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辰文集(2秋肃集鲁迅述林)
内容
试读章节

最近,在《文摘》第十三号上,看到菊池宽的一篇短文:《东亚的和平》。

在日本新思潮派的作家里面,除了芥川龙之介之外,菊池宽要算我最熟悉的一个,但我不读他的作品,却已有两三年,只要一提到“菊池宽”三字,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个俗不可耐的市侩的脸嘴,再也不愿看他的东西了。然而,在日本法西斯强盗正积极进攻中国的今日,他却来高谈“东亚的和平”,因此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于是又读了他的这篇文章。

他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东亚和平这东西,由于多种势力的对峙,是绝不能产生的”,必须“有一大势力,才不能不有统一”,而这“招致东亚和平的大势力”,便是“日本帝国的势力”。他以为“这是过去历史所昭示的现实”,因为中国不能“忠实地认识这种现实”,反要“诱导欧洲列强的势力,以图牵制日本”,致使东亚和平永无实现的可能。因此,他遂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除了中国痛改前非,与日本协心握手更生而为新国家外,便别无获得东亚和平的方法。”

但是,由我们看来,东亚和平之所以“不能产生”,其原因并不在多种势力的对峙,而是因为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存在。“过去历史所昭示的现实”,是日本对东亚和平的一贯的破坏,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一部向外开拓史,便是这一“现实”的最好的证明。所谓“日本帝国”,并不是“招致东亚和平的大势力”;恰恰相反,它是破坏东亚’和平的势力。惟有打倒这种势力,使东亚各国共同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然后和平乃可实现。菊池宽所说的“讨伐中国,使之深悟其非”以及“以日本为盟主,东洋的和平便可保持”等话,并不是“获得东亚和平的方法”,而是——把东亚“各种势力”完全践踏在“日本帝国的势力”之下的方法!

他故意歪曲了“历史所昭示的现实”,并进而诬蔑中国的抗战,是“以欧美的势力为背景”。中国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诚然需要欧美列强的同情与援助;但这意思,并不是“依靠”欧美的任何国家,只不过是希望可由此而缩短斗争的过程,早日达到解放的目的。纵使没有他国的同情和帮助,但在日本帝国主义无厌的进攻之下,中国为了生存,也必然要发动神圣的抗战_的。而且,我们相信,以中国一国之力,最后也必可打倒日本。从菊池宽这篇文章内所说的“容共抗日的中国一日存在,我日本便一日置于危险之中”这话看来,破坏东亚和平的日本强盗,已因我国的空前统一和坚强抗战而感到惶恐不安了。

总之,东亚和平无法实现的原因,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存在;因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便是实现东亚和平的惟一的方法,而中国目前正运用着这一方法,以争取东亚和平的实现。这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纵使菊池宽怎样的歪曲诡辩,也是无伤于这种现实的毫发的。

但是,文学家的菊池宽,为什么会发出这样无耻的言论来呢?这绝不是偶然的事情。我们得先明白他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然后才能深切了解他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菊池宽在过去日本文坛上,是以独特的艺术手腕和清新的题材,见称于读者的名作家。自一九一六年,《新思潮杂志》第四次复刊以后,他的文名日渐增高起来,成为文坛注目之的。他所作的小说和戏曲,多至不可胜数。其中小说如《无名作家日记》,《若杉裁判长》,《忠直卿行状记》,《藤十郎的恋》,《兰学事始》,《在恩仇的彼方》;戏曲如《父归》,《玄宗的心情》,《义民甚兵卫》,均甚有名。但这些作品,除了令读者惊倒于他的技术的熟练之外,别无其他意义。他虽然高喊着“生活第一,艺术第二”,认为文艺作品除了“艺术的价值”以外,还应该有一种“生活的价值”(见《文艺作品内容的价值》,章克标译),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却正缺乏这种“生活的价值”,而带着艺术至上主义的色彩。他又因为要迎合一般读者趣味,常常在新闻纸上发表长篇的通俗小说,因此获得大量的稿费,成为日本文学界最富有的一人。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他已经不是一个作家,而只是一个以贩卖小说为业的特种商人。我们只需一读他的《再和我接个吻》之类的作品,便也会发生同样的感觉。

这里,让我们引用宫岛新三郎的几句话罢。他以为菊池宽的作品,“差不多没有叫人深深地想想人间生活之根本,或与读者的心底以强烈的刺激一类的事。总之,是艺术至上主义的文学,是享乐艺术;既非暗示的艺术,也不是力的艺术。从而在现在,早已是无用的艺术的文学。……到头来,是要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崩坏同时死灭的文学艺术”(见《现代日本文学评论》,张我军译)。这虽是寥寥几笔,但对于菊池宽的文学活动的评价,倒是十分中肯。像这样的作家,在本质上,和军事法西斯之间,并没有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因为他们同是霉烂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他之所以会发出“东亚的和平”一类的言论,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除了菊池宽之外,“七七”以后,日本许多作家,如青野季吉,林芙美子诸人,都成了日本军阀的代言人,甚至连有名的人道主义作家武者小路实笃,也在侵略者的面前,提出了“恩威并用,使华人在精神上敬爱日本”的“开发华北”的“妙策”。但无论他们怎样的叫嚣,终无损于中国的坚强抗战,他们终将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一同毁灭在这次战争的火焰里!P3-5

后记

近数年来,承几位朋友的好意,劝我将历年所写关于鲁迅的文章编选一个集子。这对我自然是一种鼓励,但我一直踌躇不决;到了今年春天,得王永昌同志相助,才开始着手收集、抄录,最近勉强编成这个集子。全书共二十五篇,其中解放前所作者六篇,最早一篇写于一九四。年,最晚一篇为一九八五年近作;全书分三组,大体上都按各篇写作时间先后排列。

这个集子收有几篇关于鲁迅的古籍整理工作的文章,其中谈《古小说钩沈》的较多,这是因为此书在鲁迅生前并未最后定稿,还遗留下一些问题。诸如辑录年代、编辑体例、各书作者等,都有待考定和补充。关于全书所收三十六种古小说的作者,过去曾有学人(如台静农、赵景深等先生)作过一些考索,各有所得,但缺略尚多。至于体例上存在的问题,则自此书收入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问世以来.,学术界似还无人予以注意。我在五十年代初期,陆续收集资料,查补出一些作者的生平事略和写作背景,可惜仍有数种无法查明。体例方面,我根据鲁迅自述及其他资料,试图按照鲁迅原意恢复该书面貌,提出了重新编排的意见。另有几篇,是谈新发现的鲁迅集外佚文和他辑录或校勘的古籍的。鲁迅早年辑录过谢沈《后汉书》、《文士传》和《云谷杂记》等书,在《鲁迅日记》中曾有记载,但在他后来的文章中却失去踪影,许寿裳、周作人的回忆文中也都没有提到。我们原以为早已散失了。想不到经历了六十年人世沧桑之后,这些辑本还依然完整无恙;更令人惊喜的是,同时还发现了前所未知的鲁迅为它们所写的几篇序跋。这些发现,丰富了新编《鲁迅全集》中《古籍序跋集》的内容,并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在清末民初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这里收录的《鲁迅<云谷杂记>辑本及所作序跋二篇的发现》一文,写于一九七三年,那正是所谓“文化大革命”期间,万象萧森,百卉凋零,中国虽大,但竞没有一个可以登载这类文章的刊物,只好深藏箧底,直到一九七七年才有机会发表出来。对于《文士传》等几种,也作了简单的介绍。这些文章都很浅陋;所幸鲁迅辑校的这几种古籍,可望近期影印出版,我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直接阅读原书。

《鲁迅与韩愈》一文发表以后,曾寄请郭沫若先生指教,他在给我的复信中说:“余之比拟仅侧重其文体千槌百炼之一点,非有意对鲁迅贬价。有人曾因此骂余为‘猫式恭维’者,余亦并不以此介意也。鹪鸟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余对鲁迅之认识,并不深广,特一枝之巢,满腹之饮,想鲁迅如在,亦当不致以此为侮耳。”(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函)郭先生当然不是“有意对鲁迅贬价”,这看他的全文可知,我不过对他文章开头的这一段提出不同意见而已。这是一篇论难文章,并非正面的韩愈研究,我后来对唐代古文运动等已另有看法,但本文不作改动。我写这篇文章时,已经看过《七月》杂志上发表的《毛泽东论鲁迅》,我赞同这篇讲话对鲁迅的评价,因而我文章的最末一句说:“他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在当时自然不便明言,不料在杂志发表出来时,“圣人”却被改成了“完人”。为了存真,现在就趁结集的机会改回。

《鲁迅在女师大风潮中》,初稿写于一九四一年夏,次年寒假中修改一次,但一直没有发表。现在取出重看一遍,眼前不觉浮现出当年在菜油灯下执笔沉思的情景。那时书报极端缺乏,有些重要资料都没有看到,如鲁迅与马裕藻等六人联名发表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我是早知道的,但当时找不到《京报》,无从将这样重要的文件引在我的文章里。此外还有几处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这次收入本书,在文字上略有修订,又新加了几条边注,以介绍后来所见到的资料,正文中一律不再补人。

我在《辟史天行关于鲁迅的几篇文章》里,对史天行所谓《三味书屋笔札》述童二树《采莲曲》一则,即唐编《鲁迅全集补遗》中题为《百草书屋札记》的一则,提出疑问。后来唐■同志证实了这不是鲁迅的文章,已于《补遗》第五版时抽去。史天行所谓《百草书屋杂著》中关于海涅的一则,即《补遗》题为《艺文杂话》的,后来也查明了原出一九一四年二月《中华小说界》第一年第二期所载周作人著《艺文杂话》。这篇《杂话》共十二则,史天行从其中抄出第九则,将原文“伯兄尝译其若干什”改为“余尝译其若干什”,假造一个题目,就这样篡改为鲁迅的作品了。实际上只有两首诗是鲁迅翻译的,诗前的引语为周作人所加,不能将这一则笔记当作鲁迅的佚文。又史天行所谓《百草书屋杂著》中谈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一则,现也查明即周作人《艺文杂话》的第五则,史从《中华小说界》抄来,冒充鲁迅早年的作品。在此以后,一九四八年七月中原出版社出版的《文艺丛刊》第六集《残夜》上,还发表了史天行投寄的一篇《大众本<毁灭>序》,据称是鲁迅为卓治的改编本写的。按这篇“序”,即鲁迅在翻译《毁灭》第二部第一至第三章时所写的《附记》,曾随同这三章译文,发表于一九三○年四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毁灭》出单行本时,没有收人,这就给史天行以可乘之机。他擅自删改《附记》的开头和结尾,使其略像“序”的语气,又将鲁迅文末原注“一九三○年二月八日,L”胡改为“一九三一,七,九,鲁迅序于沪上之且介亭”。就这样,史天行长期地不断伪造鲁迅文章和其他谎言,再三再四,毫无顾忌,好像他真以为永远不会被人揭穿。由于他的捣鬼,使我们浪费了不少笔墨,有时想来真不值得。但为了扫除他在鲁迅著作初学者的眼前所散布的迷雾,给予彻底揭露,也不是完全徒劳的。

我原来从事教育工作,在大中学任教多年;但在解放后不久,即转入出版界,参加鲁迅著作的注释工作,而且从《鲁迅全集》十卷本到十六卷本,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从来就有不少人对注释工作不屑一顾,而我却在这一工作中消磨了如许岁月!今已垂垂老矣,我难忘那一段生活和与我共过事的朋友们。我前后写过三篇有关鲁迅著作注释的文章,现在就让它们保留在这个集子的末尾吧。

编集既竣,自然要取个书名。我不愿自居“研究”一类的美名,又想不出一个概括的名称,实在为难。偶然想到现在用的这个,也不十分合意;不过“述而不作”,倒比较合乎这个集子的实际,就这样定下来了。

林辰

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

目录

秋肃集

斥菊池宽

从林房雄说起

转蓬——纪念“一·二八”

控诉篇

略论宋玉的帮闲

灯下杂记

“英雄所见略同”

消夏录

谈吴赤溟

作家的照片

儒林新史

一只“红色女高跟鞋”

二臣的悲哀

人品与文品

“遍山屁股”说

教授

顾亭林与黄培诗狱

以卵击石

中兴的将士

纸帐和秧被

边民丑恶论

“喜讯”

“女闯将”云者

[附录]

女闯将苏雪林(小观)

关于“女闯将”(白华)

不与同中国

我想起“荆生”

吐沫集

谈“筹安”一丑——拟刘师培的墓志铭

严复小谈

“圣德”一例

冤哉,“小朋友”!

“名贤”一例

“亦何益哉!”

我含着热泪欢呼

《秋肃集》后记(王得后)

鲁迅述林

关于《古小说钩沈》的辑录年代

《古小说钩沈》所收各书及其作者考略

鲁迅计划中《古小说钩沈》的原貌

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沈》的成就及其特色

鲁迅《云谷杂记》辑本及所作序跋二篇的发现

从鲁迅佚文《<百喻经>校后记》说起

《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怎样的一部书

鲁迅辑佚工作举隅——略谈鲁迅辑录的几种古籍

鲁迅与韩愈——就教于郭沫若先生

鲁迅在女师大风潮中

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抗争

辟史天行关于鲁迅的几篇文章

鲁迅与自然科学

鲁迅与注音符号的制定工作

鲁迅与三味书屋主人

“木瓜之役”小记

鲁迅所见的王金发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的《后记》和附识

鲁迅论唐代传奇作家沈亚之

“苏曼殊是鲁迅的朋友”补说

关于《鲁迅诗集》

略评《鲁迅旧诗笺注》

鲁迅著作需要疏证

二十年的愿望——参加《鲁迅全集》(十卷本)编注工作感言

写在新编《鲁迅全集》出版的时候

后记

序言

《林辰文集》共四辑。

壹 《鲁迅事迹考》《鲁迅传》

贰 《秋肃集》《鲁迅述林》

叁 《跋涉集》

肆 《诗农书简》

本辑收录《秋肃集》与《鲁迅述林》。

《秋肃集》 四十年代,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研究考证鲁迅生平史料的同时也从事针砭时弊的杂文创作,发表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作者自己收藏的原刊文剪报、手稿计三十多篇,并列有篇名目录。五十年代初拟自编杂文集《秋肃集》,后未果。现编者根据作者亲拟目录,又作适当补充后代编成帙。

在作者收藏的剪报上,部分文章做了修订,修订的内容编者以校记附于篇末。集内各篇以写作时间为序排列。尚有几篇存目无文,暂付阙如,容后补遗。

《鲁迅述林》 为适应鲁迅研究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反映国内鲁迅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八十年代中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了一套鲁迅研究丛书,《鲁迅述林》为其中一种。在友人王永昌的协助下,作者从自己的著作中选出二十五篇,结为一集。一九八五年十月交稿付排,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出版。

本书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本付排,并据作者自用本订正了初版本的舛误之处。

《林辰文集》中的著作、文章多撰写、发表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些标点和文字的用法不尽符合现行出版规范,整理、编辑加工中,为遵循原著,在这些地方的处理上适当变通了目前通用的出版规范,例如全书中的公历纪年均用汉字表述,本应用顿号的保留了作者使用的逗号,本应为“地”字的沿用了作者所用的“的”字,等等。如此处理,我们希望能将一份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展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林辰文集》共四辑。

本辑收录《秋肃集》与《鲁迅述林》。

《秋肃集》:四十年代,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研究考证鲁迅生平史料的同时也从事针砭时弊的杂文创作,发表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作者自己收藏的原刊文剪报、手稿计三十多篇,并列有篇名目录。五十年代初拟自编杂文集《秋肃集》,后未果。现编者根据作者亲拟目录,又作适当补充后代编成帙。

《鲁迅述林》:为适应鲁迅研究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反映国内鲁迅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八十年代中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了一套鲁迅研究丛书,《鲁迅述林》为其中一种。在友人王永昌的协助下,作者从自己的著作中选出二十五篇,结为一集。一九八五年十月交稿付排,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出版。

编辑推荐

林辰先生原名王诗农,曾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研究鲁迅生平、事迹、思想、著作的文章,50年代初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后,专心于《鲁迅全集》的整理、注释、编修工作,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其一生治学严谨,著有《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等。

本书为《林辰文集》之一,收录《秋肃集》与《鲁迅述林》,收录《我含着热泪欢呼》、《鲁迅与自然科学》等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辰文集(2秋肃集鲁迅述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62474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