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丛书中的一本,书中收录了2009年中国最佳的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图书 | 2009年儿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丛书中的一本,书中收录了2009年中国最佳的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 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9年中国最佳的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篇。包括:散文、小说、童话、幼儿文学、幻想小说和诗歌六大类,适合儿童课外阅读。 目录 序:短篇儿童文学创作与小学语文教材 散文 发财梦 父亲的棕榈 苍山小记 小绿园之歌 关于樱桃的记忆 偷走玫瑰树 藏自己 倔犟的阿花 在高原与大漠之间 一到罗马,就是假日 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 薄荷蜜的夏天 0皂角树下拾皂角 有一只蛐蛐儿不会叫 小说 东方瘸子的小棋摊 冰层之下 人胃狗心 你为什么这样胖 哑树 时间中的孩子 七夕节的栀子花 远行的乌群 唐小溪的寒假日记 童话 大侠的奔儿 地下河 聚会 雪方 若是春天真的能予人重生 幼儿文学 土土和他的同学们 黑猫要回家 雨婆婆的新瓦罐 瞌睡虫和清醒虫 雨变成一首诗了 爱心口袋 荷花船 下雪了 幻想小说 亦·亦的梦 我的蚕宝宝 好运,老铁 我的同桌是上帝 四季的童话 镯子,娉娉婷婷 力头先生 山羊妈妈 诗歌 到母亲那里去 春天的云朵(外一首) 母亲·父亲(组诗) 我出版个人专辑(组诗) 蒙古长调 等待春雨 童心树(三首) 木勺子 我把树的照片横放着 3你说过的话 牵一匹蜗牛散步 妹妹的针线 这世界真大(三首) 北风的老师是春天 天上一定有鱼 我们的世界(外二首) 山里的孩子(外一首) 2009年儿童文学·大事记 试读章节 父亲的棕榈 毛云尔 老屋后面是缓斜的土坡。坡顶上矗立着一片棕榈林。称之为林,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六七棵棕榈而已,但在父亲眼里已经够蔚然壮观了。 老屋的后窗迎着棕榈林敞开。“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屋朽旧的后窗里镶嵌着棕榈林永远不变的葱绿。棕榈系常绿乔木,茎呈圆柱形,硕大的叶子呈掌状,裂开的叶片像披针,花黄色,核果长圆形。在热带,棕榈高大、挺拔、雄健。也许是地域、水土和气候的缘故,老屋后坡上的几棵棕榈生得矮小而萎缩。天性爱爬树的孩子也不和棕榈亲呢,对外表丑陋的它们缺乏好感。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棕榈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 小时候,整天吃不饱似的,总是饥肠辘辘。挖蕨根,刨茯苓,是我们每天不可或缺的事情。酸梨树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挚爱。酸梨树也生长在老屋的后坡上,和棕榈相隔咫尺。每年春天,在和风细雨的一遍遍呼唤与催促下,酸梨树才猛然惊醒似的,那三三两两稀疏的花朵,仿佛迟迟睁开的睡意惺忪的眼眸。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我们太久太急切的期盼中,这些瘦瘦的但洁白无瑕的花朵,终于攥紧了,摇身一变,变成指头大小的酸梨,缀在簇簇绿叶中间。 我们兄妹几个变得雀跃起来,邻家的孩子也按捺不住。往往是这样,在我们的誓死捍卫和邻家孩子的肆意掠夺中,酸梨没来得及成熟便一一落入口腹之中,那又涩又酸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这并不奢华的馈赠,我们对待棕榈和酸梨树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在早晨微凉的晨曦中,或傍晚暖融融的余晖里,我们可以耐心地为酸梨树捉虫子,可以不厌其烦地为酸梨树除杂草,可以苦苦央求父亲刀下留情,不要将酸梨树恣意横斜的枝丫砍掉 相隔咫尺的棕榈偶尔也会走进视野,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中秋临近的时候,棕榈结出累累果实,那青灰色长圆形的棕子虽不能吃,却是游戏时最佳的武器。夜晚,在月光笼罩的旷地里,通常能见到一大群孩子在虚拟的硝烟中追逐,恣意地欢叫。旷地里一片狼藉,横七竖八都是棕子的残骸。为得到这种最佳武器,我们可以整天在棕榈林里穿梭寻觅,发现了便一拥而上。静谧的棕榈林里腾起一片嘈杂,吵醒了因劳作太累正在憩息的父亲,随着一声短促粗暴的呵斥从屋里传来,大伙慌乱中逃之夭夭。 父亲特别疼爱这几棵棕榈,他不能容忍我们对它的伤害,哪怕一丝一毫。 农闲时节,父亲用薄而弯曲的刀片,将紧裹着棕榈的红褐色棕衣一张一张地剥下来。父亲剥棕衣的时候一副特别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稍有闪失,而且每回剥下三四张便住手。我疑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继续剥下去呢?“棕衣就是棕榈的衣服,剥光了它们怎么过冬呢?”父亲一边回答我,一边注视着刚剥过的那棵棕榈。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榈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伫立一旁,父亲久久注视的目光是那样深长耐读,其中,蕴涵有隐隐的内疚与不安,有请求原谅的意味,有源自肺腑的感激。 也许父亲一生都在乞求棕榈原谅,是他剥夺了棕榈赖以御寒的衣物;父亲一生对棕榈满怀感激,在他挑着生活的重担踽踽独行的时候,是棕榈给了他力所能及的支撑。给孩子们带来短暂口福的酸梨树怎能和棕榈相比呢?它能换来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酱醋油盐吗?能换来煤油把漫漫长夜点燃点亮吗?在父亲眼里,酸梨树简直毫无用处,它命中注定在劫难逃,因为它的肆意与张扬妨碍了棕榈的生长,父亲最终还是把它狠心砍掉了。我们埋怨父亲,甚至耿耿于怀,直到长大以后感受到了肩上生活担子不堪重负,才理解了父亲的苦衷。 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搓棕绳。我们在一旁看着,倦意漫上来,不知不觉便酣睡了。早晨醒来,我们惊讶地发现,那小山似的满地棕衣变成数十根棕绳,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古铜色炫目的光泽。断断续续有人上门求购棕绳,家里开始荡漾起小小的欢乐的涟漪。 一天早晨,早起的父亲像往常一样爬上后坡,来到棕榈林里。父亲的一声惊呼把母亲和我们吓了一跳。我们赶紧过去,发现父亲一脸痛苦和惊惶的表情。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一棵棕榈死掉了。死掉的棕榈蔫蔫的,披针一样的叶子失去了往昔的葱绿与锋芒。父亲拿来一把锄头,招呼大家一起动手把棕榈连根挖起并运走。父亲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一棵棕榈死了,其他的棕榈因为伤心会跟着相继死去的。把这棵棕榈挖起并运走,是不让其他的棕榈为之悲恸欲绝。父亲的话让我浑身战栗,我从未想过这些草木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像我们一样相互之间有着太深太沉的牵挂与关怀。我感到无限内疚起来,为自己曾经对棕榈的漠视与伤害。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注视这些棕榈的时候,一种敬意从心中油然而生,目光里的东西渐渐多起来,最后变得和父亲注视的目光一模一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脑海中常常产生这样的联想——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榈林,和后坡上的棕榈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在风雨中相濡以沫。 选自《儿童文学》2009年第9期(上) P7-10 序言 编这个选本时,在我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念头。2009年7月,我和其他六人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对谈,根据录音整理的对谈录一书以《小学语文教育7人谈》为题,即将出版。在这场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对谈中,儿童文学成为议题的核心问题。也许,我联想到小学语文教材,与刚刚做过这本对谈录有关,但是,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儿童文学创作与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 我想循着小学语文教材这一念头,写下我的一些感受、想法。这样的有点文不对题的序,恐怕也能呈现出儿童文学研究、评论与一般文学之间的不同。 儿童文学与教育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儿童文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教育的需要。从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来看,自清末开始,西方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制度传入中国,到了民初,新式学校取代了旧式私塾,“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传入给小学语文教材带来了根本性革命,儿童文学成了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化的程度依然不够。 自1949年至近年以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与小学语文教育是疏离的,“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是“小学校里的文学”这一理念被搁置了起来,这是儿童文学画地为牢的自我束缚,是对自己本该担当的责任的放弃。近年的语文教育改革为儿童文学分化为“小学校里的儿童文学”提供了契机。2001年颁布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对儿童文学的重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材要多采用童话、寓言、故事、童诗等儿童文学文体,建议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这一背景下,各种课外语文读本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其中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12卷),我个人编著的《快乐语文读本》(小学·12卷)是儿童文学研究者取得的语文教育的重要成果。我还出版了儿童文学视角的语文教育研究著作《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在书中指出,导入和强化文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倡导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化。 一个国家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短篇创作的水准与小学语文教材的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选本收选的都是短篇作品。我曾经在2D04年选本序中呼吁,希望儿童文学创作张扬“短篇”精神。我认为,张扬“短篇”精神有利于纠正时下长篇作品随意、松散甚至粗制滥造的毛病。我以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创作为例,指出像他这样的短篇作品的特色是凝练、浓缩而意味隽永。 凝练、浓缩和意味隽永的儿童文学短篇作品正是适合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章。在日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入了新美南吉、宫泽贤治、今西祐行、安房直子、窗道雄、谷川俊太郎、金子美玲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具有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语文教育价值的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像新美南吉的《狐狸阿权》是日本全部四套教材同时收入的作品,可以说是日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定篇”。其理由恐怕就是意味隽永地表现了日本的风土和民族心理。 检视我们的几种主流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程度就不如日本的教材。我们虽然也选入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但是,缺少《狐狸阿权》《买手套》《一朵花》《狐狸的窗口》《草笠地藏菩萨》《西鹤》这样声名远播、耐人寻味的名篇。虽然我们也有《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这样的有名的作品,但是,进入教材时,两者都被大幅删节,而且《小猫钓鱼》还存在着思想问题。 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开拓了儿童文学创作应有的广阔视野,也必然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艺术上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够进教材的只是少数作品,但是,这些作品的出现,需要有金字塔的塔基,也就是说,短篇儿童文学普遍的艺术水准要高,才能把教材作品支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所以,我这里谈论的“短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一个教育的话题,而是儿童文学的话题;并不是儿童文学运用的话题,而是儿童文学创作的话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09年儿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自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33501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2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8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