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大趋势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站在宏观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经济战争的内幕和真相,并从金融业、农业、制造业、能源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指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必须争夺并占领的制高点。其中既有案例的精彩分析,又有理论的深刻阐述;既有保卫中国经济的方法策略,又有和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分析建议,从而帮助读者把握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将来发展的大方向。

内容推荐

谁在挑起前所未有的经济战争?谁在挑起金融超限战?谁在操纵世界粮食危机?谁是操纵能源危机背后的黑手?大国博弈中,中国人还有多少可打的底牌?面对博弈,如何才能抢占全球利益的制高点?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到底在哪里?你,我,他,都需要思考的是:面对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本书由投资银行家、经济学家、知名财经作家联袂推出。它把脉中国经济,洞悉了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

目录

第一篇 大国博弈,一刻都没停止过的经济战争

 第一章 掠夺与反掠夺,透视经济战争的内幕/3

经济战争,大国博弈的“核武器”/5

“肮脏的手”,经济全球化之殇/7

区域合作,全球利益争夺的地缘战略/10

中国经济未来,不得不打响的经济保卫战/13

 第二章 未来十年,如何抢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点/15

决胜未来:掌控核心技术是关键/17

金融是血脉:掌控金融就是掌控经济的命脉/21

打赢贸易战:打破壁垒,紧抓主导权/25

全球能源博弈:减少依赖,发展新能源/30

第二篇 金融超限战,不得不打响的财富保卫战

 第三章 透视热钱“迷局”,捍卫中国金融/35

热钱幽灵:凶猛的“经济杀手”/37

追逐石油和粮食:金融风暴下热钱的新动作/42

拒绝热炒“中国因素”,中国不能为全世界“埋单”/45

中国的热钱到底藏在哪里/49

石油价格:热钱出击最有可能的导火索/53

疏堵并举,中国全方位抵御热钱/56

 第四章 金融开放,预防中国金融业危机/61

狼烟四起,中国银行业财富大量流失/63

险象环生,透视银行业所面临的危机/67

外资“减持”,中国银行业急需加强风险监管/69

摆脱困境之路:大力发展中小民营银行/73

 第五章 警惕金融风暴下的美国风险转移/79

经济衰退下的美国将怎样过冬/81

美元霸权:美国凭什么“挟持”世界/84

美国会怎样向中国转嫁风险?/88

国际货币多元化:人民币的博弈之道/92

第三篇 产业突围,谁主导未来中国经济

 第六章 外资能否吞并中国,掀起并购狂潮/99

外资“通吃”汽车全产业链/101

沃尔玛的中国扩张:零售业遭遇空前竞争/106

民族品牌之痛:还有多少个“汇源”将要沦陷/112

白酒:外资侵入最后一块“净土”/116

“话语权”和“定价权”:透视外资布局的实质/120

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124

 第七章 过关,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里/129

“世界工厂”有多少痛可以从头再来/13l

生存空间之忧:透视外资、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格局/135

前车之鉴:“长不大”的拉美/139

如何看待金融风暴下的外资撤离/144

转型升级,金融风暴下的企业存活之道/148

第四篇 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国经济如何抵御危机

实现生死转型

 第八章 面临空前大考,中国经济大堤的薄弱点在哪里/1 55

美国患病,为什么中国被迫吃药/157

经济坐上“过山车”,通胀变通缩/159

外贸,还有多少拉动经济的动力/162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启示/168

 第九章 政府的“粮”,政府手中还有多少增长的牌/173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175

中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体系/178

4万亿能带来多少真正的效益/182

“新土改”,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187

为了应对危机,人民币会不会贬值/192

解决政府的最大困扰:低端劳动力就业/193

生死转型: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196

第五篇 世界粮食危机的背后,中国农业何去何从

 第十章 谁在操纵世界粮食危机/203

2008粮食“海啸”席卷全球/205

世界粮食危机,国内粮价如何做到波澜不惊/208

粮食做“武器”:揭秘危机的幕后推手/211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之殇:结构性问题才是危机根源/214

 第十一章 外资“侵袭”中国农业/219

定价权之痛:透视中国大豆危机/221

警钟长鸣:外资进军中国农业产业链/225

“内忧外患”并存,中国须提防粮食危机/230

牢筑粮食安全大坝,确保中国农业安全/233

第六篇 能源危机:中国如何应对21世纪的能源挑战

 第十二章 “第四次石油危机”是否会来临/239

世界经济的噩梦:三次石油危机之痛/241

油价剧烈动荡,“第四次石油危机”警钟长鸣/244

重中之重:中国倾力突围石油困境/247

能源外交,“多元化”打开新局面/250

 第十三章 能源困境凸现,中国如何突围/255

能源瓶颈凸现,“地大物博”已成过去时/257

加紧完善能源战略储备/259

厉行“节能”,走节约型发展之路/262

开发新能源,一步棋可“扭转乾坤”/267

附录/271

试读章节

经济战争,大国博弈的“核武器"

21世纪,经济战争已经成为国家博弈的最重要方式,其实质就是全球范围内财富的掠夺与反掠夺。这种掠夺的过程,虽然看不见硝烟,也没有血流成河,但是比常规战争更加可怕。

当今世界的局势,因为有核武器的威慑,想爆发像“一战”与“二战”这样的世界战争的概率相对较小,因为大国都投鼠忌器,一旦发生世界性的大战,可能毁灭整个地球,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无法承受的灾难。但是,经济战争已经替代了常规的战争,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手段,成为大国制胜的另一种“核武器”。经济战争虽然看不见硝烟,也没有血流成河,但是比常规战争更加可怕。

在美国与苏联的博弈中,美国胜出的秘密武器就是经济战争。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在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争面前最终土崩瓦解,其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被洗劫一空。

在美苏的大国博弈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里欧·万塔(Leo Wanta)。万塔因拥有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而让世人目瞪口呆。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价才5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盖茨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价500多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住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其实,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20世纪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7万美元,但是很快在得到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做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最终彻底解体。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苏联内部的腐败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帮叶利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 Hay)亲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劳伦斯·萨默斯(L~wrence Summers)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病人膏肓,惨不忍睹。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成为严重失血的身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俄罗斯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等,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经济早已“资不抵债”?人民的巨额财富真会“蒸发”得无影无踪吗?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美元就是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之一。

与历史上贫穷弱小的国家无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苏联拥有着强大到让美国寝食难安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状态下,整个国家遭受到外部势力如此疯狂与彻底的洗劫,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经济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经济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经济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由此可见,经济战争猛于虎,虽然它没有硝烟,但已然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必须看透经济战争内幕,善于运用经济原理打赢经济战争。

……

P5-7

序言

经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已经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在波谲云诡的世界经济风浪中奋勇前行!2009年GDP增长“保八”已无悬念,各种经济指标持续回暖;而2009年11月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访华,为中关更深入地合作与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一切,将注定成为中国经济大趋势的一个转折点。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但是,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使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

可以说,2010年后,一场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博弈之战已经悄然开始。或者说,一方面,这是一场保卫30年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成果的经济战争;另一方面,也是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观念的战役。

在虚拟经济领域,热钱暗流汹涌,随时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当年日元持续升值造成的“失去的十年”和货币剧烈贬值造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应该成为现在中国反思和警醒的活生生的先例。

在世界各地搅局的“热钱”,其背后真正的“宗主”,就是美元这个货币霸主。正是依托于泛滥印刷的美元一,再通过媒体渲染和某些经济学家的蛊惑,以及华盛顿恰到好处的政治压力的配合,麻痹对方的神经,削弱目标国家的防御能力和战争意识,“热钱”才可以达到攻城略地、为所欲为的目的。可以说,热钱是中国经济保卫战中的主要对手之一,是国际金融寡头遏制中国战略崛起的“轻骑兵”,是潜伏在中国的“特种部队”。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保卫30年的改革成果,就必须严防热钱兴风作浪,筑好“防火墙”,打赢热钱反击战。例如,2008年12月19日,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明确地表示,外资若非正常撤离,中方将跨国追责,这就是加大了对热钱的打击力度。

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正在面对工业化过程以来最为凶险的全球化挑战。生死转型成为中国经济现在乃至未来的主旋律。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依靠加工贸易,靠位于全球生产链中的低端这样一种劳动分工,来参与整个全球化过程。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必须作出改变。一方面,中国经济必须强化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所获得的“世界工厂”局部优势,以保持中国庞大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又必须积极主动地谋求转型和升级,以避免能源资源的巨大消耗与浪费,逐步争取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更为有利的地位,避免一直当“苦力”,因为,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现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必须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升级与转型。

然而,就在中国面临内在改变的关键时刻,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种宏观形势剧烈变化带来的阵痛是如此之强烈,国际需求严重萎缩、国内消费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堵塞、资金链紧绷,企业的经营环境严重恶化,以至于中国企业连提前做一次深呼吸的时间都没有就被推到了升级转型的风口浪尖上。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然而,“危”与“机”是孪生兄弟,危险的降临往往伴随着机遇的出现。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契机。顺势而为,积极转变,虽然经历阵痛,但必将成就辉煌;而心存幻想,应对失当,虽然苟延残喘,但最终必将陨落。十年之后,当我们蓦然回首,也许会听到世界级中国企业最为响亮的一声呐喊,也许会看到世界级中国企业家最为成功的一次助跑。当然,我们也一定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人无声地淹没在时代大潮之中。

如果想正确把握未来的宏观经济大趋势,最终能够穿越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重重迷雾找到出口,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前瞻性的思维,理性而客观地分析当前的经济状况。

本书站在宏观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经济战争的内幕和真相,并从金融业、农业、制造业、能源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指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必须争夺并占领的制高点。其中既有案例的精彩分析,又有理论的深刻阐述;既有保卫中国经济的方法策略,又有和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分析建议,从而帮助读者把握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将来发展的大方向。

总之,考验已经来临,战争已然打响,除了行动,中国别无选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大趋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明//赵文锴//孙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95529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