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轼(1037-1101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他生长于北宋最好的年代,皇帝宽容仁厚,又在一个最昏庸窝囊的皇帝任中逝去,蒙羞受辱,一生经历了北宋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位皇帝,政治上起起落落,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既享受过位极人臣的尊荣,也忍受过生死一线的忧患失意。

面对现实社会,他不免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不平,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是能保持着乐观豪迈的精神和一颗赤子之心。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他的精致心灵,一千年来时时会出现在中国历代文人的梦乡中。

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一直让无数的中国读书人为之倾倒和仰慕。

内容推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一个璀璨的名字,照亮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星空。他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文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宋文“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宋词“苏辛”;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一;他的画,虽略逊于以上艺术形式,但毕竟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

目录

第一章 鲲鹏俊少年

第二章 宦海初浮沉

第三章 西子苏堤畔

第四章 拳拳爱民心

第五章 凶险横天降

第六章 黄州听风雨

第七章 三咏成绝唱

第八章 江湖不老翁

第九章 华章奏汴京

第十章 知州润乡士

第十一章 南海望无边

第十二章 天地一大士

试读章节

文章写道,为政者应“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一方面,当政者的赏罚一定要黑白分明,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执法中的人性化。可赏可不赏时,要尽量多选择奖赏,可罚可不罚时,就不要惩罚了,因为奖赏如果重了,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惩罚重了,则会过于残忍,不可补救。总而言之,无论赏罚,都应该本着“以仁治国”的仁爱之心,这样才能达到儒家理想的文治昌明的大同世界。

当苏轼放下笔,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的时候,也许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篇应试之作居然也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欧阳修在评卷时,一眼就相中了这张试卷,觉得文章引经据典,论叙充分,既不失儒家的仁爱传统,更不乏个人的真知灼见,本想立即就评个第一。但是转念一想,这篇文章笔力雄健,质朴厚重,字里行间流露出古文大家的风范,极有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如果就这样取了第一,天下人岂不是都会说我营私舞弊吗。唉,就取个第二吧。

接着马上就是礼部复试,苏轼获得了第一,苏辙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都获得了殿试的机会。三月的殿试,仁宗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显示皇帝对人才的重视。苏氏两兄弟完美发挥,同时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功名。

要知道,这两兄弟一个二十二岁,一个十九岁,不难想像,兄弟俩不凡的气质、出众的才华,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作为皇帝的仁宗更是喜不自禁。殿试结束后,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后宫,逢人便说:“好呀,好呀,真是太好了,这苏家两兄弟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也算给子孙后代储备了两个栋梁人才!”

尽管苏轼憾失这次科考的状元头衔,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却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衷心的欣赏和无私的提携。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随便一句或重或轻的话,都足可以影响到文人学子一辈子的前程和名声。苏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他的高度赞扬,因而转眼之间,声名远扬,一时无二。

金榜题名之后,按照当时的惯例,主考官和新中进士之间,自然就有了师生的名分和情谊,新中进士就可以以主考官门下弟子自称。通过欧阳修的引见,苏轼先后拜见了宰相文彦博、富弼等位高权重的朝中大臣。

当苏氏兄弟一时名盖京华、漫步青云之时,从天而降的噩耗打破了兄弟二人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他们的母亲程夫人已经于这一年的四月初八在家乡病故了。限于当时的信息传播速度,在临终之际,远在西南边陲的她还不知道,自己的一双爱子已在京城考中进士功名,算得上是光宗耀祖。

父子三人得到这一消息,已经是五月底了。种种喜悦之情一扫而光,伤心到了极点,连忙收拾行装,也来不及和京中的亲友告别,便急匆匆地上路了。父子三人强压悲痛,披星戴月,昼夜兼程,就想早一点赶回家中。回到老家,眼前所见到的让他们泪如雨下,虽然离家才一年多,可家里中的一切都改变了。昔日温馨的家园,窗明几净,书声朗朗,如今却是满目荒凉,蛛网丛生。回想过去一家人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的情形,他们都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在中国古代,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子辈、孙辈必须停止正常的生活起居,如果是做官的,还需要暂时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三年或者二十七个月,叫做丁忧。从这一年的六月开始,苏氏兄弟便按照这一制度,丁忧在家守孝。P3-4

序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一个璀璨的名字,照亮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星空。他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文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享年六十三岁,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大诗人、大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同时擅长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独有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宋文“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宋词“苏辛”;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一;他的画,虽略逊于以上艺术形式,但毕竟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

除了文艺方面的天才之外,他还是超级美食家,厚道的法官,仁爱的慈善家,优秀的政治家,出色的水利工程师,当然,他的身份还有禅佛居士,黄老方家,绝世大儒。

他生长于北宋最好的年代,皇帝宽容仁厚,又在一个最昏庸窝囊的皇帝任中逝去,蒙羞受辱,一生经历了北宋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位皇帝,政治上起起落落,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既享受过位极人臣的尊荣,也忍受过生死一线的忧患失意。

面对现实社会,他不免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不平,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是能保持着乐观豪迈的精神和一颗赤子之心。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他的精致心灵,一千年来时时会出现在中国历代文人的梦乡中。

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一直让无数的中国读书人为之倾倒和仰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轼(1037-1101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5919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