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从文和福克纳这样两位从乡土走向世界,创作颇丰,作品内容繁富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运用传统的单一理论很难将研究引向深入,故本书尝试运用多维理论视角,把沈从文与福克纳放在跨文化视野下,并具体从本土性、后现代性、生态美学、宗教学和原型批评等层面对其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寻找一些新的突破点。
图书 | 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小说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沈从文和福克纳这样两位从乡土走向世界,创作颇丰,作品内容繁富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运用传统的单一理论很难将研究引向深入,故本书尝试运用多维理论视角,把沈从文与福克纳放在跨文化视野下,并具体从本土性、后现代性、生态美学、宗教学和原型批评等层面对其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寻找一些新的突破点。 目录 序 Abstract(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多维视野聚焦之一:本土化透视 第一节 “湘西世界”和“约克纳帕塌法天地” 一、意义深重的土地 二、乡土情结 二、乡土社会 第二节 “湘西楚巫文化”与“南方庄园文化” 一、“少年中国 二、“阳刚美国 三、“被玷污的乐园 第三节 “天人合一”与“个人主义” 一、“天人合一”思想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 三、“异质”与“同构” 第二章 多维视野聚焦之二:后现代性透视 第一节 现代性之反思 一、反感与批判 二、文明与异化 三、“经济进步”与“道德退步” 第二节 边缘文化之关注 一、反映弱势群体的命运遭际 二、重塑弱势群体的形象 三、发掘不同的精神内涵 第三节 后现代性之变量函数 一、生命的偶然性 二、意义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多维视野聚焦之三:生态美学透视 第一节 自然生态视角之比较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 二、尊崇自然价值 三、“和谐”与“冲突” 第二节 社会生态视角之比较 一、“亲近”与“疏离 二、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态 第三节 精神生态视角之比较 一、“湘西精神”与“南方道德” 二、精神生态之蜕变 第四章 多维视野聚焦之四:宗教学透视 第一节 “神”和“上帝”的意义指涉 一、泛神论思想和基督教情结 二、“神”和“上帝”的道德意义指涉 三、“神”和“上帝”的美学意义指涉 第二节 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人神相悦 二、入神对立 第五章 多维视野聚焦之五:原型批评透视 第一节 神之诞生和恋爱 第二节 神之解体和死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小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萌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225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