,从中总结出他们的人生规划图,内容丰富,结构缜密,语言通俗易懂。本书,为时下青少年规划自己的未来提供了借鉴,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内容推荐

所谓历史其实是人史,以史为鉴往往是以人为鉴。读大学时,作者曾一度陷入迷茫,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就研究了许多哈佛精英的人生,专注于他们如何规划人生,从中获得启发,照亮了生命的前途。

上帝死了,人类失去向导,获得了自由,也感到迷茫。忧郁的哈姆莱特徘徊在深夜,觉得人生“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浮士德出现了,他经过了彷徨、摸索,悟出“太初有为”,要通过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自信、进取、永不满足、生气勃勃的“浮士德精神”,一直响彻至今。

但这种精神极易演化为无节制的贪欲,如今的生态危机便是明证。于是,浮士德之后,我们需要一代新人,既有进取的精神,也要追求心灵的提升,与天地和谐相融。

在研究40余位哈佛精英之后,作者以丰富的案例,总结出理想的人生:通过自我探索,了解优势、兴趣、责任,对人生进行定位,以强健体魄为盾,以主动、创新、勇毅为矛,锐意进取,开创个人品牌,从中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

同时懂得生活,经营人间大爱,赏鉴天地大美,活得浩荡而灿烂,时常会由衷感叹一声:就这样,活在珍贵的人间!

目录

引子: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第一部分 定位篇

第一章 论自信

 一、梭罗:纷繁世事中的定力/5

 二、林语堂:在新大陆上探险的孩子/10

 三、陈寅恪:万里求学不为“冠”/14

 四、弗罗斯特:欢乐在今日的花间/16

 五、独立型自信、依赖型自信、优势型自信/19

 六、成长文库:爱默生《论自信》/24

第二章 论优势

 一、金赛: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29

 二、李普曼:我为什么要当记者/38

 三、奥巴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44

 四、比尔·盖茨: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正确的位置/50

 五、多元的成功观/53

 六、人生规划与时尚人生/57

 七、成长文库:奥里森·马登《找准自己的位置》/61

第三章 论兴趣

 一、约翰,肯尼迪:从花花公子进化到政坛新秀/64

 二、爱德华·威尔逊:童年的乐趣,引导我的一生/69

 三、梁思成:我不过是花费时间满足好奇心/75

 四、艾略特:天赋与兴趣同行,滋味妙不可言/80

 五、人生规划与学习动力/84

 六、成长文库:泰勒·本一沙哈尔《什么是你最想做的事情》/90

第四章 论责任

 一、查尔斯·萨姆纳:凡不义之事,必将终结/96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出身高贵,更应对社会尽责/100

 三、奥本海默: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107

 四、戴维·洛克菲勒:盈利与社会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112

 五、成长文库:阿尔·戈尔《低碳:我们的责任》/119

 第五章 余闲思考一:人生的规划与定位

 一、成长期的人生规划/125

 二、第一阶梯:早期教育阶段/127

 三、第二阶梯:小学阶段/130

 四、第三阶梯:中学阶段/136

 五、第四阶梯:大学阶段/144

 六、结束语/148

 附记:父母是孩子的人生设计师/149

第二部分 执行篇

第六章 论体魄

 一、西奥多·罗斯福:没有好的身体,智慧也行之不远/155

 二、布什:跑步时我头脑最为清醒/159

 三、鲍尔默:体魄缔造影响力/162

 四、成长文库:余闲《写给体育的赞美》/165

第七章 论主动

 一、萨默·雷石东:只要你愿意,生活随时可以开始/171

 二、基辛格:每一次世界的动荡,都是对我的威胁/177

 三、彼得·麦克科伦:火车刚发明的时候,跑得比马车还慢/180

 四、自动自发,创造激情/185

 五、成长文库:阿兰·拉金《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188

第八章 论勇毅

 一、约翰·肯尼迪:只要出海就有希望/193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什么值得恐惧,除了恐惧本身/197

 三、达尔文·史密斯:如果胳膊患癌症,要勇于锯掉它/200

 四、吉姆·博克:不冒风险,永远不能成长/206

 五、成长文库:阿尔伯特·哈伯德《把信交给加西亚》/213

第九章 论创新

 一、贝聿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游走/217

 二、马文·特劳伯:成功的营销不仅迎合需求,还要创造需求/223

 三、迈克尔·毕晓普:创新是千万次重复的结果/228

 四、霍华德·加德纳:学科交叉是创新的高发地带/234

 五、成长文库:弗朗斯·约翰松《关第奇效应》/238

第十章 余闲思考二:人生规划与个人品牌

 一、什么是品牌/242

 二、什么是个人品牌/244

 三、人生规划,锻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247

 四、结束语:做自己的CEo/253

第三部分 幸福篇

第十一章 论合作

 一、路易斯对罗斯福说:我相信你会成为总统/259

 二、贝聿铭对齐肯多夫说: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再好的计划也会枯萎/262

 三、尼克松对基辛格说:我国的外交政策,大都归功于你/264

 四、比尔·盖茨对埃尔钦说: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业已结束/268

 五、成长文库:斯蒂芬·科维《双赢思维》/273

第十二章 论爱情

 一、互补:林语堂与廖翠凤/277

 二、互助:罗斯福与埃莉诺/284

 三、忘情:梁实秋与韩菁青/290

 四、忠诚:梁思成与林徽因、/295

第十三章 余闲思考三:人生规划与幸福之路

 一、幸福的观点/302

 二、幸福的体验/304

 三、幸福的实质/305

 四、规划幸福之路/307

 五、万物静观皆自得/312

第十四章 成长的烦恼

 读者来信一:上高中后,我丢失了自信/316

 读者来信二:我该怎样培养耐心,磨炼意志呢?/318

 读者来信三:我该怎样克服拖延时间的习惯呢?/320

 读者来信四:学习真的只能孤单吗?/323

 读者来信五: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325

 读者来信六:我有理想,但该怎样实现呢?/327

 读者来信七:我是一个高复生/329

 读者来信八:我们9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331

 读者来信九:中学生需要上辅导班吗?/333

 读者来信十:我有数学恐惧症/334

 读者来信十一:我该如何选择大学专业?/336

参考文献暨延展阅读

后记:人生虽然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

试读章节

在高中时,金赛身姿矫健,成绩突出,最喜欢户外活动,经常背起野营的行囊,步行一二十里,到林间山头去考察各种植物、各类昆虫。他搜集了大堆的昆虫标本,然后到图书馆,翻开昆虫志,一一对照,识别昆虫的名称,每次若有所收获,他便雀跃不已。

当时他还有个很好的生物学老师,名叫南特勒·柔丝,她年轻而有热情,学识丰富,对生物学很有热情,讲课趣味横生,并成立了一个生物学兴趣俱乐部,经常去户外考察。金赛就是其中成员,跟随柔丝老师在野外考察,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如此过了几年,高中就毕业了。若是按照他的兴趣,理应继续生物学研究的道路。但他遭遇了父亲的阻挠。父亲文化不高,念到初二就辍学了,来到史蒂文斯技术学院的一个工作车间,当了初级技工。经过了长期的自修与考试,他终于脱下了工装,从一个干粗活的工人晋升为教师,过上了自认为体面的日子。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家里他就是上帝的代理人,用宗教来规范全家的行为,而且苛酷到死板的程度。比如一到星期天,全家除了祷告,任何娱乐都被禁止,因为上帝说这一天要休息。母亲很懦弱,所以父亲在家里愈发霸道,说一不二,以绝对的意志控制着这个家庭。金赛从小就非常惧怕他。 那也是一个春天的夜晚,父亲严肃地对金赛说:

“孩子,你马上要上大学了。我已帮你在史蒂文斯学院报了名,以后读机械工程,做个机械工程师,这是个收人很高、同时也很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你知道,我是这个学院的老师,所以你可以免交学费,而且离家也近。就这么决定了吧。”

“可是……”金赛想把自己对生物学的热爱说出来。

“没什么好‘可是’的,”父亲一扬手,“去准备考试吧!”

金赛不敢再辩解,满腹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对以后的职业还没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只惆怅了一阵,也就睡着了。

但对于准备考试,他一想到满是机油味的车间,就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来。虽然最终通过了入学考试,但数学、化学、物理、拉丁文等,都是以低分通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居然经过补考才通过。这对于高中时的全优生而言,真是匪夷所思。

但更大的磨难还在后面。金赛走进史蒂文斯学院以后,就像陷入泥沼一样,完全丧失了以前的学习动力。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他所修的功课都只是在及格线。到了第二学期,情况越发坏了,有的课程需要补考才能通过。到了二年级,他的成绩单上,更是挂了许多红灯。

他内心非常焦灼,感到深深的屈辱,每天精神萎靡,看不到丁点儿希望。他时常一个人在树林里走路,四处绽放着鲜花,蜜蜂嘤嘤嗡嗡地陶醉其中。眼前的动植物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唯独自己,离开了它们,过着痛苦不堪的日子。

他心里逐渐明白了。

“为什么我要这样痛苦?我将来肯定成不了机械工程师!那为什么要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的优势是对生物的观察能力,还有在高中时的积累,此外我只要到野外去,浑身就充满力量。我要走适合自己的路,怎么能听凭别人安排?就算是父亲,也不能强行安排。他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我身上。从小到大,他一直这样。蛮横!无理!霸道!再这么下去,我的一生就毁掉了!”

他做出了决定日后人生的选择:放弃史蒂文斯学院的学业,转学到缅因州的堡度因学院学习生物。因为他早就听说,那里有一个久负盛名的生物系,还有两位世界级的生物学家。为了让自己不再犹豫,他首先断绝了退路,提出了退学,并向堡度因学院发出了申请。幸运的是,因为他在高中时的出色表现,他被顺利录取了。  一切都准备妥当,他鼓起勇气,回到位于南橘村的家,向父亲摊牌。

3

想到这些,金赛目光更为坚定了,他一字一顿地说:

“父亲,我的人生道路,我要自己做主。”

父亲看着金赛的表情,心里知道,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一股怒气直冲脑门,父亲反倒笑了起来:“好,好,你自己做主。不过你要记住,以后别指望从我这儿拿一分钱!”

他是贫苦出身,对于金钱看得过重。他认为,既然儿子这样叛逆,放着阳关道不走,偏要去走独木桥,那他自己去好了,但已不值得再为他投资。

金赛说:“好,我只要自由。”

一晚餐不欢而散。他父亲真是铁石心肠,第二天金赛离开家的时候,只从家里得到了一套西装,而学费是半点都没有的。母亲过于畏惧父亲,竟然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也没有给金赛一点生活费。

金赛得到了自由,这是最重要的。为了解决学费问题,他整个暑假都在勤工助学,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但显然还不够。幸好乡里一个有钱的老太太同情他,给了他有力的资助,使他得以继续学业。

在新的学校里,他的好日子开始了。他又变得勤奋、热情,眼中又闪烁出明亮的光彩,整日出没于教室、实验室。他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而且所有的成绩都是A,拿到了奖学金。他的表现,引起了两个著名教授的好感,甚至与他结为忘年之交,在他大四毕业前,推荐他到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并建议他将研究方向从宽泛的生物学逐渐集中到昆虫学。他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写博士论文时,他选择了黄蜂作为研究对象。

于是,他的野外考察生活又开始了,因为他笃信,要做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否则人云亦云,终无成果。所以,要想知道黄蜂的种类和习性,必须亲自走到野外,看它们真实的生活情况。在搜集材料阶段,他一个人行走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黄蜂,经常是走了若干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但是他一到大自然,就感觉如鱼得水。

有时,他坐在山冈上,看云雾蒸腾,昆虫飞舞,心里无比陶醉。他偶尔也会想到那两年在史蒂文斯学院的时光,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父亲依然不能理解他,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几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及北美大地,搜集不同种类的黄蜂,做成标本,写上搜集日期及地址,寄回印第安纳大学动物学系,这是他从哈佛毕业后工作的学校。他的收藏数量无人能及,很快他的努力有了成果,几部关于黄蜂的皇皇巨著陆续出版,让他成为黄蜂研究的权威,止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当然,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已知的领域中无所事事。在黄蜂研究领域中,他很难有新的突破。但积极的灵魂,总会找到新的突破口。很快,一个新的机会降临了。

学校应学生要求,开设了婚姻课,由若干名不同学科的教授共同完成,而金赛负责讲述其中婚姻涉及性的内容。校方认为,既然金赛是研究生物的,生理方面也应该不外行。金赛同意了,起初倒觉得不难,可真正开始备课,搜集材料时,才发现关于性行为的研究非常少。

“我为什么不研究这个呢?”

他心里这样想,于是把研究黄蜂的方式,应用到研究人类行为中去,收集足够多的个案,从中发现人类性行为的奥秘,揭示人类性生活的真正面目。因为他认为,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研究方式可以相似。

于是,他花了20年时间,顶住了世俗和宗教的压力,调查收集了1,8万例个案,以“个人面谈”的基本方法,忠实客观地记录了他们的性经历,整理出其中共性,写成了《人类男性性行为》、《人类女性性行为》两部巨著,俗称“金赛报告”。成为学术界、医学界的一个里程碑。

有史以来第一次,公众了解到了人性中最重要、最隐蔽的一面。可以说,这两部书也点燃了1960年代“性革命”的火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人“从那一天(指出版日1月5日)才开始谈论性”。金赛本人被誉为“美国的弗洛伊德”,甚至一度与伽利略、达尔文等科学先驱齐名。P31-34

后记

一直很喜欢读传记,因为我深信,所谓历史其实是人史,而以史为鉴,往往也是以人为鉴。

读大学时,曾一度陷入迷茫,看不到人生的方向,整日郁苦,在友人启发下,读了许多名人传记。我将他们的丰功伟绩抛在一边,只专注于他们的学生时代,或是人生转折时刻,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其中以哈佛精英为重点,因为哈佛的教育理念让我极为倾心,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那段阅读经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在读到金赛的传记时,发现他喜爱生物学,却被父亲安排去读机械,于是苦不堪言。这让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当时喜爱文学,却读了生物学,也是苦不堪言。他后来选择转学,我也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在读《李普曼传》时,我知道了哈佛崇尚言论自由,人们可以谈论世界,谈论大胆新奇的设想,谈论离经叛道的思想。异端邪说一直是哈佛的一种精神,得到学校上下的鼓励。李普曼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居然让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深感欢喜,亲自上门拜访。想象一下,一位70岁的老教授,声名远播天下,却去敲开新生宿舍的房门,与20岁的李普曼谈笑风生。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场景。大学里我没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周围也没有自由谈论的氛围,只好加紧读书,率意撰文,以弥补不足。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今日。

还有其他人物,诸如林语堂的超逸、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力挽狂澜、陈寅恪的治学之道、基辛格的运筹帷幄。他们的精神光芒,一直照耀着我的人生道路。

当然,我不崇拜精英,更不会刻意模仿,因为每个人都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但我觉得,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处。人不外乎是自己选择的产物,这些人物之所以功成名就,都是在人生的紧要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中折射出心灵的格局、优秀的品质。

于是我打算写一系列哈佛精英的小传,删繁就简,仅写人生的关键几步,希望对身处十字路口的年轻人有所启迪。2006年春天开始动笔,查阅了大量资料,耗时一年,完成了书稿的大半,雄心万丈,希望通过小传,反映出哈佛的精神,甚至美国的精神。但这与编辑的意图出现了分歧,于是十几万字的书稿暂时搁置。

此后,我将精力转移到《你在为谁读书Ⅱ——青少年人生规划》(以下称《读书Ⅱ》)中来,一晃三年过去,等书稿完成出版,发现此书重在说理而缺乏实例,虽有小说情节贯穿前后,但毕竟只是虚构的,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我一度感到沮丧,忽然想到.原先书稿中哈佛精英的人生规划,恰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于是我将哈佛精英小传的书稿翻出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以“人生规划”为线索,将全书分为“定位篇”、“执行篇”、“幸福篇”,这也是人生规划的三部曲。每一篇都有扎实的哈佛精英案例,人物包括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与《读书Ⅱ》可以互相印证。篇尾则加上“余闲思考”,谈人生规划、个人品牌、幸福之路,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对当前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对未来的教育进行展望。

在写作过程中,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外出讲学时也常倾听青少年聊及他们的困惑。他们的问题代表广大青少年的心声,我认真地做了回答,为了让更多人受益,我选择了一些信件及回信作为此书第十四章。如果说,此书正文是对人生规划进行“面”上的论述,那么这些信件则是在“点”上进行突破。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愿书中哈佛精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那“紧要处”的几步,能引领我们认识自己,省察人生,过一种积极、充实,同时又超逸、自由的生活。

余闲  2010年7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在珍贵的人间(哈佛精英的人生规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53847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