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心(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1915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年少轻狂,个性机灵,特立独行,年仅十三岁便踏入社会,加入东北讲武堂军校,自此展开浪漫又传奇的修行生涯。

梦老在五台山度过九十大寿,并以五年多的时间,勉力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共五百余讲,了却了多年来未曾圆满的心愿。其间,又应各地皈依弟子之请求,陆续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论。俨然成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常时照耀加被幽冥众生。

内容推荐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1915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年少轻狂,个性机灵,特立独行,年仅十三岁便踏入社会,加入东北讲武堂军校,自此展开浪漫又传奇的修行生涯。

梦老在海外弘法十五年,广开皈依、剃度因缘,满各地三宝弟子的愿心。至今,梦老所剃度的弟子,遍及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他还承通愿法师之遗愿嘱托,鼎力掖助圣她的弟子,兴建女众戒律道场,同时,顺利恢复雁荡山能仁寺。

年届九十,也是落叶归根的时候了,梦老在五台山度过九十大寿,并以五年多的时间,勉力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共五百余讲,了却了多年来未曾圆满的心愿。其间,又应各地皈依弟子之请求,陆续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论。

目前梦老在五台山静修、讲经,虽已九十五高龄,除耳疾等色身问题外,依旧声如洪钟,法音摄受人心。在这期间,除非身体违和等特殊情形,还是维持长久以来定时定量的个人日课,俨然成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常时照耀加被幽冥众生。

目录

深山中的一盏明灯

北京开示

浅谈发菩提心

台北开示

谈修行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念佛三问

香港开示

九旬禅者的心路历程

梦参问答

五台山开示

梦老九十三岁寿诞开示

对川北震灾的省思

试读章节

《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

我们很多道友都会背《心经》,《心经》大家都会背了,但是真正明白《心经》的人很少很少。我曾经问我很多的弟子,《心经》第一句舌怎么讲的?观自在菩萨,一般的人都这样说观自在菩萨,把他当成观自在菩萨。

第一个字“观”,观就是般若。般若也就是我们现在发菩提心的菩提心,你要从头好好想一想;观就是想,思惟修。以你的经历,你看哪个东西不坏?有永久的吗?有这样的东西吗?没有。永久不坏、不变、不异,有这样的东西吗?没有,都是在变异当中成长,成长而后消失,消失了以后又成长。就是要你这样观,不是用眼睛看,是心里想。观就是止,观了之后就能定,止观双运;观中有止,观中有定,定中有观。

你看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你能这样观就看得破放得下,什么都不执著了你才能达到自在。你观你自在,谁能观入进去,谁就能自在。不观呢?不自在。观自在菩萨是他观得自在了,得到这个名号;咱们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咱们是生活在烦恼当中。高兴了,高兴是烦恼;说愉快,那个愉快不是真正愉快。为什么呢?愉快完了烦恼马上就来了,因为愉快生烦恼。烦恼的时候,你就更轮转不息,六道轮转不息。

我最初跟大家说发菩提心,大家把这个看得很简单,问了几个道友,他认为很简单,说我发过心信三宝了。那不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成佛。佛是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你一发心,这是因啊,这个因跟佛果结合,因赅果海,就把佛的功德都赅摄了,一发心就有了佛的功德;等到你成佛的时候,还没离开你最初发的菩提心,果彻区源,又把你最初发的心收回来了。你是怎么样威佛的?是因为最初发菩提心成佛的。

夏老居士希望我跟大家讲一讲,他问我讲什么题目,我想了一想,就从“发心”开始吧!从发心开始一直到你成佛。但是你得会发,发是生起的,并不是发了就永远在;发的时候生长起来了,发了之后你又把它丢了,一会儿又消失了。想它生根发芽成长很难很难的,那得万万年之后了。

发心之后,你要念念地照;观就是照,这个照能照见五蕴皆空,不是发了心就完了。发了心就要照,照就是用你的智慧观照它;不是念头错了就让它错,一定得把它拉回来。我还要吃饭、穿衣服、睡觉、大小便、做事情!没关系,这都是般若,只要你观照,做任何事物都可以,都在菩提心当中。

依《华严三品》发心

那依着什么来做呢?就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净行品》。那么你所说的话,所有的行动,乃至上厕所都是清净的。如何把它变清净呢?就按文殊菩萨教授我们的方法。

譬如上厕所时你发愿:“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连大小便都没有忘记众生,希望众生把贪嗔痴弃掉。排泄东西都是脏的,弃贪嗔痴;蠲除罪法,任何犯罪的事都不做。

吃饭也要发愿,文殊菩萨也教授我们,当你吃完饭的时候,“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肚子饿了不吃饭不行,要吃了饭才能办一切事情。吃饭也是佛法,上厕所也都是佛法,这就是都在菩提心之内。

《华严三品》就是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发了菩提心,你再加行这《华严三品》就可以了。如果说我还要诵《地藏经》,可以的。为什么?地狱众生最苦,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是到那儿度众生,地狱是最苦的地方,所谓三涂。

谁说我们没看见地狱,你在人间就是了。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那就是地狱苦啊!发高烧,烧得糊里糊涂的,也是地狱苦!  当你遇到每一个痛苦,你能马上想到一切众生,就发愿,愿一切众生脱离这种痛苦。当你生病的时候,你那个心如果不住在病上,而是发心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不得病,这样去用心,没有想到自己,你就可以减少痛苦。当你最痛苦的时候,你把你的心人到别处去,心就不注意那个病了,这叫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转移目标

很多的事情,就是你把你的心都搁到那个觉悟的觉上,不去迷惑它。如果我们生病,该如何减轻病的痛苦呢?转移目标!怎么样转移法呢?我跟大家说个故事。

以前有个老中医,碰见这样一个病人,他害瘩背,瘩背就是后心那个地方长了个疮。长疮就会烂,外头烂了就能看见心脏的跳动,实际上那是没办法治疗的。

老中医想,那就给他转移目标,于是跟他说,你背上这个疮我很快就给你治好了,但是如果你臀部长疮啊,我就治不好了。这就给了这个病人一个威胁。

于是那病人的思想就不注重这个后背了,整天摸他屁股,心想可别长疮可别长疮。三摸两摸,没隔几天他那臀部真长了个疮。哎呀!这下他认为完蛋了,非死不可了,找医生,医生说我没法治疗了,给他抹了点药对付他一下,让他回去了。隔了几天他感觉痛得要死,不得了了,又来找医生。

医生说你现在好了,以前你那个瘩背呀,心都快出来了,怎么治呀?你看你这个伤口现在已长出新肉了,长皮了。你这个屁股,肉很厚的,离心脏很远,死不了的,开开刀割了就好了。

假使你的心一天到晚都在菩提心上,当你痛苦时,你感觉哪个地方痛苦最厉害,你就转移目标。怎么转移目标呢?你就想最好的你最喜欢的。你想发财,想你可能发财,那就发财了。这样就转移目标了,这是治病方法。

用发菩提心转移你的烦恼心,转移你的贪嗔痴,这得自己想。有时候众生的业障很重,像我业障就很重,有人问我:“老法师!你在监狱发菩提心没有啊?”“我天天发啊!”我说那时候才是发菩提心的时候。为什么呢?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转移目标,反正住山里也是修行嘛!几十年,没感觉怎么样的痛苦。

遇到最痛苦的事,转移目标;想你最快乐的事,那心就不苦了。病你支持不了了,痛苦很厉害时,你就转移目标,想你快乐的事,想没病的时候。这时候你如果念佛,就得利了,真正的一心念佛,或者念观世音菩萨,可以减少痛苦,哈!你这一念啊,菩萨来加持你了,实际上是你转移目标了。

当苦逼迫的时候,你心里念得非常诚恳,想着佛,念菩萨,菩萨真来救你,你也能得到效果,这都是发菩提心的内容。发菩提心的内容很多,我一时也没办法跟大家说那么完整,反正不管你学什么,就是善用其心。P25-31

序言

深山中的一盏明灯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1915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年少轻狂,个性机灵,特立独行,年仅十三岁便踏入社会,加入东北讲武堂军校,自此展开浪漫又传奇的修行生涯。

随着九一八事变,东北讲武堂退至北京,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第八期,但他未去学校,转而出家。

他之所以发心出家是因为曾在做梦时梦见自己坠入大海,有一位老太太以小船救离困境。这位老太太向他指示两条路,其中一条路是前往一栋宫殿般的地方,说这是他一生的归宿。醒后,经过询问,得知梦中的宫殿境界就是上房山的下院,遂于1931年,前往北京近郊上房山兜率寺,依止修林和尚出家;惟修林和尚的小庙位于海淀药王庙,于是梦老就在药王庙剃度落发,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做梦的因缘出的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

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梦参法师,得知北京拈花寺将举办三坛大戒,遂前往依止全朗和尚受具足戒。受戒后,又因做梦的因缘,催促他南下九华山朝山。其时正适逢六十年举行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塔法会,他当时并不为意,但此次的参访地藏菩萨肉身,却为他日后平反出狱,全面弘扬《地藏三经》法门,种下了深远的因缘。

在九华山这段时间,他看到慈舟老法师在鼓山开办法界学苑的招生简章,遂于1932年春天到了鼓山涌泉寺,入法界学苑,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与戒律,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在鼓山学习《华严经》期间,他在慈舟老法师的亲自指点下,日夜礼拜《普贤行愿品》,开启宿世学习经论的智慧;又在慈老的教导下,年仅二十岁,便以代座讲课的机缘,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口若悬河、畅演《弥陀经》等大小经论的法师。

法界学苑是由虚云老和尚创办的,经历五年时间停办。之后,他又转往青岛湛山寺,向炙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

在青岛湛山寺期间,他担任湛山寺书记,经常衔命负责涉外事务。曾赴厦门迎请弘一老法师赴湛山讲述“随机羯磨”,并作为弘老的外护侍者,护持弘老生活起居半年。弘一老法师除亲赠手书的《净行品》,还嘱托他弘扬《地藏三经》。

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日益加剧,日本关东军逐步占领华北地区。在北京期间,他以善巧方便智慧,掩护许多国共两党的抗日志士幸免于难。1940年,终因遭人检举而被日军追捕,乔装成雍和宫喇嘛的侍者离开北京,转往上海、香港;并在香港方养秋居士的鼎力资助下,顺利经由印度,前往西藏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学习黄教菩提道修法次第。

梦老在西藏拉萨修学五年,藏传法名为“滚却图登”;由于当时西藏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排除汉人、汉僧风潮日起,遂前往青海、西康等地游历。1949年年底,在夏巴仁波切与梦境的催促下离开藏区。

此时中国内战已结束,国民党退守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1950年元月,在四川甘孜正值青壮年的梦参法师,因不愿意放弃僧人身份,不愿意进藏工作,虽经过两年学习依旧不愿意还俗,逐被捕入狱;又因在狱中宣传佛法,被以“反革命”之名判刑十五年、劳动改造十八年,自此“梦参”的名字隐退了,为狱中各种的代号所取代。

梦老虽然入狱三十三年,却也避开了“三反五反”、“文革”等动乱,并看尽真实的人性。他将深奥的佛法与具体的生活智慧结合起来,为日后出狱弘法,形成了一套独具魅力的弘法语言与修行风格。

1982年,中央落实宗教政策,梦老平反出狱,自四川返回北京落户,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时年六十九岁,并以讲师身份讲述《四分律》,踏出了重新弘法的第一步。梦老希望以未来三十三年的时间,补足这段失落的岁月。

因旧友妙湛出任厦门南普陀寺方丈,梦老于1984年受邀在恢复后的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务长一职,一方面培育新一代的僧人,一方面开讲《华严经》。讲至《离世间品》,便因万佛城宣化老和尚的邀请,前往美国,中止了《华严经》的课程。

自此,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弘法的梦老,开始弘扬世所罕闻的《地藏三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经》、《地藏十轮经》与《华严三品》,终因契合时机,法缘日益鼎盛。

梦老在海外弘法十五年,广开皈依、剃度因缘,满各地三宝弟子的愿心。至今,梦老所剃度的弟子,遍及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他还承通愿法师之遗愿嘱托,鼎力掖助圣她的弟子,兴建女众戒律道场,同时,顺利恢复雁荡山能仁寺。

年届九十,也是落叶归根的时候了,梦老在五台山度过九十大寿,并以五年多的时间,勉力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共五百余讲,了却了多年来未曾圆满的心愿。其间,又应各地皈依弟子之请求,陆续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论。

目前梦老在五台山静修、讲经,虽已九十五高龄,除耳疾等色身问题外,依旧声如洪钟,法音摄受人心。在这期间,除非身体违和等特殊情形,还是维持长久以来定时定量的个人日课,俨然成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常时照耀加被幽冥众生。

方广文化编辑部谨志于青田·朝阳

2008.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心(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2544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5
130
13
整理 方广编辑部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