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纵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五个阶段描绘了这60年的主要建筑现象、建筑事件、建筑作品、建筑理论以及个别人物,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60年来我国建筑历史的客观、完整总结,具有很好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是一部兼具学术和资料性的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长期研究《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基础上,为迎接建国60周年而撰写的。以1949年以前建筑发展的概述为背景,把共和国成立的60年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中国建筑师在与外界基本隔绝的状态下,按计划经济的轨道运行,取得了巨大的建筑成就和进步,也留下了经验教训;后30年,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建筑师力求创新并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全书分五个阶段描绘了这60年的主要建筑现象、建筑事件、建筑作品、建筑理论以及个别人物,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60年来我国建筑历史的客观、完整总结,具有很好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是一部兼具学术和资料性的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著作,为建筑进入新的年代提供了生动的参照。

目录

第一章 1949~1959年经济建设高潮中对建筑现代性和纪念性的探索

 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建筑的现代性延续(1949~1952)

(一)中国现代建筑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共和国初建时的国际国内背景

(三)经济恢复时期建筑现代性延续

 二、“一五”计划时期建筑民族形式与纪念性(1953~1957)

(一)“一五”计划和苏联援建156项

(二)梁思成的建筑理论及其悲剧

(三)民族形式对人民胜利的纪念

(四)摆脱宫殿式的其他探新活动

(五)建筑中的第一次反浪费运动

 三、建国十年建筑纪念碑及现代性再探索(1958~1959)

(一)“三面红旗”指引方向

(二)首都十大建筑巡礼

(三)建筑技术革新初潮

(四)探索建筑理论高潮

(五)域外建筑初试锋芒

第二章 建筑在国家发展低潮中的全局停滞和局部前进(1960~1978)

 一、大跃进大天灾的大调整

(一)大天灾加苏联撕毁援助合同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三)政治左转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二、文化革命自设计革命始

(一)打破苏修的条条框框

(二)解剖麻雀和下楼出院

(三)建筑领域的空前劫难

 三、全局的停滞局部的前进

(一)政治建筑象征性

(二)自发自强地域性

(三)得天独厚领域性

(四)隔而不绝现代性

(五)文革建筑的句号

第三章 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建筑自发的中国特色探索(1980~1989)

 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性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一)政治拨乱反正

(二)经济战略转移

(三)建筑文化开放

(四)重塑创作环境

 二、繁荣建筑创作纠正千篇一律

(一)学界谈论着焦点话题

(二)建筑理论与历史重建

(三)砸烂之后的古典复兴

 三、地域建筑是繁荣创作先锋

(一)福建:风景区大城市同时并举

(二)江浙:主流地区的传统和现代

(三)川陕:民居是建筑风格的源泉

(四)新疆:民族形式向地域性转换

(五)北方:延续旧城文脉有机更新

(六)景园:由传统而创新的新消息

 四、自发中国特色建筑的重启

(一)小型建筑起步,朴素的经典现代建筑原则

(二)立足现实国情,从现代性出发探索新形象

(三)整体建筑语言,建筑艺术中的整体性观念

(四)技术观合国情,低技术和适宜技术的应用

 五、几项影响深远的建筑探索

(一)旅馆带头:探索设计新观念

(二)特区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三)重建唐山:废墟上的新家园

(四)城乡住宅:人本主义的回归

第四章 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建筑大潮(1990~1999)

 一、理论带动建设高潮

(一)南巡讲话奠定建设理论

(二)上海浦东开发掀起高潮

(三)全国性的房地产大开发

(四)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实施

 二、超越经典现代建筑

(一)经典建筑类型的新表现

(二)建筑环境意识的新觉醒

(三)建筑创作文化观的重建

(四)基于本体的象征与隐喻

 三、建筑理论家贡献之管窥

(一)周卜颐(1914~2003)

(二)汪坦(1916~2001)

(三)戴念慈(1920~1991)

(四)吴良镛(1922~)

(五)罗小未(1925~)

(六)陈志华(1929~)

(七)吴焕加(1929~)

(八)刘先觉(193l~)

(九)张钦楠(1931~)

(十)彭一刚(1932~)

(十一)侯幼彬(1932~)

(十二)曾昭奋(1935~)

(十三)顾孟潮(1939~)

(十四)布正伟(1939~)

(十五)郑时龄(1941~)

 四、作品的外出和外来

(一)从援外到开拓国外市场

(二)外来作品经验超越形式

(三)对引进建筑理论的观察

 五、迎接21世纪的花束

(一)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总结新意识

(二)国家大剧院预示新观念

(三)国际建协大会的新方向

第五章 改革开放第三个十年:21世纪初建筑探新概览12000~2009)

 一、中国经济渐融入全球化

 二、打开新视野寻求新答案

(一)建筑创作发挥个性

(二)集群设计的新实践

(三)旧建筑城区的新生

(四)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五)数字建构的新手段

 三、中青年建筑师实验探新

(一)海归建筑师的实验

(二)本土建筑师的探新

(三)建筑展与建筑创新

 四、外来建筑作品的再思考

(一)外国建筑师新作的启发

(二)对外来建筑作品的争论

 五、引世界瞩目的奥运建筑

(一)绿色、科技和人文奥运

(二)通过奥运场馆总结体育建筑

(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六、汶川大地震与灾后重建

 七、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现代建筑史》大事年表(1949~200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纵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德侬//王明贤//张向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113576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9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0: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