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次生灾害和灾害链危险性评估》由高庆华、刘惠敏、李晓丽、张业成编著,是《重大地震灾害及其灾害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课题中的一个专题(专题编号2008BAK50803—04)。该专题的目标任务是:在对我国强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以汶川等强震巨灾为例,对强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和灾害链(如山区的大型滑坡体等地质灾害、堰塞湖引发的洪水危险、城市中可能的火灾等)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我国强震次生灾害和灾害链危险分区及其主要类型。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评估》是《强震次生灾害和灾害链危险性评估》专题的子专题。由于强震次生灾害种类很多,其中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最多,破坏范围最广,因此确定为本子专题命题和研究的重心。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风险评估》由高庆华、刘惠敏、李晓丽、张业成编著,在对我国有记录以来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和地震烈度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之间的关系,查明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研究了强震次生灾害链主要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然后,以地震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为据,结合我国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对全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危险性、危害性和风险性进行了区域评估,并编制了相关区划图。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风险评估》可供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灾害科学研究参考。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历史时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活动程度评估
一、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主要类型
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作用
三、中国历史时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活动程度评估
第二章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估
一、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控糊因素
二、影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三、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估
第三章 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二、影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
三、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预评估
四、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害性预评估
五、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风险性评估
第四章 地震次生灾害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评估
一、室内财产损失调查评估
二、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
三、地震火灾损失评估
四、次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
五、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第五章 减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综合减灾意识,开展综合减灾系统工程
二、划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区等级,指导分区减灾与建设
三、防震减灾要纳入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化
四、强化防灾意识,重视基建优化与减灾
五、改变生产方式,推进小城市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地震次生洪水灾害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