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内容
试读章节

2.为什么需要自我察觉

自我察觉是自我认识的基础。

我从1984年开始做心理咨询,1992年开始做心理治疗,这么多年了,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几乎所有心病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与自我认识有关的三个主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

“我是谁?”中包含的问题有:自己的外表、举止、体质、气质类型、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知识水准、潜能以及自己的社会角色是什么等,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是不是知道自己是一个具有独一无二价值的人。

知道自己是谁,是为了确定自己将往何处去,然而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所“来”,包括自己的籍贯、家庭状况、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学历、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等。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其实却有着很深刻的意义。

像籍贯、家庭状况、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学历等对人的影响众所周知,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蚁族”之说,他们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们的所来而决定的,他们太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所以,起点低、平台窄,因此他们需要有超人的努力与意志,才能够实现其在大城市扎根并且发展的梦想。

然而,还有一个更会影响人的现在和未来、却常常被人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生活经历。

比如,一个看起来非常挑剔的人,如果你对他从哪里来有所了解,也许你看他的眼光就会柔和许多,因为也许他今天的挑剔是由于他有一个或者一对非常苛刻的父母;再如一个总是担心丈夫有外遇的妻子,往往是因为她小时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看到并体验过背叛;而一个过分节俭的人,往往有一个不堪回首的艰辛童年。

因此,一个事件是否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主要问题不在于这个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早年是否有相似的经历。早年被父母老师苛求的人,今天在单位遇到一个苛求的领导时,往往就会作出过度反应;早年被人欺骗过的人,成年后在遇到谎言时往往就会有与事件不匹配的过激情绪产生。

你是一个喜欢讨好人的人吗?那可能是因为你来自于一个不讨好就无法生存的环境;

你是一个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吗?那也许因为你来自于一个总被指责的家庭;

你是一个喜欢攻击别人的人吗?那一定是因为你来自于一个喜欢用拳头说话的环境;

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吗?那通常是因为你的父母给了你一个美好的童年;

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那通常是因为你身边有许多有教养的长辈;

你是不是有一个很高的起点?是不是比同龄人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我们从哪里来,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还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判断一个5分硬币的大小。结果,穷人的孩子对硬币大小的判断要大于硬币本身,而富人的孩子对硬币大小的判断则小于其本身。

上述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从哪里来,并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将往何处去。

“我将往何处去?”包括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设计,或说是人生规划,如自己希望在情感上、经济上、社会成就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等。

如果说“没有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那么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规划的人生将很难过。而且没有规划的人生非常地浪费生命。放眼世界,那些取得成功人生的人通常都是认真规划自己人生的人,他们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设计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希望达到的高度有明确清晰的认识。

高考报志愿,找工作,与人相处,恋爱、结婚、生子,继续学习、下岗、再就业、退休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哪一个离得了对自我的认识?

所以,自我认识解决得不好,即使眼前敷衍过去了,以后也还会再次横亘在我们面前,成为一个想持续发展的人永远也绕不开的问题。

信不信,一个人缺乏自我察觉和自我认识,他会连盘子都端不好?!

比如一个因为一分之差而落榜的高考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暂时以端盘子为生。如果他缺乏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正确认识,一心只想着自己聪明,不知道眼前时运不济;只会天天抱怨社会不公,天天感叹自己大材小用,工作中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把老板和顾客当做迫害者,在工作时带着满腔的怨气甚至愤怒而毫无自我察觉,他在端盘子时又怎么可能对顾客展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和体贴?

以他这种只知怨天尤人,不知脚踏实地奋斗的现状,又怎么可能走出困境?

相反,那些不仅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而且知道自己将往何处去的人,不论因何种原因沦落到何种地步,最终都会以脚踏实地的顽强努力为自己赢取光明的未来。

没有哪件事能绕过自我认识,只是小事造成的影响小一些而已。

小到买衣服,如一个一米八的人却为自己买小号衣服。尽管正常人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由于不了解自己的体形、肤色等而乱穿衣的人难道还少吗?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选错专业、找错工作的人还少吗? 再看高考上大学。 如果说在中国现有高考制度下,一个中小学生的确很难体验学习的快乐,那么,大学本该是一个人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生命的快乐的起点。

但是,环顾周围的大学生,有多少人正在快乐地体验着学习?又有多少人正在幸福地享受着生命?

这里的问题同样出在缺乏自我认识上。如果一个学生从高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如果他在报高考志愿时又懂得忠实于自己并在必要时捍卫自己选择专业的权利,那么,象牙塔中感觉痛苦和不幸的学生就会少许多,而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人又会多许多。

当然,前提还得是他的家长、老师懂得尊重他的独立性和选择的权利。

为了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深入而上大学,那是快乐与幸福的;而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甚或仅仅是为了有一个好工作而上大学,那往往会是不快甚至是不幸的,因为那是在以青春为代价。

有一次一个学生来咨询,非常苦恼地述说他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他甚至想要退学重考,但是又缺乏勇气,因此,天天处于退学还是不退学的矛盾中无法自拔。

我问他:既然这样不喜欢这个专业,为什么你当初要报这个志愿?

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脱口而出:“我当时负责考试,我父母负责报志愿呀!”

这哪里仅仅是个人的悲哀?!

P2-4

后记

人们常常用“鬼斧神工”形容大自然中的奇观,而多年的咨询与教学经验使我发现,其实,造化对人的心灵同样赋予了许多神奇而又美丽的力量。

问题是,许多人与自己相处了一辈子,都不曾发现造化赋予自己的办量与美丽,更不曾想过让自己心中的玫瑰绽放。结果,就这样徒然辜负了大自然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安置的玫瑰园。

其实,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对人自身的思考就从未中断过,那么多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包括科学家,在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发掘上作了那么多的贡献,尤其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及其心理治疗家更是贡献了许许多多有关认识自己以及“治未病”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但遗憾的是,他们所发现的许多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方法,至今都未曾得到过普及,以至于很多人仍然还在黑暗中摸索,还在以试错排错的方式寻求解决自我认识和自我疗伤的方法,这不仅造成了太多资源的浪费,更关键的是造成了许多生命的痛苦、不幸和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中国人太需要了解自我察觉、自我认识、自我发掘和目我心理保健的常识了,太需要从各种思想尤其是心理学家那里获取帮助其自我认识、自我保健和自我成长方面的资源了。

写到此,想到我的几位同行,他们都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中的佼佼者,前段时间相继得了大病,他们接受疾病的速度和采取建设性方式处理疾病的效率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通常人们从拒绝承认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到接受自己得了重大疾病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数十天。而我的这几位同行,都是在短短3-5天之内就从接受疾病转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付疾病。

以其中一位我的朋友赵大夫为例,她是在上班时知道她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了癌症的。她当时正在为一位来访者做心理治疗,当同事通知她做进一步的检查时,她非常镇定,不仅把该做的治疗进行完,把等候在门外的来访者的问题也处理好,而且以非常镇静的态度告诉每一位来访者她因为生病,以后一段时间内暂时不能继续为他们治疗,他们如果有需要该怎么办。把这一切处理好之后,她才去做复查。

两天后,她已经在做了许多咨询以及查询了大量的网上资料后,与医生确立了5天后的手术治疗方案。

去看这几位病中的朋友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些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是心理学的最大受益者。我这些病中的朋友以他们在灾难性事件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和从容,实证了一个追求心理健康的人在必要时能爆发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力量和潜能。

当然,人并非只有学了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必要时爆发出勇气、力量和潜能。心理学方法只是所有有关人自我认识和自我把握的学说中最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向那些有心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人,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可以加速人们完善自己的步伐。

其实,比各种学问也包括心理学知识更重要也更有效的自助方法,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而所有有关人的最好的或最重要的发现其最终结果也都是殊途同归,以各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告诫人们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

这个“真”,是指生命的本身,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是生存、发展、生生不息,是尊重甚至敬畏生命本身。

这个“自然”则是指造化原有的设置、安排和节律,而“顺其自然”则是指按照造化原有均设置、安排和节律去与自己以及环境和谐相处。

我们要顺其自然,还因为自然把我们设计得如此精美而又精致,因为自然总是通过生命的进程教导并且引导着我们,但我们却常常由于太多的浮躁和喧嚣而忽略了造化的暗示。我们不要辜负造化赋予我们的一切,不要辜负我们自己,我们内在的自我一直在注视着我们,等着我们在喧嚣中注意到我们自己,并呵护我们自己。  我们要听凭自然的引导,学习信赖并且关心自己的机体,要知道,它们最被信赖和关心的时候,也是它们最能自由发挥并且发挥得最好的时候。

我们在自然与生命面前要做一个好学生,一个谦虚、好学而又积极上进的学生。

每一个学科、每一种优秀的学说都是无数好学生集体智慧的产物。而我们,也可以成为那无数好学生中的一个。

人活在世界上,毫无疑问会受制于环境,自然的、人文的,都会影响到我们,但是,人更受制于自己,受制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希望和信心。

如果我们好好待自己,珍惜自己,好好和自己相处,那么,不论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心中的玫瑰都必然会花开满园。

一旦我们的心中有玫瑰,我们就能看到别人心中的玫瑰。

我们也要好好待别人,珍惜别人,好好和别人相处,因为每一个“别人”,都是另一个“自己”,就如同每一个“自己”,都是另一个“别人”。

一旦我们能够看到别人心中的玫瑰,别人也就能看到我们心中的玫瑰。

杰克·伦敦有一句名言:生命在表现自己的时候是快乐的。

生命在健康地表现自己的时候不仅是最快乐的,而且也是最美丽和最有魅力的。

让我们现在就踏上自我发现之路,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健康地自我表现,那样,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自己心中的玫瑰,并领略玫瑰在自己心中满园开放的灿烂与美丽!

目录

一、你认识自己有多深,你的路就能走多远——关键词:自我察觉/1

 1.自我察觉及其重要性/1

 2.为什么需要自我察觉/2

 3.自我察觉与自我认识的迫切性/6

 4.怎样增强自我察觉和自我认识/9

 实践环节

1.我在察觉……/12

2.我察觉到……/13

3.自我认识/15

4.我从哪里来(对自己原生家庭的认识)/16

5.我所拥有的社会资源/18

二、你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吗?——关键词:需要/20

 1.需要与需要层次论/20

 2.生理需要/22

 3.安全需要/22

 4.归属与爱的需要/23

 5.自尊的需要/25

 6.认知的需要/26

 7.审美的需要/27

 8.自我实现的需要/28

 9.自我超越的需要/31

 10.对目标的需要/31

 11.对过程的需要/34

 12.对道德的需要/35

 13.对伟大与崇高的需要/37

 14.正视并满足自身需要/38

 15.需要与愿望的区别/40

 16.用建设性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41

 17.具备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44

 实践环节

1.请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确认自己当前占主要地位的需要/46

2.你能区分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吗?/46

3.学习用建设性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合理愿望/48

三、你可知你拥有可以无限发展的潜能——关键词:潜能/50

 1.什么是潜能/50

 2.多元智能与多元潜能/52

 3.认识潜能发掘潜能/53

 4.寻找自己的优势潜能/55

 实践环节

1.对自身潜能的发现与认识/57

2.用多元智能的框架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57

3.在开放与试错排错中发现自己的新潜能/59

四、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朋友——关键词:情绪/61

 1.你喜欢什么样的情绪/61

 2.情绪的作用/62

 3.情绪是我们的朋友/65

 4.接受并表达自己的情绪/66

 5.情绪发生与发展的规律/68’

 6.体验并且调节自己的情绪/70

 实践环节

1.解构情绪/71

2.为自己创造持续的快乐/71

3.想象放松训练/73

4.愤怒管理/74

5.情绪表达练习/76

五、凭能力和性格赢取干干净净的成功——关键词:能力和性格/79

 1.能力与心理健康/79

 2.成长的能力/80

 3.学习的能力/83

 4.问题解决能力/85

 5.怎样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87

 6.性格及其重要性/88

 7.复原力/89

 8.性格与心理健康/90

 实践环节

1.问题解决能力训练/92

2.自我接纳宣言/94

3.学习喜欢并且关爱自己/96

六、人总结成败的方式决定其心情和发展——关键词:归因方式/98

 1.成就与归因方式/98

 2.归因风格产生的原因/101

 3.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102

 4.通过改变归因风格改变生活质量/104

 实践环节

1.成功树上的内归因训练/105

2.责任感训练/106

3.自主选择意识的培养/107

七、你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心理防御功能吗?——关键词:自我防御机制/109

 1.自我防御机制是什么/109

 2.自我防御机制产生的原因/110

 3.我们常常使用的防御机制/113

 4.防御机制说帮助我们了解自己/118

 5.防御机制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120

 6.了解防御机制,调节“三我”的关系/121

 实践环节

1.学习与自己的本我和超我友好相处/124

2.学习更全面地理解他人/124

八、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关键词:自我调节力与自愈力/126

 1.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126

 2.随处可见的自调节力与自愈力/128

 3.自调节力与自愈力产生的原因/129

 4.集体无意识说/131

 5.努力去做自己最好的医生/132

 实践环节

1.认识自己的自调节力/135

2.学会察觉自调节力的信号/135

九、好习惯收获好命运——关键词:习惯/137

 1.习惯及其重要性/137

 2.习惯的特点/138

 3.习惯的养成/139

 4.好习惯之一:自信/140

 5.好习惯之二:追求成长/143

 6.好习惯之三:正向思维的习惯/144

 7.通过改变习惯完善自己的人生/146

 实践环节

1.习惯养成计划/147

2.正向思维习惯的养成/148

3.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149

十、你可知大自然为你安排的发展任务——关键词:发展任务/151

 1.人生的发展任务/151

 2.童年期的发展任务/152

 3.有关童年心理发展的依恋理论/153

 4.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155

 5.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156

 6.选择不让童年经历影响自己/157

 7.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157

 8.寻找并确立人生目标/158

 9.高考志愿与人生目标/160

 10.选择能让自己持续发展的目标/161

 11.找目标与练基本功同步进行/162

 12.认真走过的人生没有弯路/163

 13.人生是一个过程/164

 14.青年期的其他成长任务/165

 15.中年期的任务/165

 16.老年期的任务/168

 实践环节

1.假如你只有三个月的时间/171

2.你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171

3.你将往何处去(填写日期)/172

十一、善解人意的人是最有可能持续发展的人——关键词:共情/174

 1.善解人意与共情/174

 2.共情的意义/176

 3.共情产生与缺失的原因/177

 4.怎样具备共情/178

 实践环节

1.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181

2.学会倾听/183

十二、你要提防你自己——关键词:暗影/186

 1.暗影中人性的最大弱点/186

 2.怎样应对我们人性中的弱点/188

 3.暗影的另一面/191

 实践环节

1.了解自己人性中的弱点/192

2.学习避开他人的暗影/192

3.确立自己的底线伦理/192

4.养成慎独的习惯/193

结束语:你不知道你有多么美丽/194

序言

这本书的第一版有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名字:《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

上一次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书名?大家可以去看此文下面的初版序言,那个书名是受另外一本书的启发,同时也因为我在自己的咨询实践中发现,不仅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一过性的,而且每个人自身都拥有非常奇特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痊愈和自我成长的天赋潜能,它们是那样的迷人和美丽,就如同大自然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安放的一座美丽无比的玫瑰园。发现它,珍惜它,浇灌它,培育它,让它花开满园,这不仅是我们做人的权利,也是我们做人的责任。

现在这本书的修订版更名为《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这是花城出版社余红梅编辑提议的,她为了让这本书能够为更多的人注意到,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提出为此书第二版更名。后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现在的书名。虽然我一直非常喜欢此书第一版时的书名,但是我知道,现在这个将更醒目也更容易被识别。

说心理关键词(准确说是“心理学术语”)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点也不过分。

说起来,这个世界的所有学科都与人有关系,因此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比如哲学、文学、历史、医学、生物学,还有数学和物理学等等,但是,在所有学科中,与人心灵关系最密切、最能直接影响人、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当属心理学。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和有没有幸福感,与其所经历的事情有关;尤其是有早年不幸经历的人,会与幸福无缘。其实不然,经历虽然无比重要,但是为什么我们周围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却可以有那么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如同样都是残疾人,张海迪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为什么会比绝大多数残疾人甚至比绝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都高和强?

这当中的奥秘之一就在于:是否具备“心理健康”这个最重要的内在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资源,包括内在的与外在的。外在资源小到亲友、熟人、陌生人等,大到时间、空间、社会与自然。内在资源则包括诸如身体状况、外在长相、性格特点、心智水平、各种身心调节机能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一般说来,人的内在资源大于外在资源。中国有句话“天助自助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所有的内在资源中,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

因为心理健康是个人内在资源的核心。有心理健康作基石,人的其他内在资源才有可能获得最高效的利用和提升。

而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另一个奥妙,则在于“再决定”。

再决定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包括心理学家都强调童年经历的重要性。但是再决定说认为:无论一个人有过什么样不幸的童年,一个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再决定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同理,无论一个人当前有什么样的不幸经历,他都可以通过再决定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如中国古话中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选择回头,从此成为极为难得的贤人。

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永远躺在自己不幸经历上的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从此不再以不幸经历为借口的人。

按照再决定理论,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的!

为了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为了增进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为了帮助大家作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再决定,我以关键词(术语)罗列的形式写成这个心理学科普小册子。

一个术语就是一个集装箱,一个术语就是一个小理论库,用与不用,效率会大不一样。我这里所选取的术语是我在26年咨询与教学中发现的、与人并且也与再决定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关键词。它集中了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智慧,用它指导我们的再决定,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我在咨询与教学中发现,由于多重原因,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够发现并且发掘自身的天赋潜能,导致很多天赋被埋没,同时被埋没的还有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感、持续发展、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等,所有这一切迷人的生活现实,都可以藉由我们的再决定而实现。作为本书的作者,我由衷希望的是:能够激起大家再决定的愿望,而我给大家提供的每一个心理关键词,都可以成为我们再决定时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自己再决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走捷径。

每分每秒,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新生。

此时此刻,我们就可以开始自己新的选择。

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由我们自己——做主!

杨眉

2010年6月30曰干北京滴水斋

内容推荐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由杨眉编著。

“一个人在了解了自己所具备的这些内在资源后,在知道大自然赋予了自己这么多奇妙的成长功能后,就会充满激情地走上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道路,而幸福感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则是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的必然的副产品!”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以随笔手法和大量的案例介绍了许多关乎人心理卫生、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心理学关键词或说术语。一个术语就是一个集装箱或者说是一个小理论库,了解或不了解这些术语,效率会大不一样。

编辑推荐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作者杨眉在其26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心理教育的经验和研究中印证并且领悟到,每个人自身都拥有非常奇特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痊愈和自我成长的天赋潜能,而心理问题本身,则常常是生命向我们示警和求助的信号。

作者以客观描述的方式把其所观察到的人所拥有的诸多内在资源以心理学关键词和案例形式罗列出来,并以随笔文体写成科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0968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