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土地的精神--大地阅读规划观察旅行札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旅行也常常是沉闷而令人疲惫的,本书作者把它变得有趣的方式就是写作。在这本书里记录的,有的是一闪而过的思绪,有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在万米高空,白云之上,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看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反而有机会回到内心,回到一种哲学思维状态。所以说,万里高空其实是一个充满灵性的道场。

内容推荐

飞行给了我阅读大地不同的视角。地球上原本陌生和毫不相干的地方变得相互关联,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有了深层比较的可能性。而我的旅行方式正在训练一种类似鹰的习惯:保持高度,从高处观察,力图从大局上理解事物的结构和把握变化的机会。对于复杂的人生问题,也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学会远离表面的现象,从总体上远观,要学会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这就是结构性思维的含义。人在旅途,飞起来,往下看,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经验,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使我们把对视野的追求变成改善决策质量的关键,这就是本书的要旨。

目录

前言

一 飞越国界

 从北斗星到南十字星下

 寻找巴黎城市规划之魂

 游走在路易十四时代的巴黎

 中国与欧洲:艰难的对话

 一个主题公园式的城市国家

 日本:天使与魔鬼的混合

 夏威夷旅游规划观察

二 阅读大地

 苏州是株老紫藤

 无锡一个瞎子的尊严

 梅花之镜

 从三台看地震灾区重建

 澳门也有个威尼斯

 重庆,这个中国大看台

 武当山与奥林匹克精神

 永恒的围剿

 沉重的铁锤

 无法通译的圣歌

 乌鲁木齐的现代化在哪里

 神农架听梆鼓记

 武夷最美是暖阳

 西域已不闻驼铃声

 凤凰,阿美的情歌

三 我有所悟

 珠江口:季风亚洲的中央娱乐区

 解读东部华侨城的规划

 本土秘史与乡村旅游问题

 中国的海岸线是第二条长城吗

 中国式休闲方式与乡村旅游规划

 咸亨酒店与旅游设计

 成都休闲产业的“三加六模式”

 广州黄埔城市形象策划的思考

 策划是一种致命的武器

 从圣名之城到魅力之都

 旧区重整考验澳门城市经营

 澳门步行街:一杯老牌的欧洲年份酒

 从理想景观解说中国风水学

 儒学文化如何面对现代生态困境

 明朝那两个远行的人

 中国旅游策划如何突破

 休闲农庄项目策划的警示

 我们为什么可以做旅游策划

四 坐而论道

 孟大强规划思想的六字真言

 直言不讳:做规划是一种坚守

 规划师不是地毯上的乞者

 高尔夫运动正走向中国世纪

 探索高尔夫球场设计的中国规则

 一个同大地对话的人

 南怀瑾的三支烟

 帮助客户发现新大陆

 严忠明讲座妙语录

试读章节

前几年中国有一首著名的流行歌,名《好汉歌》。其中有句歌词唱道:大河向东流,满天的星星朝北斗。我曾在多个表演场所见过人们演唱,唱到这句时,歌者无不豪情万丈,如宣示一个普世真理。显然,以中国人的视野经验,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观察事实。

但如果你从中国的南部沿海城市起飞,再向南飞行约十个小时,越过赤道,降落在太平洋中世界最大的岛屿国家澳大利亚,恐怕你的判断和宣示就没有那么确定了吧。

在澳大利亚著名的休闲度假城市黄金海岸,我参加了一次有趣的夜间旅游活动。这次经历可以作为我一直声称的个人的地理经验,决定其视野和认知模式这一看法的例证。

我们一组人在一位台湾导游的带领下,在夜幕中向山区出发,那里是澳大利亚自然桥国家公园,我们将探索黑夜中的神秘世界。这种旅游方式很新奇,好像没有哪个中国旅游景区有类似项目。

在导游的手电筒指引下,我们阅读了澳大利亚天空的繁星。原来,在南半球是看不到北斗七星的,自古这里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们,都是靠南十字星指引方向的。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旗上均标有南十字星,他们都宣称自己是南十字星下的国家。这一区别,标示着这里是中国以外的真正异域。

所有基于中国地理经验的判断都将在这里失灵,如我们认为有深刻文化含一义的用词:泰山北斗、如星拱北等等。地球以它的广袤和硕大暗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我们与他们,大家同在一个地球上,但又有着巨大的认知差异,巨大的价值观区别。对我们来说,在全球化的话语下,理解西方文化,有时即意味着站在我们认为不言自明的看法的相反面,重新审视问题。全球旅行的经历告诉我,所有矛与盾,一体两面,从两个方面看问题等等哲学命题,全是鲜活的,可以用地理经验验证的。

那位台湾导游在澳大利亚已居住多年,他称那些白种人——英国人的后裔为“洋人”。对中国人和洋人的区别,他有许多有趣的日常观察:

那些洋人同我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热爱自然,但方式同我们有别。近海,他们就想游泳冲浪;近山,他们就想登山。而中国人面对山海美景,更喜欢吟诗作画,所谓抒发心灵。这点,在黄金海岸的沙滩上看得分明,这里中国人和洋人大概各占一半,洋人多在游泳冲浪,中国人则忙于摆各种姿势照相。

洋人食必分餐,不似中国人在一个碗里夹菜吃;洋人热爱自然中的东西,如不像中国人那样怕蛇,但奇怪他们对蜘蛛、蟑螂却很害怕。洋人认为华人最难理解,最难接受的食品是皮蛋;华人最难接受的是洋人发酵的酸奶酪。

中国人喜居闹市,洋人则喜欢乡间山野;洋人尊重他人,凡事必照顾别人的反应。如买地建房子,其设计样式需经左邻右舍认可,确保整体区域协调。

如此等等,尽管这洋人的称谓有些复古,但我得承认,他的观察有道理。就以我的观察兴趣,这一路走过的海港城市,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新西兰的奥克兰等,其选址和规划就同中国传统城市格局大异其趣;这里重视商业的城市设计和中国重视行政权力的城市设计思路,就有很大区别。至于新澳两国的田野和山水景观,更是无法同中国的农田和农舍比较。

这些海港城市一般选在海边的丘陵地带,有深水港便利通商,有美丽的海港适合生息休闲;城市起落有致的天际线,恰当地把自然山水和城市建筑结合起来,随处可供沉思遐想;人与城市的关系亲切自然,自由放松,很适合室外运动;相比之下,中国的内陆城市往往有强烈的紧逼感,过分喧哗,人只想呆在室内。

大尺度的山海与国土景观设计,表现了那种崇尚自然的英国传统风格。大面积的绿草地和山坡,巧妙地点缀着几株矮树和一丛绿林,传递着一种不可言说的优雅。无名的山岭在眼前一掠而过,让人直接面对自然,感悟自然的氛围;不似中国的山水,总是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总是要同什么历史名人和传说扯上些关系。山水不美,就说大有来头,不知是旅游设计之过,还是中国文化的怪僻?

这给我一个启示,旅游开发不要只是挖空心思去找山水的文化含义,而应该着力把眼见的山水资源尽量设计规划得宜人,让人爱恋。设计是一种平衡过去的历史,规划现在与未来生活的工作,旅游设计要多体谅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方式与感受。

跨国旅游会带来强烈的对比,不同的地理经验会带来不同文化的智慧。深刻的差异和可能的互补就由此产生。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会有兴趣重新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文化局限性,我们的基本价值观,甚至我们深信不疑的生活趣味、决策模式、沟通与谈判方式、民主与政治的机制等等。

地球不仅有北斗星,还有南十字星,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我们在未来的许多决策中,能时时换一个星座下思考,也许会更加宽容、更加全面,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全球意识。P2-5

序言

在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讲课时,我常常讲:出国就是生产力。学员们便大笑、鼓掌。我说,这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在这个日益市场化的世界里,决策者的广阔视野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人的视野由此演变为一种与物质性能量相当的竞争力。而旅行是扩大人类地理经验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广阔视野的最重要方法。

远方总是充满了神奇与希望,这也许是鼓励人们旅行的主要原因。地球就是在历代的旅行家脚下,一点点变小的。马可·波罗的游记、圣方济戈·萨勿略的东方之行,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距离变得可以理解和量度,尽管那遥远的旅程往往要以10年、20年来计算;而明代徐霞客等人的游历,也勾画出中国山山水水内在的脉络和结构,这种旅行使得人们对脚下的大地具有了一种宏观的理性认识。不过,同现代旅行者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旅行者没有时差概念,他们是慢速旅行者,很难从旅行中体会太阳和地球自转的关系。现代旅行者通过飞机旅行,已能够追赶太阳的步伐,体会区域时差,这正是现代高速旅行的不同特点。

时差体验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参与全球化的深度。就去年我自己的旅行来看,我的飞行纪录已经有几十次之多,基本上是每星期一个来回。免不了既要在飞机上经历长长的白天,也要度过漫长的黑夜。所以有人总结我们的生活方式为全球旅行、全国上班、飞机办公;这也许是中国融人世界的一个小小例证。

就目前的日常生活来说,我的工作主要是对各种土地进行规划,这个工作需要一种职业化的观察大地的方式,这些方式最主要的是鸟瞰。我们经常处理的土地包括城市和乡村,既有广袤的农田,又有大片的森林,既有复杂的城市,也有美丽的海岸线,而这些千差万别的土地,哪怕是对它的结构进行粗略的理解,也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学知识。

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的;有时候这种场地的精神显而易见、扑面而来,如巴黎;有时候我们很难在走马观花的瞬间,把握哪怕一个地方最起码的特征,如中国辽阔又非常相似的乡村景观,潜心研究和体悟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课;旅行使我深有所感,理解复杂的土地特质,实际上是理解人的历史,这需要有阅历、视野和知识,尤其需要一种敬畏、谦逊与客观的态度。由此我始终觉得地理学是人类知识的书架,无论多么深奥的人类知识,最后总要归结到具体的地点和人物,否则就缺乏根基。

阅读土地当然需要一个包含多个学科知识的认知结构,一个对全球发展史的知识背景,但多年的专业经验也使我形成了一种认知模式:这就是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人手认识陌生的地方。在自然因素方面,理解场地独特性的关键指标是纬度、海拔和降雨量;在人文方面,耕作方式、人种变迁、生活方式等本土秘史则是理解环境与景观的要素。土地景观的形成,就是这些自然和人文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疆域。马可·波罗时代的人们幻想东方遍地是黄金和玛瑙;我家的小小旅行家严思柔因为看过一本有关埃及的危言耸听的书,坚信埃及的木乃伊非常可怕,坚决不敢去埃及旅游;这一切都将在旅行者的足下不攻自破。以旅行积累视野经验,不仅是一种职业性问题解决模式,也是摆脱固有基本价值观的方法论。旅行是我的终身的修炼课程,我从这里感受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国大地不同地区的地方精神,遭遇了种种不平凡的人和事,也让我形成了一种世界观,我称之为三真理念,这就是研究真问题、调查事件真相、说出真实想法。

旅行也常常是沉闷而令人疲惫的,我把它变得有趣的方式就是写作。在这本书里记录的,有的是一闪而过的思绪,有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在万米高空,白云之上,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看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反而有机会回到内心,回到一种哲学思维状态。所以我常想,万里高空其实是一个充满灵性的道场。

飞行给了我阅读大地不同的视角。地球上原本陌生和毫不相干的地方变得相互关联,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有了深层比较的可能性。而我的旅行方式正在训练一种类似鹰的习惯:保持高度,从高处观察,力图从大局上理解事物的结构和把握变化的机会。对于复杂的人生问题,也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学会远离表面的现象,从总体上远观,要学会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这就是结构性思维的含义。人在旅途,飞起来,往下看,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经验,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使我们把对视野的追求变成改善决策质量的关键,这就是本书的要旨。

作者

二○一○年十月于深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土地的精神--大地阅读规划观察旅行札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忠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122240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