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考古》由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学系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主要刊载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论文、田野报告、研究述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对新理论的探索和争鸣以及与上述内容有关的重要译文。
本辑为第六辑,共收录论文12篇,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7篇,书评1篇,对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考古学、民族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图书 | 南方民族考古(第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方民族考古》由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学系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主要刊载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论文、田野报告、研究述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对新理论的探索和争鸣以及与上述内容有关的重要译文。 本辑为第六辑,共收录论文12篇,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7篇,书评1篇,对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考古学、民族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内容推荐 本辑共收录论文12篇,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7篇,书评1篇,对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考古学、民族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重庆忠县中坝制盐的专业化生产、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葬、东南亚青铜器的断代、四川盐源青铜器的成分、地球物理技术与考古学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本书可供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史、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目录 用学术理想支撑起一片纯净蓝天(复刊词) 现有考古学体系的反思——2001年4月8日在四川大学考古系的演讲 专业化与生产:若干基本问题以及中坝制盐的讨论 世界体系理论观点下的巴楚关系 四川成都商业街大墓的初步分析——成都商业街大墓发掘简报读后 公元前5—前2世纪成都平原的社会认同与墓葬实践 云南树皮布民族学调查的启示 边疆和边界:汉帝国的南部边陲 东南亚青铜时代的断代: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 北朝道教造像再研究 金沙太阳神鸟金箔制作研究 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出土青铜器分析报告 四川西昌马道出土的一株东汉摇钱树 海外藏几件西王母题材汉代艺术品 成都平原区域考古调查(2005——2007) 地球物理技术在成都平原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四川马尔康县哈休遗址2006年的试掘 四川昭觉县古文化遗存的调查和清理 中印边境古寺热尼拉康与普日寺考古调查简报 2007年四川都江堰玉堂窑遗址17号窑包试掘简报 东山文化研究的反思:读范明玄《东山文化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方民族考古(第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霍巍//王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2630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96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6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