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操练》收集了作者叶廷芳近20年来专业以外但内容相关的演讲和论文,涉及文学、戏剧、建筑、文化等较广泛领域。它们都是作者学术生涯中一些“触类旁通”的顿悟的产物,因而比专业论文更有创见,也更为作者看重,相信对读者也会更有启示价值。
| 图书 | 美学操练/未名观点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美学操练》收集了作者叶廷芳近20年来专业以外但内容相关的演讲和论文,涉及文学、戏剧、建筑、文化等较广泛领域。它们都是作者学术生涯中一些“触类旁通”的顿悟的产物,因而比专业论文更有创见,也更为作者看重,相信对读者也会更有启示价值。 内容推荐 《美学操练》收入的主要是近二十年来作者叶廷芳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专业以外的部分论文和演讲稿,它们涉及文学、戏剧、建筑、文化等较广泛领域。由于《美学操练》作者所从事的专业是以德语文学为主轴的现代主义外国文学,对蕴涵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现代美”的奥义,做过较多的思考和探索——作者把这一过程称为“美学操练”。故当他对他所感兴趣的领域和对象发表宏观或微观的看法时常能触类旁通,鞭辟入里,令读者耳目一新。 目录 现代美的超前发现者——读克尔恺郭尔《勾引者的日记》 悖谬作为审美——对一种存在的审美把握 论怪诞之美 野性的艺术——巴洛克 西方现代文艺中的巴洛克基因 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走向 西方当代文学表现手段的革新 平民美学的崛起——对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的考察 德意志文学的现代精神 他们共同铸造着一个大写的现代人 论布莱希特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与普世性 不同的审美观压倒了相同的世界观——论布莱希特与卢卡契之论争 欧洲近代文学史上革新派与古典派的三大论争 含泪的笑——论迪伦马特的戏剧美学特征 艺术探险的“尖头兵”——高行健的戏剧理论与创作掠影 “垦荒”者的足迹与风采——评林兆华的艺术探索 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评徐晓钟的导演艺术 小剧场:戏剧的重建——’93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述评 中国当代戏剧的“体弱”与强身之道 传统的二重性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性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万园之园”的绝响与挽歌——圆明园兴亡古今谈 人类的生存危机与文学的救赎 人类智慧的群星永远灿烂——《世界艺术大师传记丛书》总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美学操练/未名观点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叶廷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0832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0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55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