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从选题和內容来看,《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分册。本书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产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演出场所和观众的成分、作家队伍的构成以及作品的结构方式、审美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展示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

内容推荐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元杂剧,一个是明传奇。两者虽从艺术形态上说同属中国戏曲的范畴,但又呈现出鲜明的、难以混淆的特色。本书从它们产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演出场所和观众的成分、作家队伍的构成以及作品的结构方式、审美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展示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

目录

一 戏曲史上的两个高峰

二 渊源与流变

(一)诸宫调——元杂剧的母胎

(二)平阳——元杂剧的摇篮

(三)文化渗透与元杂剧的风格

(四)吴中和明传奇

(五)昆山腔的革新

三 演出和体制

(一)元杂剧的演出

(二)元杂剧的演员和剧团

(三)元杂剧的体制

(四)明代的演员、剧团和演出

(五)明代的家乐和家班

(六)明传奇的体制

四 作家和作品

(一)元代的“书会才人”

(二)元杂剧中的世俗世界

(三)雅俗结合的杂剧艺术

(四)明传奇作家的构成

(五)明传奇的时事剧和爱情剧

(六)明传奇的“文人化”

五 社会政治与戏曲兴衰

试读章节

所谓“时事剧”指在题材上直接表现发生不久的重要社会政治事件的作品。这种取材方式,不仅在戏曲,而且在其他文艺样式中,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时事剧中,首开风气的成功之作是《鸣凤记》,这部作品大约写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吕天成《曲品》著录无名氏作。剧的主要内容写嘉靖时,奸臣严嵩把持朝政,杀害了力主收复沦于鞑靼之手的河套失地的忠臣、大学士夏言和都御史曾铣。兵部主事杨继盛上书,痛陈严嵩的罪行,结果也遭刑戮。礼部主事董传策、工科给事吴时中、兵部郎中张鹤楼三人联名劾奏严嵩,又被严刑拷打之后,发配充军。翰林郭希颜不惧死,越职上书极谏,又遭毒手。最后,巡卫御史邹应龙、刑科给事孙丕扬、巡江御史林润等人,前仆后继,终于斗倒严嵩,清算了严党的罪行。这个传奇从头绪纷繁的社会政治事件材料中,提炼出五个典型事例,组成戏剧冲突。在表现忠义之士刚直不阿上,确有感人的力量。缺点是人物性格不够个性化、情节有雷同,语言也嫌不够通俗流畅。虽然如此,《鸣凤记》在当时的传奇创作以至在戏曲史上,都有它的意义和影响。这主要是开创了戏曲与时事、与重大社会事件之间的关联的先河。在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伏诛后不久,作者就将这宗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把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十大忠臣称作“双忠、八义”,把严嵩父子及奸佞一党在舞台上,在整个社会面前加以鞭笞,这是对社会事变作出的迅速的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反映,归根到底是反映了士大夫文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它扩大了戏曲取材范围,加强了戏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当然,对于中国戏曲来说,《鸣凤记》带来的影响也是利弊兼有的。

自《鸣凤记》之后,时事剧在明传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痛恨奸臣误国、佞幸当道的愤怒,寻到了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比起历史剧来,时事剧更能够痛快淋漓地表达作家对现实问题的观点和情绪。又因为所写到的事件在时间上的切近,因而也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在这一时期的时事剧还有木石山人的《金环记》,为清官海瑞立传。海瑞是嘉靖时人,由于他持身廉洁、嫉恶如仇、锐意兴革、打击豪强,因而不为当道者所欢迎,但他被士大夫看做是忠臣的楷模。史粲的《忠孝记》和无名氏的《壁香记》,为正直的官员沈铄树碑。沈铄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因为上疏弹劾严嵩的专权跋扈、欺君罔上被严党诬为白莲教中人,最后将他斩首,二子也被杖杀于狱中。万历朝作恶多端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间最久,诬害的忠良最众,因此,以表现与魏忠贤一党斗争的戏曲也最多:陈开泰的《冰山记》、穆成章的《请剑记》、盛于斯的《呜冤记》、高汝拭的《不丈夫》、王应遴的《清凉扇》、范世彦的《磨忠记》、三吴居士的《广爰书》、白凤词人的《秦宫镜》,都是以这段时事作为题材的时事剧。明代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评论《清凉扇》剧说:

此记综核详明,事皆实录。妖姆逆玛之罪状,有十部梨园歌舞不能尽者。约之于寸毫片楮中,以此作一代爰书可也,岂止在音调内生活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清凉扇》所写的内容,都是根据实事,对于魏忠贤等人的罪行,十部传奇也写不完。把这些罪行写在纸上,可以当做历史的证言,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戏曲艺术的范畴。对于祁彪佳的这段话,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那就是它的长处在于突破戏曲本身而进入了社会政治生活。但若是从戏曲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事剧使戏曲承担了更多的使命,或许会使作家难免对艺术方面有所忽略。

也许是明代朝廷,特别是嘉靖、万历两朝党争激烈、政治斗争时间持久而且异常惨烈,而在忠奸较量中,前辈正直官员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后辈士大夫的心头拂之不去,而后来的士大夫的政治生涯中,也很难说一定就不会重蹈覆辙。因此,那些正在为官的和为过官的传奇作家之中,以忠奸斗争为中心内容的时事剧,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即使在并非时事剧的其他传奇创作中,有时也会有意识地融入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始末,情节与小说大致相同。但在具体处理上,李开先对于林冲与高俅的冲突的内容作了改动。《水浒传》中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原因,是因为高俅的儿子高衙内垂涎林娘子貌美,要夺为己有,因此才害得林冲走投无路。《宝剑记》却将其改为林冲由于多次上本参奏高俅、童贯朋比为奸、祸国殃民,因此受到高俅、童贯的谋害。这种处理、更动的高下,不必简单地去论定,值得注意的是,《宝剑记》把林冲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不畏权势的忠臣所蕴涵的现实的时代内容。这种改变,显然与作者李开先的仕宦经历和他对险恶的政治斗争的认识有关。

这些时事剧和忠奸题材的戏曲,一般出自正直的士大夫文人之手。剧中爱憎分明、臧否确定。权奸荼毒百姓、残害忠良的罪恶展现在舞台上,能激起观众的义愤,而忠臣良将为国为民,不惧牺牲,也引起观众的钦佩和感叹。然而,舞台上对于忠奸斗争的表现,常常是奸佞作恶无法无天,忠臣的抗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皇帝居中则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这种模式,在时事剧中成为拘囿而不易变化,且忠臣虽然可以舍生取义,而是非的裁决和矛盾的解决,却常常不很明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作家的历史观、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传奇的另一重要题材,是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这类作品,可以称为“爱情剧”。著名的传奇《牡丹亭》和《紫钗记》(汤显祖)、《焚香记》(王玉峰)、《玉簪记》(高濂)、《绣襦记》(徐霖)、《红梅记》(周朝俊)、《娇红记》(孟称舜)都属于这一类。比起此前的爱情题材的戏曲作品来,这个时期的一些有成就的爱情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明显地出现了新的开拓。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是新的思潮涌现并且逐渐扩展的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裂痕、“异端”,这就是所谓的“左派王学”。这一思潮抨击了程朱理学,对封建教条提出质疑,特别是反对封建教条对人情、个性的束缚、压制,主张男女平等。这一思潮在文学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它最先的落脚点,正在属于“俗文学”领域的小说和戏曲之中。P116-119

序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的电视系列片《中华文化讲座》和《中华文明之光》,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编写这套丛书是中心普及工作的又一尝试。中心希望丛书的作者们“眼界向上,眼光向下”,用大手笔写通俗性著作,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并重,力求深入浅出,使广大读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因此,中心不再对丛书作统一的审定工作。

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非常重视这套丛书,把它列为重点出版书目,并为丛书的及时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丛书的策划、编写工作一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1997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么书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20086
开本 32开
页数 13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1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9.2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5
13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