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内容推荐

巴金自1904年11月25日出生,到2005年10月17日辞世,在这个世界上整整生活了101年,是真正的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他有着丰富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有着丰富的、出色的文学著作,有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和巨大贡献。他是一代文学巨匠,一座文化丰碑,一个时代性的精神传奇。

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介绍了巴金青少年时代生活,包括家世、家教、兴趣爱好和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还探究其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目录

一 “我的世界,我的天堂”

二 母亲——第一个先生

三 从鸡的“牺牲”到人的悲剧

四 “青天大老爷”

五 大家庭中的文化生活

六 第二个先生

七 “只想飞往广阔的天空去”

八 “五四”的产儿

九 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

十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十一 可贵的尝试

十二 走向“新天地”

十三 “开始了飘泊的生活”

十四 法兰西“寻梦”

十五 生活使他选择了写作

十六 畅想——挫折——爆发

十七 从《新生》到《萌芽》

十八 为一群“有理想的人”塑像——关于《爱情的三部曲》

十九 “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关于长篇小说《家》

二十 巴金与萧珊——他“生命的一部分”(代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母亲——第一个先生

1909年,巴金的父亲到四川广元做县官,巴金的母亲带着孩子也随他到了广元。这时巴金只有四五岁,也大体是从这时候起才开始记事。所以他眼中的人生的第一幕,也就从这里拉开。

广元地处川北丘陵地区,土地瘠薄,人民生活贫苦,但县太爷的衙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阔绰的。在巴金最初的记忆里,那衙门是“很大一个地方,进去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还有草地、稀疏的桑林,算起来大概有六七进”。他们一家住在三堂。

在当时的社会里,一般老百姓谁也不愿意跟衙门打交道,那是一个森严、可怕的地方。然而在还不懂世事的“四少爷”巴金眼里,这里却跟成都的李家公馆没有什么两样,是一片温暖快乐的自由天地。

家里有专设的私塾,父亲给孩子们请了一位塾师。先生姓刘,性格温和,待孩子们十分亲切。从这时起巴金就开始跟先生读书,课后就跟三哥在窗外的小花园里玩耍;或跟侍女香儿(一个十二三岁的瓜子脸的女孩儿)和三哥一起到桑树下捡桑葚,边捡边吃,弄得嘴巴和双手都是红红的;或者独自一人爬上高高的干草堆,睡在那里晒太阳;或者带领一大群鸡,把米撒在地上,让它们围着啄食,并在早晚由香儿陪着把鸡群放出或收进鸡笼,一个个给鸡点名,俨然像个鸡司令……这些便构成了巴金幼年时期最初的梦幻般的生活内容。

而使他最难忘的,则是母亲的抚爱和这抚爱的温馨。巴金后来在《最初的回忆》一文中说到他的幼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母亲和母亲讲述的那个令人着迷的梦,他清楚地记得母亲说话的情景——

“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

这是母亲在她的梦里听见的“送子娘娘”说的话。每当晴朗的午后,母亲在她那间朝南的房子里做针线的时候,她常常对我们弟兄姊妹(或者还有老妈子在场)叙述她这个奇怪的梦。

“第二天就把你生下来了。”

母亲抬起她的圆圆脸,用爱怜横溢的眼光看我,我那时站在她的身边。

“想不到却是一个这样淘气娃娃!”

母亲微微一笑,我们也都笑了。

母亲很爱我。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骂过我。她让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

一张温和的圆圆脸,被刨花水抿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淡青色湖绉滚宽边的大袖短袄,没有领子。

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跟母亲分不开的。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的温柔的声音。

巴金这里所说的“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却是再真实不过的。对巴金来说母亲是最难忘的,虽然母亲在他10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但是他对母亲的记忆和怀念却是永远也磨不掉的。他永远记得母亲的常带笑容的圆圆的脸,永远记得母亲的爱怜横溢的目光,永远记得母亲的温柔的声音。因为在这一切里面都渗透着发自深心的爱呀!这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里都不难体察,何况巴金又是那么一个敏感的孩子!所以,在巴金还很小的时候,当他还处于蒙昧时期,就已经被“母亲”这两个字迷住了。有时在夜里,望着清油灯的暗淡的灯光,他会陷入痴想,他后来曾说过,这时候“我睡在被窝里,常常想着‘母亲’这两个字的意义”。真是奇妙的现象!这时的巴金才只有四五岁,已经在思考“母亲的意义”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了。当然答案是没有的,“母亲”的意义是什么,当时他不可能说得明白,但他却能感受到,而且那感受是真实的,强烈的,浸透心脾的。不仅如此。母亲的心似乎还要更大些,她的爱也似乎更广博。她不仅爱自己的子女,不仅给了他们爱,使他们感受到了爱,懂得了爱,而且还教育他们要爱别人,体恤别人,要有一颗仁爱的心。这里很有一些儒家思想的影子,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有一件事巴金一直记在心里。那也是在广元的时候,一天下午巴金看见三哥尧林为了一件小事摆起主人的架子,把使女香儿骂了一顿,还打了几下。香儿哭着告诉巴金母亲,母亲立刻把三哥叫过去,温和地向他解释:“丫头同老妈子都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即使犯了过错,你也应该好好地对她们说,为什么动辄就打就骂?况且你年纪也不小了,更不应该骂人打人。我不愿意让你以后再这样做!你要好好地记住。”

三哥一直低着头,不敢说话。香儿高兴地在一旁暗笑。等母亲说完,三哥便垂着头慢慢地往外走。母亲叫住他,说:“三儿,你不忙走!你还没有回答我。我说的话你懂了吗?你能记得吗?”

三哥迟疑半晌终于回答说:“我懂……我记得。”母亲这才站起来,说:“好,拿云片糕去,喊香儿陪你们去耍。”边说边从瓷缸里取出云片糕递给他们。

这件事不只是三哥牢记终生,也使更年幼的巴金铭记不忘。

可以说,这是巴金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做人要有爱心,要爱人,爱一切人,要懂得同情和怜悯。这一课是母亲给他上的,是母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爱”的种子。所以后来巴金多次称他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先生”,因为母亲不单是生养了他,她还用自己的言行第一个教给了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关于这一点,巴金后来有一段话说得明白而感人,他说:

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我已经说过使我认识“爱”字的就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母亲自己也处过不少的逆境。在大家庭里做媳妇,这苦处是不难想到的。但是母亲从不曾在我的眼前淌过泪,或者说过什么悲伤的话。她给我看见的永远是温和的、带着微笑的脸。我在一篇短文里说过:“我们爱夜晚在花园上面天空中照耀的星群,我们爱春天在桃柳枝上呜叫的小鸟,我们爱那从树梢洒到草地上面的月光,我们爱那使水面现出明亮珠子的太阳。我们爱一只猫,一只小鸟。我们爱一切的人。”这个爱字就是母亲教给我的。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部性格的根柢。

P8-13

序言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今也?”(《论语·子罕》)是的,后起之秀是很可以敬畏的,你怎么能断定后来者不如现在的人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剧组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少年中国说》)我们相信,21世纪的新中国少年,将以豪壮之气慨,去创造一个更加璀灿的新世界。

这套名为“恰少年”的丛书,收入了描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六本普及性读物。这些作家,虽然出身、经历和早年的人生体验迥异,但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一,勤奋好学,自幼就有强烈求知的欲望;二,意志坚强,不断探索前进的路标;三,目光远大,胸怀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读者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他们不都是神童,不都是在顺境中长大,但他们的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经受得起挫折磨炼的意志,使他们后来有可能在文学事业上获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年轻的读者更加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在不同的岗位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

为了保证丛书的质量,我们特意约请了几位教授撰稿。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课题有专门的研究,是该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我们谨此致以谢忱!

本丛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希望会得到这个读者群体的喜爱。

主编黄侯兴

2010年1月17日于北京

后记

怀着敬意和不安,匆匆写完了这本小书,讲述了巴金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虽然前面已经有了“代结束语”,但那还是“故事”本身的一部分,所以还要遵照编辑的嘱咐写几句话,算是后记。

关于巴金,要说的话太多,不是这本小书所能承担的。巴金自1904年11月25日出生,到2005年10月17日辞世,在这个世界上整整生活了101年,是真正的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他有着丰富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有着丰富的、出色的文学著作,有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和巨大贡献。他是一代文学巨匠,一座文化丰碑,一个时代性的精神传奇。

关于巴金,过去人们已经说了很多。早在1936年,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稍微了解一点鲁迅的读者都知道,他是很少这样夸奖人的,尤其是对青年作家,说话历来十分谨慎,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何其难得!而那时巴金还不足32岁。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到巴金晚年,和他同被称为“20世纪的良心”的冰心说:巴金“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而也就在这前后,日本的评论家说巴金的存在“代表着亚洲的理性”,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则称巴金是一位“著述不倦的创作者,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其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见证人之一”。如此这般的评说,不胜枚举。所有这些都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1999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将天体上新发现的8513号小行星命名为“巴金星”,以彰示巴金的文学生命天长地久,永放光华。这是无上的荣誉,是巴金的光荣,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光荣。

然而,巴金却总是那样谦抑,那样平易,而且终生都是那样真诚。他提倡说真话,向读者敞开心扉,“掏出自己燃烧的心”;他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人民养育了自己;他竭诚地表示:“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巴金实在是一部大书。在这里,我们只是掀开了几页。希望读者能从这里开始,去认真地读这部大书,去细细地体味和吸取它的营养。

天上有“巴金星”闪耀,地上有浸润巴金心血的泥土伴随,相信我们的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益。

2010年4月12日

(本书部分图片系网上收集,因作者、出处不详而无法标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我们多方联系,但仍有个别作者没能联系到,敬请有关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焕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55281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03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